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812526
《国学的天空》(新版)
▲ 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主讲人,国学导师傅佩荣教授经典之作,全新修订,精细编校。哲学大家周国平等郑重推荐。
▲ 人人能看懂的国学入门书:用孔、孟、老、庄的智慧解答当代人的心灵困惑;以孔孟精进入世,以老庄安顿身心。
▲ 傅佩荣教授凝聚数十年研究心得,融汇中西哲学,深入浅出,指引读者轻松领悟四位先哲思想精髓,找到立身处世的人生正路。
▲ 本书分为四部二十三章上百小节,以《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四部原典原文加以引申发挥。傅教授精选材料,生动阐发,没有错过四部经典的任何一段重要的部分。
▲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从整体来看,到更高的层次来看,跟“道”结合,做到屈伸自如,进退有度,“外化而内不化”。就会摆脱世上的许多烦恼和束缚,活得更为自在、潇洒和愉快。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其中儒家与道家是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是老子与庄子。
傅教授全面解读了四位圣哲的著作思想,并分析其核心概念。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些思想是他们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实本质,并以此阐述他们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
比如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
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
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以道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化解于无形。
庄子相信人的*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何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得,与道同游。
全书分为四部二十三章上百小节,以《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四部原典原文加以引申发挥,精选材料,生动阐发,没有错过四部经典的任何一段重要的部分。
前言 /001
第一部
孔子的真诚
第一章 立志于学
1.孔子之学 /002
2.珍惜时间 /004
3.用心专注 /007
4.把握时机 /009
5.不厌不倦 /011
6.老师帮不上忙 /014
7.学生不争气 /016
8.学生启发老师 /018
第二章 立志行仁
1.立志行仁 /020
2.行仁与为善 /022
3.六位仁者 /024
4.立志求道 /027
5.一以贯之 /029
第三章 自我修养
1.化解我执 /032
2.欣赏曾点之志 /035
3.困惑来自何处 /038
4.“克己复礼”新解 /040
5.心存敬畏 /042
6.少说为妙 /045
第四章 孝敬父母
1.孝出于天性 /048
2.敬爱父母 /051
3.委婉沟通 /053
4.孝与健康 /055
5.法理与人情 /057
6.孝与守礼 /059
7.三年之丧 /062
第五章 结交良友
1.真诚相待 /066
2.志趣相投 /069
3.信义兼顾 /071
4.益者三友 /073
5.损者三友 /075
6.孔子交友 /078
第六章 社会责任
1.淑世精神 /082
2.社会责任 /085
3.孔子想移民 /087
4.名正言顺 /089
5.上行下效 /092
6.一言兴邦 /094
第七章 理解孔子
1.谁了解孔子 /097
2.谁歧视女性 /100
3.谁在收肉干 /102
4.为何挑剔食物 /104
5.谁的耳朵顺了 /107
6.谁说孔子不幽默 /109
7.孔子知不知“死” /112
8.孔子有无信仰 /114
第二部
孟子的向善
第一章 人性向善
1.人性向善 /118
2.善是什么 /123
3.心之四端 /125
4.人禽之辨 /127
5.三种快乐 /130
第二章 人格之美
1.修养六境 /133
2.浩然之气 /137
3.三种勇敢 /139
4.四种圣人 /142
第三章 人我之间
1.勇于自省 /147
2.做人处世 /149
3.五种不孝 /151
4.易子而教 /153
5.以德论交 /156
6.守经达权 /158
第四章 仁政理想
1.一曝十寒 /161
2.缘木求鱼 /164
3.与民共享 /166
4.见牛未见羊 /169
5.不可忽视环境 /172
6.事半功倍 /174
第五章 自我超越
1.豪杰之士 /177
2.效法尧舜 /179
3.与古人为友 /182
4.有为者亦若是 /184
5.天降大任 /186
6.孟子之乐 /188
第三部
老子的智慧
第一章 老子的道
1.儒道之别 /192
2.《老子》第一章 /195
3.道是什么 /198
4.道与自然 /201
5.道生万物 /203
6.悟道之法 /206
7.自足于道 /208
第二章 圣人之道
1.自我反省 /211
2.被褐怀玉 /213
3.不为物役 /215
4.内在觉悟 /217
5.处下居后 /219
6.为而不争 /221
第三章 治国之道
1.四种统治 /224
2.若烹小鲜 /226
3.小国寡民 /229
4.反战思想 /231
5.民不畏死 /234
第四章 立身之道
1.化解执着 /238
2.自己做主 /241
3.消除烦恼 /243
4.以德报怨 /245
5.和光同尘 /247
6.老子三宝 /249
第五章 阅世之道
1.相对价值 /255
2.祸福相生 /258
3.慎始慎终 /260
4.功成身退 /262
5.上善若水 /264
6.天地不仁 /266
第四部
庄子的逍遥
第一章 转化生命
1.未始有物 /270
2.大鹏展翅 /273
3.太仓稊米 /276
4.螳螂捕蝉 /279
5.鼓盆而歌 /281
第二章 修炼方法
1.浑沌之死 /285
2.心如死灰 /288
3.忘适之适 /290
4.天人合一 /293
5.不死不生 /295
第三章 审美情操
1.粘蝉老人 /298
2.庖丁解牛 /301
3.桓公读书 /303
4.谁是美女 /305
5.自以为美 /308
第四章 处世态度
1.孝的六种境界 /311
2.算命不如修养 /313
3.材与不材之间 /316
4.从容的风度 /318
5.虚己以游世 /321
6.外化而内不化 /323
第五章 与道相通
1.鱼快乐吗 /325
2.彼此相忘 /327
3.朝三暮四 /330
4.每下愈况 /332
5.庄周梦蝶 /335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与庄子了。
这四位古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哲学家。哲学家的文章有三点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些概念都是他们各自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实本质。
其次,为了设定判准,对于真伪、善恶、美丑、是非,都必须反复检验,再提出一套合理的说辞,让读者在学习之后,可以明白人生应该何去何从。国学对现代人的意义,不就是要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与补强吗?简单说来,学习儒家与道家之后,如果在言行上没有任何改变,那就不能算是学过了。
然后,最大的挑战是建构系统。譬如,孔子期许我们行善避恶,在必要时还应该杀身成仁。试问理由是什么?他的志向定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种人类历史上不曾实现过的理想为什么会成为他的志向呢?他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又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那么“天”对孔子到底有何意义?把上述几个问题合并思考,就知道孔子的一贯之道的大概内容了。这一切构成了一个系统,而其动力来源则在于人的真诚。由真诚而觉悟内在的力量,由此呈现人格的尊严。
孟子把孔子的“仁”推广应用为“仁政”,但是他并未忽略具体生活的需求。他要强调的是“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人与动物的差异只有一点点,那就是“心”。心有四端,可以扩充为四善:仁、义、礼、智。教育使人明善,配合真诚的自觉,产生行动的力量。孟子认为:人性与善的关系,就像“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兽之走圹”,亦即人性是向善的。“向”代表动力,在真诚时自然由内而发,“善”则是孝悌忠信等德行,都是指涉“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个人的成就与群体的改善是不可分离的。儒家的基本性格亦在于此。
再看老子,他在面对天下大乱时,为了化解虚无主义的危机,做了极深刻的思考,展示了深邃的智慧。试问:万物在生灭变化的过程中,难道只是幻觉吗?或者,万物有一个来源与归宿?老子认为应该是有的,它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无以名之,勉强称之为“道”。换言之,道是究竟真实,是一切相对而无常的万物之底基。若是离开了道,一切只是梦幻泡影。因此,人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悟道。
到了庄子手上,悟道之后还要与道同游。“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平等,人也不妨敞开胸怀,进而欣赏万物,这称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处世态度上,则以“外化而内不化”为原则。外表上顺其自然,但是“顺人而不失己”,内心从未脱离道,有如鱼之相忘于江湖。
香港凤凰卫视在2008年上半年约我主讲《国学天空》,每集八分钟,共讲了一百三十七集。我珍惜这个机会,把自己长期以来对于儒家和道家的研究心得,一点一滴地向电视观众做了介绍。八分钟很短,每一次只能就《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这四本经典中的一句话加以引申发挥。如何选择材料,就成为挑战的焦点了。现在这些材料集结在一起,我再度细读一遍,可以肯定地说:我没有错过任何一段重要的部分。希望这本书能为喜爱国学的朋友带来阅读的乐趣。
傅佩荣
傅先生对于国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简洁清晰地表达。我很欣赏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开阔,他在讲课中做到了两个打通:其一,打通各个领域;其二,打通中西哲学。作为一个有着活泼心智的爱智者,他能在课堂上产生一个磁场,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每一个人。
——周国平(哲学学者、散文家)
傅先生对于国学研究是很有功力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非常高,尤其是把国学讲得那么生动而又贴近人心,实属难得。
——李存山(中国社科院中国哲学研究所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傅教授是我所听过课的中国所有的国学专家中,讲得*好的一位讲师。尤其是他能站在中西文化的制高点上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视野*不一样。
——邹先生(北大历史系国学培训班学员、上海某民办大学董事长)
第一部 孔子的真诚
/ 第一章 / 立志于学 /
2.珍惜时间
走在人生路上,很多人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过去的一切想留也留不住,未来呢,又很难去把握。孔子有一次站在河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消失的一切就像这样啊,白天黑夜都不停息。“逝者”指时光,也是时光中的事件,人的生命当然也在其中。人的生命是在时间里展开的,你只有把握住时间,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不至于虚度。而人生不虚度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你把目标放在外在的事业成就上面,那也是一种选择;但在孔子看来,人把握时间的目的是要“造就自己”。
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对于时间就有特殊的体认。别人恭维他是“天纵之圣”,孔子说,不是这样的,一方面“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是靠着努力向古代的圣贤学习,逐渐温故知新、融会贯通,才取得眼前的成绩;另一方面是因为“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家里贫困,没什么社会地位,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学会一些琐碎的技艺。据孟子的记载,孔子曾替人看管仓库,把账目写得清清楚楚;后来被派去管理牧场,一年下来,牛羊健壮,繁殖很多,因此受到别人的信赖。
尽管做了这么多零碎、卑微的工作,但孔子从来没有忘记一件事:学习。他利用一切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他生活的时代,普通人家的子弟到十五岁就不能再念书了,大学是专门为贵族子弟开设的。孔子不仅自学了所有大学的内容,而且比一般贵族子弟还学得好,以至鲁国的贵族孟氏请孔子当家教,教他的孩子礼仪。到了“三十而立”之后,孔子仍不放弃自我成长的机会。他说:“吾不试,故艺。”我不曾为国家所用,所以学得一些技艺。学习技艺的目的是谋得一官半职,可以发挥所长,贡献社会人群;现在所谋未遂,只好继续培养各种专长,等待时机成熟。这种态度对我们现代人深具启发。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必须了解生命是有阶段的,你要先充实自己;如果没有机会,自己要先培养好条件,机会一出现,自然可以把握。孔子说,富与贵是每个人都要的。但问题是,你够这个条件吗?如果条件不够,时机不成熟,那你就要安分,把自己的事情先做好。怎么做呢?珍惜时间,修炼自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提到两种浪费时间的情况是“难矣哉”,很难走上人生的正路。第一种是: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
整天吃饱了饭,对什么事都不花心思,这样很难走上人生正途啊!不是有掷骰子下棋的游戏吗?去玩玩也比这样无聊要好些!
人最怕两个字:无聊。有一次一位母亲跟我聊天,谈起她怎么教育孩子。她对念小学五年级的孩子说,假设你是妈妈,会怎么教导像你这样的孩子?结果小孩说,你不让我无聊就好了。换句话说,从小到大,每个人都怕无聊。无聊之后怎么办呢?说不定就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孔子建议说,那你还不如去博弈吧。“博弈”两个字要特别小心,不要当成“赌博”。孔子劝我们赌博,那还得了?博弈是指游戏。人类为什么需要游戏?因为人活在世上,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的成与败都定了,很少有人可以改变。这时候通过游戏制订一个规则,老板也好,员工也好,大家机会均等,按规矩来玩,每一个人都有获胜的机会,人生的压力也许就能在游戏中化解一点。所以孔子说,你无聊的时候就算去玩游戏,下棋也好,打篮球也好,打高尔夫球也好,不管玩什么,都比纯粹浪费时间要好。
第二种浪费时间的情况是: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
一群人整天在一起相处,说的是无关道义的话,又喜欢卖弄小聪明,实在很难走上人生正途。
我有一个朋友在中学教书,一天中午休息时间,他坐在校园的一棵大树下面。树的另一边有三四个同学,不知道那一边有老师在听,他们就聊天。我朋友说,他听学生聊天聊了半个小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他们讲的话没有一句是有意义的。我听了跟他说,学生上课已经很辛苦了,你叫他们下课聊天还要讲有意义的话,不是太严苛了吗?而且到底有没有意义,也不能以老师的标准来判断。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提醒自己,讲话最好言之有物,你说什么事情,表达什么思想或情感,说出来要很具体、明确;不要整天言不及义,扯一些八卦新闻,或者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这样是很难走上人生正路的。
孔子非常了解时间在生命发展上所具有的意义,人都有一种潜能,只要活着就可能登上更高的境界。所以,走上人生正路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得珍惜时间。一个人如果在年轻的时候,懂得把握时间,很可能有不凡的未来。孔子说“后生可畏”,年轻人值得敬重,因为你不知道他们将来的表现怎么样。我们有时候看年轻人好像一代不如一代,又不用功又不长进,但是先不要这么快下结论,年轻人是说觉悟就觉悟,说奋斗就奋斗,经常因为听到一句话或看到一句话,就突然想通了,所以“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