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7676322
在所有的孤单中,
我*害怕看到孩子渴望的双眼。
那种对陪伴和小伙伴的期盼,
令人深深震撼。
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孤单成了习惯!
让我们的孩子,不仅仅只有一个叫作“孤独”的朋友。
社交心理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童年饱受孤独折磨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无人能够走近。如果希望孩子在成功之外还拥有幸福,仅仅帮他取得好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帮助孩子处理和同龄孩子相处的关系。本书没有唠叨的说教,而是非常科学地通过拟定目标,与孩子讨论,设定步骤,来帮助孩子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对有社交困扰的孩子非常有帮助。通过本书,家长一定可以找到合适孩子性格的发展之路,引导其更加乐观,敢于表达自己,与人交往时也更加自信坦然,并不断发掘和发扬孩子身上众多可能被隐藏的潜力。
辑一 孩子,你的孤独我在乎
——有孤独童年的孩子,越长大,活得越挣扎
父母爱缺失,损害孩子一辈子 / 2
那些极度孤独的人,都有不堪回首的童年 / 6
病态犯罪者,普遍都有糟糕的双亲 / 11
也许你的不经意,已将孩子推向冰冷孤立 / 16
孩子更需要爱,请告诉孩子你爱他 / 21
再忙也别忘陪伴,别让孩子习惯孤单 / 25
辑二 为什么他独自玩耍
——孩子不合群,一半是性格所致,一半是父母导致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喜欢“离群索居” / 30
有孩子在,就把怒火平息下来 / 35
嫌弃性责骂,将孩子自我价值感扼杀 / 38
孤僻,有时只是原生家庭的错 / 43
社交恐惧症来了!孩子,别害怕 / 47
别总吓唬孩子说,“外面坏人多” / 50
孩子,你不能够看不起自己 / 54
辑三 太害羞,怎么办?
——在生活中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社交自信
害羞是种天性,但别让它变成毛病 / 60
你给孩子贴的标签,可能永远撕不下来 / 64
孩子害羞,不是你骂他的理由 / 67
纠正孩子怕生,父母不要急于求成 / 71
孩子不爱表现,别逼他在人前表演 / 75
准备好!迎接人际关系敏感期 / 80
辑四 礼仪是讨喜的前提
——好孩子彬彬有礼,走到哪里都是“万人迷”
孩子的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基 / 86
孩子不爱打招呼,责任不全在孩子 / 90
教孩子说“谢谢”,这事一点也不难 / 94
孩子有点势利眼,爸爸妈妈得管管 / 97
尊重老师,是父母和孩子必须有的品质 / 101
辑五 这样,不可以!
——扒一扒孩子的社交病,对症下药解决病情
你的孩子,为什么不受小伙伴欢迎 / 108
别让嫉妒,诱惑孩子走上错路 / 112
孩子的自私,常常来自我们的灌输 / 115
孩子,你若“独”,必然孤独 / 120
宝贝,不要轻易怀疑你身边的人 / 123
孩子心胸狭窄,这样让他大度起来 / 128
孩子太霸道,是父母没有给他界限感 / 131
孩子打架,我们怎么处理比较好 / 135
辑六 教孩子学说话
——孩子的有效社交,99%来自良好的语言沟通
从小,就要教会孩子好好说话 / 140
孩子不善表达,责任在爸妈 / 143
你不让孩子说话,他怎么能会说话 / 146
孩子不敢当众讲话,我们怎么帮助他 / 150
我用讲故事,让孩子知道该怎么说话 / 154
宝贝,你不能对别人说三道四 / 158
你要赞美孩子,并教会他赞美别人 / 161
辑七 品质,是一辈子的事
——孩子富有修养,社交才有气场
别让咱们的孩子,自大得不像话 / 166
懂得感恩的孩子,才会有人相助 / 170
孩子的爱心,从小就让它生根发芽 / 173
把关爱嵌进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 177
孩子,你为人着想的样子真美 / 180
孩子的同情心,需要我们轻轻呵护 / 183
辑八 非常近距离
——父母合理助力,帮助孩子交朋友、交好朋友
小孩间难免有争端,爸爸妈妈别护短 / 188
孩子的朋友来了,你是怎么做的 / 191
不要在孩子交友时,简单粗暴直接干涉 / 195
让孩子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 / 198
孩子交友的权利,请你不要残忍剥夺 / 202
给不合群的孩子注入合作能力 / 206
辑九 不做“受气包”
——教孩子待人和气,但别教孩子接受委屈
教孩子做个好人,但别教他做老好人 / 212
孩子,不要用奉献迎合,去换取认可 / 215
教孩子无私的同时,别忘了给他权益意识 / 220
告诉孩子给予有度,你可以选择拒绝 / 223
孩子应该谦让,但也不能无限退让 / 226
尽管这个时代有很多人推崇孤独,但孤独其实只是很多无奈之下的选择。
尽管一个人可以在孤独中生活,但比起孤独,人其实更期待相互陪伴的温暖柔软。
人们需要在关系中不断印证自己的存在与被需要。需要在寒冷的日子里,大家拥挤在一起相互取暖;需要通过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来温暖自己的心灵。
可是,真实世界里,绝大多数中国孩子的成长经历,与此截然相反。
我们看到太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而对孩子疏于陪伴,他们一心想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却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推向了孤独的深渊。
我们也见过很多父母,把孩子养得过于小心翼翼,丝毫不肯让孩子脱离自己的羽翼。这些孩子从小到大被过度保护,因而从不知主动争取,只知道被动接受,他们不需要付出,也不懂付出。然而这个世界上,在任何一种关系中,没有人会永远付出,也没有人只能按受。所以,他们难免孤独。
其实,这些父母不知道,我们的孩子从出生起,就已经有了与人交往的需求。
——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无可替代, 孩子能从亲子互动中获得安全感并激发良性情绪,形成信任、期待、关注、感谢等积极情感,学会交往,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并发展智力。
——与小伙伴-起玩耍对孩子产生的潜在影响远远超出父母的想象。它决定孩子能否善于与人交谈、乐于与人分享,决定孩子是否可以从小就良好地适应社会化的交往。
然而,那些被父母“冷落”或是“惯坏”的孩子,他们如果想在小伙伴中间获得尊重和认同,会非常困难。
他们可能很善良,但也可能不懂分享:他们格外地敏感,分外地脆弱;他们可能很自恋,也可能很自卑;他们即使多才多艺、才华横溢,却不具备基本的人际辨识和设防能力……总之,他们无法理解人情冷暖,做不到人情练达。
可是终究,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我们将孩子养大,给了他独自活下去的基础,这仅仅是完成人类的生物性。如果孩子在社会上找不到立足点,建立不了有效的社交网络,社会性不完整,他就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人。
说到底,为人父母,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可究竟什么才是父母最温暖贴切的爱?
说来说去,最好的教养是陪伴,别让你的小孩将孤单当成一种习惯。
说去说来,过度的宠爱是扼杀,别让你的小孩经常独自一个人玩耍。
我非常感恩上天让我成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孩子们是生命赐给我的最珍贵礼物!《别让孩子独自玩耍》是我和我的伙伴秦亦可女士有儿多年的教养心得,亦可是一位年轻的80后妈妈,我们因为学习的原因认识而彼此欣赏,我们常常在一起分享孩子们的趣事并讨论如何更好地跟孩子相处,并将我们学习国内外先进教有理念的领悟和实践共同写成此书。在此,我们真心希望与天下的父母共同探讨和学习,让我们的孩子,不仅仅只有一个叫作“孤独”的朋友。
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和秦亦可女士在写作过程中,为行文方便,将我们各自孩子的故事,统一以“我与孩子故事”的形式做了阐述,希望不会给大家造成阅读不便和误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