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068258
本教材从历史发展角度结合不同时期社会审美以及纺织技术,考察传统纺织品纹样的艺术特点及发展规律,分析不同类别纺织品纹样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源和社会背景,总结其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涵盖几何纹样(矩形纹、回纹、云雷纹、菱形纹、联珠纹、波状纹、万字纹、棋格纹、锁子纹、龟背纹)、动物纹样(龙纹凤纹、瑞兽纹、样禽鸟纹、水族纹)、植物纹样(忍冬纹、茱萸纹、散花纹、团花纹、宝相花纹、树纹、生色花纹样、穿枝花纹样)、人物纹样(童子纹、佛教人、物道教人物、戏曲故事人物)吉祥纹样、文字纹样、天象纹样、应景纹样、场景纹样、器物纹样等。
《中国传统经典纺织品纹样史》为“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纺织大国,有着悠久的纺织业发展历史,作为文化传承的纺织品纹样来说,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特点,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当代设计创新文化的土壤。本书主要按纹样类别系统讲授传统纺织品纹样的发展变化,考察各个时期纺织品纹样的艺术特点及发展规律,图文并茂,内容详实。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服装专业的学习教材,也可供行业相关人员学习参考。
第一章 几何纹样 002
第一节 回纹、云雷纹 004
第二节 菱形纹、杯纹 007
第三节 联珠纹 009
第四节 万字纹 014
第五节 棋格纹 016
第六节 锁子纹 018
第七节 龟背纹 019
第八节 八搭晕 022
第二章 动物纹样 026
第一节 龙纹 028
第二节 凤纹 038
第三节 禽鸟、瑞兽纹样 044
第四节 衣冠等级上的禽兽纹样 061
第三章 植物纹样 068
第一节 茱萸纹 069
第二节 忍冬纹 070
第三节 散花纹样 072
第四节 团花纹样 073
第五节 树纹 079
第六节 生色花纹样 084
第七节 缠枝纹 090
第四章 人物纹样 100
第一节 童子纹样 103
第二节 宗教人物纹样 111
第三节 戏曲故事人物纹样 124
第五章 吉祥纹样 132
第一节 吉祥纹样的起源与发展 132
第二节 吉祥纹样的表现手法 133
第三节 吉祥纹样的审美特征 135
第四节 吉祥纹样的民俗文化内涵 137
第五节 吉祥纹样的图案搭配 138
第六章 应景纹样 150
第一节 应景纹样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150
第二节 应景纹样的文化内涵 155
第七章 文字纹样 158
第一节 文字纹样的起源与发展 158
第二节 文字纹样的表现形式 160
第三节 大气美观的形式美法则 172
第八章 天象纹样 176
第一节 日、月、星辰纹样 176
第二节 云纹 179
第三节 十二章纹 185
第九章 器物纹样 192
第一节 器物纹样的概念 192
第二节 器物纹样的内容形式 193
第三节 器物纹样的内涵与审美 196
参考文献 198
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染织艺术设计)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艺术类设计专业之一,具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为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设计人才。“中国传统经典纺织品纹样史”是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国内众多高校中都有开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纺织品纹样的发展变化,考察各个时期纺织品纹样的艺术特点及发展的规律。其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性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一本系统性的教材,教师只能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自编讲义来授课,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学生课后也缺少系统性的参考书来指导,无形当中影响到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近年来,随着慕课、微课等在线课程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不断加强,学生对教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作为一名任课教师也深深感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有必要为学科建设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编一本实用的纺织品纹样史教材,这也是本教材编写的初衷。
本书共九章,主要按纹样类别系统讲授传统纺织品纹样的发展变化,并结合不同时期社会审美以及纺织技术的发展,来考察各个时期纺织品纹样的艺术特点及发展的规律,从而系统掌握传统纹样的发展路径。通过教材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审视中国纺织品纹样的发展变化,从各类纺织品纹样的传承中理解其构成、纹样特征、色彩特点、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纺织品纹样及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并善于从广博、丰厚的民族纺织艺术中提炼出适宜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纹样精华,以增强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整体设计能力,为学生从事现代纺织品艺术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传统经典纺织品纹样史”课程多以理论讲授为主,课程涉及众多实物以及工艺技术资料,为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采用理论授课和博物馆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做成慕课、微课等在线课程,方便学生的课后学习。
本教材的编写,得到了东华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众多兄弟院校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并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使教材的编写有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师资力量。最终,本教材由李建亮主编、温润副主编共同完成,教材的第一章、第七章、第九章由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温润老师编写,第二至第六章、第八章由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李建亮老师编写,并最终统稿。在此,向给我们提供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本教材在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