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846629
我国工程机械的品种越来越多,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标准,我国工程机械已经形成20个大类,130多个组,近600个型号,上千个产品。为了适应工程机械的出口需要和国内外行业内技术交流,特推荐此多语种工程机械型号名谱,方便广大从业者、研究者进行工作、学术交流。
本书为工程类工具书,是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标准《工程机械定义及类组划分》的内容为基础进行的多语种(阿拉伯语、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日语、西班牙语、英语)工程机械名称双语对照,主要为了满足工程机械的出口和国内外行业内技术交流的需要。本书版式简洁,查阅方便。
1挖掘机械1
2铲土运输机械2
3起重机械5
4工业车辆6
5压实机械8
6路面施工与养护机械10
7混凝土机械18
8掘进机械24
9桩工机械25
10市政与环卫机械29
11混凝土制品机械35
12高空作业机械40
13装修机械41
14钢筋及预应力机械46
15凿岩机械49
16气动工具52
17军用工程机械55
18电梯及扶梯59
19工程机械配套件61
20其他专用工程机械69
土石方工程、流动起重装卸工程、人货升降输送工程和各种建筑工程综合机械化施工以及同上述相关的工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作业所需的机械设备统称为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应用范围极广,大致涉及如下领域:
①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② 能源领域工程;
③ 原材料领域工程;
④ 农林基础设施;
⑤ 水利工程;
⑥ 城市工程;
⑦ 环境保护工程;
⑧ 国防工程。
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6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前): 工程机械最早应用于抗日战争时期滇缅公路建设。
第二阶段(1949—1960年): 我国实施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156项工程建设需要大量工程机械,国内筹建了一批以维修为主、生产为辅的中小型工程机械企业,没有建立专业化的工程机械制造厂,没有统一的管理与规划,高等学校也未设立真正意义上的工程机械专业或学科,相关科研机构也没有建立。各主管部委虽然设立了一些管理机构,但这些机构分散且规模很小。此期间全行业的职工人数仅2万余人,生产企业仅二十余家,总产值2.8亿元人民币。
第三阶段(1961—1978年): 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在第一机械工业部成立工程机械工业局(五局),并于1961年4月24日正式成立,由此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形成了独立的制造体系。此外,高等学校设立了工程机械专业以培养相应人才,并成立了独立的研究所以制定全行业的标准化和技术情报交流体系。在此期间,全行业职工人数达34万余人,全国工程机械专业厂和兼并厂达380多家,固定资产35亿元人民币,工业总产值18.8亿元人民币,毛利润4.6亿元人民币。
第四阶段(1979—1998年): 这一时期工程机械管理机构经过几次大的变动,主要生产厂下放至各省、市、地区管理,改革开放的实行也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此期间,全行业固定资产总额210亿元人民币,净值140亿元人民币,有1000多家厂商,销售总额350亿元人民币。
第五阶段(1999—2012年): 此阶段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很快,成绩显著。全国有1400多家厂商、主机厂710家,11家企业入选世界工程机械50强,30多家企业在A股和H股上市,销售总额已超过美国、德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总产值近5000亿元人民币。
第六阶段(2012年至今): 在此期间国家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有所变化,总体稳中有进。在经历了一段不景气的时期之后,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国内城乡建设的需要,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完成由工程机械制造大国向工程机械制造强国的转变。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逐渐发展壮大,由原来的以进口为主转向出口为主。1999年至2010年期间,工程机械的进口额从15.5亿美元增长到84亿美元,而出口的变化更大,从6.89亿美元增长到103.4亿美元,2015年达到近200亿美元。我国的工程机械已经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工程机械的品种越来越多,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标准,我国工程机械已经形成20个大类、130多个组、近600个型号、上千个产品,在这些产品中还不包括港口机械以及部分矿山机械。为了适应工程机械的出口需要和国内外行业的技术交流,我们将上述产品名称翻译成8种语言,包括阿拉伯语、德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英语和俄语,并分别提供中文对照,以方便大家在使用中进行参考。翻译如有不准确、不正确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委会
2020年1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