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38267
吴恩裕先生通过艰辛的调查研究,除了敦敏《懋斋诗抄》手抄本外,还发现了永忠《延芬室集》底稿残本,敦诚的《四松堂诗钞》《鹪鹩庵杂诗》《鹪鹩庵笔麈》等文献古籍,大大开拓了曹学研究的空间,丰富了曹学研究的信息.
其他图书推荐:
曹雪芹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罕有人能比。可惜关于曹雪芹的有关资料并不多见。本书是作者几十年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过程中记录的相关材料,共一百七十条。其中有些是直接调查得到,有些则是间接所闻。这些材料的类型主要有三类:一是口碑;二是文字;三是实物。本书*版于1979年出版,此次再版由北京曹雪芹学会组织,对内容进行了校订,同时增补了相关图片。
一 王冈绘曹雪芹像/ 001
二 侯堮谈《延芬室诗稿》有二/ 003
三 《楝亭夜话图》/ 004
四 题王绘雪芹像诸人/ 005
五 益斋谈东皋与红楼/ 007
六 曹寅之《东皋草堂记》/ 008
七 得硕亭之《草珠一串》/ 009
八 宗室书諴/ 010
九 王南石为董邦达客/ 011
一〇 敦诚之“主敬存诚”章/ 012
一一 《鹪鹩庵笔麈》数则手稿/ 013
一二 曹雪芹前后均有十二钗之称/ 014
一三 嵩山之菊花诗/ 015
一四 大明角灯/ 016
一五 《春柳堂诗稿》中有关曹雪芹诗/ 017
一六 “砺堂藏书”章/ 019
一七 恒仁之《月山诗集》/ 020
一八 曹雪芹之画及二章/ 021
一九 空空道人所书八字篆文/ 022
二〇 《熙朝雅颂集》中何以无曹雪芹诗/ 023
二一 明义谈随园即红楼/ 024
二二 《石头记》批语中之刚丙庙/ 025
二三 庚辰本圈点《葬花吟》/ 026
二四 曹雪芹之书简/ 027
二五 赵常恂谈曹雪芹住健锐营/ 028
二六 王茂森之《梅隐集》/ 029
二七 天香楼/ 030
二八 敦诚诗中之“歌儿黛”/ 031
二九 舒坤批本《随园诗话》/ 032
三〇 曹未风函告曹雪芹居处/ 033
三一 矮 舫/ 034
三二 荣剑尘谈健锐营/ 035
三三 爱新觉罗宗谱中之敦敏、敦诚/ 036
三四 署名梦阮所绘巨石/ 038
三五 邓之诚解“燕山仍旧窦公无”/ 039
三六 明义为弘景外孙/ 040
三七 左、右翼等宗学地址/ 041
三八 陶北溟谈曹雪芹书法/ 042
三九 曹家两个诰封/ 043
四〇 陶心如谈甲辰本《红楼梦》/ 045
四一 左右两翼宗学生准作进士/ 046
四二 张次溪藏《鹪鹩庵杂记(诗)》/ 047
四三 瑛宝为裕瑞绘《风雨游图》/ 049
四四 永忠《吊曹雪芹诗》中之“一中之”/ 051
四五 虎门指宗学/ 052
四六 正蓝旗德某谈曹雪芹/ 053
四七 崇文门外之卧佛寺/ 054
四八 “一从二令三人木”解/ 055
四九 曹雪芹写《红楼梦》有传诗之意/ 056
五〇 敦敏热中/ 057
五一 少年色嫩不坚劳(牢)/ 058
五二 张政烺所见曹荃画卷/ 059
五三 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 060
五四 纳兰成德之《渌水亭杂识》/ 061
五五 觉罗成桂/ 062
五六 嵩山序永忠诗手迹/ 063
五七 永忠嘲寅圃诗/ 064
五八 神清室在石景山一带/ 065
五九 墨香之抱瓮山庄/ 066
六〇 西直门外三元里/ 067
六一 永忠行乐图/ 068
六二 赵常恂谈曹雪芹迁郊/ 069
六三 《林四娘》诗中句/ 070
六四 树倒猢狲散/ 071
六五 敦敏之《典裘》诗/ 072
六六 羹调未羡青莲宠/ 073
六七 西郊南辛庄杏石口/ 074
六八 齐白石题《红楼梦断图》/ 075
六九 水屋子即悼红轩说/ 076
七〇 张政烺谈槐里胡同一号/ 077
七一 清初满人生活/ 078
七二 讷尔苏/ 079
七三 珍儿/ 080
七四 《四松堂印谱》/ 081
七五 甲戌本文字并非均早/ 082
七六 脂砚斋所用砚/ 084
七七 陆绘雪芹先生像/ 085
七八 高鹗后人/ 087
七九 庄子因/ 088
八〇 灵坤与曹雪芹/ 089
八一 史湘云《海棠诗》之脂批/ 090
八二 袁涤庵藏写本《石头记》/ 091
八三 曹雪芹《题自画石》诗/ 092
八四 籍痴霑疯之目/ 093
八五 雪芹在蔚县授徒/ 094
八六 邓之诚见告有关雪芹书/ 095
八七 沈雁老谓王绘雪芹像不真/ 096
八八 伊藤漱平之“红楼梦主”章/ 097
八九 鄂比赠雪芹一联/ 098
九〇 曹雪芹在右翼宗学之职司/ 099
九一 宗学中之宗派与政治/ 100
九二 曹棠村/ 101
九三 宝玉与可卿/ 102
九四 《石头记》中之弘忍/ 103
九五 夕葵书屋抄本《石头记》/ 104
九六 余二人亦不曾有是气/ 105
九七 “遗簪”“更衣”诸文字/ 106
九八 英莲抑菊英/ 107
九九 俞平伯谈《瓶湖懋斋记盛》/ 108
一〇〇 曹寅之《复社姓氏记》/ 109
一〇一 曹寅与施世纶/ 110
一〇二 永瑢之诗及画/ 111
一〇三 香山正白旗之老屋壁上诗/ 113
一〇四 影印戚蓼生本之原抄本/ 114
一〇五 白家疃之允祥祠/ 116
一〇六 陈病树谈《红楼梦》掌故/ 117
一〇七 《瓶湖懋斋记盛》阙文钩沉/ 119
一〇八 茅盾、朱光潜论曹雪芹传记故事写法/ 122
一〇九 右翼宗学总管内亨图/ 123
一一〇 曹、高写封肃之异趣/ 124
一一一 阮籍 雪芹高傲之政治内容/ 125
一一二 雪芹论纸鸢起源/ 126
一一三 曹雪芹之风筝歌诀/ 127
一一四 武陵溪/ 128
一一五 贾宝玉说银钱吃穿都不是我的/ 129
一一六 俞平伯点读甲戌本凡例之误/ 130
一一七 蒙古王府本批语中之女子口吻/ 131
一一八 蒙古王府本批语中之“个中人”/ 132
一一九 曹雪芹之佚著/ 133
一二〇 赵雨山抄摹《考工志》/ 134
一二一 曹雪芹谈风与风筝/ 135
一二二 哈魁明/ 136
一二三 曹氏风筝传人/ 137
一二四 杨凤亭曾见《废艺斋集稿》/ 138
一二五 范健君曾见《石头记》抄本/ 139
一二六 白家疃之历史地理/ 140
一二七 曹雪芹在瓜洲/ 141
一二八 曹雪芹“富非所望不忧贫”七字风筝/ 143
一二九 端方藏抄本《石头记》/ 144
一三〇 孔梅溪实有其人/ 146
一三一 雪芹早年在苏州之见闻/ 151
一三二 辽东曹氏宗谱/ 152
一三三 东观阁《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 154
一三四 雪芹题程邃画/ 155
一三五 崇外卧佛寺续闻/ 156
一三六 刚丙庙续闻/ 157
一三七 传雪芹曾数度去苏州/ 158
一三八 香山之一拳石与石上松/ 159
一三九 席振瀛谈曹雪芹故居/ 161
一四〇 清乾隆时国子监有助教/ 163
一四一 曹寅女之生年/ 164
一四二 曹颙子生于苏州说/ 165
一四三 松枝茂夫教授晤高见嘉十/ 166
一四四 “野心应被白云留”句所本/ 167
一四五 雪芹所见之《如意平安图》/ 168
一四六 孙悟空与贾宝玉/ 169
一四七 雪芹《此中人语》一书之用意/ 170
一四八 《上元县志》中之《曹玺传》/ 171
一四九 《江宁府志》所载雪芹家世/ 172
一五〇 雪芹在宗学之一解/ 174
一五一 康熙自谈南巡/ 175
一五二 薛素素自绘照/ 176
一五三 出则既明/ 177
一五四 题王冈绘雪芹像诸人/ 178
一五五 裕瑞之《萋香轩文稿》/ 180
一五六 弘晓《过白家疃》诗/ 183
一五七 永瑢之《重谒龙潭遂游大觉寺》诗/ 184
一五八 麻廷惠传说之《红楼梦夯歌》/ 185
一五九 《红楼梦》中之民主思想/ 188
一六〇 曹雪芹的启蒙思想/ 190
一六一 曹雪芹谈飞鸢之起源/ 192
一六二 杏斋非松斋/ 193
一六三 《斯园膏脂摘录》/ 194
一六四 曹雪芹论光与画/ 195
一六五 曹雪芹之两书箱/ 196
一六六 曹雪芹《题敦诚之琵琶行传奇一折》之全诗/ 197
一六七 书諴《诗瓢》之发现/ 200
一六八 曹雪芹笔下之阊门/ 201
一六九 钱牧斋词中之十二金钗/ 202
一七〇 曹雪芹与苏州之泥人工艺/ 203
再版前言
这本书的再版是为了纪念吴恩裕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逝世四十周年。
吴先生是一位生于忧患的学人,以治政治学、法学闻名,却又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五年里,将全副精力投入到对曹雪芹家世生平、文物资料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上。我们今天对于曹雪芹的了解很多都来自于他的努力。比如记录有曹雪芹资料的清人诗文集的整理,关于曹雪芹在右翼宗学任职的考证,曹雪芹在香山居住的传说资料的收集,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的介绍与研究,以及本书所记录的有关曹公事略的鸿爪雪泥,先生都不忍其被湮没,而手抄笔录予以存留。
由于时代原因,吴恩裕先生后来未能从事他本专业的研究,却因为对《红楼梦》的关注而引发了研究曹雪芹的热情。自此,他以燃烧生命的方式投入到研究中来。据其长子吴季松介绍,从1954年到1977年,吴恩裕先生到香山实地考察五十多次,甚至自1962年起,直接搬到香山镇最南的一个农家院住了下来,对当地老乡进行采访。吴先生留下了《有关曹雪芹八种》《有关曹雪芹十种》《曹雪芹丛考》等著述,为胡德平、严宽等学者继续考察“曹雪芹在西山”留下了宝贵的线索。
1973年,吴先生在《文物》杂志发表《曹雪芹的佚著和传记材料的发现》一文,不仅在红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甚至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先生读罢该文,写诗赞道:“浩气真才耀晚年,曹侯身世展新篇。……懋斋记盛虽残缺,已证人生观变迁。”诗中明确指出了吴先生发掘并介绍《废艺斋集稿》的意义。吴先生的研究从文物、文献入手,但考证的目标始终关联他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曹雪芹在《废艺斋集稿》中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吴先生则在对曹雪芹思想的研究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冀望,由此与曹公展开了一场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对“理想社会”的探索中,吴恩裕先生的学养使他在曹公留下的精神遗产中找到了阐发的路径。
情之所钟,必有所困。《废艺斋集稿》残稿发表所带来的影响应该远远超出了吴先生的想象,当严肃讨论衍变为意气之争,乃至超出了学术论争的范畴时,就是当事学者的不幸了。在海内外学者对曹雪芹佚著残稿提出质疑时,先生笔战群雄,一一回应、辩论,终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突然发作,不幸辞世,享年七十岁,令人扼腕。
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留下了不少仍待后学追索的有趣资料,从中足见吴恩裕先生的学术品格和治学方法。吴先生将生命投入学术事业的赤诚,值得我们追慕。
《考稗小记》先后刊于《有关曹雪芹八种》《有关曹雪芹十种》,之后十余年间,作者又撰《续记》数十则,于1979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单行本《考稗小记——曹雪芹红楼梦琐记》,1979年1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曹雪芹佚著浅探》,收录《曹雪芹红楼梦琐记》。1979年出版的两版文字略有出入,本次再版以相对更靠后的1979年11月版为底本进行了校订,是为《考稗小记——曹雪芹红楼梦琐记(增订本)》。
2019年12月10日
序 追思曹学大师吴恩裕先生
已亥之年,是吴恩裕先生一百一十周岁华诞,北京曹雪芹学会准备举办纪念活动。纪念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写诗撰文这一传统的文学方式吧。故此先作七律一首,彰其曹红功德,扬其搜查风采。诗云:
华诞一百有十春,曹学大师恩裕君。
方家有识搜古典,学者大义写檄文。
功在国馆添瑰宝,德光曹红拜小民。
治学有难我问谁?梦里冒雪立关门。
吴恩裕先生,字惠人,祖上也是在旗的满族人,生于1909年,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36年留学英国学习西方政治经济学,1953年任北京大学政治系教授,1954年因高等学院合并、教授分流之故,走上了研究红学的道路。由于勤搜文献资料,虚心向高人学习请教,特别是深入民间的采风活动,令他先后写出了《曹雪芹八种》《曹雪芹十种》《曹雪芹丛考》等大作。天道无私而酬勤,于1978年从原单位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人到老年,生逢其运才有所用,心情大快。他在给他的学生林方直的信中很兴奋地说:
现在筹设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室,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同时允裕仍搞曹传故事。老年获此机会从事写作,良非易耳。
字里行间中透着一种快然自得之感。正当他宝刀不老披挂上阵,兵分西方政治、曹学研究两路进军之时,于1979年12月12日因心脏病突发驾鹤西云,享年才七十岁,令人痛哉!屈指算来,吴先生已归道山四十九年,数曹红二学之典,后学是不能忘记这位老祖的。现分三则行文,以志吴恩裕先生。
方家有识搜古典
解放后,曹学研究的硕彦中,论年龄,他生于1909年,比“红学泰斗”周汝昌大9岁,比红学会老会长冯其庸大15岁,说他是红学界的师辈,是客观事实。论学养,他于1933年就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36年就留学英国学习西方思想史,堪称学贯中西的红学大师。正因如此,他于1954年一开始研究曹学,就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令世人瞩目。
据笔者所知,1947年周汝昌先生在燕京大学发现了敦敏的《懋斋诗抄》印本,1954年吴恩裕先生发现了《懋斋诗抄》的手写本。当年周汝昌先生根据印本中的“古刹小憩”诗题下的“癸未”二字,才提出了敦敏《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一诗写于癸未年,从而对胡适先生的曹雪芹卒于壬午年的学术观点进行了否定。胡适先生看到了周汝昌的大作后,于1947年12月7日便回音周汝昌先生:
先生推测雪芹大概死在癸未除夕,我很同意。敦诚的甲申挽诗,得敦敏吊诗互证,大概没有大疑问了。
吴恩裕先生对曹雪芹的卒年,一直是持“癸未说”的,他发现的敦敏《懋斋诗抄》的手写本上“古刹小憩”下的“癸未”二字分明是敦敏的手迹(笔者也曾目验认同),这就否定了“壬午说”者的“编年错乱”之说。倘无敦敏手迹“癸未”的发现,研究者恐怕还被“编年错乱”所惑。
吴恩裕先生通过艰辛的调查研究,除了敦敏《懋斋诗抄》手抄本外,还发现了永忠《延芬室集》底稿残本,敦诚的《四松堂诗钞》《鹪鹩庵杂诗》《鹪鹩庵笔麈》等文献古籍,大大开拓了曹学研究的空间,丰富了曹学研究的信息。至今想来,他这种上穷碧落下黄泉、天上人间都搜遍的拓荒精神,真如一头老黄牛在气喘吁吁地开垦着曹学一亩三分地,令人怀念,令人敬仰。他的这种学术上的大智大慧将永远闪烁在曹学史上。
功在国馆添瑰宝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