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9124454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效应研究”(项目号:15FGL004)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效应研究”(项目号:15FGL004)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书基于企业与政府双视角、多层次模型、综合性方法,主要包括如下研究内容:(1)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与机制分析;(2)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3)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4)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实证分析;(5)我国政府科技投入政策实证分析;(6)优化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的对策分析。在理论方面,本书的研究内容有助于丰富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的基本分析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影响因素和基本规律。在实践方面,一方面,本书的研究内容有助于启示企业重新审视和完善自身技术创新决策框架,并为其利用政府科技投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政府基于企业自身的实际创新需求,建立和完善利用科技投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框架,能够为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管理与政策设计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有力支持。
1 绪论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研究背景
当今全球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经济的竞争和科技的竞争,一个国家的 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支撑国家实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引导经济社会未 来发展的主导因素、根本动力和有力支撑。从创新主体间关系的视角来看, 科技知识的创新是包含一系列创新活动、创新要素以及创新资源的网络集 合,包括知识的创新与积累、创新成果的转移与应用等。其中,知识创新 与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环节。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创新的 主体。企业最了解市场现实和潜在需求,是创新网络中对市场最敏感和盈 利动机最强的创新主体,企业的产品创新、过程创新以及模式创新等创新 活动是实现知识到产品转化的主要方式。在国家层面的创新系统中,企业 不仅扮演着核心主体的角色,更是促进创新成果市场化的主导力量,决定 着整体创新链价值的有效实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国家科技 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整个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作为主体的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具有核心地位。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形成企业 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企业只有坚持不懈地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利用知识、技术等要素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本质上来说,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充满风险、困难重重的过程,面临着外部性、溢出性 和创新高风险等问题。由于技术创新具有正的外部性,因此其所带来的社 会收益并非由生产者独占,一些技术创新产品与成果具有较突出的非竞争 性和非排他性,如重大产业共性技术的发现等。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的新知 识由于存在溢出效应,其他相关企业会在利润的驱使下积极获取创新成果 的溢出,对创新活动产生的新知识进行研究和模仿甚至再创新,从而分享 创新者利益。这种外部性所导致的非自愿扩散使得企业创新的社会报酬率
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未来10 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管理科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102.
大于私人报酬率。追求价值或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是基于私人投资报酬进行创新决策的,如果存在溢出效应,创新活动的原始投资者将无法独占创新成果的全部收益,企业创新投入动力将严重弱化,企业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也将会降低。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与产出并不是一种可以预期的、投入产出比可以确定的生产活动,由于创新活动的不可预期性和不确定性,创新活动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这种风险性有可能会使技术创新活动投入超出企业预期。由于市场需求的动态性和替代产品的存在,技术创新成果在向经济价值的转化中也存在着不确定性风险因素。这种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往往阻碍企业参与创新活动,降低企业的创新活动动力。
为应对技术创新本身的高成本、高风险、外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以及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切萨布鲁夫(Chesbrough)
教授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理念。该理念强调企业外部创新资源的内部化利用,是一种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创新效率的创新管理模式。a 在开放式创新理念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本身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借用外部创新能力为自身所用。企业外部环境中的主体同企业构成一个复杂的创新网络,创新网络结点由企业及其创新伙伴
占据。其中,政府作为特殊资源供给者发挥着独特作用b。而在区域创新
系统c(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RIS)中,政府对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关联系统的支持作用更加突出。d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