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150133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而马恩原著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为此,我们此次特意组织了10位权威专家用“大家写小书”的理念撰写、编辑了这套“马恩经典著作新读”丛书*辑。
《德意志形态》首次阐述了“意识形态”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时至今日仍然显示出真理的魅力。这本书中的意识形态思想、世界历史理论、国家观、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等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所阐释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为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希望《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出场与当代在场:新读》能为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意识形态思想和建设,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思辨力量。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一部批判费尔巴哈和青年黑格尔派、系统阐发新世界观和新历史观的巨著,是唯物史观创立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本书从写作背景、内容介绍、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新时代重读经典的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全面解读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经典著作;并着重从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思想武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基础、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原则遵循、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方法指导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新时代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现实意义。
前言…………………………………………………………………1
第一章写作背景……………………………………………………1
一、回击和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错误观点是创作的直接因素……3
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5
三、喧闹的德国哲学界因无法解决实质问题而需要作出清算……6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实践活动的发展创造了主观条件………7
第二章内容介绍……………………………………………………9
一、全书的基本结构………………………………………………11
二、全书内容概观…………………………………………………12
三、全书重要理论解析……………………………………………35
第三章理论意义与历史意义……………………………………47
一、理论意义………………………………………………………49
二、历史意义………………………………………………………55
第四章新时代重读《形态》的现实意义…………………………63
一、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思想武器…………………………65
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基础………………………69
三、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原则遵循………………………72
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方法指导…………………………76
后记………………………………………………………………80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一部批判费尔巴哈和青年黑格尔派、系统阐发新世界观和新历史观的巨著,是唯物史观创立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在本书中,马克思、恩格斯着重分析和批判了以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清算了从前的哲学信仰,彻底划清了与唯心主义之间的界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论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阐释了社会形态的演变和更替,论证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总体上批判了当时流行于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指出了这种假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社会根源和阶级本质,表达了他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哲学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而且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宝贵思想资源。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秋至1846年5月共同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是继《神圣家族》之后两人合写的第二部哲学巨著,但它在马克思、恩格斯生前未能出版,1932年全书第一次以原文形式,即德文形式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第五卷。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为出版此书在德国寻找出版商,但由于书报检察机关的阻挠和出版商与书中所批判哲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利益攸关等原因,该书仅有第二卷第四章于
1847 年在《威斯特伐利亚汽船》杂志8 月号和9 月号上发表过。因此,这部著作在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并没有出版,而是以手稿的形式保存了下来。其中,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经过后来的学者重新编排,加了分节标题,删去了手稿结尾部分关于社会意识形式等内容的几段札记。郭沫若曾把《费尔巴哈》这一章译成中文,于1938年由上海言行出版社出版,书名为《德意志意识形态》,而本书所论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是指195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中的内容。《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标志,集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思想之大成,其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一、回击和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错误观点是创作的直接因素
《德意志意识形态》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但是其主要思想是属于马克思的。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1846年8月1日致卡·威·列斯凯的书信中清楚地谈到了自己编辑和修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情况①。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撰写这部手稿,直接动机是回击《维干德季刊》第3卷布鲁诺·鲍威尔
(以下简称鲍威尔)、施蒂纳等人的文章。在青年黑格尔派的杂志《维干德季刊》第3卷上,鲍威尔发表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特性描写》一文。这篇论文不仅批判了费尔巴哈、施蒂纳、赫斯,还捎带着批判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著《神圣家族》。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这本畅销书中也批判了马克思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两篇论文《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鲍威尔和施蒂纳的批判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轻视马克思和恩格斯,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成是费尔巴哈哲学的一个流派,看成是费尔巴哈的追随者。”②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有必要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性分析,以回应鲍威尔和施蒂纳的批判,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直接因素。
知识链接
★ 青年黑格尔派★
青年黑格尔派是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产生的激进派,亦称黑格尔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特劳斯、鲍威尔、施蒂纳等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青年黑格尔派反对黑格尔体系的保守倾向,力图从它的辩证方法中引出革命的和无神论的结论。在19世纪30年代,青年黑格尔派主要从事对宗教的批判性研究,进入40年代,曾经起过进步作用的青年黑格尔运动发生分化和解体。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参加过青年黑格尔运动,但他们不久便从宗教批判转向政治批判,进而转向了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19世纪30-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地激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
经由自发的斗争阶段发展到自觉的斗争阶段;斗争的形式已经由经济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斗争的对象已经由捣毁厂房、破坏机器发展到指向整个资产阶级;斗争的范围已经从个别工厂、个别地区的斗争发展到全国性的斗争,汇合成为阶级斗争。欧洲相继爆发了三大工人起义,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三大工人起义均以失败告终。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流行于德国理论界的“真
正的社会主义”是用费尔巴哈哲学去阐释英法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思想的,它的最大问题是不了解英法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现实基础,从抽象的人出发虚构出种种幻想关系,把革命主体确定为抱有博爱幻想的有产者及哲学家,通过宣扬人性的普遍的爱的运动,来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在德国工人运动中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全面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想,势必成为马克思、恩格斯此时必须认真对待
的事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迫切需要有科学理论来指导,正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