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150416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而马恩原著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为此,我们此次特意组织了10位权威专家用“大家写小书”的理念撰写、编辑了这套“马恩经典著作新读”丛书第七辑。
这本《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中国社会情况的整体把握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和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就中国问题所作的系列科学判断和精辟论述,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献,也对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经验和教训,从而全面理解中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所作的历史选择,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书中,我们增设了知识链接、延伸阅读、深刻思考三个板块,收入对领会和研究经典著作正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和史料,同时也启发读者的深入思考。每条原著内容均附有脚注,以便于读者查考和检索。总之,该丛书遵循面向实践、贴近群众、走进时代的原则,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编排设计方面体现新的水准,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权威性辅导教材。
大家写小书•马恩经典著作新读第7册《读懂中国的理论基点:新读》采用统一的编辑体例,将马克思、恩格斯就中国问题所作的系列科学判断和精辟论述,关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研判、关于对华鸦片贸易罪恶行径的披露、关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行径的论析、关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论述、关于中国革命及其前途命运的预测以及关于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本质的揭露等,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献,也对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经验和教训,从而全面理解中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所作的历史选择,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前言………………………………………………………… 1
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写作背景…………………… 1
一、中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世界市场的最后一块拼图…… 3
二、中国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理论和实践需求的组成部分…… 4
三、中国是作为特约通讯员所必须观察和研究的重要焦点…… 9
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内容介绍…………………… 13
一、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研判………………………… 17
二、关于对华鸦片贸易罪恶实质的披露………………………… 20
三、关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行径的论析………………………… 24
四、关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论述………………………… 29
五、关于中国革命及其前途命运的预测………………………… 35
六、关于对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本质的揭露……………………… 40
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理论意义与历史意义……… 45
一、革故鼎新,在顺势发展中消除故步自封…………………… 47
二、奋起反抗,在敢于斗争中维护国家利益…………………… 49
三、富民兴邦,在人民立场中铸牢社稷根基…………………… 50
第四章《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新时代现实意义…………… 55
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势中,了解世界、读懂中国……… 57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克难期,顺势而为、主动推进……… 59
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积极融入、互利共赢……… 61
后记……………………………………………………………… 65
从经典著作中汲取斗争智慧
——《大家写小书·马恩经典著作新读》丛书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炼成为烈火真金。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
经典著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仅包含着明确的问题意识、经典的分析方法,而且包含着斗争精神。这种斗争精神既体现了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深刻性。虽然马克思主义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被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是科学的理论,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科学的理论思维和强大的斗争精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经典作家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结晶,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信仰和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政治品格和伟大的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学思践悟,做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继承者、实践者和发展者。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要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热潮悄然兴起,再次凸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深化经典著作研究阐释,推进经典著作宣传普及,让理论为亿万人民所了解所接受,画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圆。”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需要我们深刻把握研究、阐释经典著作的时代要求,进一步加强经典著作宣传普及,使广大人民群众更深刻地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和斗争精神。
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和训练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洞察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斗争能力,必须高度重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各级领导干部要想在这些风险、困难和挑战面前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就迫切要求领导干部自觉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本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因此,我们要系统掌握和努力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运用好,提升自己的斗争能力,并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
提高把思想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斗争能力,画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圆,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卷帙浩繁,对于广大干部、群众来说,学习要突出重点。我们提倡读马列经典著作,并不是一定要求每位干部去全面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精”,是指要读经典著作,经典篇目;“管用”,就是要结合具体、实际工作,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学以致用。例如,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需要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掌握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要读《共产党宣言》;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要读《哲学笔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读《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因此,我们第一辑选择了10本原著,组织国内权威院校的有关专家撰写导读,并由红旗出版社公开出版这批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权威性辅导教材。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升思想水平和斗争能力,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运用好,我们就能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红旗文稿杂志社社长顾保国
2019年11月
理论源于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关注和研究处于遥远的东方中国,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他们所担当的历史使命是分不开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疯狂飙进,殖民扩张进入新阶段,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关注和研究中国问题的根本原因,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重要写作背景。同时,与1848年欧洲革命遭到失败,工人运动陷入低潮也不无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将目光投到东方,特别是中国,关注被压迫民族的命运,希望从中找到无产阶级革命的希望和曙光。此外,《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谋求生计的机缘结果,马克思作为《纽约每日论坛报》的特约通讯员,处于风口浪尖处的东方中国是其观察和研究的重要焦点。
一、中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世界市场的最后一块拼图
自18世纪60年代始,西方国家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及其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逐步夺取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发展落后的亚、非、拉广大地区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体系,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中国成为英国殖民者侵略与掠夺的对象,也是难以主宰和逃脱的。随着1840年至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国殖民者利用中国人民发展的
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而将中国强行拉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自此,由资本主义国家制定规则的朋友圈中,多了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尚处于日益衰微的封建制度的大国——中国。为了满足西方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加紧对海外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强占和掠夺,1856年至1860年,英国又联合法国发动了规模更大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让这个曾经以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文明璀璨著称的东方大国,进一步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走向日暮途穷的崩溃边缘。
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加上1851年至1864年中国爆发的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让这个闭关锁国的东方大国失去了最后一层神秘面纱,全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射在这片土地上。作为这一过程的亲历者与观察者,马克思、恩格斯把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自己的理论兴趣和历史使命,而要真正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就必须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去进行研究,这就必然涉及处于资本主义生产链条上的中国。为此,马克思、恩格斯以鸦片战争为着眼点和切入点,围绕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进程、直接后果以及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广泛影响,对涉及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条件、国际环境、民族特征和发展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论述。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关注和研究中国问题的根本原因,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成书的最重要的写作背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