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线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377606
上市三年,总销量突破二百万册。
篇篇有毒,句句戳心
修补思维的漏洞,挤掉脑子里进的水。
让你在复杂的时代做一个明白人,在无聊的世界做一个有趣的人。
“醒脑之书”系列畅销超二百万册纪念作品。
集励志醒脑 幽默自嘲 日常反省 趣味问答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实验性图书。
送给青春之后,认输之前的你;送给生活干巴,良心脆弱的你。
81篇洞悉人性的醒脑文字,对应人生的81难,犹如81盏思维警灯。暴闪之后,豁然开朗。
39个戳心段子,既能“调戏”生活,又能解嘲人生,防止大脑掉入思维盲区。
63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在拷问灵魂的同时,倒逼你袒露真实的性格和逻辑,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并不了解自己。
本书的亮点还包括:
- 老杨的猫头鹰亲笔信 简笔画。
- 近乎“变态”的设计:拍出来很美,读起来不累。
对图片、字型、字号、线条、色彩的选择都极其苛刻,崇尚极简和文艺,让每一页都有好戏看。
- 超出预期的质感:要你喜欢!
采用精装形式,裸脊设计,配以高规格纸张,让本书自带礼物属性。
关于这本书,有且仅有三条阅读建议:
一,要写、要记、要画,阅读的乐趣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
每一次思考、作答、遐想、做计划的时候,都应该留下痕迹,*好还能认真地签上自己的大名、日期和地点,就像是签合同那样,是一种“我对此负责”的态度。
二,把你觉得写得好的、拍得美的分享出来,或者直接去微博里@老杨的猫头鹰,他承诺只要看到了,99.99%会与你互动。
三,如果你在阅读和使用的过程中觉得很无聊、很无趣、很无用,请你立刻扔掉它,不必勉强自己。
“醒脑之书”系列畅销百万册纪念作品。
集趣味性、互动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实验性图书。
是醒脑的大本营,是拆穿的集结号。
全书包括有81篇精简的醒脑文章,39个戳心段子,63个拷问灵魂的问题。
涵盖了交际、学习、职场、情场、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你做一个有种、有料、有趣、有序的人。
不负责疼爱你,只想要唤醒你。
002_ 想得美
004_ 假装文艺
008_ 退而求其次
012_ 怀才不够
016_ 假装努力
019_ 抱怨不公平
022_ 把自己当弱者
026_ 假情怀
029_ 怕被人利用
032_ 不进则退
034_ 想要尊严
038_ 又是重在参与
041_ 玻璃心
044_ 把懒惰当时尚
047_ 不强更累
050_ 没有功劳谈苦劳
052_ 觉得别人炫耀
056_ 急着要回报
059_ 忘恩负义
062_ 指指点点
066_ 不劳而获
068_ 借口多多
072_ 美丽的忧伤
076_ 好东西都很贵
079_ 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
081_ 平凡可什么贵
084_ 马后炮
088_ 嫁祸于人
090_ 剩女并不无辜
095_ 那么忙,又那么穷
097_ 随手一撩
100_ 谢谢参与
106_ 不如单身
110_ 假睡的考官
113_ 谢你不娶之恩
118_ 公主病
122_ 福如东海
126_ 莫贪便宜
130_ 他很丑,也很普通
135_ 梦里什么都有
138_ 我们不熟
140_ 胖若两人
143_ 视觉生物
146_ 孤芳自赏
150_ 矫情癌
154_ 泛泛之交
157_ 不如闭嘴
160_ 看不惯
165_ 热气腾腾
168_ 迷人的浑蛋
172_ 爱谁谁
176_ 著名演员
179_ 来都来了
182_ 三观一致
186_ 以貌取人
189_ 求同存异
192_ 双倍奉还
197_ 脱单不如脱贫
200_ 懂得自嘲
202_ 哗众取宠
205_ 学会自律
209_ 正在加载
212_ 仪式感
214_ 双重标准
216_ 因为爱情
219_ 还要怎样
222_ 平生多识趣
225_ 沉默是金
230_ 垃圾人定律
234_ 好刀应在刀鞘里
236_ 只是单身不是狗
240_ 惯性思维
243_ 差不多
248_ 弱者思维
250_ 人云亦云
256_ 嘘寒问暖
259_ 倒数计时
262_ 笨蛋的样子
265_ 很高兴不认识你
267_ 显微镜下的爱情
272_ 贫穷使人安分守己
“‘醒脑之书’系列过两百万册大关了!你太棒了!”编辑跟我炫耀战绩的时候显得很激动,我一脸狐疑地盯着她,心里隐约觉得会有什么事。
然后,她就开始夸我,夸我有个性不露脸,写得好玩不矫情,贴近现实不做作……
我赶紧打断她:“说吧,你想干吗?”
她咯咯地笑,像个演技拙劣的坏人。然后,她从她的双肩包里拿出一摞纸,但并没有急着给我看。
她整理了一下表情,然后对我说:“你看,都卖一百万册了,该去做个签售了吧。”
我说:“人太丑,不去!”
她狡黠地一笑,又说:“那去电台做一期节目吧,只是问答,用嘴就行,丑不丑没关系。”
我白了她一眼,接着说:“嘴太笨,不去!”
她又是一笑,仿佛答案早就在她的预料之中,然后接着说:“那就再签一万个签名吧,当是纪念。”
我起身就要走,结果被她拦住了。
她把手上的一摞纸递给我,说:“那好吧,不去签售,不上电台,不签名,那出一个纪念版的《醒脑之书》总行吧?”
这本《醒脑之书》纪念款就是这么来的。
好吧,为了避免将“致读者的一封信”写成“免责声明”,我还是正儿八经一下下吧。
[ 关于励志 ]
有几个小朋友问我,关于学习的、交友的、恋爱的、亲情的问题。每一个,我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很认真地回答。
之后,他们多数会表现出,“我懂了,很感谢”“我明白了,我会努力的”,仿佛瞬间就知道了长大的方法和方向。当然也有是隔几天再问一遍类似的问题,又或者主动来讨骂的。
每当这时,我其实是很忐忑的。因为我很清楚,在这世界上不会有一句话、一本书足够改变你的现状。
真正促使你改变的,是你内心深处对现状的不安、不甘、不满,是你对未来的期盼,是你对亲人的责任感,是你不时地自我反思,以及持续的努力……
而所谓的励志段子、励志书籍,和艺术、音乐、电影、美食一样,更像是一种体验,一种号角,一种宣泄……我们会被某种情绪绑架,充满斗志,或者被某个观点给击中,深深地自我反省。这有点儿类似于火药仓库内划燃的那根火柴,又或者是死气沉沉的冰面上来它一锤子。
但一根火柴能有多大作用呢?得看你的仓库内有多少火药,又或者仓库里装的,别是什么爱豆或空虚幻想……
这一锤子能有多大动静呢?得看你的冰层有多薄,又或者你的冰层,别像你的脸皮那么厚……
道理这种东西,只有你遇到事情了,才能感受得到其中的真善美和合理合法合规,没遇到事情之前,道理更像是一句废话,改变不了什么。这恰好也验证了一个歪理:真正听得进去老人言的人,已经老了。
所以,在此严重地提醒一遍:不要妄图通过一句话、一本书就想变得清醒,就想改变现状。
最懒的活法莫过于:读一读道理,就妄图读懂人生。
还是那句话:从鸡汤中获益最大的,永远是写鸡汤的人。
[ 关于差距 ]
对我来说,和优秀作者的差距,绝不是在某一份榜单上,我排第九,他排第一。
而是在搜索引擎输入两个名字之后,结果我只有几十页,而他有几千页;
而是在寻找两个人的作品时,发现我只有五十个卖家,而他有五百个卖家;
而是在众多的卖家店铺里,我永远是杳无音信,而他总是榜上有名。
这些差距叠加起来,就是销量和影响力的巨大差别!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现实生活,
那些看起来比你成功很多的人,绝不仅仅是看起来比你漂亮一点点,能说会道一点点,努力一点点,文凭优秀一点点,家境优良一点点,好运气多一点点……
还有很多你看不见的差距罢了,但没看见,不代表不存在。
[ 关于荐书 ]
有不少人让我给他推荐书,我细想了一下,讲几句大实话吧。
真要读书,就去找经典读,买名家的代表作,越经典越有营养,越是代表作越靠谱。比如学校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比如评分相对较高的传世作品。
至于像我这样的十八线作者的东西,真心不推荐你读太多。
十八线作者写的东西,很可能是今天这么说,明天那么说。
内容无非是劝你有个性,鼓励你做自己,怂恿你敢爱敢恨,鼓动你撂挑子,刺激你去亮剑……但是十八线作者根本不知道你的真实情况,更不会为你做这些决定的后果负责。
刻薄一点儿说就是:只管杀,不管埋。
另外,看了一篇文章就把全套书都买的人,拜托你看看每本书的介绍和试读。
看了一本书就把全套书都买的人,拜托你也看看其他书的介绍和试读。
选书和选对象一样,你得对它负责。
一时兴起然后爱理不理,和一见钟情然后始乱终弃,何其相似!
[ 关于失恋 ]
在这个残酷而又美好的世界里玩耍,我们最该修炼的本事是“当断则断”,决定了要芝麻,就该扔掉西瓜。
等到真的是断了念想的那一刻,你就释怀了,就不会再对他有感觉了。
那时候,就算他头戴凤翅紫金冠,身披金甲圣衣,踏着七彩祥云,脑门上贴着“盖世英雄”的标签出现在你面前,你只会觉得他好笑,甚至怀疑:“这人是不是有病啊。”
把想让人同情的情绪都扔了吧,把自己亲手剁碎的自尊一粒粒捡起来吧,只有这样,伤口才能变成精神遗产。
一哭二闹三咆哮,不吃不喝不睡觉,这有什么用。
你就当是,你正在观看一部自导自演的人生连续剧,只是谁都没有会员卡,就难免会有像他那样烦人的弹幕广告。趁这个空隙,去上一次洗手间吧。
[ 关于人生悲剧 ]
人生的四大悲剧有很多版本:
1.穷得没钱做坏事,熟得没法做情侣,饿得不知吃什么,困得就是睡不着;
2.久旱逢甘雨,一滴;他乡遇故知,债主;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提名时,重名;
3.见识配不上年龄,容貌配不上矫情,收入配不上享用,能力配不上梦想。
好担心你看完这些,发现自己的人生有十二大悲剧。
[ 关于梦想 ]
踮起脚尖就能拿到的,根本就算不上梦想;拼老命蹦起来才能碰着的,才勉强算是目标。
需要搬长梯、翻高墙、爬上参天大树,甚至要等很多年的,才算梦想。
换言之,如果你所谓的梦想,都不如别人的随便想想,那么你所谓的竭尽全力,当然也比不过别人的随便搞搞。
[ 关于标准 ]
历史老师讲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很激动,当时不理解:“不就用一杆秤,花一种钱,写一种字,这有什么好激动的?”
现在才明白,统一度量衡才有了这巍巍中华,不至于七零八落。
我们个人也是如此:对别人和对自己,最好是用一个标准。
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做到,更常见的现象是:你是用配角的心态做事,用主角的姿态邀功;用判官的眼光来挑剔,又用窦娥的嘴来抱怨。
羞不羞?
最后,关于这个实验性、纪念款的作品,我只有两个阅读建议:
一、如果你觉得值,那就物尽其用,一定要看完,要回答完,要写完。
二、如果你觉得被糊弄了,觉得都是胡说八道,那就赶紧扔掉。
老杨的猫头鹰
2019年2月22日
于辽宁沈阳
01想得美
很多普通平凡的姑娘总喜欢做灰姑娘的美梦,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遇见自己的白马王子,情投意合,举案齐眉,长相厮守,从此过着富足而体面的生活。可即便你有幸遇见了,然后呢?
王子凭什么接受你那无精打采的脸和无处可藏的肥肉?
凭什么忍受你那一点就着的脾气和空洞无趣的性格?
凭什么会和一个邋遢、懒惰的你厮守一辈子?难道就因为你想得美?
可以很现实地说,感情的世界里,并不是童话故事里渲染得那么纯粹,它很势利。
如果你和对方的差距很大,那么你就免不了要过诚惶诚恐、小心翼翼、不敢闹、不敢纠缠的日子。
如果你连不满的资格都没有,又哪来体面可言呢?
你想要体面的爱情,就得先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体面的人。
幸福的路,没有捷径可言。
02假装文艺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很文艺的瞬间。那一刻,你不想上班、不想结婚、不想愁苦、不想成功、不想拼搏、不想努力、不理睬社会、不关心人类、不要求鲜花赞美、不在乎诋毁,只想放弃一切,听从自己的心,说走就走,奋不顾身。
谁不想呢?
可是社会没有义务惯着你、养活你,哪怕你文艺得飞上天,你总有回到地面上吃喝拉撒的时候。
你是普罗大众,舍弃眼前的苟且就意味着降薪失业,意味着住地下室和吃泡面,而诗和远方就像是沾满蜜糖的毒药,一时痛快的背后,却是长时间的痛心疾首。
什么是文艺?
是穿纯棉的服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很多很多的梦想,读过很多很多的书,有一种乐器专长,还有一场痴情或者长情的恋爱?是习惯随遇而安,最终也是随遇而安?是一定要对着树洞才说出心事,谈场恋爱就一定要山崩地裂?
不是的,真正的文艺青年,是可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是活得独立、有主见。既有热气腾腾的灵魂和不甘于平庸的愿望,也有驾驭灵魂的自律和实现愿望的实力。
诚如作家伍尔夫所言:“你想文艺,你就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以及5000英镑的收入,不然你怎么文艺得起来?”你看,“文艺”这种病,真不是一般人能生得起的。
真正的文艺是:看起来无所事事,实际上无所不能。
同样是读书,真文艺的人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某本书,并且能读出书中的趣味来,甚至有可能“学以致用”。而假文艺只是将书当成表演的道具。
同样是讲情怀,真文艺的人有让情怀落地的具体规划、具体途径,以及付诸实践的努力和勇气。而假文艺只是将情怀当成表演的旁白。
同样是向往诗意和远方,真文艺的人往往是脚踏实地地为自己找到去远方的方法,并在当下的生活中不断反思、不断沉淀智慧、不断积累,并且有随时去远方的本钱和条件。而假文艺只是将诗意和远方当成了表演的台词。
所以,拜托你别再逢人就摆出一副“我很文艺、我很贤惠”的姿态了,你呀,压根儿就是“闲得什么都不会”!
03退而求其次
一个人真的不能轻易对生活妥协,你以为是妥协一次,很可能就妥协了一生。而你退缩得越多,能让你喘息的空间就越有限;你表现得越将就,一些幸福的东西就会离你越远。有些时候退一步可以海阔天空,有些时候退一步可能是万丈深渊。
比如你想喝橙汁了,可店里卖完了,那就来一杯桃汁吧;本来想考个更好一点的大学,选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后来没成功,那就勉强上个一般的吧……
比如碰不到彼此心动的人,便找一个看上去般配的人结婚,可你的心中有了念念不忘的人,再遇见的人就变成了“次”,“次”的就算再好,又怎能填平心中留下的空缺?
再比如你看中了一双鞋,太贵了舍不得买,于是你买了一双便宜的,可是拿到之后,你就会嫌弃它,觉得它设计不够美观,穿着不够舒服。是啊,心里有了最美的那双鞋,其他的就变成了“次”,次的再便宜,又怎么能弥补内心的遗憾?
你一直以为妥协一些,将就一些,这个世界就会为你让出一席之地,但最后除了失去更多,除了怨念,你什么都不曾得到。而且你会慢慢地发现,每一次的妥协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目的:或是害怕失去,或是息事宁人,或是不愿付出……
当你以为降低标准可以更容易地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时,你就注定会得不到想要的。
你所设定的底线决定了你不会失去什么。一旦你丧失了底线,很快就会溃不成军,你所在乎的东西,也会跟着一样样地失去。
你得逼自己一把,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一万个不甘心,也没换来一次“试试”,那你就活该后悔。没有任何一种逃避能得到赞赏。
不要轻言放弃,但凡有了第一次,你的人生就会习惯性地知难而退,可是如果你克服了,你的人生则会习惯于迎风破浪。这看着只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其实影响非常大,它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04怀才不够
所谓“怀才不遇”的人只有两类,一类是不懂得自我推销的人,这类人把自己埋在土里,等人来挖掘和赏识;另一类是不够优秀,不够努力,却自以为很优秀。
我想说的是,你总得做出些成绩,才能让人觉得你是人才啊!如果你总是被质疑,被否定,那么请你反问一下自己,到底是“怀才不遇”,还是“怀才不够”?
总不能,才看了一天英语课本,明天考六级就要好成绩吧?总不能,今天跑了三公里,明天上秤就希望能瘦十斤吧?
要知道,任何明显的改变,都需要时间的累积,需要一步步安静地努力,需要一点又一点“不那么明显”的付出,才能换得。要懂得,那些看起来光芒四射的人,他们一定是在黑暗的角落里暗自使劲,付出了许多无人问津的努力。
这世上,本就没有毫无理由的成功,即便是孙猴子,也是经历了几千几万年的风吹雨淋,才有了那石破天惊的横空出世。
当一个人陷于低谷,觉得世界上没有人理解自己、认可自己的时候,或许更应该想一想,到底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努力,是否拥有足够的实力。
如果你不发光,别人哪有闲心在暗夜里去寻找你?如果你的光亮太暗,别人又凭什么要在那浩瀚星空里发现你、关注你?
如果你自己不能展露光芒,就别怪别人没眼光。其实,每个人都是一盏灯,它的瓦数是由你的实力决定的。可如果你一直都没有光,谁又会把你当盏灯呢?
所以,当你不被认可的时候,就请安静地努力吧,别抱怨,更别动不动就说把一切交给时间,时间才懒得收拾你的烂摊子。
相信我,是金子总会发光,你还没发光,是因为你的纯度不够;怀才不会不遇,而是你怀的才太少。
05假装努力
曾几何时,你心比天高:单枪匹马也敢闯江湖,满脸痘印也敢秀恩爱,遇挫了会内心呐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如今呢,伸手怕辜负,缩手怕错过;在喜欢的人、事、物面前,只能摸摸肚腩,酸酸地说“物以类聚,人以‘穷’分”。
曾几何时,你七窍玲珑:说人生既需要高瞻远瞩,也需要鼠目寸光。说“高瞻远瞩”能为你指明方向,说“鼠目寸光”能让你活在当下。
可在后来的现实生活中,你在该努力的时候选择了“高瞻远瞩”,还大言不惭地说“我想要的,岁月早晚都会给我”;又在作人生抉择的时候选择了“鼠目寸光”,还不知羞愧地讲“人要活得现实一些,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我唯一能说的是:天赐食于鸟,但绝不投食于巢。
时常听到有人抱怨说:“我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公司的,几乎都是最后一个离开的,而他每天都是掐着点来,掐着点离开。论勤奋程度,我甩他几条街。论个人能力,我也绝对不比他差。为什么老板就是看不到这一点,反而提拔他了呢?”
或者有的家长嘀咕过这样的忧虑:“我家孩子学习特别刻苦,几乎每天都要学到晚上十一二点钟,但成绩就是不上不下。甚至有些原来成绩不如他,也远不如他勤奋的同学都纷纷反超了他。”
为什么会这样?明明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但别人似乎就是看不到,甚至老天爷也没看到,没有给予相应的回报。
任何不做计划的“努力学习”,都只是作秀而已;任何没有走心的“自强不息”,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看起来很努力的人总喜欢把自己少得可怜的忙碌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以塑造自己自强不息的奋斗形象,而对懒惰的部分避而不提,或者是遮遮掩掩地找理由。等到月末年终,当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成绩、职业发展仍是停滞不前,甚至每况愈下时,又免不了怨天尤人:“我天天这么忙,为何还是混得这么惨?”
骗观众的点赞容易,骗自己很忙更容易,只是,骗这个世界的因果有点难。
忙碌是做事的表现,是成功的基础。然而,忙而无功、忙而无益的忙,就是白忙、空忙、瞎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