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76313
相关图书
本书基于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及相关课程的积累,针对企业内训师、职业培训师,教你如何将引导技术与培训深层次结合落地;针对内训师、培训师,教你如何转型升级,以及真正实现自我价值;针对培训管理者、培训课程设计者,教你如何将引导作为培训理念和工作方式融入培训项目设计和课程设计开发中;针对职业引导师,教你如何提升自己用引导和培训服务客户的能力。本书运用有趣的故事场景,让你边思考边学习;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把深奥理论简单化,让你深入浅出;配有形象生动的手绘图,让你一目了然。
本书基于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及相关课程的积累,针对企业内训师、职业培训师,教你如何将引导技术与培训深层次结合落地;针对内训师、培训师,教你如何转型升级,以及真正实现自我价值;针对培训管理者、培训课程设计者,教你如何将引导作为培训理念和工作方式融入培训项目设计和课程设计开发中;针对职业引导师,教你如何提升自己用引导和培训服务客户的能力。本书运用有趣的故事场景,让你边思考边学习;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把深奥理论简单化,让你深入浅出;配有形象生动的手绘图,让你一目了然。
目 录
第 1 章 培训变革进行时
1.1 学习人群不同了 / 2
1.2 客户方变清醒了 / 4
1.3 培训转型主动了 / 7
1.4 交付时出问题了 / 11
第 2 章 从课程到工作坊
2.1 唐僧团队的新任务 / 25
2.2 如何帮助唐僧团队完成新任务 / 26
2.3 从课程设计到工作坊设计 / 35
第 3 章 常用的培训和引导流程及工具
3.1 6 个常用的培训流程和工具 / 53
3.2 6 个常用的引导流程和工具 / 82
第 4 章 将培训与引导融合于工作坊
4.1 培训与引导的异曲同工之处 / 105
4.2 将培训课程升级为工作坊的三大方法 / 112
4.3 如何将模型工具类课程升级为工作坊 / 115
4.4 如何将培训需求转化为工作坊需求 / 117
4.5 工作坊设计的注意事项 / 119
4.6 工作坊开始前设定客户的明确成果 / 119
4.7 将培训需求转化为工作坊需求的操作提醒 / 126
4.8 设计工作坊的4 个常见误区和凌波五步——
工作坊设计的通用流程 / 131
第 5 章 高级引导技巧
5.1 情景故事 / 147
5.2 颜色战争 / 151
5.3 沙盘共创 / 155
5.4 情景剧场 / 158
5.5 隐喻教练 / 161
5.6 视觉共创 / 164
第 6 章 成为工作坊引导师
6.1 工作坊引导师的5 种能力 / 177
6.2 引导师的作用 / 180
6.3 引导师状态修炼 / 183
6.4 引导自己 / 186
参考文献 / 193
前 言
第一,这是一本写给企业内训师和职业培训师的书,是一本探索如何将引导(Facilitation)与培训深层次融合落地的书,是一本帮助企业内训师和职业培训师面向未来转型并重新找回培训初心的书。
第二,这也是写给培训管理者和课程设计者的书。引导,应作为一种培训理念和工作方式出现在学习项目设计和课程设计开发中,改造学习项目设计的结构和升级培训课程的交付过程,而不应只是一门类似TTT(培训培训师的培训,Training the Trainer to Train)的课程。
第三,这还是写给职业引导师这个目前仍是小众群体的书。这本书很可能使你对引导有更丰富的认识,对在工作坊中如何将引导与培训相融合有更多的启发或共鸣,也很可能帮助你提升自己用引导服务客户的能力。
当前,很多的国内外公司、机构和个人都发现了引导的巨大价值,也都试着借助商业的力量助推引导技术的传播。让人欣喜的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客户时,我们不需要再解释引导的工作方式,以及引导与培训的区别。但同时,因为Facilitation 有不同的中文翻译,而且引导师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人对Facilitation 产生了认知困扰,甚至出现了引导分不同派别这样有趣的误会。
如何既能够享受百家争鸣的知识盛宴,又能在观点风暴震荡过后拨云见日,把握住引导的本质和规律,是很多刚接触引导和工作坊小伙伴的深层次、一致的诉求。2016 年10 月1 日,我跟一群研究引导的小伙伴创建了引导的规律研究院,旨在探索到底什么是引导,希望更多人能够理解Facilitation 不等同于引导、引导不等同于引导技术、引导技术不同等于引导工具,也希望更多人与我们一起努力,推动引导技术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
引导(Facilitation)不只是从国外引入的一些结构化的引导工具和方法,引导技术也不应该停留在让人们以为就是一两门课程的认识层次上。引导技术应用的主载体是工作坊(Workshop),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工作坊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引导的更大价值。
市面上关于工作坊的书籍不多,我希望借助本书让大家对工作坊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更希望使大家知道,无论是战略解码、私董会、复盘、拆书、经验萃取,还是文化共创、跨部门协作、问题分析与解决都属于工作坊的范畴,也都需要运用引导技术。
回到培训上来看,传统以胜任素质模型为基础的知识、概念和技能培训已经很难激发新学员的兴趣,因为这类课程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引导师推崇基于工作任务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推崇用工作坊代替传统的培训。
因为引导师相信,从学习载体来看,真实且悬而未决的问题是群策群力的诱因,而共同面对重要紧急、利益相关和需要达成共识的问题是组织学习、团队成员获得积极参与的动力源泉的最佳时机;从学习内容来看,在现场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示技能,在经验交流和思路碰撞中反思改进,将解决问题和开展学习
直接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强化成年人的习得效果;从学习体验来看,在新的规则和场域下,面对共同的目标、任务和焦点,有助于学员打开自我,彼此连接和团队融合,有助于组织的社群特征强化和组织经验传播;最后,从学习支持来看,谁更懂得带领学员群策群力、得到真实可用的产出、催化认知转变、开启新的行动,谁就能够真正及时地支持业务,谁就是真正的学习发展人才,谁就是组织不可替代的核心骨干。
虽然我们处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差被快速消除,但是人们的观念与思维模式基于惯性仍然有滞后性。中国培训市场的发展水平严重不均衡,引导技术的普及也是如此。当前一线城市对引导工具的热捧之风基本上已经过去,大家更关注的是如何将引导技术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而在二三
线城市,仍有很多的培训师和内训师伙伴只是听说过引导技术或者引导式培训。如何以更快的速度让更多人了解引导?阅读引导书籍无疑是一种方便快捷且成本低廉的方式。
我希望更多的伙伴能够跟我一起努力朝着引导式培训更高的山顶攀登,让自己成为行业变革先锋,让引导改变培训,让引导的力量渗透到更多组织中,最终让组织和个人发生新的、积极的变化。
谨以此书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一路的支持和陪伴;献给引导的规律研究院的小伙伴,希望本书让你想起当初一起学习交流的画面,也希望这本书能像及时雨一样,随时滋润你成长,祝福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时不我待,本书有不少观点稍显夸张,望读者朋友包涵和理解。
林士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