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316085
获得 “2019年年度好书 ” ——Yes24(韩国*的网上书店)
韩国上市三个月狂销10万册
韩国*经济学家洪椿旭博士讲述“金钱的历史”
要想以史为鉴,就要洞悉金钱
- 角度独特
从经济学的视角解析世界历史,让历史在财政和改革对的探讨中鲜活起来
- 洞悉历史,启发当下
作者通过大量真实历史事件诠释各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与其产生的影响,写的是历史,反映的是现代,以史为鉴,就要洞悉金钱。
- 生动有趣,切身感受
作者语言平实,但不乏对细节栩栩如生的描写,使读者如亲临历史现场,切身感受历史。
通过历史学习经济,通过经济学的视角学习历史。韩国知名经济学者洪椿旭将经济和历史相结合,通过金融这一巨额资金流向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对于改变世界的50大重要历史事件,作者站在金融的立场上梳理历史的流向和脉络,角度独特,可读性强。本书共有7章,包含大量图片、图表和参考材料。
目录
第一章
若要赢得战争,就需有雄厚财力
英国是怎样赢得特拉法尔加海战的?
为什么荷兰能推出世界上最早的证券市场?
军队强悍而经济羸弱的西班牙
16世纪的物价革命带来了哪些变化?
从美第奇家族到阿姆斯特丹银行
《魔法保姆》和银行挤兑故事
苏格兰骗子约翰·劳和法国的没落
给我们的启示
利率高的国家往往不是最佳投资选择
第二章
大航海时代开启的“经济全球化”
为什么明朝时倭寇猖獗?
美洲大陆的白银进入中国
为什么无人关心“三国”时代结束以后的历史?
中国直到明朝一直比西方富裕
因税收改革富强起来的明朝为何最终走向灭亡?
为什么清朝的人口能够突破4亿?
给我们的启示
货币供应减少时经济会疲软
第三章
马尔萨斯不能理解的新世界
为什么在清朝,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和“勤勉革命”
英国为什么能够避免“人口爆发”?
“毒品输出王国”英国!
美国南方为何如此强烈地反对废除奴隶制?
给我们的启示
投资生产效率快速增长的、实行改革的国家
第四章
大萧条,啊,大萧条!
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偶发事件?
德国为什么会发生超级通货膨胀?
1929年美国股市为何会暴跌?杠杆投资!
为什么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提高了利率?
大萧条为什么延续了那么长时间?
银行危机引发了金融恐慌
通货紧缩为什么可怕?
德国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
给我们的启示
经济萧条露出端倪时要果断行动!
第五章
金本位制崩塌以后的世界
美国为何以“世界警察”自居?
尼克松为何抛弃金本位制?
沃尔克遏制通货膨胀
1986年的国际油价暴跌是如何发生的?
为什么商品市场以20年为周期运转?
给我们的启示
不要和央行作对!
第六章
日本经济是怎样崩溃的?
《广场协议》是怎么来的?
美国的“黑色星期一”捅破了日本资产价格的泡沫!
日本的股票贵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日本房地产市场存在“加拉帕戈斯”现象?
为什么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时会出现经济萧条?
为什么房地产价格暴跌会引发经济长期疲软?
日本中央银行为什么迟迟不降低利率?
给我们的启示
泡沫破灭时要大胆、及时地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第七章
1997年,韩国怎么了?
过去的50年韩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土地改革铸就了繁荣的基石
韩国是怎样培育出口制造业的?
韩国制造比美国制造便宜?
韩国为什么会陷入外汇危机的泥坑?
外汇危机之后韩国经济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现大规模经常项目顺差的原因是?
给我们的启示
不要痴迷于健全的财政政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我们认为,无论何时,历史的中心都有金钱。通过金钱解读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东方和西方、过去和现在紧密相连,人类在金钱的力量下无法任意妄为。这是作者迄今为止所写的*众化、*有用的书籍。
——《韩国每日经济》
这是一部以金钱为中心展开的通史,通过金钱这一角度来解读历史。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感受到资本及其基础上的信赖的重要意义。
——韩国经济评论网
英国是怎样赢得
特拉法尔加海战的?
对19 世纪初称霸欧洲大陆的拿破仑来说,最为危险的敌人是英国。英国为了牵制法国不仅曾七次主导针对法国的同盟,也持续地支援了当时被称为“法国后院”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叛乱(以下称“半岛战争”)。在1812 年的萨拉曼卡战役中,战败法国军队的也是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国军队。
在半岛战争中英国海军获得了令人仰视的存在感。他们保障了从英国到葡萄牙的海上供给线,在军粮、火药等必需的军事物资供应方面也比地理位置上更为相近的法国更具优势,这是因为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国海军司令纳尔逊击败了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掌控了制海权。
读到这里,读者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英国为什么能够培育出一支战无不胜的海军? 拿破仑一世登上皇位后的法国统治了除了俄国和英国之外的欧洲大部分地区,不仅人口比英国多得多,而且也具备了培育海军所需要的经济力量。虽然人均收入比英国低,但因人口众多,1780 年法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英国的两倍以上。如果仅仅从投入财力扩充海军力量这方面看,很显然法国占据更为有利的条件,因为用那种财力完全可制造出更多的战列舰。这样,即使在局部战斗中失利了,也有很大的可能成为战争的最终胜利者。
所谓战列舰是一种可以排成一列并向对方进行炮击的战斗舰。把100 门以上的铸铁大火炮排列成2—3 排,这在当时可谓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总合。在当时,把火炮安装在船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也许有人认为,把火炮安在甲板上开炮不就完了吗?但如果真那么做了,船舶就很可能因失衡而导致沉没,所以必须把火炮安装在吃水线(船浮在水上时船和水相接的警戒线)下的船体内部进行发射。而这里也有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要在船体两边做出经防水处理的炮
门,二是要处理好发炮时产生的强烈的后坐力。解决后者的技术来自荷兰和葡萄牙发明并改良的快船(caravel)类型的帆船。这类船以超群的平衡能力吸收了火炮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并且具备了用轮子缓冲的发射台装置,在战列舰中使用这一技术,后坐力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这在当时被视为最尖端的技术,所以战列舰的价格当然很昂贵。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司令所乘坐的旗舰“胜利号”(HMS VICTORY)就装有104 门大炮。还有一个问题是造船的木材要从瑞典和北美进口(类似罗宾汉曾出没的英格兰南部舍伍德森林早在18 世纪以前就消失殆尽了)。建造“胜利号”一艘船,单是松树一种木材就需要6000 棵,费用可达6.3 万英镑,如果按照现在的价值换算,超过110 亿韩元。况且,这只是建造船只的费用,还不包括火炮的生产以及士兵的费用。(木制帆船使用30—40 年后,会木烂水漏,因而不能继续使用,实属价格昂贵且使用期短的东西。)
那么英国是如何做到建造和维护其庞大的舰队的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C. 诺斯(Douglass C.North)注意到了1688 年的光荣革命。以光荣革命为起点,英国的国债利率急剧下降,因此在与法国等敌对国家的竞争中能够占据优势。
光荣革命以前英国政府的国债利率远远超过10%。利率之所以如此高是因为英国王室(斯图亚特王室)频繁不履行债务。这里可以举个典型的例子:1671 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停止了对债券的利息和本金的支付,这给那些包销政府发行的债券,再小额销售给富有阶层的伦敦金融业者们带来了致命打击。当时英国王室频繁地宣布不履行债务是因为国家财政并不稳健。查理二世的父亲查理一世
之所以败给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率领的议会军并被处死(清教徒革命),也是因为建造战舰征收的特别税—造舰税,引起了贵族和金融业者们的反抗。
虽然英国的清教徒革命带来了共和制,但是克伦威尔逝世之后,1660 年帝政复辟了。继查理二世之后登上王位的詹姆斯二世并未吸取查理一世的教训,反而开始恣意征收壁炉税等众多税种,导致了以议会成员为首的纳税者们的强烈反抗,其结局是1688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们发动了光荣革命,并撵走了詹姆斯二世。英国议会把荷兰的威廉三世推崇为新的国王,条件是征收新的税赋要经过议会同意和不能随意掠夺国民的财产。
从此,英国政府再也没有一次延迟支付过债券的利息和本金,这是因为政府认识到,如果国王随意课税或者延迟支付债券利息,就可能会立即引发革命。
光荣革命的成果不仅仅是这些,威廉三世并没有一个人前来英国,为了对付潜在的反对派,他还带了一万四千人的军队及数万名的技术人员和金融人员。兴盛了233 年,却在1995 年因衍生产品投机而破产的巴林银行(Barings Bank)的创始人也是这批人中一员的后裔。当今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富通集团(FORTIS )里也有从阿姆斯特丹迁徙到伦敦的霍普金融家族成员。也就是说,和人一起被带到英国的是荷兰的思维方式和金融制度。英国的贵族和资本家并不是没有些许的反感,但是“荷兰金融”已然成了大势所趋。
对这一变化最先起反应的是金融市场。直到1690 年还是以10% 的利率进行交易的英国国债到了1702 年利率一下子降到6%,到了1755 年更是降至破纪录的2.74%。这样,英国便得以用其他任何竞争国家都匪夷所思的低利率来完成资金筹措,而这一切都关系到英国海军和陆军战斗力的提升。别说是建造庞大的海军,就连军队日常训练都能够大胆地使用火药,使之接近实战。别的国家都是战争开始以后才开始训练,而英国军队已经经历过接近实战的训练,因此至少没有在战争初期吃亏。以在半岛战争中打败法国军队的威灵顿公爵为例,“以供给赢得战争”的英国神话就是这时候诞生的。当法国掠夺西班牙百姓来补充粮食时,威灵顿公爵率领的部队却施以陷入贫困泥坑的西班牙人食物,成功地把法国军队引入游击战的泥沼。
利率下降的惠泽并非英国政府独享,积聚了财产的英国人可以投资债券,特别是用没有期限的永久债券来设计自己舒适的晚年生活。再者,一旦形成了可信赖的资本市场,全世界的富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涌入英国伦敦进行投资。
读到这里读者又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英国引入的“荷兰金融”到底是什么?下一小节我们就来谈一谈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公司。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