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1310172
婴儿为什么有着天使般的面孔?女性为什么要化妆?战士为什么佩戴面具?
全球 70 多亿人当中,没有任何两个人的面孔完全 一样。每张脸是身份的标志,也是表达、情感和性格的主要载体,它还记录了社会习俗、民族特征、个人经历、内心思想,通过对面孔的认识,我们就能了解人类的世界。
- 大英博物馆360件珍藏文物,展现全球艺术与审美!
从中国敦煌的泥像,到丢勒的木版画,《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精选大英博物馆360件馆藏珍品,涵盖绘画、雕刻、手作等,展示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并通过适当的文字,来解释它们的制作、构成,以及所代表的含义与背景。
- 跨越不同时代、地域和文明,人类生活场景全记录!
从阿兹特克文明时期的绿松石领主面具,到中国的唐三彩,360件珍藏文物跨越不同时代、地域和文明,记录了从出生、童年、情感、劳作、统治、战争,到死亡,包含了人类生活的各个场景,是我们了解社会的珍贵参考。
- 剖析人类思想与文化,涵盖信仰、生死、爱与美等主题!
无论是刚果族对祖先的信仰、佛教徒对极乐世界的向往,还是印度的湿婆神、墨西哥的亡灵节,都反映了人们对死亡的不同思考。《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着眼于全球,阐述人们不同思想的演进与文明的形成,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各地的习俗与文化,理解人类思想演变。
全球 70 多亿人当中,没有任何两个人长得完全一样。每张面孔都是一种身份的标志,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性格的主要载体。它充分融入人类的整个世界,从日常生活到爱与美,从信仰到统治与战争,人类的活动和经历都会在脸部留下印记,记录着我们是谁、我们的知识和我们的感受。
《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精选大英博物馆360余件馆藏珍品,每件都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们跨越了不同的时代、地域和文化。书的每一章都选取一个不同主题,通过对脸的艺术描绘来讲述人类的历史,对我们作为人类共有的体验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引 言 /6
第一章 出生与童年 / 21
第二章 爱与美 / 53
第三章 日常生活 / 93
第四章 信仰与仪式 / 125
第五章 统治者与战争 / 163
第六章 身份与伪装 / 203
第七章 死亡与来生 / 249
大英博物馆文物馆藏号 / 297
引 言
如果让小朋友来画一个人,对身体他们可能只是用提示性的线条和轮廓来展示,而面部则会被重点突出,描绘得很清晰。即使在最基础的描绘中,头部也会被画得很大,面朝前方,它的轮廓线条分明,上面还有一圈头发。眼睛、眉毛和嘴是最具动态的容貌特征,也是描绘的重点,因为它们能传达能量,刻画生动的表情。无论是睁大眼睛,张大嘴巴,做鬼脸,还是咧嘴一笑,简单的面部表情便可传递出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我在这里,我是人类。
虽然和身体的其他部分相比,面部只占很小一部分——它仅仅是从前额到下巴尖这么大,然而,面部器官在人类感受世界的过程中却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我们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的主要感觉器官都位于脸上或者脸旁,且面部皮肤对触觉高度敏感。14 块骨头支撑着 43 块面部肌肉,它们共同控制着面部器官的反射性和自主性运动,因此,我们的面部没有一刻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我们可以根据面部特征,按照不同的年龄、种族与性别将人们划分不同的群体,但没有哪两张脸是完全相同的。我们能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脸区分他和其他人。面部特征会随着思绪和心情的改变而变化,这说明面部表情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窗户。
我们通过面部表情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刚出生的婴儿通过寻找母亲的脸来建立人生第一次与人的联系。婴儿具有一种有限却强大的能力,即运用面部表情来表达渴望和需求。正因如此,查尔斯·达尔文在其 1872 年出版的著作《人和动物的情感表达》中将微笑、大笑和哭泣列为了普遍的情感表达方式。20 世纪初,以弗朗茨·博厄斯为代表的人类学家驳斥了达尔文的观点,认为面部表情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反应,而是一种具有文化特殊性并且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技能。近几十年的研究则认为它是本能与文化、先天与后天的结合和平衡。研究表明,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即能成功运用一系列基本的面部表情。他们出生后不久便能微笑,用张大嘴巴或者睁大眼睛来表示惊讶。3 个月大时,他们会皱起眉头来表达痛苦,用嘴和舌头来表达反感。7 个月时,他们熟练掌握了如何通过紧绷面部,张大嘴哭喊来表达生气的情绪。不过,虽然使用面部表情来进行联系和沟通是人类的共同天性,但表情的具体内容却会因具体文化语境和情景而不同。
面部表情就像一种语言,它的词汇为群体所共有,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对它的理解。对于不同表情所传达的意思,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解读。在英语文化中,我们认为紧闭的嘴巴和冷漠坚定的目光代表了勇于应对任何挑战;拉长的脸,嘴巴下耷、眼神悲伤、面部肌肉无力,则代表失望。常见的面部表情充满了细微的变化,这让表情的解读变得复杂而微妙。就连微笑这么常见的表情都能通过细微的改变表达克制、开心、害羞、调情等多种不同的意思。单个面部器官的表情也能传达强大的信号,例如,锐利的眼神表示洞察一切,紧绷的上唇表示镇定自若。而“脸 / 面”(face)这个词则表达了很多有关目的和意图的概念。“两面派”的人不能信任 ;困难的情况最好要“面对面”地去处理。有些事情是显而易见、不可否认的,“就像你脸上的鼻子一样明显”。遇到艰难的情形,我们必须要“面对”它。大多数文化都把一个人的脸和他的名誉联系起来,我们都努力去“长脸”,不想“丢脸”。脸具有社会价值,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护好它。“面子”可以被留住,也可以被丢掉。面部表情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时它比语言更强大。就像有句非洲谚语所说的,有时脸能说出嘴巴说不出的东西。但是,所有文化都警告我们,不能只看表情的表面含义,因为连小孩都能很快学会用假笑或者假装噘嘴、皱眉来达到他们的目的。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在计划给父亲复仇时就发现,“一个人可以尽管满面都是笑,骨子里却是杀人的奸贼”。中国有句古话也提醒我们 :知人知面不知心。
每张脸都是一个融合基因、社会习俗和个人经历的独特记录。一些人会和其他人拥有相同的种族和民族特征。我们很多人也会继承家族特征,长得像父母、兄弟姐妹、远方亲戚或者某个祖辈,但任何两个人,甚至同卵双胞胎都不可能长得一模一样。化妆品、文身、伤疤以及整形手术会改变我们的面容或者在脸上形成记号,以便遵从我们所属社会群体的惯例。我们的脸见证了气候、个人经历、年龄和所受伤害等种种影响。所有这些因素都会造就一种极其显著的个体性,因此,我们的面容和我们的身份变得难以区分。事实上,在很多文化中,一个人的脸代表了一切。我们把朋友或熟人看作“熟悉的脸庞”。我们把脸的照片作为身份的标记,放在护照和驾照上面。从脸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这种假设虽然并不完全可信,却非常普遍。我们光看一个人的面部特征,就能知道其是善良的人还是残忍的人,是聪明的人还是愚钝的人。一旦猜错了,我们会觉得很惊讶。我们的脸不仅是反映想法和感受的窗户,也是反映社会态度和期待的镜子。脸能将我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经验联系起来。
所有这些因素,意义、身份、情感和关系,都让人类的脸成为艺术史上最强大、最永恒的主题。无论什么时期,无论哪种文化,无论使用什么模式和媒介,无论想表达什么信息,对人脸的描绘在艺术中都具有固有的重要意义。就像婴儿会不断寻找妈妈的脸一样,我们发现脸的表达具有难以抗拒的魅力,让我们能在陌生的作品中发现意义。不管是历史上某个著名人物栩栩如生的画像、脸上某个五官的特写,还是两点和一条弧线加个圆圈画的笑脸,我们都会对其产生熟悉感和认同感,感到和它们的联系、共鸣和跨文化理解。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语境中,对脸的描绘承载着民族身份和精神信仰的本质。它能装载我们的记忆,触动我们的心灵,也能改变我们的态度;它能促成同盟,也能引发暴乱。脸的描绘是具有强大力量的图像,它甚至会遭到禁止、破坏和销毁 ;它也能体现我们共有的人性。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会通过对脸的艺术描绘来探索人类的经历。这些从大英博物馆丰富而多样的藏品中精心挑选出的作品跨越了不同的时代、文化和地域。每一章都选取一个不同社会共有的主题来重点探讨人类经历的某个方面。“出生与童年”探讨在迎接婴儿来到这个世界时,人们所共有的眼神和表情的重要意义,以及孩子们的脸是如何记录下从天真到练达这段令人不安的旅程。“爱与美”中,不同特点的脸反映了人们激情和魅力的方方面面,揭示了美是如何通过爱被发现和定义的。“日常生活”展示了每天的日常活动:醒来、吃饭、工作、娱乐和休息。无论是聚精会神、幻想、说着笑话,还是满足地赞叹,我们的脸都能让我们近距离地窥见我们的私人生活。“信仰与仪式”中,人们通过描绘人脸来象征精神,体现神的权威,让影响我们存在的无形力量具有熟悉的实际形态。赋予神灵人类的面容这种观念如此强大,以至于很多宗教都已经禁止了这种做法。借助于先祖的画像、面具和雕像,脸能把我们带到日常存在之外的领域,让我们和它联系起来。“统治者与战争”中,我们会看到为了宣告权威和统治而创作的作品,以及那些描绘在战场上服役和牺牲的士兵的作品。“身份与伪装”揭示了外表和真实之间的微妙关系 :我们都会进行某种伪装,不管是为了某个特定场合做出的“正确”的面部表情,还是暂时或永久地改变我们天生的样子,或者用面纱或面具遮挡面容。最后,“死亡与来生”会思考我们对生命终结的反应以及我们面对死后之谜的方式。不管是描绘生命的流逝,还是描绘已逝的生命、死亡的先兆,或是表现哀悼,我们都被迫赋予死亡某种面容。
虽然每个章节中的每件作品都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但作为一个整体,这些作品通过对脸的描绘讲述了我们的历史,那就是人类的历史。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