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926393
◆好的少年科幻小说,不仅能做到逻辑自洽,还包含人文思考和科学元素,能帮助少年们塑造更宏大的宇宙观,激发他们潜藏的想象力。银火箭少年科幻系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星球大战、星际旅行、宇宙探秘、超常人类等经典主题,还对科技与生活融为一体的人类未来做了有趣生动的想象,把星际、地心、虚拟空间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特别适合9-14岁少年阅读。
◆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建议:“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在9岁或10岁,不能晚于11岁。”
◆科幻小说以科学为基础进行想象,引发我们进行人文思考,对科技发展有一定预言、推动作用。在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震撼和快乐的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未来世界,从容地应对科技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银火箭少年科幻”将科学知识和故事阅读巧妙结合,对科技与生活融为一体的人类未来做了有趣生动的想象,它帮助少年们塑造宏大的宇宙观,激发他们潜藏的想象力,保持对宇宙万物永不枯竭的好奇心!
◆星际旅行、宇宙探秘、星球大战、超常人类等主题多元且经典,叙述方式充满童心。
◆汇聚国际科幻大师,横扫全球科幻大奖。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王晋康、韩松联袂推荐。
◆何塞·米格尔是古巴zui具标志性的文学人物之一,他的作品Timshel获得大卫奖zui佳科幻小说奖。
◆《星际追踪》获评《柯克斯评论》2016年zui佳科幻小说、美国zui大连锁书店巴恩斯·诺布尔2016年zui佳科幻小说。并于2011年获得第20届UPC年度科幻小说奖,入围2017菲利普·K迪克奖。
◆继《银火箭少年科幻系列》第1辑畅销百万册后,《银火箭少年科幻系列》第2辑隆重上市。
《银火箭少年科幻系列》是一套专为少年儿童打造的经典科幻读物,收录8部国内外知名科幻作家的代表作,包含星际旅行、宇宙探秘、星球大战、超常人类4种经典科幻主题,让孩子们在科幻世界里畅游未来。
在遥远的未来,拉丁美洲成为了超光速太空旅行的先驱者。扬·阿莫斯·桑恩·东戈博士从事着一份责任重大且不同寻常的工作:他是一名兽医,专门治疗体型巨大的外星动物。山一般大小的变形虫、拥有诡异繁殖方式的多性别物种、爪子如剃刀般锋利的类人型食肉捕食者,桑恩博士全都见识过。当一场殖民冲突威胁到银河系七个智慧物种之间脆弱的和平时,他必须肩负起一项危险的任务,进入一只巨大的生物体内,找到两位被吞下的大使……
第一章 秘密任务
第二章 我的秘书助理们
第三章 任务圆满完成
第四章 我的自传(上)
第五章 我的自传(下)
第六章 鲸鱼座人
第七章 巨湖虫
第八章 秘密会面
第九章 执行任务
第十章 危机重重
第十一章 成功营救
第十二章 一切都很好
you秀的科幻作家都是边缘的文学先知,他们带我们探索某种对未来的设想,这些设想往往令人不安,不仅让我们了解未来的某些可能性,也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必须杜绝发生的,从而将我们的想象力从盲目追求发展的思想镣铐中解放出来。这样的先知,其中一位就住在离加利福尼亚海岸仅90英里的哈瓦那,笔名尤斯。
——美国《民族周刊》
古巴出现了一位能够理解科幻的作家,他的小说就如同一曲摇滚乐。尤斯是能够发人深思的作家,他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和对科幻小说的理解比大多数人都要深刻。
——美国电力文学独立出版社
第十章 危机重重
我们至今没有收到恩缇和安的求救信号。巨湖虫庞大的体形也许会干扰无线电广播,但……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怀疑:她们会不会已经死了,被小可爱撞得粉身碎骨,而我忙活这一大天,最好的结局也只是带回两具尸体?
那可就要乱套了。
该死,我摊上的这叫个什么事儿啊……我安慰自己,宇宙不会这么混蛋的,不会对我们开这种低级玩笑的,我们都计划得这么周密,做了这么多准备。正想着,我就滑翔到了小可爱的上方。
我咬紧护齿,祈祷最危险的阶段快点过去,然后……
撞上了!
中外野手小可爱漂亮地接住了飞船。我顶住压力完美地完成了任务,然后……
……我晕了过去。
感觉就像跑步的时候一头撞到了墙上。起初一切都是红的,然后变黑,最后我就什么都看不见了……直到再次醒来。身上到处都疼,连宇航服都疼。
这种操作我再也不会来第二遍了。我已经不年轻了,岁月不饶人哪。
说到时间,我恢复意识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查看一下我晕过去了多久。这次救援任务分秒必争,小可爱的消化酶可是非常强效的。
只过去了半个小时。还不算太久。看来我也没怎么变老……
重要的是,经过仪器确认,我现在已经在小可爱体内了。
别人可能会觉得在原生质中潜行很恶心,不过我可是刚刚从海啸虫肠道探险归来的人,这里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无菌环境。
进食液泡吞掉了我的飞船,正在形成一个消化器官。贝格尔号仿佛漂浮在半透明的肉汤里,只不过这肉汤里满是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这些细胞器正在分泌消化所必需的酸和酶,来吸收我飞船外面那碳氢化合物和水构成的富有营养的外层。
居然一切发展都在计划之中,真是出乎意料。第二阶段进展跟第一阶段一样顺利。
我是第一个穿透巨湖虫细胞膜的兽医生物学家。
遗憾的是,我不是第一个获此成就的智慧生物,甚至不是第一个人类,更遗憾的是我不能在闲暇时来这儿待上几个星期,安静地观察这个神奇的庞然大物的一举一动。
我可不是来消遣的,也不是来满足科研好奇心的。我还得赶快去救那两位不幸比我先到的人。
现在只需要解决如何离开这个液泡,并大胆穿过细胞质抵达另一个包裹着胡安飞船的消化液泡,事情就搞定了,恩缇和安就困在那个液泡里。当然,要赶在小可爱把她们消化掉之前。
很简单吧?不就跟大海里捞针的难度差不多嘛。
几十亿吨的细胞质包裹着我的飞船,我要如何估算我的位置和方向并制定路线呢?
更棘手的是,这些细胞质的质地并不一致,某些溶液密度高的区域呈胶质,而另一些区域更像是水凝胶,而所有区域都掺杂着大量的内部蜂巢结构:内质网。我的贝格尔号有磁流动力推进系统,可以像潜水艇穿过液态水银的海洋一样,推动飞船穿过凝胶,但对密度极高的溶胶细胞质则无能为力。
当然,我准备了一些应急工具来应对这种紧急情况…… 但我不想滥用。用这种工具有可能会使小可爱整个复杂的代谢过程停止。
可能是为了激起我对这次行动的兴趣,耶德·穆哈丽告诉我,我参与的这次行动,就像是19 世纪人类在密西西比河上航行的那种大冒险。密西西比河位于地球的北美洲,这片流域变幻莫测,航线一直在变化,变化速度甚至超过了地图绘制的速度。船只若想在这宽阔、泥泞又危险的水域中避免搁浅,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探测水的深度,外加祈祷船员有超能力般的技术和直觉。
这比喻不赖,耶德。如果我能从这里活着出去,我保证会去熟读密西西比河上英雄们的故事。
我对那个时代和那个地方唯一的印象就是马克·吐温。
现在轮到我来效仿……叫什么来着?汤姆·索亚?哈克·贝利·芬?运用船上的陀螺罗盘、雷达密度计和惯性矢量仪,外加我自己的直觉。
小可爱正在向正北偏东北方向移动,所以我猜凝胶细胞质会朝所谓的头部大量流动。而消化液泡则总是朝所谓的尾部流动,因为巨湖虫跟许多生物一样,不太喜欢爬在自己的排泄物上。因此,如果我想找到包裹着恩缇和安的液泡,我显然就要逆流而行,全速前进。
当然,我得先离开这个液泡。
如果我还没被小可爱发现的话,我首先要让自己不要太明显,也不要太美味。
我在贝格尔号机身上施加了微弱的静电电荷,让机身上令小可爱感到美味多汁的油水乳胶分散开,然后(为我的机智欢呼!)我修改了机身的形状,变成了尖头鱼雷形,并让尖头对准了液泡膜。
完美。
我把速度化为穿透力,像热刀刺穿黄油棒一样刺穿了薄薄的膜。液泡里的一些物质溢了出来,但很快有大量细胞器冲过来封堵漏洞。如果小可爱小到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并且处在地球上的话,那这点小问题表面张力就能解决。但布罗卜丁奈格星引力是地球的六倍,而这个漏洞足有五米宽,所以还需要有主动的密封系统。
这些我都没有理会。尽管我很想观察一下细胞器如何运作,但我不能耽搁。
我放慢了速度,以免困在溶胶区域。跟我预想的一样, 我几秒前刚离开的那个消化液泡正在向尾部移动,而液泡外面则是质量更大的细胞原生质胶体。但质量相差也不是很悬殊。
我刚行驶了100 米,雷达密度计就提示我前方是溶胶质区域。
我遇到了第一片堤礁。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过去的舵手和飞行员对那些在能见度为零的条件下能仅靠仪器航行或飞行的人如此敬重。这片原生质构成的“河流”,用肉眼根本无法区分哪里是“开阔水域”(凝胶质),哪里是“浅滩”(溶胶质),在这里行驶也是一样的复杂困难,甚至更难。
透过贝格尔号的舷窗,我只看到一片蓝色细胞质,其间有一些细胞器缓慢地漂浮着……肯定有一些细胞器已经附着在了我的船身上,就像藤虎附着在船体上一样。
它们可别腐蚀了合金,不然就要再麻烦别人下来救我这个救援者。
时间决定一切。根据密度计的低频波反馈出的地图,我有两个选择:一是驶向附近一条流势较弱、较狭窄的凝胶流,离我当前位置仅一百米;二是选择一条流势汹涌但也更宽阔的凝胶流(我猜有好几千米宽),距离我有两百米,还要穿过一小片高密度的溶胶。
我必须尽快选择。我一分钟前离开的消化液泡已经开始移动了,而包裹并推动液泡的凝胶质的末端正离我越来越近。
好吧,既然我是“巨兽兽医”,而我正处在全银河系最大的巨兽体内,所以我选那个大的,希望真的会越大越好。
我控制贝格尔号倒退一点,积攒一些动力,然后全速向前冲,一头撞进了溶胶质。
我又晕过去了。
该死该死……我怎么这么蠢?我完全忘了,布罗卜丁奈格星六倍的引力是无所不在的,虽然在小可爱体内我不太感觉得到,但每次碰撞产生的加速度都会造成巨大破坏……好在过载吸收液体在我撞上有弹性但坚固的溶胶时自动释放了出来。
就像跑步的时候一头撞在了墙上。我昏迷了将近10 分钟,现在浑身都疼,比之前更疼了。等我离开这儿,我必须要去找骨科医生做个检查了……如果那时我浑身骨架还没散的话。
我还得找精神科医生检查一下,问问他我脑子出了什么问题,干吗要接这种任务……
讽刺的是,根据密度计的显示,我强力的正面撞击只冲进这片溶胶浅滩15 米的距离。而这小小的进步,在我昏迷那段时间内完全白费了。一切都在移动变化,那条宽大的凝胶流现在离我的位置已经有300 米远了,更让我担忧的是,我完全被溶胶包围了,就像被蛋糕夹住的苍蝇。
我深吸了一口气。冷静,扬·阿莫斯,仔细分析数据, 总会有出路的……
还真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发现虽然我错过了密西西比河般宽阔的凝胶流,但我离它的支流更近了。那条窄小的凝胶流现在离我的飞船只有不到40 米。
我懂了,在细胞质中航行总是曲折的。
遗憾的是,我还没想出什么可行的推进系统,能在几千吨黏稠得像馅饼馅儿般的液体中前行。
我必须想个办法。也许可以用某种螺旋推进器。比如说贝格尔号船首的巨大钻头……但由于我早没想到这点,现在就只能采取极端措施。
地球上有句老话:“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这是一种非常智慧的人生态度。我要把这句话稍加改编:“如果你困在浓稠的溶胶中无法前行,那就稀释它。”
我用贝格尔号侧面的喷嘴喷射了一吨半氯化钠,也就是日常吃的食盐。困住我的溶胶马上开始化成凝胶。
我真想起立为自己鼓掌,但这只是膜的物理性质而已:当你突然在一个区域增加盐度,渗透压会导致液体流入来达到平衡。
在原生质再次凝固成溶胶把贝格尔号困住之前,它向前移动了二十三米。我还得再走这么远的距离才能到达凝胶区。
好啦,别紧张,我还有盐,还够至少三次这样的“液化”。都用完之后再说吧。如果我还深陷在这里的话,那我可要绞尽脑汁了……
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过前提是船得先到桥头。实在不行,还有暴力办法嘛。
好吧,再来一次“液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