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13228444
本书邀请了具有代表性的十位乡村教师和一位来自上海的大学教授,为我们讲述他们行进在推动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之路上,从“寻找”到“引领”再到“蜕变”的专业成长历程,娓娓道来,生动、如实、感人至深。
目 录
001 刘海霞
020 林冬梅
037 焦忠宇
056 蓝美琴
076 巩淑青
096 叶斐妃
117 施建珍
143 刘茜
166 吴静超
180 李冬梅
197 李家成
225
序言
向走向生命自觉的乡村教育研究者致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振兴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教育的进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大地开展教育实践变革与研究的乡村教师和校长。我们有幸“寻找”到了其中的一群扎根乡村中小学、有教育情怀、有自我专业成长动力、得到研究团队引领的美丽教师,并与她们携手同行,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研究实践中走向教育的生命自觉。
她们是怎样走上教书育人的道路并坚持不懈的,是怎样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自信和研究能力的,是怎样在同行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的,是怎样和远在大都市的大学学者建立团队合作的,是怎样进一步带动乡村学校、家庭和社区携手育人的?而大学学者又是怎样引领和带动她们开展实践探索和行动研究,怎样改变和提升她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研究能力,怎样和她们在线上、线下合作探索班主任和班级管理研究、课程资源开发、寒暑假学生活动开展、家校社沟通合作实践的?怎样激发乡村教师个体或团队以阅读、写作、研究、发表、国际交流等一系列路径促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
上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我们邀请了具有代表性的十位乡村教师和一位来自上海的大学教授,为我们叙述了大家行进在中国乡村教育的生命自觉历程中,从“寻找”到“引领”再到“蜕变”的教师专业成长叙事集,娓娓道来,生动、如实、感人至深。其中十篇乡村教师叙事在本书中的呈现是按照作者们被大学教授“寻找”到的先后顺序来排列的。
这些令人敬佩的乡村老师,在自发努力和团队引领下,在短短的一到三年里收获了累累硕果,体验和经历了自己以前从没有过的专业成长,从一个乡村小学或中学的舞台逐步走到了全国甚至国际学术交流的舞台,接受记者采访,国家级平台上录课和传播,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文章、出版教育论著,这一切都多么令人欣喜和赞叹啊。但是,这仅仅只是个开端,未来的日子里大家还会进一步发展,以更有实力的专业支撑为乡村教育做贡献。在写作和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十一位作者和我们的充分交流与探讨,也在不断证明,构建这样一种大学与中小学教育研究者合作的形式,是互相启发和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学习共同体。
这条可持续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也为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在职教师培训、培养,为大学的教师教育培育未来教师,都会带来一定的启发。本书也试图要梳理和呈现的是,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具体成效和发展目标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的,乡村教师的自我突破和蜕变是受到哪些积极因素影响的。研究型的乡村教师,新型乡村教师,有家校合作领导力的教师,引领更多乡村教育同行和同事致力于基础教育的卓越教师,是如何造就的,是如何为乡村教育发展、为中国教育事业做贡献的。
对于大多数乡村老师们来说,默默无闻的日常工作就是常态。但是在有着乡村教育情怀的大学研究者的引领下,能逐步开拓教育视野、阅读大量教育著作、参与多种学术研讨活动,开展各种教育研究探索,尝试写作并实现成果发表, 在各级学术交流场合发出声音、展现自我,并在广大同事、同行中发挥着榜样示范作用,改变着乡村学生的家长和家庭,这一切都超越了日常教学工作本身。这都是令人鼓舞和振奋的。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乡村教师在乡村文化振兴、民风重建、乡村教育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为中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并将继续做出更多贡献。在当下有些许浮躁、功利、急于求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现状下,扎根乡村教育开展实地研究,改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提升办学质量,需要更多的大学学者和教育研究者扎根乡村教育日常生活,需要带动更多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的教师在日常工作情境中不断探索。
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谨以此书祝福每一位教师同行,致敬每一位“走向生命自觉的乡村教育研究者”!“一生只为一事来”,扎根乡村大地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乡村教育践行者们,我们继续共同努力吧。
在此,我们也代表每一位作者向资助本书出版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期盼有更多人们与机构加入支持乡村教育发展的队伍中来!
白芸
2019年9月8日于华东师范大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