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62112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前沿性与先进性并重,充分体现学术争鸣。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权威阵地,聚焦理论政策、文化经济、文化贸易方面的热点问题,以全球性视野助力学科发展,以现实关怀凸显人文价值,对从事该专业研究的相关人士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围绕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多方位的理论探讨,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的重要实践问题给予了学术的回答。全书下设“特稿”“理论政策”“文化经济”“文化贸易”“文化体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文化产业”“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书评”“会议综述”等栏目,从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所取得的成就、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借鉴的经验。
特稿
历史造就和决定了我们
——新中国70年文化政策发展的历史逻辑与基本特征 胡惠林 [003]
理论政策
以文化安全为旨归的大众文化心理分析与建构 王慧玉 [011]
我国文物生态代偿及其制度建构的必要性 蔡武进 彭士琢 [025]
政策网络:公共文化治理体系建构的一个分析框架 柯尊清 [04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政策的实践历程及其启示 杨吉华 [053]
文化经济
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相关性分析 王忠 宋少婷 [071]
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女性高管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基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李康化 罗文 [097]
基于“义利”分析框架的文化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
——来自72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袁文华 秦晓楠 吴美玉 [115]
提升国有资本在文化领域投资运营效率的策略分析
——以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为例 郭新茹 王娜 [134]
西部十二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实证分析 史晋娜 樊丹 李应 [150]
文化贸易
中国与澜湄五国出版产品贸易合作的问题与对策 车南林 唐耕砚 [167]
引进节目模式对中国电视节目受欢迎程度的影响 罗立彬 刘尧尧 汪浩 [184]
文化距离:国产剧“出海”困境的重要原因
——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吴亮芳 陈晓 [205]
文化体制
乡村文化振兴的内涵界定、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 耿达 [225]
地方艺术表演团体转企改制及其演出效应评估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反事实分析 王涛 石丹 [239]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山东省文化产业技术效率研究 刘倩 [256]
文化产业由计划型向经营型嬗变的机理、路径与经验
——以湖南广电为例(1992—2000) 朱可鑫 [269]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品化:基于国外研究的理论思考 苏俊杰 [289]
主流媒体“申遗”媒介话语建构与文化变迁
——以《人民日报》《南方日报》为例(2004—2018) 黄谷香 姚君喜 [305]
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供给的渊源与动力 龚舒 肖波 [318]
数字文化产业
数字化背景下角色经济转型升级与生态化发展 韩若冰 [331]
2018年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回顾 邓林 韩梦毅 [343]
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
西班牙文化管理专业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王莹 [363]
创建“一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必要性与实践路径 付延慧 [378]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区域共同体建设
——基于上海高校的思考 王朝晖 周胡非 傅佳诚 [395]
书评
中国文化产业学术研究的历史意识
——兼评胡惠林先生《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 章军杰 [409]
会议综述
新时代、新思考、新赋能:面向新文科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
——“第十六届全国高校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联席会”会议综述 王明 李楠楠 [425]
编后记 [439]
约稿启事 [443]
自本卷起,《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由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和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胡惠林、李炎主编。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不可逆转,文化产业研究应该在解释、分析和导引文化管理实践中大有可为。为此,本卷聚焦理论政策、文化经济、文化贸易方面的前沿问题,同时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从研究的基本方法看兼具规范研究的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体现理论建构和现实关照的融合。
理论政策方面,学者在文物生态代偿、党的文化政策实践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蔡武进、彭士琢《我国文物生态代偿及其制度建构的必要性》认为,文物生态是以文物为核心的“生态机体”,应当包括文物代谢性、功能性和结构性代偿三种代偿方式;当前我国文物生态失衡的现状要求构建文物生态代偿制度,以理性的规则体系打造维护文物本体及其周边环境、彰显文物内在价值与功能、激活文物保护动力的坚实力量。杨吉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政策的实践历程及其启示》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文化政策实践的历史,就是党运用文化政策不断推进文化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历史,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推动公民文化权益的实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有效借鉴古代和外国优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其经验值得系统总结;当前我国文化管理模式需要与时俱进,进一步清晰政策目标,完善政策决策程序,丰富文化政策手段和工具,创新文化政策实践模式。
文化经济方面,以上市公司女性高管为研究对象,进行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女性高管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李康化、罗文《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女性高管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基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基于2012—2017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123家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文化创意企业女性高管的参与程度、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女性高管参与程度与企业盈利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女性高管的海外背景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女性高管的社会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中的学历、任期、年龄、学术背景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这一研究对于文化创意企业高管团队研究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文化贸易问题关注出版产品贸易合作,这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竞争加剧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车南林、唐耕砚《中国与澜湄五国出版产品贸易合作的问题与对策》指出中国与同属亚洲文化圈的澜湄五国的出版产品贸易存在下滑风险、区域结构失衡、进口结构欠合理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成立出版产品贸易大数据合作组织、完善出版产品贸易风险保障机制、鼓励双方合作出版产品等建议,以期助力中国与澜湄五国,乃至“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良好的出版产品贸易,传递中国优秀文化,从而实现民心相通。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中国与澜湄五国出版产品贸易合作相关问题研究,能够传递中国优秀文化,助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
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地方艺术表演团体转企改制、文化产业由计划型向经营型嬗变等有关问题进行探究。王涛、石丹《地方艺术表演团体转企改制及其演出效应评估——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反事实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4年间的转企改制构造反事实分析框架,并运用倍差法对转企改制的演出效应进行因果识别,分析结果表明:转企改制提高了企业性质艺术表演团体的平均演出收入水平(即期效应和滞后效应);但降低了事业性质艺术表演团体的平均演出收入水平(滞后效应);转企改制具有自我强化性,实现了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的有效结合;转企改制的演出效应具有阶段性差异,但在巩固提高阶段推进转企改制却不会继续提高演出收入水平;在集中推广阶段,转企改制的同群效应显著为正,表明转企改制的经验与教训在区域间得到了相互借鉴。朱可鑫《文化产业由计划型向经营型嬗变的机理、路径与经验——以湖南广电为例(1992—2000)》探析了在1992—2000年组建全国第一家广电影视集团的8年时间里,湖南广电在双轨制升级、供求不匹配、竞争与搞活、大产业定位等嬗变机理作用下,成功锁定示范带动化、产业集聚化、上星全国化、资本市场化、集团运营化等实施路径,率先在省级广电媒体中完成了嬗变,其后发优势、战略超前、机制创新和“目标—框架—机制—结构—功能”的嬗变逻辑对当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则基于国外研究的理论思考,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品化的问题。苏俊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品化:基于国外研究的理论思考》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商品化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但是国内外对此的研究都显薄弱,尤其国内学者对于非遗的价值、真实性、商品化的研究尚缺乏与国际学界的对话。作者基于国外前沿的遗产思辨研究视角,提出了一种“过程式”的视角,把非遗商品化过程和非遗的价值构建过程进行整合,以云南丽江的非遗为例,揭示了非遗商品化过程中的动态价值构建过程和多元价值构建过程。研究建立创新的非遗思辨视角来审视非遗商品化中出现的遗产价值、文化变化、真实性等理论问题,在理论视角具有一定的突破性。
数字文化产业方面,重点聚焦数字化背景下角色经济和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韩若冰《数字化背景下角色经济转型升级与生态化发展》认为数字化背景下“互联网 动漫多领域共生 角色IP”的角色经济发展新业态已经形成,这意味着以动漫角色为主题表达的数字化内容创作生态正在形成,以角色视觉传达和应用为特征的角色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贯穿于开放、协同、共融、共生、共享的角色经济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角色,在市场开拓中形成了互相赋能、互相成就的角色经济生态化发展态势,为我国动漫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深度发展带来新的生机。邓林、韩梦毅《2018年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回顾》承接《2015年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思考》《2016年中国内地影视动画产业发展回顾》《2017年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回顾》,继续紧盯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基于2018年我国国内影视动画产业发展数据的分析,认为2018年国内影视动画产业进入遇冷期,国产电视动画片产量增加,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并总结2018年中国影视动画产业萧条的原因,梳理2018年中国影视动画产业的各大现象,分析影视动画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从历时性角度呈现出我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现实图景。
本卷还关注2019年7月27—31日由全国高校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联席会、贵州师范学院和《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编辑部在贵阳市举办的“第十六届全国高校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联席会议”,收录了联席会议若干参会论文。王莹《西班牙文化管理专业教育的实践与启示》对西班牙文化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介绍巴塞罗那大学和瓦伦西亚大学两所高校文化管理官方硕士学位点的课程方案,并对其文化管理高等教育的实践进行总结。付延慧《创建“一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必要性与实践路径》从文化的三种价值即文化的政治价值、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的社会价值,梳理文化管理专业创建发展过程及其主要问题,提出了以文化为中心,创建“一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必要性与实践路径。王朝晖、周胡非、傅佳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区域共同体建设——基于上海高校的思考》以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上海高校为例,分析建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区域共同体或协作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刊以前沿性、学术性、原创性、公共性和先进性为学术目标,旨在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给出学术回答,对当代国际文化产业理论给予中国学术界的关注。希望能够继续与学界同仁砥砺学术情怀,助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共襄中华文化繁荣盛举。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编辑部
2019年1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