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095009
这是*本专门讲述以色列如何在军事领域研发和创造高新技术与尖端武器的书。本书看似是一本军事书,实则侧重历史,更多篇幅在讲述武器研发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以及这些人物所展现出来的品质和精神。从这个角度看,本书提供了一条了解以色列历史和以色列人民族性格的线索,是一部有血有肉的以色列史。
两位作者皆是军事记者出身,且拥有在国防军服役的经历。两人长期跟踪和报道巴以冲突与地区军事动态,经常身临前线进行采访,有时甚至深入敌后。本书体现了两人10多年来的业务积累和学术思考,是了解以色列高科技武器的必读之作。
以色列的故事常常让世人惊讶。在这个故事中,一个弱小的古老民族重回故土,建立国家,在饱经苦难后,不但存活下来,还实现了繁荣。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危险的世界,这个故事值得我们每个人细读。
书中收录了23幅以色列武器研发以及军事发展过程中极具史料价值的图片。
从无人机到卫星,从导弹防御系统到网络战,以色列在将新技术应用于现代战场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为我们展示了这个仅有800多万人口的小国是如何长期身处战争环境而不断适应战争形式的变化,并成为21世纪的新型强国的。当然,以色列的“强”并不在体量,而在创新和效率上。
作为21世纪探索战争模式的先锋,面对不断变化的战场,以色列研发出许多新型武器,并通过改装手段保持原有武器的有效性、延续性和致命性。虽然世界各国都在应对同样的挑战,但许多国家纷纷学习以色列的经验,尤其是在武器制造方面。可以说,以色列已成为全世界的武器研发实验室。
以色列是如何做到这些的?这些研发成果在军事上和地缘政治上会产生哪些影响?这正是雅科夫·卡茨和阿米尔·鲍伯特在书中讨论的重点。作者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并同以色列国防体系保持着密切联系,本书可以说是一份来自前线的调研报告。
译者序
序言
前言 / 001
第一章 地下工厂 / 025
第二章 “玩具”飞机 / 049
第三章 无敌装甲 / 081
第四章 侦察卫星 / 105
第五章 反导科技 / 133
第六章 情报系统 / 163
第七章 网络病毒 / 184
第八章 军火外交 / 207
结语 末日战场 / 230
致谢 / 251
注释 / 253
原书索引 / 259
以色列的传奇色彩无需更多笔墨渲染。这个资源匮乏的小国短短几十年间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创造了诸多奇迹。谈到以色列军事,许多人都首先会想到高科技武器,如“梅卡瓦”坦克和“铁穹”防御系统。但这些武器是如何研发出来的?为什么成功研发出这些武器的是以色列,而不是其他国家?雅科夫·卡茨和阿米尔·鲍伯特所著的《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一书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本书原著于2017年出版。作为军事记者,两人长期跟踪和报道巴以冲突与地区军事动态;作为以色列公民,他们都拥有在国防军服役的独特经历。《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体现了两人10多年来的业务积累和学术思考,是了解以色列高科技武器的必读之作。卡茨1979年出生于美国,后来移民以色列,定居耶路撒冷。他曾担任以色列教育部前部长纳夫塔利·贝内特的高级外交顾问,目前担任以色列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刊之一《耶路撒冷邮报》的主编,同时在哈佛大学教授新闻学。除了从事教学和新闻工作,卡茨积极尝试专著创作,他的第一本书《以色列和伊朗:影子战争》于2012年出版。鲍伯特也是以色列人,出生于1974年,长期在以色列各大报刊和媒体工作,先后在以色列《晚报》和瓦拉网担任军事记者和国防分析员。他在巴伊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讨论的是军队、情报界和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他经常就以色列安全问题发表演讲和接受媒体采访。
在很多人心目中,以色列是“高科技武器”的代名词,但实际上,以色列在这方面起点很低,缺“小米”,少“步枪”,还没“子弹”。作者在《地下工厂》一章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接下来,卡茨和鲍伯特从无人机、坦克、卫星、火箭弹拦截系统、情报机构、网络病毒和军火外交等方面介绍了以色列军事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在各个章节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武器系统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着重分析了高科技武器发展背后的驱动力。
第一,在作者看来,以色列所具有的历史背景和所处的安全形势是发展高科技武器一个极为重要的动因。自建国以来,以色列面临的战争和冲突几乎从未停息,如果连续几周新闻没有报道任何袭击事件,以色列人反而会感到些许不适应。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甚至是生存问题,“孤独”的以色列人必须“不择手段”“先人一步”,正如书中引用的以色列国家安全机构辛贝特一位前任局长的话:“这并不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是在别人约你吃晚饭前,先约他吃个午饭。”由于资源有限,他们无法靠数量取胜,只能凭借科技获取质量上的优势,这一理念从一开始就成为以色列国防安全战略的核心思想。这就是为什么“以色列的科研投入比例居全球之首,占国内生产总值约4.5%,在许多排名中均被列为全世界最具创新性的国家。庞大的科研投入中有大约30%用于具有军事性质的产品”。
第二,以色列人的“虎刺怕”精神和以色列等级观念的缺失也有利于创新。“虎刺怕”一词源于意第绪语,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理解为“胡搅蛮缠”或“厚颜无耻”,但在本书中应该理解为“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译者曾在以色列留学和生活,在同以色列人交往时,书中提到的“虎刺怕”精神经常会让人感到难以适应,但用在做事上却非常管用。可以说,正是以色列人的“虎刺怕”精神导致以色列等级观念的弱化和缺失,而习惯打破等级制度的文化倾向又强化了以色列人“虎刺怕”式的民族性格。在其他国家,很难看到士官敢同将军就一个问题争论,但在以色列,这事一点也不奇怪。
第三,移民社会为以色列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作者在介绍以色列人物时常常会用到“移民”一词:“莱纳特1921年出生于匈牙利,9岁时随家人移民到美国,居住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阿比·卡雷姆1937年出生于巴格达,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随家人移民以色列”。的确,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同地区的移民带来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而不同思想的碰撞往往能产生新的想法。在以色列内部,国防军是一个“社会中的社会”,发挥着重要的熔炉作用。以色列实行义务兵役制,年满18岁后,男性需服役32个月,女性需服役18个月,不管是基布兹成员,还是正统教徒,不管是美国移民,还是俄罗斯移民,都要穿上国防军的军装,朝夕相处,并肩作战。以色列的开国之父们早就看到了以色列国防军在社会融合上可以发挥的巨大作用,并使之成为一个弱化阶级差异和促进社会融合的绝佳场所。
第四,密切的军地关系也是以色列成为高科技军事强国的关键。以色列大多数高科技公司和军火公司的创始人与研发人员都有军队服役经历,有的甚至曾是军队高级指挥官,他们知道战场上军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在离开国防军后,他们大多成为以色列国防军预备役部队的一员,随时可能被召回参加训练或参与行动,所以,他们一直同军队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也离不开国防军的支持,国防军不仅为高科技产业输出人才,还输出技术,助推经济发展。
第五,美国因素在以色列成为军事强国的道路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色列诸多武器系统的研发都离不开美元。在建国后的多次战争中,美国几乎全都站在以色列一边,美以特殊关系得以形成:美国公开使用以色列军事设施,并帮助以色列修建半公开共享军事设施,进行军事情报搜集与预警合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还在以设立了军事代表处。美国对以色列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是两国安全合作的重要内容。1948—2014年,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额高达1200亿美元,其中75%用于购买美国商品。2007年,根据美以达成的有效期为10年的《安全合作协议备忘录》,美国同意为以色列提供3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2016年9月,美国和以色列达成一项新的军事援助协议,从2018年起10年内为以色列提供约380亿美元的援助。包括“铁穹”在内的先进武器系统都离不开美国的资助。当然,美以特殊关系也成为以色列同中国等国家开展军事外交和军火贸易的障碍。
对于一个经历了漫长的大流散和长期的反犹主义折磨的民族而言,“不安全感”已成为以色列“民族基因”的一部分,有的学者称之为“岛民心态”。在其作用下,只有通过不断发展军事科技,使自己的武器系统在技术上遥遥领先于本地区其他国家,以色列人才能获得“相对的安全感”。译者认为,这种深层次的不安全感也是促使以色列成为高科技军事强国的重要原因。但正如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其他国家或组织的军事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比如,作为一个无人机大国,以色列已开始应对来自哈马斯和伊朗的无人机威胁;继以色列成功发射卫星后,2009年,伊朗成功将第一颗自行研制的“希望号”卫星发射到太空,2015年,又成功发射了一颗侦察卫星;当以色列成功借助“震网”病毒使伊朗的离心机瘫痪后,伊朗也成立了自己的网络作战单位,每年投入10亿美元用于研发有效的攻击手段,连本书作者也承认,“两国间一场更大规模网络战的爆发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从作者的这些话中,我们一方面能体会到他们对以色列的信心,但另一方面又能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一丝忧虑。即便赢得未来所有的战争,以色列能做到毫发无损吗?能获得长久和平吗?可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以色列人仍将生活在这种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中,高科技军事强国的地位并不会实质性改变以色列的命运。在全书的论述过程中,两位作者就军事论军事,没有太多政治性判断,对于以色列如何解决地区冲突,如何应对未来必然出现的种种危机,他们并没有提供太多哲学层面的思考,这或许和两人都是记者出身有一定关系。我相信,在读完本书后,对于这些问题,每一位读者应该都会形成自己的看法。
作者用了一个章节的篇幅介绍以色列的军火外交。面对国际社会的孤立,军火外交在打开外交局面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作者还解释了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事实上,“由于军队规模很小,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以色列国防军都很难通过常规采购刺激本土国防企业研发高端武器。因此,以色列国防企业生产的大多数产品都用于出口。只有这样,这些企业才能保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并降低国防军的采购价格”。在某种程度上,正如2007年出版的《创业的国度》是以色列人对以色列高科技产业的一次成功营销,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创业的国度》的一种补充,也可视为对以色列武器的一次营销尝试。但另一方面,武器一旦卖到其他国家,以色列就失去了绝对控制权。未来这些武器或技术是否会落到敌人手中?这也是以色列始终面对的一个窘境。
此外,我想谈一谈本书的一些特点。受以色列国防军保密要求的限制,本书对于武器本身的介绍难以深入,有时会给人意犹未尽之感。书中谈到的许多行动属于秘密行动,还未解密,所以作者经常会用到“据报道”这样的表达。此外,本书篇幅有限,只能展现最能体现以色列特点的武器系统,无法面面俱到,如果读者想深入了解,可以将本书当作路标,搜索和研读专门论述相关问题的书籍和文章。
本书看似是一本军事书,实则侧重历史,更多篇幅在讲述武器研发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以及这些人物所展现出来的品质和精神。从这个角度看,本书提供了一条了解以色列历史和以色列人民族性格的线索,也是一部有血有肉的以色列史。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写作时的假想读者是对以色列以及以色列国防军都有一定了解的人,因此,译者在文中添加了脚注,对部分专有名词进行了解释。为了让读者有更流畅的阅读体验,译者认为有必要在此对以色列国防军做一简要介绍:
以色列国防军向来具有神秘色彩,从不公布军力和战略,但根据全球军力(Global Fire Power)2019年的数据,以色列现役军人大约有17万人,预备役部队大约有44.5万人。
以色列国防军的前身为英国委任统治时期的地下武装组织“哈加纳”(Haganah,希伯来语中“防御”之意)。1948年建国后不久,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结束了哈加纳的“秘密地位”,成立以色列的官方军队——以色列国防军。包括伊尔贡、莱希在内的地下组织也并入国防军。
以色列国防部负责以色列国家防卫事务,其办公室位于特拉维夫的基尔亚(HaKirya),书中提到的“波尔”指挥中心就位于此。国防部部长由文职政治家担任,被认为是以色列内阁的二号人物。安全历来是以色列的头等大事,因此总理有时兼任国防部长,许多国防部长后来也成了总理。
总参谋部(希伯来语简写音译为马特卡尔)全面负责陆、海、空三军作战指挥和训练。总参谋长实际上是以色列国防军总司令,也是全军唯一一名中将。总参谋长在国防部部长的推荐下由政府内阁任命,直接向国防部部长汇报工作。以色列总参谋长影响力很大,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和巴拉克都曾担任总参谋长。本书前言中提到的总参谋长甘茨2015年卸任后组建蓝白党,参加了2019年以色列大选,成为有望打破内塔尼亚胡长期统治的有力竞争者。
以军实行“总参谋部—战区(军种)司令部—师”三级指挥体系。通常情况下,以军总参谋长和副总参谋长通过战区司令部和海军、空军司令部对所属的陆、海、空三军实施逐级指挥,较之世界其他国家军队,以军指挥链更短,效率更高。总参谋部下设六个部、四个战区司令部和海、陆、空三军。总参六部分别为计划部、作战部、军事情报部、人力资源部、C4I(C4I是指挥、控制、通信、电脑和情报的集成)部和科技后勤部;四个战区司令部分别为北部战区司令部、中部战区司令部、南部战区司令部和后方司令部。总参谋部的直属单位还包括军事法院、军事学院等。2011年,以色列军方宣布成立“纵深司令部”,负责在伊朗等地实施特种作战。纵深司令部实际上是一个设在总参谋部的指挥部,负责指挥以色列精锐侦察部队和特种部队。
以色列陆军人数最多,包括步兵、装甲兵、炮兵、工兵和战场情报搜集兵(战场情报搜集兵不同于军情部下属的情报部队)等。步兵中最精锐的为伞兵旅,许多以色列人都以当过伞兵为荣;其他知名步兵单位包括戈兰旅、南部的纳哈尔旅以及吉瓦提旅,这些军事单位在建国以来的各大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以色列空军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最强大的空军力量。以色列空军在20世纪70年代前主要使用法国制造的战斗机获取战场制空权。70年代后,开始大规模换装美制飞机,同时以色列开始尝试自行设计战斗机。2016年,美国将首批F-35战斗机交付以色列,逐渐取代之前的F-16战斗机。
20世纪50年代末,在法国的协助下,以色列在内盖夫沙漠的迪莫纳建立了核武器设施。但以色列采取“核模糊”政策,既谋求核威慑,也规避“国际合法性”的问题。通过“海豚”级潜艇、“杰里科”导弹和战斗机,以色列理论上能够通过海、陆、空实现核武器投放。
以色列实行义务兵役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兵进入作战部队,这成为以军一大特色。以色列的义务兵役仅限于犹太人、德鲁兹人和切尔克斯人等民族,不征召阿拉伯人服义务兵役。极端正统教派的犹太人通常推迟服役,直到超出法定服役年龄,这种做法起源于本古里安时代,现在争议很大,成为不同政党间的矛盾焦点之一。以色列军人服完义务兵役后,退出现役,成为预备役人员,也可在服役期快满时提出申请,继续和军队签订合同,成为职业军人。以色列国防军预备役部队的规模更大,组织结构更为稳定,它们保持着现役时期的上下级关系、武器装备和训练模式,在战时能迅速转化为战斗力。
以色列由于国小人少,平时无力保持庞大的常备军,因此在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就创立了高效的动员机制,在军队和地方都有相应的动员机构;由于在世界其他地方还分布着大量犹太人,以色列还拥有一套吸收海外犹太人参军入伍的制度。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48小时后,国防军动员了约30万预备役人员,约占当时总人口的7.9%,使总兵力由11万人迅速增加到40余万人,为以色列转败为胜奠定了兵力基础。但近年来,由于爆发大规模常规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不复存在,以色列对预备役人员进行大规模动员的可能性也随之下降。
国防安全战略以国家目标为基础,以色列的国家目标包括确保以色列的生存和安全、以色列国的犹太性和民主性、以色列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以色列在地区和国际上地位的稳固和提高。从总体上看,以色列国防安全战略的内容包括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威慑战略、武器质量优势、高度戒备与快速动员。
人们一般认为以色列三面受敌,地缘政治环境极为恶劣,但实际上,以色列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分别同埃及、约旦实现和平,“阿拉伯之春”后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实力大减,周边紧张局势大幅改善。目前以色列面临的直接威胁主要来自南边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北边黎巴嫩的真主党和更遥远的伊朗,其中对以色列威胁最大的还是伊朗,尤其是伊朗导弹的威胁。基于以色列周边和中东地区形势的变化,未来以色列国防军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维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慑力;对威胁来源保持实时情报覆盖;维持空军在中东地区的绝对优势;提供多层次的防空体系;提高静态防御能力,限制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地道等途径向以色列渗透;继续维持袭击远距离大量目标的能力;维持部队的科技优势。
在对外关系上,以色列和美国、法国、印度、德国、英国、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都存在较为密切的军事关系。但毫无疑问,目前以及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美国都将是以色列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中国和以色列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自两国建交以来经贸关系不断发展,以色列也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支点。其实,不只是高科技军事武器,这个国家和民族很多方面都值得学习。虽然中以关系的发展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限制,但作为两个最为古老的民族,我们一方面应该吸收各自古老文明的智慧,一方面应该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长久的合作共赢之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最后,我想在此感谢在翻译本书过程中给予我无私帮助的师长和朋友,其中包括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武官张溯大校、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副教授刘海龙、中国人民警察大学讲师李志博、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修光敏和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汪芳。
王戎
2019年10月
以色列生存下来的方式非同寻常。在缺少自然资源的情况下,以色列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成为农业和安全技术领域的强者。《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让我们看到,人是未来*宝贵的资源,让一片土地变得真正富饶的是一个个工人、战士和开拓者。
——以色列前总统和前总理 西蒙·佩雷斯
本书回顾与分析了以色列军队和技术部门创造与筹划的一系列具有颠覆性的武器和战略。卡茨和鲍伯特完美诠释了一个国家生存下来并开拓进取的秘密:追随圣经中基甸那样的军事天才,并培养各种“麻烦制造者”。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 R.詹姆斯·伍尔西
富有活力的创新文化使以色列成为世界上*为重要的创业和科技驱动型经济体之一,而作者非常巧妙地阐释了这种创新文化中*为关键的部分。
——《华尔街日报》
本书生动阐述了以色列发展成为军事强国的历史……如果将《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视为一部小说,它特别像霍雷肖·阿尔杰的作品;如果将其视为圣经故事,它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大卫同歌利亚间的战斗。
——《纽约时报书评》
身为军事记者和国防分析员的雅科夫·卡茨与阿米尔·鲍伯特回顾了以色列成为世界六大军火出口国之一的发展历程……讲述了这个两千年来没有国家的古老民族如何回到故土,面对重重困难,不仅生存下来,还实现了繁荣的故事。
——改革派犹太教网
本书精彩地解释了以色列是如何成为全世界军事创新的重要起源地的。从用玩具飞机改装无人机到对伊朗发动网络战,《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为我们讲述了以色列的神奇故事。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 埃利奥特·艾布拉姆斯
如果没能在技术上领先对手很多步,以色列根本没法存活到今天。本书首次讲述了以色列是如何解决各种看似无法解决的技术挑战的。卡茨和鲍伯特是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优秀记者,只有他们才写得出这样既有*威性又才华横溢的作品。
——《创业的国度》作者之一索尔·辛格
对于任何希望理解以色列及其军队的人而言,这都是一本必读之作。作为以色列*知名的两位国防事务记者,卡茨和鲍伯特生动地讲述了以色列如何在无尽的冲突中勇往直前并*终成为一个军事强国的故事。
——以色列国防部前部长和国防军前总参谋长沙乌勒·莫法兹中将
引人入胜。
——《国家利益杂志》
本书内容十分丰富,从导弹防御系统到无人机,以色列在利润丰厚的军事科技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以至于改变了中东乃至全球战场的面貌。
——谢尔顿·科什纳,《以色列时报》
许多精确作战武器都源自以色列。本书为我们讲述了这个小国如何以及为何研发这些先进武器。
——《新亚特兰蒂斯》
为何这个弹丸小国能成为先进武器研发的先锋,在无人机、卫星、导弹防御系统、网络战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作者在书中很好地提出并解答了这个问题。
——《生存》
非常精彩……作者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了以色列发展提升国防能力的历程。
——《美国思想家》
通过阅读《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我们可以真实感受到保卫犹太国之艰难……其中关于武器研发的内容不仅吸引人,还非常重要。
——《犹太杂志》
在许多领域,以色列取得了许多国家联合起来都难以取得的成就,其中有的成功经验完全可以复制。任何一位关心就业增长的有责任感的政治家和任何一位致力于领导力和团队建设的首席执行官都应当学习这些经验。《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应当列入每一位行政人员、政治家和公司经理的必读书目当中。
——本·罗斯科,《以色列时报》
精彩绝伦……作者讲述的关于武器和创新的故事非常吸引人。
——《圣路易斯犹太之光》
本书介绍了现代军事世界一些鲜为人知的领域,很有启发性。
——《柯克斯评论》
卡茨和鲍伯特成功地为我们展示了以色列一直以来通过极具创新和有效的方式应对安全问题的独特文化。
——以色列鲁宾研究中心
1945年,以色列建国3年前,巴勒斯坦的犹太领导人已经意识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委任统治结束和英国人离开巴勒斯坦只是时间问题。犹太人明白,一旦那一天到来,阿拉伯人就会发动进攻。
犹太人手上的武器严重不足,但更严峻的问题是,在英国统治下,一旦被发现持有武器,犹太人就会被送进监狱,有时甚至被判死刑。犹太准军事组织哈加纳(后来发展为以色列国防军)急需弹药和武器,但这些物资将从何而来?
负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哈加纳高级指挥官约瑟夫·阿维达尔。阿维达尔出生于俄国,他的一位非犹太人邻居曾在沙皇部队服役过,在这位邻居的帮助下,他在9岁时就参加过基础军事训练。这些技能让他受益终身,到以色列不久后他就脱颖而出,迅速晋升为哈加纳的高层领导人。
在1929年阿拉伯人暴乱中,他是耶路撒冷老城犹太守卫力量的指挥官,他用一支枪和11发子弹成功抵挡住阿拉伯人的进攻。在之后发给哈加纳指挥部的一份电报中,他批评了部队存在的浪费弹药的行为,这反映出当时犹太社团的弹药有多么紧缺。
他在电报中说:“我们本可以用7发子弹就抵挡住他们的进攻,结果白白浪费了4发子弹。”
暴乱活动让阿维达尔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明白,以色列要想生存下去,犹太人必须接受大量军事训练。因此,不久后的一个周六上午,他来到斯科普斯山希伯来大学附近的露天剧场,为50名犹太男青年讲解如何投掷手榴弹。当时哈加纳并没有像样的手榴弹,所以阿维达尔只能用走私来的自制手榴弹进行演示。当他扬起手准备投掷的瞬间,手榴弹提前爆炸,他的手臂被炸得血肉模糊。爆炸的声音传到几英里外,英军不久后就将赶到现场。虽然身受重伤,阿维达尔仍然等到所有人都安全撤离后才离开现场。
当时形势的确非常紧迫。犹太社团急需不会在自己战士手中爆炸的武器,但英国人对巴勒斯坦的控制极为严密,犹太移民都很难从海上登陆,更不要说武器了。因此,阿维达尔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在以色列建立第一座弹药工厂。这是一个很需要勇气的想法。首先,伊休夫(以色列建国前对巴勒斯坦犹太社团的称呼)并没有生产武器的经验;其次,委任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到处是英国人,很难在他们眼皮底下偷偷建起一座弹药厂。
但阿维达尔决心已定。他知道,这件事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找到正确的厂址。
他跑遍全国,最后看中了雷霍沃特(著名的学术机构魏兹曼研究所就坐落于此)旁的一座小山。1932年,一小拨犹太人曾在这座小山的山顶定居,后来面对阿拉伯人的进攻,为了增强犹太人在城市的抵抗力量,他们搬到了城里。
这座小山的山顶有两个明显的优势:第一,它与外界相对隔离,但又靠近城市和电网;第二,它地势较高,有足够的空间修建地下工厂,不易被英军发现。
另一点让阿维达尔满意的是这个小山靠近英军密集的雷霍沃特火车站,他认为英国人怎么也想不到犹太人会在他们眼皮底下修建一座兵工厂。
但阿维达尔需要找一个理由解释为什么一群犹太人突然跑到那座山上常住。他听说一群从属于犹太青年运动的新移民准备成立一个新的基布兹。一天,阿维达尔出现在这些新移民的食堂,请求他们稍微调整一下计划:与其建立基布兹,不如直接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他告诉他们,定居到那座山顶后,哈加纳会营造生产武器所需的建筑,他们将在这座工厂工作。这群人同意了他的建议。
到春天时,已经有几十名20多岁的小伙子搬到山顶,他们种柑橘,开展各种集体活动。他们的生活看上去再普通不过。
与此同时,被称为阿亚隆研究所的地下兵工厂已经动工,许多之前就有的建筑,包括浴室、鸡舍、厨房和餐厅,都得以改造和翻新。
为了建造这个地下空间,阿维达尔从耶路撒冷请来了20世纪20年代曾在斯科普斯山修建希伯来大学的建筑承包商。
在那个年代,希伯来大学属于大型建筑工程,几年前阿维达尔正是在那里受的重伤。在22天的时间内,建筑承包商在地下约30英尺处挖出了一个长达100英尺的大厅。
每当有人问起,这些先驱们都会说,他们之所以修建大型地下室,是为了储存附近果园和田地采摘来的水果与蔬菜,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农产品新鲜。
这个秘密地下室的房顶有很厚的混凝土隔层,上面只有两个入口,这两个入口处都修建了新的建筑,一个入口在面包房,另一个在洗衣房。在地下室,一条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设备组装而成的生产线已经建成。这些设备购买自华沙,然后借道贝鲁特被走私到以色列境内。制造弹壳所需的铜被装在标记为口红盒的板条箱走私到巴勒斯坦。
生产子弹的机器噪音很大,为了掩盖噪音,阿维达尔必须让洗衣房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为了找到足够多的洗衣客户,阿维达尔让团队在雷霍沃特市中心开了一个洗衣公司门店,它很快便承包了该地区大部分的洗衣业务,并拿下了附近一家医院的竞标,后来还为英军提供洗衣服务,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迷惑英军。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地下室还安装了太阳灯,这样才能把生产弹药的“基布兹成员”的皮肤晒黑,让外人觉得他们成天在田野里劳作。
在那个面包房,他们用一个10吨重的大型石炉挡住入口,炉底与轨道连接,炉子沿轨道移动后,可以打开一个通往地下室的秘密楼梯井。在洗衣房,地下室的入口则被一台洗衣机挡住,可以通过拉动杠杆来移动洗衣机。
后来成为以色列国防军早期将领之一和以色列驻苏联大使的阿维达尔,为了不让人疑惑为什么这个新建的小型基布兹耗费这么多电,设法秘密走线将工厂的电线并入附近的电网。
最后,为了减少外来人员,基布兹成员在城镇散布谣言,说这里爆发了手足口病疫情,他们还在基布兹大门口立了块牌子,要求来访者在进入前务必将鞋子放在消毒水里消毒。
在一个修建在洗衣房地下被称为阿亚隆研究所的弹药工厂,基布兹女成员正在工作(阿亚隆研究所提供)
他们的计划非常成功,英国人从没起过丝毫疑心,但有过几场虚惊。1948年初,一辆载有英军士兵从加沙地带开往卢德的火车经过山下时因引爆地雷而脱轨,28名士兵遇难,几十人受伤。实施这次袭击的是比哈加纳更为激进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莱希(也被称为“斯特恩帮”)。
英国人很可能会怀疑这个基布兹参与了袭击行动,并到山上的建筑进行搜查,因此,地下弹药厂立即停工,所有的工人都被命令离开地下室。
如何阻止英国人搜查基布兹?情急之下,工人们决定来到事故现场提供帮助,带去食物和水,并提供医疗救助服务。英国人自然而然地认定这个为他们提供帮助的基布兹不可能参与这次爆炸袭击行动。
从1945年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阿亚隆研究所运行了将近3年,生产了200多万发9毫米子弹。在产量峰值时,该工厂每天生产4万发刻有字母“E”和“A”的子弹,“E”代表“以色列国”(希伯来语音译为“Eretz Yisrael”),“A”代表“阿亚隆”。
独立战争结束后,阿亚隆研究所并入以色列第一家军工企业军事工业公司(IMI),这家公司被认为是当今全球领先的导弹、火箭弹和装甲研发企业。
但这些成就都是很晚以后取得的。当时,这个即将成立的国家急需武器,随着战争的临近,这一需求变得日益迫切。但包括美国、英国和苏联在内,当时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向这个身处困境的国家销售军火。
唯一一个例外是捷克斯洛伐克。
最早在以色列空军服役的飞机就是纳粹德国空军遗留在捷克斯洛伐克的4架“梅塞施密特”飞机。这几架飞机被拆解后运送到以色列,然后重新组装,每架飞机配备有一挺机枪和4枚70千克炸弹。
还有的飞机来自意大利。为了增加续航里程,确保能直飞以色列,这些飞机的座椅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油箱。
捷克还同意为以色列提供大量步枪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使用过的4门火炮。只要还能打出炮弹,以色列就照单全收。
除了这些武器交易,以色列还使出不少奇招以获取武器。一群以色列军火采购商曾到英国成立了一家电影公司,声称准备拍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他们雇用了一整套剧组人员(包括制片人)和演员团队,还买了一架专门用于拍摄的飞机。
电影刚开拍不久,在拍摄空战一幕时,这架飞机在伦敦的迷雾中起飞,在摄像机的拍摄下,它越飞越远,然后掉头向南,朝以色列飞去。
这些奇招很成功,但以色列领导人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以色列必须找到更稳妥的获得武器的方法。但这件事情得先缓一缓,因为一场关乎以色列存亡的战争已经爆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