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726303
★港大心理学博士、幼儿教育协会成员、妈咪OK公众号创始人 OK妈作序推荐——“我们总是对美术启蒙抱有偏见,认为那是无用的。这本书能很好地解除这种误解,我们完全可以用美术这种方式教孩子(以观察、触摸、体会、表达四个阶段为基础)去接触所有知识。”
★来自法国的创意游戏力,告诉我们如何用艺术开启孩子的自信之门,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表达和自我肯定:
为什么法国孩子在牙牙学语和认字之前,先以游戏的形式学习画画?因为“成功的教育*后指向的是可以很充分地自我表达,有自己的见解。所以,画画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韩国妈妈辛有美和法国艺术教育家西多妮·本茨之间的“心灵对话”,告诉我们如何为孩子创造艺术游戏的空间和氛围,成为孩子*棒的游戏伙伴。
★全书四色印刷,并提供十几个“五感”小游戏和创意小手工,为你和孩子带去一段弥足珍贵的亲子时光。
如何用艺术开启孩子的自信之门,学会自我表达和自我肯定?
带着这样的问题,韩国妈妈辛有美和法国艺术教育家西多妮·本茨开启了一场心与心的“对话”。
除了育儿理念上的交流,辛有美还带上4岁的女儿亲赴法国,深入法国幼儿园和法国人的日常生活,慢慢感受创意教育的秘密所在。
原来,法国孩子在牙牙学语和认字之前,先以游戏的形式学习画画。在语言功能还未开化之前,孩子们就能通
过绘画和手工等游戏感受世界,同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孩子们在艺术游戏中感受到的快乐,对今后的学习乃至人生都大有裨益。因为能够认真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才能真正学会自律,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这本书中,你会体会到艺术游戏蕴含的无限魅力,并学会如何为孩子创造艺术游戏的空间和氛围,成为孩子
*棒的游戏伙伴。
为此,作者精心准备了一些“五感”小游戏和创意小手工,为你和孩子带去一段弥足珍贵的亲子时光
导读 给足孩子感受和倾听,便是最好的教育
序一 法国孩子的特有创意来自哪里
序二 唤醒孩子的创意能力
用美术启蒙的法国教育
- 自然而然的五感教育
- 用美术接触所有知识
- 鼓励一下孩子的涂鸦吧
- 用艺术培养孩子的表达力
- 父母是孩子创意的最大助力
- 引导孩子自律的美术活动
- 不评价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 用接纳安抚孩子的情绪
第二章 把日常生活变成创意的游乐场
- 百分百共享游戏时间
- 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 创意力成长的一瞬间
- 家中何处不画室
- 音乐和美术的美丽相遇
- 分享自己的内在世界
第三章 用游戏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 圆润的鹅卵石一家
- 布艺请柬的心意
- 独一无二的肖像画
- 亮闪闪的圣诞月历
- 可爱的朋友们来相会
- 五颜六色的纸相框
- 奇妙的魔法画
- 珍贵的钥匙挂件
- 怀旧画框
- 和妈妈一样美
- 变身时装设计师
- 神奇的热缩饰品
- 知我心意的面粉玩具
后记 最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附录 巴黎画室一览
导读
给足孩子感受和倾听,便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早教从孩子出生时就该开始”是大家普遍的共识。但是当我们带着孩子奔波于各大教育机构,试图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时,可能都还没来得及弄清楚什么才是适合孩子的启蒙教育。
这本书的其中一位作者辛有美是韩国人,她在有孩子之初也经历了和我们相似的状况,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积极报班,每天手忙脚乱、疲于应付。直到到了法国,深入了解法国的启蒙教育后才强烈地意识到,启蒙并不需要特定的教育方式!只要给足孩子五感的体验,让他可以自由地表达自我,就能激发孩子多元化的潜力。
法国教育是以美术启蒙开始的,因为通过美术(绘画、手工等)接触到的所有知识都会成为孩子直接或间接的体验,由此学到的东西会记得更长久。辛有美受益匪浅,于是她带着孩子努力践行,把日常的点滴和她在法国教育中的所见所闻一并记录梳理成文,最终带来了这本干货满满的《艺术游戏力》,在家庭教育方面给了我们明确而具体的指引。
我们经常对美术启蒙抱有偏见,认为那是无用的。每次当我给儿子留足时间做手工或者绘画时,我爸妈总是会“嗤之以鼻”:“这些有啥用?你赶紧让他学点知识,学学数学、科学之类的!”即使我先生自己是个建筑设计师,也并不站在我这边,他同样认为,孩子在这些事情上投入太多精力并没有多大意义。
这本书能很好地消除很多人的误解——我们完全可以用“美术”这种方式教孩子(以观察、触摸、体会、表达 4 个阶段为基础)去接触所有知识。在辛有美看来,成功的教育最后指向的是“可以很充分地自我表达,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她一再强调,画画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画画是孩子将自己的想象具体化的途径,因此我们一定要多问问孩子“画里讲了什么”,那里有他们观察和感知的世界!
这让我想起博洛尼亚童书展国际插画奖获得者菲利普·乔丹奴分享的那段经历:父亲是瑞士人,母亲是菲律宾人,而他出生在意大利。在那个时代,他这样的身份是不被小伙伴认可的,所以没有人愿意和他玩。于是很多时候,他只能一个人待在大自然里,和自己对话。那时,“观察小动物”成为了他消磨时光最好的方式。
直到有一天,在幼儿园的教室里,菲利普·乔丹奴把自己看到的(长时间的观察和感知让他注意到了非常多的细节)画在了纸上。周围的小朋友看到他画的小动物竟然如此逼真,都惊呆了,一个个围了过来。终于,他被小朋友们接纳了。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画画会让他“发光”,从此他爱上了绘画……绘画也因此成为了最能支撑他的力量。“我靠它来表达我想说的。”
后来被问及“绘画到今天这样的高度,你觉得一路走来带给你影响最深的人是谁”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如果一定要说‘最’,我想是我儿时愿意倾听我的邻居。那时候爸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和我聊天,也不关注我在做什么。但是幸好有邻居,他会和我讲周遭发生的一切,愿意听我拿着画和他讲。大人有多愿意倾听,孩子就有多愿意表达!”
辛有美的观点与乔丹奴不谋而合。更重要的是,书里不仅强调了表达的重要性,也给了父母激发孩子“表达”的具体实操建议:第一,要将孩子的作品放在显眼的地方,这能说明我们的重视;第二,我们倾听时,即使孩子语言不流畅,也要坚持等他主动讲完,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被尊重;第三,我们还可以问和现实生活、活动相关的问题,比如“这和我们上次去过的飞机场很像,你还记得吗?”;第四,我们也要准备好多样化的反应,不要总是给予“好棒”“很好”这类枯燥、不走心的评价;最后,我们要向周围的人介绍孩子的作品,这会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我们对他作品的喜爱和认可。
书里除了有美术启蒙的具体指引,也穿插了很多由美术而引发的关于育儿理念的思考:比如,有的妈妈很担心 20 个月大的宝宝玩蜡笔会把它吃到嘴里,而文中指出孩子对刚刚认识的蜡笔会产生好奇心,在探索蜡笔的过程中确实很有可能将其放到嘴里尝尝,但是当他自己做出“蜡笔不是食物”或者“蜡笔不好吃”的判断之后,就只会用它画画了,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不要轻易剥夺孩子任何一次新的尝试!
还比如,在法国的餐厅总是可以看见孩子乖乖地坐着画画等餐、不插嘴大人谈话的情景,但是辛有美的孩子刚开始却并不能做到。后来辛有美才领悟到,只是单纯地要求孩子不能打断大人谈话是不够的,还要让孩子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以大人为先。所以点菜的时候不要无条件依着孩子,要在生活中让孩子了解到爸爸妈妈也有自己想吃的东西,也需要和朋友共处或者休息的时间。如果一味只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可能连了解爸爸妈妈意见的机会都没有……
书的末尾,作者还贴心地提供了十几个操作简单、孩子们都很喜欢做的美术游戏,每一个都有具体的所需用品和详细步骤介绍。如果认为自己还暂时缺乏创意,可以先按照这些方法与孩子一起做美术小活动,之后可以在美术游戏活动中逐渐加入孩子和自己的创意。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也会有更多的交流,这些幸福的时刻都会成为一种记忆永远留在彼此的脑海中。
“妈咪 OK 公众号”创始人 楼兰
唤醒孩子的创意能力
我有两个女儿,13 岁的蕾拉和 10 岁的塔莉。我常常因两个女儿的画作而感动,眼睛一刻也不舍得从画面上移开。蕾拉 18 个月大的时候用签字笔完成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涂鸦。也许是蕾拉对自己的第一次涂鸦很满意,她主动向我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我无法忘记那个时候蕾拉望向我的眼神。在那之后,每当孩子画完画后,我都会将其保存起来,现在已经装了满满一箱。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校、家里完成的画作,不仅是我的宝物,也是她们的回忆。
我在客厅的小书桌上放好了绘画、裁剪、粘贴需要用到的所有工具,包括各种颜色的蜡笔、水彩笔、粉笔、剪刀、胶水、各种纸张等,让孩子们在想画点或者做点什么的时候能够自由地取用。果不其然,孩子们看到这些后就会动手画画、做些小本子、写些小故事或是制作一些玩偶形象。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自由自在地画画,法国幼儿园的老师们会指定专门的本子。于是我也准备了一些空白的本子,将和孩子们一起旅行时遇到的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观察记录下来,而为这些文字作插画的权力则交给孩子们。我十分关注孩子们的美工游戏,这种关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自尊心,也对我的工作产生了影响。我特别喜欢蕾拉的某一幅画,偶然的一天,我照着这幅画制作了一个玩偶,结果蕾拉非常喜欢 , 其他人也赞不绝口。于是,这个小玩偶开启了我的新事业。
从那之后,我拥有了一份新事业——按照孩子的画中形象做世上独一无二的玩偶或是靠垫。我还策划运营了一家和孩子一起制作布艺品的工作室(ZUT)。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工游戏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让我每天都能遇见崭新的世界。
两年前,有美来到法国寻找 ZUT。除了和大家分享与孩子们一起做玩偶的工作室,我们还和大家讲述了有关孩子们成长特点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一个能够把孩子们的创意教育和互动游戏编辑成书的机会。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大家了解如何用艺术游戏唤醒孩子的创意能力,以及妈妈们提高自身创意性的方法,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西多妮·本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