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98868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作序推荐。
把数据化作50张图表,直观呈现中国经济的运行轨迹,一本你我都能看得懂的经济分析工具书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在*近的这次全球经济加速增长和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由一个边缘性质的参与者逐渐贴近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中心,由价格接受方逐渐具有了全局性的影响力。
本书选取中国经济*重要节点、经济相关的重要领域和行业等热点,收集多年来的经济数据并进行选取,制成50张图表,试图找到中国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深入讨论未来经济的变化趋势及背后因素,分析中国经济宏观与微观、市场与政策、地方与中央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作者将复杂的经济理论和看似深奥的经济运行轨迹,用*简单直白的图表形式,辅以经济常识,教给读者一套简单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论。
眼下,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改革迎来了一个新的关口,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扑朔迷离的经济现实面前,我们该如何把脉经济运行规律、找准经济发展趋势?这套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经济与财富趋势,决策当下,机遇未来。
推荐序——孙国峰
前言
第一章 经济的函数
本章导读 / 003
中国经济到哪儿了? / 006
预期与现实的差距 / 009
民间投资去哪儿了? / 013
就业市场的“坑” / 018
中国与全球化何时第三次拥抱? / 022
外部危机冲击后,增长怎样继续? / 026
经济筑底的必要条件 / 029
中国的“刘易斯拐点” / 033
在“L”的底部 / 037
中国的生产函数 / 040
中国利率还能特立独行多久? / 044
“日本曲线”之鉴 / 047
怎样摆脱“日本曲线”? / 051
第二章 居民的福利
本章导读 / 057
流动的2.5 亿人口 / 059
再见菲利普斯曲线 / 063
后危机时代的理财学 / 068
浮盈10 年 / 072
房子的往事 / 076
居民的消费力 / 080
改善民生才是真好 / 084
先还富于民 / 087
第三章 跑偏的金融
本章导读 / 093
“Double-D”之变 / 097
债务的意义 / 101
金融搞好了吗? / 104
金融的缰绳 / 107
“钱荒”的逻辑 / 111
“猴”不起的人民币资产 / 115
曲折的“脱媒”之路 / 118
“去杠杆”有完没完? / 122
银行究竟有多少“不良”? / 126
第四章 央行的时代
本章导读 / 135
货币调控的“前半程” / 138
大央行时代 / 143
信用发动的差异 / 147
央行的弹性 / 151
难改宽松的央行 / 155
央行的烦恼 / 159
汇率之锚 / 162
货币选票 / 166
汇率的“弓”与“弦” / 169
央行的家底 / 172
宏观政策的“三率” / 176
第五章 纠结的财政
本章导读 / 183
财货之争的背后 / 188
金融吃饭,财政买单 / 192
草料之争 / 196
税改不是“分蛋糕” / 200
赤字财政不简单 / 204
中国的拉弗曲线 / 207
减税要来真的 / 211
全面减税路线图 / 213
尾声 / 216
后记 / 219
说起本书的缘起,其实是我打发闲暇时光的一个小游戏——漫无目的地选取几个经济指标,再把它们的走势随意拉出几条数据线,看会不会有惊喜的发现,若有,也会偶尔分享给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澎湃新闻的单雪菱老师邀我以此开设专栏,遂自2015 年11月10 日起,以笔名“简容”不定期为澎湃撰写专栏文章,并特意为
专栏起了个“经济痕迹”的名字。就这样断断续续写画了3 年,累计了72 幅“经济痕迹”,直至2018 年9 月18 日暂时搁笔。
由于“经济痕迹”最初是漫无目的,信马由缰,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虽自由,但不免散漫,总觉得对不住读者,于是就有了给“痕迹”加条“缰绳”的想法。而之前曾经答应给闺女写一本经济分析工具手册,因此就有了些许侧重。因为是朝着工具手册方向去的,所以每篇“痕迹”只尽力做好对经济运行事实的准确描述和刻画,而尽量不去做价值判断,因而风格也就更像小品画。
当蓝狮子建议把“经济痕迹”汇集成册时,最初我心中一直忐忑,未敢贸然应允。因为要把一幅幅小品画重新组合成一幅山水画,必然又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再造”一番。但在征求雪菱意见之后,还是决心再为难自己一回。
在从72 幅“经济痕迹”中选定50 幅后,本书主线最终确定为“中国经济运行分析”,即从要素投入情况、要素结合情况、要素结合机制以及产出结果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主线清晰之后,本书依次按照宏观经济运行、微观经济感受、经济突出矛盾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进行谋篇布局,即本书的五章。
为了更好地展现我分析中国经济的逻辑,本书对原专栏文章的数据均做了更新。而实际上,数据更新也是我当初忐忑的重要原因。庆幸的是,数据更新之后,原来的分析框架和思路不仅没有被新数据打翻,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证实,否则“经济痕迹”必将夭折。当然,此孤芳自赏之情究竟如何,还有待读者评判,而文责一定是自负的。
为了便于读者更容易聚焦本书罗列的话题,我给每章增加了导读。这样读者既可以通篇阅读,也可以就感兴趣的话题任选一节选读。因为从经济学分析角度,“浪费”是相当糟糕的资源配置,而浪费别人的时间则是众多糟糕中的最糟糕。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本书:因为经历了,所以有了痕迹,如果记录下来,且还能动人,善莫大焉。
预期与现实的差距
每年宏观层对于经济运行的现状判断和前景预期均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并且经过“两会”代表审议通过后,就会贯穿在全年的宏观调控工作中。因此,《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各项经济指标预期目标值,必将会对市场预期产生引导,而宏观调控的各政策部门也均会围绕这些预期目标进行具体的政策安排。
例如,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2019 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速的预期目标值为6.0% ~ 6.5%,这是1994年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第三次用增长区间来表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之前在1995 年和2016 年也曾采用增速区间的方式表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但6% 的下限值却是迄今的历史最低值。
除了提交“两会”审定通过的GDP 实际增速预期目标之外,从2003 年开始,财政部提交“两会”审议的预算报告还会公布当年的赤字规模和赤字率,据此我们就可以推算出GDP 的名义增速,再由此得出GDP 平减指数的预期目标。例如,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赤字率拟按2.8% 安排,比去年预算高0.2 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76 万亿元”。按照赤字率= 赤字规模/GDP 推算,2019 年GDP 名义值的预期目标为98.57 万亿元,相应GDP 名义增速预期目标为9.52%。进一步参照6.0% ~ 6.5% 的GDP 实际增速预期目标值,就能得出2019 年GDP 平减指数的预期目标为3.02% ~ 3.52%。
那么,为何要如此重视GDP 平减指数?
因为它作为宏观价格水平的观测指标,范围不仅涵盖全部商品和服务,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一般意义而言,如果说GDP 平减指数增幅很高,往往意味着经济已经过热,反之增幅很低,甚至是负增长,则意味着经济很冷。只不过该指标存在时效性不佳的问题,所以平常大家更多关注的是CPI、PPI 等公布频率相对较高的物价指标。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枢趋势性下降,至今依然处于“筑底”过程中,其间GDP 平减指数的变化幅度却明显上升。例如,2014 年和2015 年GDP 平减指数实际增幅均不及1%,而当时市场的普遍预期是通缩。再例如,2010 年和2011 年,GDP 平减指数实际增幅均接近9%,均超过预期目标1 倍之多,当时人民银行采取了连续加息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措施,来防止通胀。因此观察GDP 平减指数预期目标和实际增幅之间的差距,就能很好掌握微观预期和宏观意图的动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