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5097349
让孩子远离心理伤害:人格教育 心理教育 生命教育相结合 强效亲子沟通方法 遭遇青春期叛逆解决方案 当代家庭教育应用宝典
《让孩子远离心理伤害》列出容易导致处于人生“危险期”的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多个诱因,如“初恋”、“厌学”、“网瘾”、“手淫”、“自残”等,指导家长将这些诱因有效地控制和解决,以爱育爱,化解掉阻碍孩子成长的能量,让孩子的生命得以舒展,从而避免对孩子造成重大的心理伤害。本书以家庭教育的角度,以家长可以改变的范畴里来谈对孩子安全成长的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序 …………………………………………………………………… 001
前言
孩子已入青春期!父母们准备好了吗? ……………………… 001
“能不能别管我?”
— 孩子怎么如此叛逆! ………………………………… 001
【青春期个案】
容易受伤的“玻璃心” …………………………………… 002
特立独行的“侠客” ……………………………………… 005
【互动专区】
1. 孩子怎么变了个人? …………………………………… 007
2. 儿子偷拿人家东西竟然是为了气我!………………… 008
3. 初二现象 ………………………………………………… 009
4. 花钱送他去重点,他却当我是仇人 …………………… 010
5. 孩子的情绪是六月的天吗? …………………………… 011
6. 孩子不再黏我,而是烦我 ……………………………… 013
7. 为何孩子总嫌我唠叨? ………………………………… 016
8. 看个日记,我就错了? ………………………………… 020
9. 抽烟很“酷”? ………………………………………… 022
10. 出口成“脏”的不良少年 …………………………… 023
“追星是我的权利!”
— 怎么把偶像崇拜控制在合理范畴 …………………… 025
【青春期个案】
偶像公布恋情,粉丝瞬间崩溃 …………………………… 026
粉丝后援团团长离家走出………………………………… 028
【互动专区】
1. 喜欢娱乐明星,孩子会不会变成“绣花枕头”? …… 033
2. 什么样的“追星”表现我们该警惕 …………………… 033
3. 不当追星族,就交不到朋友 …………………………… 034
4. 儿子要把头发染成和偶像一样 ………………………… 035
5. 女儿怎么喜欢女性化的男明星 ………………………… 037
6. 怎么控制孩子在明星上过度花钱? …………………… 038
“我的爱是纯洁的!”
— 早恋,管还是不管? ………………………………… 040
【青春期个案】
谁干扰了孩子的正常成长轨迹 …………………………… 042
12 岁女孩写下万言“情书”………… …………………… 044
【互动专区】
1. 女儿是不是恋爱了? …………………………………… 046
2. 这么小就臭美,会不会是早恋? ……………………… 048
3. 孩子迷恋上了言情漫画 ………………………………… 050
4. 有女生总给我儿子打电话,管还是不管? …………… 051
5. 我教训了那个和我女儿好的臭小子 …………………… 052
6. 孩子被不喜欢的异性纠缠 ……………………………… 053
7.“你们交往到哪个级别了?”吓坏了我 ……………… 055
8. 女儿的朋友里一直没有异性 …………………………… 057
“我就是喜欢同性”
— 孩子难道是“GAY”?!……… …………………… 060
【青春期个案】
我们这么要好,就是同性恋……………………………… 061
同性恋就可耻吗?………………………………………… 063
【互动专区】
1. 怎么避免孩子成为同性恋? …………………………… 065
2. 发现孩子与同性暧昧,我怎么和她谈? ……………… 066
3. 如果孩子是 GAY,父母如何立足 …………………… 066
4. 为什么孩子不会主动把自己的性取向告诉父母呢? … 067
5. 同性恋是一种变态心理吗? …………………………… 068
6. 同性恋可以矫正吗? …………………………………… 068
“我就喜欢大叔,怎么了?”
— 当孩子陷入师生恋…………………………………… 070
【青春期个案】
女学生暗恋老师相思成“孕” …………………………… 072
她为何暗恋而又诋毁老师? ……………………………… 073
【互动专区】
1. 女儿总念叨一个男老师,会不会爱上了他? ………… 075
2. 儿子要引起暗恋老师的注意 …………………………… 076
3. 侄女爱上了班主任 ……………………………………… 077
4. 女儿支持师生恋,我竟说不过她 ……………………… 077
5. 孩子转学竟然为了回避暗恋的老师 …………………… 078
“我是不是个坏人?”
— 如何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性问题 ……………………… 081
【青春期个案】
我是个龌龊的“小流氓” ………………………………… 083
15 岁男孩的秘密……………… …………………………… 085
【互动专区】
1. 孩子问我人是怎么来的 ………………………………… 086
2. 女儿在卫生间里…… ………………………………… 088
3. 儿子的书包里竟然有避孕套 …………………………… 089
4. 虽然相处的像哥儿们,但是我无法启齿 ……………… 090
5. 13 岁的儿子偷看色情书刊…………………… ………… 091
6. 他为春梦而烦恼 ………………………………………… 091
7. 怎么教孩子控制性冲动 ………………………………… 093
8. 色情暴力入侵孩子的视线 ……………………………… 094
“怀孕就做掉,反正我自己有钱”
— 少女流产谁之痛……………………………………… 096
【青春期个案】
《劲舞团》“堕胎门”事件……………………………… 097
不能要也要不起的幸福 …………………………………… 099
【互动专区】
1. 孩子晚回家,禁还是不禁? …………………………… 101
2. 如何预防孩子偷吃禁果 ………………………………… 102
3. 女儿怀孕了,我的脸可往哪里放! …………………… 104
4. 好朋友怀孕了,不敢告诉家长 ………………………… 105
5. 劝孩子流产,她却说我没人性 ………………………… 106
“我没法讲我的痛”
— 让孩子远离性侵犯…………………………………… 109
【青春期个案】
疯狂的报复 ………………………………………………… 110
道德面具后面的邪恶……………………………………… 113
【互动专区】
1. 女儿出去找朋友玩总让我很担心 ……………………… 115
2. 女儿遭遇男生的骚扰 …………………………………… 117
3. 孩子受到性侵犯不说怎么办? ………………………… 119
4. 老师总有意无意触碰女儿身体 ………………………… 120
5. 女儿受到了强暴,我不敢张扬又不甘心隐忍 ………… 121
“网络世界真精彩!”
— 引导孩子适度使用电子产品 ………………………… 122
【青春期个案】
网瘾少年离家出走三天三夜……………………………… 123
初三好学生,网络诱惑掉“深渊” ……………………… 125
【互动专区】
1. 该不该给孩子买手机 …………………………………… 127
2. 孩子打游戏上瘾了怎么办? …………………………… 130
3. 家长在教育方式上要注意哪些? ……………………… 131
4. 了解孩子的上网习惯很重要 …………………………… 132
5. 摆脱过度依赖需要循序渐进 …………………………… 133
“不服就打!”
— 直面青春期暴力……………………………………… 134
【青春期个案】
13 岁少年为何残忍杀害自己的母亲……………… ……… 135
高一学生举刀弑师只为“让教育界可以改变” ………… 137
【互动专区】
1. 孩子怎么这么好斗! …………………………………… 140
2. 我的孩子特别爱打架,可我管不了他 ………………… 141
3. 如何引导孩子不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 142
4. 如何让孩子不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 142
5. 我怀疑孩子被人欺负了 ………………………………… 143
“压力山大啊!”
— 如何改善考试焦虑 …………………………………… 145
【青春期个案】
奇怪的腹泻 ………………………………………………… 146
“种子选手”为何一落千丈……………………………… 148
【互动专区】
1. 考试焦虑?会不会是孩子在找借口 …………………… 150
2. 孩子考试紧张怎么办? ………………………………… 153
3. 谈起考试,他莫名其妙地流泪 ………………………… 153
4.半路弃考, 孩子坚决不返回考场 …………………… 154
5.孩子考完试不敢回家 ………………………………… 155
“学习没意思”
— 如何变“厌学”为“好学” ………………………… 156
【青春期个案】
16 岁高中生主动要求退学去当打工妹…………… ……… 157
故意考不及格的优等生 …………………………………… 160
【互动专区】
1. 孩子厌学怪家庭环境不好 ……………………………… 162
2. 分数不是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 …………………… 163
3. 孩子总说“累”,要我给她减负 ……………………… 163
4. 孩子不求上进怎么办? ………………………………… 164
5. 孩子突然不好好学习 …………………………………… 165
“高考定成败?”
— 理性处理高考失利…………………………………… 167
【青春期个案】
承受不住的打击…………………………………………… 168
无法言说的父爱…………………………………………… 170
【互动专区】
1. 我从来没指望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 …………………… 172
2. 孩子没考好,每天强装笑颜 …………………………… 172
3. 家长怎么陪伴孩子度过高三这一年 …………………… 173
4. 高考后的两周是考生心理问题高发期……… ………… 174
5. 高考过后的娱乐放松,要重视孩子安全问题 ………… 174
“我对食物失控了!”
— 饮食失调背后的心理障碍 …………………………… 176
【青春期个案】
初三女生为减肥而住进医院……………………………… 177
贪吃女孩保持体重的秘密………………………………… 180
【互动专区】
1. 女儿要减肥,可别患上厌食症 ………………………… 182
2. 厌食症的病因有哪些呢? ……………………………… 183
3. 暴食症对孩子都会造成什么危害? …………………… 184
4. 我的孩子很贪吃,是不是暴食症? …………………… 184
5. 为了维持学习热情,孩子吃零食上瘾 ………………… 185
“我抑郁了”
— 孩子也常患“心灵感冒” …………………………… 188
【青春期个案】
我不是爸妈的亲生孩子 …………………………………… 189
是谁让她成了家中多余的那个人………………………… 192
【互动专区】
1. 怎样才能看出孩子得了抑郁症 ………………………… 194
2. 和得了抑郁症的孩子玩,会不会被“传染”? ……… 195
3. 孩子总把“没劲”“无聊”挂在嘴边 ………………… 196
4. 家长如何有效预防孩子的抑郁症? …………………… 197
5. 家长脾气失控是否会引发孩子抑郁? ………………… 198
“怎么控制不住我自己了”
— 帮孩子走出强迫症的纠缠 …………………………… 200
【青春期个案】
儿子爱干净,竟是“强迫症” …………………………… 201
她想掐死小妹妹…………………………………………… 204
【互动专区】
1. 怎么样让孩子避免患上强迫症呢? …………………… 205
2.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患上了强迫症? ………………… 206
3. 强迫症怎么治疗? ……………………………………… 206
4. 家长不当行为会给孩子留下强迫症隐患 ……………… 208
5. 强迫症可以治好吗? …………………………………… 208
“活着真没劲!”
— 警惕青少年自杀危机 ………………………………… 210
【青春期个案】
吃人的高三生活…………………………………………… 211
是什么样的“错”让他选择了不归路…………………… 213
【互动专区】
1. 孩子不会真的有自杀的想法吧? ……………………… 216
2. 女儿说送她去封闭学校就自杀 ………………………… 217
3. 我该不该告诉孩子亲人自杀的事情? ………………… 218
4. 妈妈得了癌症,女儿试图服药自杀 …………………… 219
5. 我 HOLD 不住“死亡”这个话题 …………………… 219
后记 ………………………………………………………………… 221
我们有无数的篇章歌颂一夜间破茧成蝶展翅飞翔华容绽放的奇
妙瞬间,然而对于青少年来说,这种从童年期到成年期的蜕变,却
不是瞬间能够完成的事情,这需要经过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
甚至不知道这种“漫长”从何开始,又将何时结束。我们每一个人
都曾经历过或即将经历,抑或正在经历这一时期,这个时期有着前
所未有的快乐,同时也有着莫名的寂寞和悲伤。我们的家长和孩子
们一样,都常常误以为我们已经知道并可以控制这个人生特殊时期
将会出现的一切,但事实上,却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
都没有为这个时期的每一个经历和感受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犹如
坐在过山车上,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些什么。
作为国内最早开设 12355 青少年心理和法律咨询热线的公益服
务机构,我们成立五年来,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万的与青少年
成长相关的心理和法律咨询电话,其中有青少年自己来电咨询的,
也有家长来电诉说困惑的,咨询内容不乏亲子关系、考试压力、异
性交往、网瘾、人生规划等林林总总的问题,从对来电案例分析和
跟踪过程中,我们切实感受到青少年问题在不断朝着多元化、复杂
化方向发展,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多都和青少年所处的家庭有着
必然的联系。
平日里,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这个时代有太多的证件需要我们
去考、去办,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个证件:家长证。我们做家长的
都是“无证上岗”,没有彩排,也没有重播,我们从自己父母那里
习得的一些家庭教育理念以及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途径学到的教
育方法,全部试验在我们的孩子们的身上,在孩子童年期的时候,
也许并不能明显地感知到孩子对我们“这一套”是接受还是拒绝,
但是当孩子跨入“青少年”行列之后,突如其来的无助、困惑、无
奈甚至是悲伤的感觉,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的孩子们突然像脱了
缰的野马,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了。这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
突然开始自问,这是怎么了?我们做错了什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有
所改变?在我们因“家有青少年”而焦头烂额的时候,我们可以试
着放慢脚步,去观察这一时期孩子们正在经历和发生些什么,试着
体验孩子们的感受,聆听一下孩子们的心声,和孩子们共同应对和
享受这个特殊的时期,也许当您尝试之后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祝愿家长们能够珍惜家庭这个美好
的环境,一起陪伴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
12355 北京市青少年服务台台长
姜南舟
当孩子不再唯父母命是从,变得叛逆张扬;当社会信息纷繁庞杂,让孩子没有单纯的天空;当你茫然失措,害怕孩子失去方向,希望你看到这本书,它会告诉你,父母的改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北京赤子缘心理咨询中心 资深咨询师 李序
如果把青少年教育工作分成10份,那么,家庭教育占5份,学校教育占2份,社会教育占3份。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更多的教育来自家庭。对于家长来说,无不希望自己孩子成龙成凤,在学校和社会教育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家长致力于家庭教育是*选择。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孩子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他就有能力面对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本书作者李丽就职于面向全国的青少年问题的咨询机构,在本书中,她把着眼点放在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上,这是当代社会的期盼,也是她丰富的工作经验使然。相信读者朋友能从中受益。
——北京七色年华教育咨询中心 首席咨询师 徐国红
如果我们的教育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偏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那么这样的教育是偏离教育的根本目的的,也是造成孩子产生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书为家长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力求做到客观和平衡,相信会帮家长更加理解孩子,从而找到有效的沟通方式。本书运用通俗的表达方法,阐述了心理学在当今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是解决当今家长教育困惑的一本好书。
——北京惑之光咨询有限公司 心理咨询师 少年健康发展与家庭结构关系研究员 刘新君
“能不能别管我?”
—— 孩子怎么如此叛逆!
“一回来,话也不说一声,直接走进自己的房间,把门一关,
直到吃饭了,还得敲他的门请他出来吃饭!”
“以前,我走哪孩子跟到哪,就和 502 胶水一样;现在可好了,
我想去哪里,主动让她陪着,她都不愿意 — 带不出去喽!”
“孩子这情绪,今天还兴高采烈呢,明天就乌云密布,我说得
不对了,还敢当着很多人的面跟我顶嘴,这孩子我真管不了了!”
一次同学聚会,聊起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几个妈妈七嘴八
舌地互倒苦水。她们普遍的感受就是:这青春期的孩子太难管了!
有些事情,不管还不行,比如晚归、早恋、学习等事情。倘若不管,
孩子一不小心会步入歧途或者耽误前程;可是一旦去管,又会遭到
孩子强烈的反抗,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能不能别管我!”
真的是让家长为难!
一家英国育儿网站调查了 2000 名父母,这些家长的孩子已经
成年。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以上儿女双全的父母认为十几岁的
女儿最难“对付”。63%家有女儿的父母认为女儿到了 14 岁变得
让人捉摸不透,她们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喜怒不定。男孩的叛逆
期约比女孩晚 1 岁。78%育有儿子的家长反映,男孩到 15 岁时情
绪起伏较大,这个时期的儿子认为自己没有获得家长理解时,就会
感到沮丧。62%的男孩会把自己锁在房间内,拒绝与人交流。
“叛逆”一词,张扬着青春期孩子的生命激情,他们用与众不
同的方式对抗着权威,试图显示自己的力量,显示自己作为一个生
命个体的独特性,这种独特的青春期的现象不仅仅影响着孩子自身
的成长,更成为众多家长心中难以释怀的苦痛。
青春期个案
容易受伤的“玻璃心”
明明的父母本来以为好不容易把孩子送到了高中,剩下的事情
就是等着给孩子攒钱上大学了。可是一天,妈妈从明明班主任的电
话中得知明明对数学老师很不尊重。电话要结束的时候,班主任几
乎用央求的口吻请妈妈对明明多加管教一些。妈妈挂断电话之后,
百思不得其解,她不明白,挺有礼貌的孩子怎么会对老师有不尊重
的举动呢?
“如果我讨厌哪个老师的话,根本不会听他讲课,我看到他生
气的样子才开心呢。”明明气愤地对妈妈说。看来,班主任说得没错,
可是孩子怎么会对老师产生这么大的怨恨呢?
其实,明明虽然内向,却是一个性格倔强且十分要强的孩子。
因为有一次数学成绩不好,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了两句过激的
言论,刺伤了明明的自尊心,引来明明强烈的抵触情绪。从此之后,
在数学课上,老师越是反对的事情,明明就越要去做。每当老师批
评他的时候,他都眼睛直勾勾地瞪着老师,刚上任不久的数学老师
被明明骇人的眼神吓怕了,只得向明明的班主任求助。
班主任找明明谈话的时候,明明刚开始显得很顺从。但谈话一
结束,他依旧我行我素。等数学老师三番两次地向班主任告状之后,
班主任觉得不能再继续纵容明明的行为了。他处罚了明明几次,而
后明明更加破罐子破摔,有时他还会和班主任顶撞,搞得课堂气氛
非常紧张。面对如此情绪化的学生,班主任最后也终于无计可施,
只得向明明的妈妈求助。
明明的行为,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同时这也是许多进入青春
期的孩子都存在的一种反抗“管教”、反抗“权威”的心理。在这
个年龄阶段,他们正急切地想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自己的独特性。
过去他们可以忍受家长当自己是小孩子,而如今,他们迫切地想得
到他人的认同,渴望能像大人一样受到他人的尊重。这时候的孩子,
自尊心也非常敏感,他们往往把家长、老师的批评理解为挑战自己
的自尊心,是和自己过不去,因此难免会产生敌对的倾向。分析其
原因,主要还是成年人不能真正平等地去对待孩子,尤其在自尊心
敏感的青春期,过于强势的批评和教导很容易引发孩子的反感和抵
触心理。
1. 青春期的孩子,有着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看问题容易以自
己的主观臆想为出发点,因此也就难免产生偏见。
这个时期的孩子,心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在作祟,以为和老师对
着干是勇敢的体现,是自己敢于挑战权威的壮举。因此,才会产生
盲目反抗的行为。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也正在经历一场至关重要的“过渡
期”。在这一阶段,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日渐加强,由于
身体发育已经和成人差不多,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迫切地
想要脱离成人的监护,却依旧缺少足以保证自我生存的力量和智慧。
孩子们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孩儿看,他们也开始介意我们把
他们当成小孩儿看。当这些小大人为了表现自己的个性而做出出格
的举动时,往往就代表着叛逆的产生。
为了表现自己,孩子们往往会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其实,他们如此做,最根本的出发点是担心外界忽视自己的存在,
才会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争取”自己的地位。叛逆心理不能单纯
地用健康或者不健康来形容,它是一种反常的心态,是孩子们为了
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而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因此,家长也应该以相
对中立的观点来看待孩子们的改变。
2. 教育叛逆孩子的时候,单纯地讲大道理,只会徒增他们的反
感情绪。
家长应该因势利导,帮助孩子成长,可以从和孩子切身相关的
小事入手。如孩子爱打篮球,那就可以从他喜欢的篮球明星身上把
问题展开,通过明星的成长经历来引导孩子。想要正确对待孩子的
这类行为,就要尽量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的冲突,由此
才能保证孩子的自尊心不受侵犯。当他有错误的时候,绝不能当着
外人的面进行教育,而是私底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帮助孩子
分辨清楚是非的同时,还让他们意识到其实父母是关注自己的,更
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已经长大的成年人来看待。
因势利导,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
用。孩子在任何方面有进步,家长都应该表扬和肯定,让他尝到成
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当双方意向不一致时,彼此
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采取与对方的要求相反的态度和言行。有
矛盾产生,就要寻找合理解决矛盾的方法。注意不要触及孩子的抵
触情绪,谈话要在平等、民主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只有打开
孩子的内心,才能实施有效的影响。
特立独行的“侠客”
张华越来越讨厌上课了,只有语文课他才有些兴趣,其他学科
的老师,用他的话来评价就是 — 水平都太差了,他们完全不能吸
引我的兴趣。
张华在课堂上睡觉的时候,好几次都被老师抓了现行。老师刚
刚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几句,张华就大声嚷着老师不尊重学生,
这样一来反倒搞得老师十分尴尬。张华在学校很“潇洒”地保持着
我行我素的作风:学校规定穿校服,他就偏穿其他的衣服;学校不
允许男生留长发,更不允许烫发,可他就偏这样做。他不介意他人
怎么看自己,他认为那些所谓的校规之类的东西是用来约束好学生
的,而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尽管上次张华因为在校外喝
酒被学校记了一次大过,张华也觉得无所谓。他觉得自己是在坚持
“做自己”,这是“侠客”风范。令张华暗自得意的是,学校里还
有一些自己的“粉丝”,都称自己为“大哥”,这让他更加坚持和
学校作对。
回到家之后,张华依旧一副点火就着的样子。“哎呀,你烦不
烦啊?”张华对妈妈苦口婆心的教育显得心不在焉。虽然老师和妈
妈每天都对他轮番“轰炸”,但是一点都不能改变张华在学校的“特
立独行”。
张华的父母长期两地分居,爸爸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很少和儿
子沟通,但是只要儿子向自己张口要钱,爸爸出手从来不吝啬。爸
爸希望自己的太太能够全面料理儿子的事情,自己则忙着在另一个
城市开展自己的连锁店。张华长期和妈妈一起生活,但妈妈对张华
的管教比较松,一般都会顺从儿子,没想到现在儿子一回家就关上
门把音乐放得很大声,想说儿子几句的机会都没有了。
许多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会出现一些父母预料不到的变化。
张华在课堂上不允许老师触及他的自尊,回到家不愿意让妈妈进入
他的私人空间,这一切都是他自我保护的体现。在这一时期,不含
技术水平的说教和唠叨等沟通方式都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他们很
容易把父母和老师当成实现自我人生价值道路上的敌人,他们想要
争取自己的权利和独立,因此才会产生逆反心理。
1. 家庭的不良教育,是产生叛逆情绪的根源。
案例中的张华长期得不到父爱,母亲又不了解孩子内心的变化
和真正的需求,因此,再多的唠叨都只会被他看作是无用的废话。
身为父母,理应担负起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的责任。对
孩子的管教不过分钳制,也不放任自流。采取多沟通、多鼓励、多
表扬、少责骂的“三多一少”的原则,争取用和风细雨的方式来解
决代沟的问题。
2. 叛逆是一种勇敢,也是一种偏执。
张华在学校特立独行,还有“粉丝”捧场,让他更加误以为和
老师、学校对着干就是勇敢,是侠客行为,是一种张扬自我的很好
的方式。不可否认的是,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增强,对周围权威束缚
的挑战,是一种很强的生命力表现,但是,如果为了特立独行而特
立独行,往往会走向偏执,最后害人害己,没有任何意义。
3. 叛逆的孩子都是在寻找自身的价值感。
在以“学习成绩”为主流的校园生活中找不到价值感的孩子更
容易在学校“反叛”,招惹是非,因为他们需要其他的途径来证明
自己的价值,即便是大家都批评他,那也是对他的一种关注。因此,
让孩子发展各种能力并让他找到价值感和良性的关注是消除孩子叛
逆的一种途径。假如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是演讲口才好,或者
善于歌舞,那么我们应有意培养孩子相关的能力,让孩子找到表现
自己的机会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当孩子的自信心上来之后,再带动
学习方面的兴趣,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成功的途径,不是任何人
身上的枷锁。只有消除了他们心中逆反的心理,才能进一步平稳情
绪,进而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互动专区
1. 孩子怎么变了个人?
家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最近变得很不听话,一点也没
有了当初乖孩子的样子。常常你让他做一件事情,他要不拖拖拉拉,
要不阳奉阴违,有时候逼急了,他还会和你吹胡子瞪眼。真是“半
大小子,气死老子”!我都不知道怎么和他相处了!
想要寻找到合理的教育方式,就要先找出产生心理叛逆的原因。
而孩子产生叛逆,多半是由父母的不正当教育引起的。
“父为子纲”,这是封建社会遵循的道德关系,这个道德关系
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亲子关系。传统的家长深受此毒性教条
影响,在家庭中家长专制,孩子只能处于从属的地位。青春期的孩子,
本身独立意识增强,正是要彰显自己的时候,专制型的家长容易触
发孩子心底的反抗欲。想要让孩子把自己当成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就需要家长放下架子,真诚地和孩子交流,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
一起去分析问题,商量解决的方法。
而一些家长出于溺爱的保护主义,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好了。
家长这样做无疑在向孩子传递一种贬低的暗示:你自己做不成,你
必须依赖我。如此一来,子女渴望独立的想法和家长的做法截然相
反,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还有一种溺爱的方式就是对孩子过于放任,什么都听孩子的,
孩子没有边界,没有限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家长有时出于保护
孩子的心理来干涉孩子的行为,就会被孩子认为是阻碍自己的“自
由”,形成冲突。
由于认知的偏差,孩子可能会因为某件事情而产生对社会和他
人的不信任感,从而产生自闭、抑郁等情绪,若是这种情绪得不到
合理的调节,必定引发孩子更严重的叛逆心理。所以,在孩子犯错
之后,身为家长,不要横加指责,而是要耐心去了解孩子那样做的
理由,让他感到家长始终是接纳他们的,愿意去了解他们的,孩子
就会放弃和你对抗的想法。
2. 儿子偷拿人家东西竟然是为了气我!
家长:我家儿子上了初中后有个坏习惯,就是总是偷拿同学的
东西,但还都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儿,他也不需要。为了这种事情,
我没少去学校向老师道歉,老师也管不了他。后来从他朋友口中才
知道,他这样做是为了气我!因为我整天说他不好……
这就是长期的负面语言造成的恶果。有些家长不管当着多少人
的面,甚至孩子就在身边,就能这样抱怨:我儿子学习跟不上,兴
趣爱好也没有,你要说他一句,他能说你十句,老是跟你对着干,
真是越长大越让人操心!
像这样总是打击孩子的家长很多,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很高,
虽然看到孩子有所进步,但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便往往无视孩子
的努力,给孩子泼冷水。
有的父母总担心表扬孩子会造成他的骄傲,便总用批评的语气。
于是孩子就会失去信心,变得茫然,进而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废物。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因为孩子小小的过错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
打骂。也有的家长习惯于用食指和孩子说话,他们完全没有把孩子
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没有考虑孩子的个人感受,认为孩子
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才。其实不然,孩子常常会在家长人为制造的
逆境中沉沦、绝望,最后毫无斗志。
有的家长因为孩子以前没有做好,就认为孩子一直不会做好,
进而凭自己一种主观的判断认为孩子永无出头之日,对孩子不抱希
望。对孩子做的事情视若无睹,既不批评,也不肯定。长此以往,
孩子的行为没有了标准,他就会变得麻木,对世上的一切都没有了
兴趣。
孩子一旦产生了这种消极的想法,就会丧失行动的动力,最后
破罐子破摔,和父母对着干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在心理学上叫作“习
得性无助”,即孩子这样消极的行为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出生后于
外界,尤其是与父母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