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46860
一本企业成本核算操作说明书
100个案例,200张图表,揭示成本共性,模拟实务场景
左手思维右手实操,化复杂为清晰,全景展示多行业经验,轻松掌握核算关键
220多张大型实战图表
详细的成本核算逻辑和方法
全景展示先进500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做法
多行业成本核算经验
作者在炼钢、造船、房地产等企业任职近20年,拥有跨行业、跨职业的“多元化”经验。本书充分、深入地介绍不同行业的成本核算,带你窥看先进500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做法,了解不同企业之间的成本共性和不同之处。
左手思维右手实操
企业规模越大,成本越容易说不清楚。因此,本书穿插讲解成本核算的逻辑,同时提供成本核算的全流程示例。
100多个案例,揭示成本的共性
这些例子主要来源于作者的实际工作,已经隐去商业机密,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解决实务中成本核算的复杂动因,揭示成本的共性。
充分图解,手把手演示实操,化复杂为清晰
书中共有220多张可套用图表,模拟实务工作中的各种场景,手把手演示,带你轻松掌握成本核算的关键节点,让你学会并做好成本核算工作。跟着作者同步操练,你会快速学会成本核算。这些图表,还可略做修改立即在实务中应用。
这是一本企业成本核算的操作说明书。
本书列举了超过100个根据真账实操改编的例子(案例),以此说明多家不同行业500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实操内容。
“成本既是保密的,也是神秘的”,没有哪一家企业愿意公开自己的成本秘密。
本书将打破神秘。
为规避涉密事项,本书对涉及企业成本内幕的内容均做了技术转化处理,但不会影响解密和对主旨的理解。
本书结合世界500强制造型企业的一线成本核算经验,提取共性的东西,揭开成本核算的神秘面纱,通过抽丝剥茧,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并用极简的图解、简化的例子说明复杂的原理,讲述制造型企业成本核算的来龙去脉。本书通过100多个例子(案例)的讲解,配以220多张图表,力求达到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效果。
当然,这些简化的例子不是无的放矢,而是综合考虑多家企业不易理解的成本核算的实际复杂情况,经过咀嚼消化、还原本质、剖析解密、化繁为简后的结果,既保留了原汁原味,也规避了涉密事项。
书中的核心观点及图解多为作者原创。
本书提出的独创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成本核算的“十字形定位”概念;
2.成本核算的“工序间成本还原”和“成本动因还原”概念;
3.成本核算的“双动因分摊覆盖末梢成本触发点”概念。
本书将针对上述3个概念,逐一解密企业成本核算的真相。
全书共有9章。
第1章介绍成本核算与企业战略层面的成本竞争力是怎么关联的。
第2章~第4章为成本核算基础,介绍成本核算原理。大型企业乃至500强企业烦琐的成本核算,就是这些基础原理的堆砌。本书虽然讲500强企业一线成本核算实操,但第2章~第4章同时兼顾中小型产品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适用性。
第5章~第7章为500强企业成本核算解密,通过实例分析和纵贯比较,对500强企业典型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等的特点、缘起和核算过程及其来龙去脉进行实操解密。
第8章针对500强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质量成本、研发成本、环境成本等专项成本核算进行实操过程、实操分录解密,对根据国家政策完善企业健全的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9章为解密500强企业信息化的成本核算,对所使用的先进信息化系统实现成本核算无人化、自动化的窍门和过程进行揭示。
在成本核算的实操方面,本书应该已够用。
学习成本核算的捷径,就是看一看先进500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做法,看一看它们的ERP等系统针对成本核算的底层架构设计思路。经过对这些大型企业复杂内容的消化,再转化为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案例来解释看似复杂的成本核算问题,这正是本书所要揭示并说明白的,也是本书的特色。
对于需要优化成本核算的企业,本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正因为本书并不“就核算说核算”,同时还涉及成本管理,故本书也适合企业各级管理者随时翻阅,相信他们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启发。
本书可以作为财经类院校成本教学的案例教材。
前 言
我曾经在两家世界500强制造企业做过一线成本核算工作,也有一线销售、职业经理人、财务总监、500强国企高级财管经历。我工作过的两家企业,一家是炼钢企业,另一家是造船企业,都是体量巨大、工艺复杂的巨型制造业航母。
这段近20年跨行业的一线成本工作经历,让我可以充分、深入地了解不同行业的成本核算。
书中将揭示不跨行业就体会不出的成本奥秘。
比较多元的工作经历,也让我试图追求内容讲述上的“情欲信而辞欲巧”,力求区别于相对单调枯燥的财务成本类图书。
不知道各位财务工作者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企业规模越大,成本越容易说不清楚;成本说不清楚,利润也就说不清楚。年报失真,审计风险就出来了。这时候,准确的成本核算,毫无疑问成为企业需要关心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学习成本核算的捷径,就是看一看先进500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做法。
500强企业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比较烦琐,但是并不难;烦琐的成本核算,都是简单原理的堆砌。
纵贯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大比拼,让我讲述工业企业一线成本核算更能够聚焦实战实操,聚焦接地气,目的是让读者“上手就能用”。
成本是保密的,也是神秘的,因此才要“情欲信而辞欲巧”。
有了多家不同行业500强企业成本核算一线实操的经历,我更喜欢专注于结合实操,将一线实操内容经过消化“蜕变”为浅显易懂的案例,利用图形解说手把手推演,力求通过巧说趣谈的讲解风格,让听者、读者弄明白。
经历、观点、风格的与众不同,使本书大概有三个“不一样”。
理解不一样:我的理解源于多家不同行业500强企业基层成本实操经历,以及财务、销售不同部门的一线工作经历;做过一线销售与多家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财务人员,理解的角度自然与众不同,有着“跨行业、跨职业”的个人理解。
风格不一样:500强企业的成本专家因身份、位置关系而无法将“企业成本内幕”写得如此大众化。本书创新性地诠释此类题材,故非一般财务类书籍,而是定位于财务创新产品,追求成为恒久财务文化财产之初衷。本书采用更直观的图解手把手推演成本核算,化繁为简解密成本核算的来龙去脉。
对象不一样:本书并不是就核算说核算,全面成本核算涉及企业各部门的协调与同步,本书除了适合财务人员,也适合企业各级管理者随时翻阅以启发思路。
本书讲述了传统实际成本法(吸收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制度及方法。所有这些成本方法的基本原理、底层结构设计、结转方式方法存在共性,都有着共同点。
共同点1:成本核算对象是工序成本中心时,直接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都是直接计入各成本中心;而共用性费用(间接费用)如水电费等,要分摊计入各成本中心。
成本核算对象是明细产品时,直接成本直接计入产品,共用性费用(间接费用)也要分摊给产品;或之前先通过主工序成本中心归集的各成本,要再分摊一次给各明细产品。
上述分摊的依据叫作成本动因,即影响成本高低变化的最直接触发因素。共用性费用(间接费用)会涉及分摊。
如图I-1所示(作者独创),成本动因又分为资源动因和工序动因。
图I-1 一张图一勺烩解密成本核算
从费用(又叫资源消耗)分摊至主工序成本中心的分配依据叫作资源动因。
从主工序成本中心再分摊至明细产品的分配依据叫作工序动因。
工序动因在作业成本法下就改为从作业中心分摊至明细产品,改名叫作业动因。
因此不难看出,资源分配既是全面预算管理要做的事情,也是成本核算要做的事情。
——但是很多企业没有那么多讲究,也没有那么多“动因”,直接简单地用“工时”作为依据分摊掉间接费用,或简单地用“产量”作为依据把成本分摊给明细产品就结束了。这是纵向维度,对应了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
如图I-1所示,从横向维度看,比较好理解:成本核算的事后实际结果,匹配上事先制定好的目标或标准(预算),就可以作为绩效考评的数据基础。这个维度对应了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
共同点2:内部工序流转时,前道工序的产品是后道工序的原材料;前道工序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结转成为后道工序原材料的实际单价。前道工序的全部成本,会结转给后道工序。最终产品发货要确认收入,同时确认营业成本;所确认的营业成本就源于产成品工序的生产成本。
——但是很多企业没有针对这个前道工序进行各工序的独立核算,而是只看整体成本。如果没有划小核算单元(成本中心),就无法配套细化的考核激励,无法跟利益挂钩,从而无法提高积极性。
共同点3:要满足对外披露需求,成本核算只须分摊一次到工序成本中心,生成工序成本中心成本报表就够用了。
要满足内部管理需求(明细产品定价、成本差异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考核等),则还需要继续从主工序成本中心再分摊一次核算到明细产品,生成明细产品成本报表。成本管理相对先进的企业,核算与管理虽然分开,但核算兼顾管理,甚至核算分录覆盖至管理,互有关联且不脱节。
——但是很多企业成本核算只做到能满足对外披露需求就结束了,核算与管理不兼顾,两张皮,造成脱节。
本书主要针对上面的三个“但是”看一看管理相对超前的大企业,例如先进500强企业是如何进行成本核算的,希望可以起到借鉴作用,或许能够完善大、中、小型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
本书的讲解风格为“图形解说推演经营”,力求独辟蹊径、独树一帜,拨开迷雾见本质,情欲信而辞欲巧。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出现错误疏漏之处,欢迎读者指正。
特别感谢陈宝庆、姜宝钤、朱丽娟、马丽、李佩颖、孙振芳、朱松伟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的帮助。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成本核算,作者为读者准备了一些辅助学习材料,并建立了答疑微信群。获取方式:购书且在微信朋友圈晒书后,加微信好友huh88huh(昵称:胡小乐)。
祝大家学习快乐,工作顺利!
范晓东
2020年4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