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5529800
– 中国敏捷浪潮的亲历者与引领者、《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中文版译者、中国敏捷社区创立者熊节老师作品。 – 全面记录和分析过去20年中国软件行业的真实发展历程。 – 从海量文献资料中梳理出敏捷发展脉络,满足读者探索行业发展历程的好奇心。 – 帮助读者以史为鉴,理解软件工程和研发管理方法发展的脉络和方向。 – ThoughtWorks中国区总经理张松作序,倾情推荐。 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严谨的考证,绘制了一幅敏捷方法在中国软件产业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传播的画卷,构成了中国软件史一个精彩的侧影,不仅帮读者在宏观层面厘清了中国软件工程领域在过去20年里发展的关键脉络,更让读者透过一系列从业者的经历从个体视角体验历史,了解众多普通的软件人参与和创造历史的过程。
《敏捷中国史话》用生动、翔实的语言,辅以情景描述,循序渐进地讲解了敏捷软件开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本书从敏捷的发展背景讲起,延伸到描述世纪之交的中国软件业的发展状况、敏捷的传入、敏捷的低谷以及敏捷实践者为敏捷发展所做的艰苦奋斗,还介绍了敏捷在通信行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实施状况、敏捷软件开发的发展和Scrum的流行。 本书既适合广大的敏捷方法的爱好者阅读,也适合对软件开发方法发展历程和对中国敏捷技术普及历史感兴趣的人员阅读。
世纪之交的中国软件业 001
站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 003
“国发18号文”开启中国IT业黄金十年 005
政府上网,中国IT业的第 一桶金 006
企业信息化热潮 010
电子商务,冰火两重天 012
边学边干,中国IT企业快马加鞭 014
专业技术媒体初成形 016
结语 018
对软件工程的渴望 019
中国版本的“软件危机” 021
对面向对象的美好冀望 024
来自天竺的“软件蓝领” 028
CMM适逢其时 032
大干快上,中国特色的CMM认证 036
客观评价CMM对行业发展的意义 038
结语 040
敏捷的传入 041
制造业语境中的敏捷 043
中国IT业与敏捷的初接触 046
敏捷简介 050
解读敏捷宣言 055
敏捷传入中国的渠道 057
结语 060
敏捷如何应对软件工程四大挑战 061
软件质量:模式还是重构 063
重构原理简介 065
重构伴侣:测试驱动开发 070
持续集成:极限编程的质量基础 072
迭代:敏捷项目管理的基本单元 075
敏捷方法如何管理需求:用户故事 078
结语 080
水土不服的敏捷 083
美国IT业一瞥 085
从发包方角度看离岸外包 087
美国IT从业者看低CMM 090
政府大力支持中国软件业 091
敏捷没有用武之地 094
行业主流对敏捷的打压 096
CMM无助于行业能力的提升 098
上下求索的敏捷实践者 101
J2EE新趋势:没有EJB 103
JavaEye的诞生 105
EJB与敏捷格格不入 109
Spring:敏捷的轻量级J2EE方案 111
BJUG:草根技术社区的代表 113
作为敏捷实践者言论阵地的《程序员》杂志 115
ThoughtWorks初入中国 117
“敏捷中国”开发者大会 120
结语 121
通信行业的敏捷 123
诺基亚的敏捷转型 125
融合趋势推动通信企业走向敏捷 127
华为的敏捷初接触 130
华为敏捷“三步走”策略 132
AMM:敏捷成熟度模型 134
大型团队的持续集成 137
精益与敏捷转型的结合 139
敏捷向业务端的延展 142
结语 144
互联网企业的敏捷 145
Web 2.0创业神器:Ruby on Rails 147
Rails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149
腾讯走向敏捷 153
TAPD:腾讯敏捷产品开发 155
阿里的敏捷历程 158
自力更生的阿里敏捷 161
结语 163
敏捷的扩散与Scrum的流行 165
中国敏捷软件开发联盟 166
一批外企与本土企业采用敏捷的情况 169
重流程轻技术的敏捷实施 172
Scrum与CMM的合流 174
优普丰领导的Scrum认证潮 177
热火朝天的Scrum社区 179
结语 182
敏捷的流变 183
持续交付的起源 185
互联网企业迅速接纳持续交付 186
DevOps:架起研发和运维的桥梁 189
设计思维:敏捷走向业务端 193
企业级精益 194
招商银行的精益创新模型 196
结语 197
工作环境的变迁 199
格子间的渊源 201
令人艳羡的外企办公环境 202
与敏捷同行的开放式办公环境 204
对开放式办公环境的批评 206
从“朝九晚五”到习惯性加班 208
加重IT人负担的三大因素 210
反抗996:996.ICU事件 212
结语 214
尾声 215
敏捷中国史:大事记 219
参考文献 223
敏捷画卷:中国软件史的精彩侧影 如果把软件开发当成一个谜题,那么数代软件人在过去的50年里都在前赴后继地尝试解决这个谜题。迄今为止,全世界不管是码农还是码神,仍在这个谜题中痛苦挣扎。 从1965年到1985年,软件危机逐步浮现,这让刚刚进入科学管理时代的人们极其不爽,1931年建成的帝国大厦只用了410天,还是提前完工,写个软件还能比盖摩天楼更复杂?那肯定是方法有问题。供职于洛克希德软件技术中心的Winston W. Royce,在其1970年的论文“Managing the Devel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