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13053丛书名: 无
总是对自己失望?总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总感到被规则束缚?
大五人格——外向性、神经质、尽责性、宜人性、开放性——让你更加了解自己、学会识人、发挥优势,成为更好的你!
1. 每天累死累活,却一事无成?怎样才能事半功倍?
上班到夜晚,加班到凌晨,地铁上还要学英语?为什么总在既不快乐,又没有成就感的怪圈里徘徊?其实都源于对自己的了解不够!本书将让你发现所有问题的真正来源,将它们斩草除根。
2. 别人为什么总是比我厉害?真不公平!
看别人吃喝玩乐样样不误,事业还顺风顺水?你每天忙于工作,却因为“忽视对方”而被分手?作者多年研究得出,其实人天生的人格并无优劣,都是公平的!而你,只是没利用好自己的人格优势!你的优势又在哪里?听作者为你一一道来。
3. 不被认可?不被尊重?身边人都对不我好!
和父母意见不合?陷入你死我活的恋爱中?同事、同学谈笑风生,你却总被冷落?你不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尽责性高的人少谈创新、谈恋爱远离神经质的人、尽责性的人往往无趣……本书是你学习识人的不二指南!
4. 非得改头换面,才能变成人生赢家?
想要的TA得不到?想做的项目被人抢?他/它们还值得你耗费精力吗?其实,你不需要任何改变,就能得到想要的!本书将帮助你找到你的人格所擅长的事,选择值得付出的人。别在不适合的事情上耗费精力了!了解自己,才能定制与众不同的成功之路。
5. 九型人格记不住、分不清?大五人格更好入门
人格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那本书的优势在哪里?作者丹尼尔•内特尔通过长年研究,总结出具有权威的五种人格维度——外向性、神经质、尽责性、宜人性、开放性,你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身影。比起九型人格,大五人格好记易懂,更能帮你快速解决实际问题。
总是对自己失望?
总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总感到被规则束缚?
其实,我们的人格在其中起到了你意想不到的作用。人格决定了我们的思维、行为,左右了我们的志趣、职业、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各种际遇。
本书作者通过介绍人格的五种维度——外向性、神经质、尽责性、宜人性、开放性,探讨了各种人格的来源和优缺点。他将典型的故事案例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分析,认为世上并不存wan mei的性格。如果我们能认清并善于利用自己的人格,找到发挥个人特长的位置,就能过上更加理想的生活。
序言
第一章 性格很重要
第二章 雀鸟之喙
第三章 旅行者——外向性
第四章 焦虑者——神经质
第五章 自控者——尽责性
第六章 共情者——宜人性
第七章 诗人——开放性
第八章 另一半
第九章 用自己的声音歌唱
附录
注释
参考文献
有黑暗,就有光明。记住,生活是一门艺术。
——亨利克·易卜生,《勃朗德》
我在本书中提供的证据指向了一些非常清晰的结论。有五个(至少)宽泛的人格维度,我们在各个维度上都有差异,这就导致我们各自有一定的行为模式。在我们的兴趣、职业、关系、爱情生活和健康中发生的很多事都缘起于我们落在人格维度连续统一体上的位置。我们会落入哪个位置,又要看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联通的,决定大脑相关部分如何联通的,首先是基因,其次是各种各样早期的生活因素,这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且似乎在本质上是不可逆的。这自然把我们引向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这是否意味着人格是无法改变的?为了个人成长而奋斗,是不是比一个成年人努力想要长高要有意义一些?关于责任的问题呢?是什么让一个咄咄逼人的人没有断然说出,“不是我的原因,是我的低宜人性作祟,这大部分来自遗传”?最后一章就是要探讨这些问题。不过,首先我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因为它是其它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我是真的在说五个得分就能概括出一个人的所有特点吗?
如果我们太过天真地接受五因素框架,它看起来的确是这样。这五个概念似乎是能捕捉到大多数人与人在行为上可预测的大体差异,再加上智商,就组成了最佳的数据预言系统,能预测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但是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这种想法?我是真的在说另一个与我有相同五因素得分和相同智商水平的人会与我完全一样吗?这似乎是个很离奇的想法。当然,五因素框架里会存在大量不同的人格设置——确切来说是无限的,因为每个维度上的数值都是连续的。不过,为了便于讨论,我们用足够精确的测量,在每个维度上都确认十个不同的点。因为这几个维度大体上来说是彼此独立的,也就是说,我们会得到105或100 000种可能的人格。这是非常多的可能性了,但还是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英国,还有200个人与我有相同人格。我是不是该认为他们和我过着完全一样的人生呢?那他们是不是都在写关于大五人格模型的书呢?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从统计学上来说,比起随机挑选的英国人,这200个人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与我更接近。我们先来看看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Dan McAdams)讨论过的一个系统,就会对这里面的奥妙了解得更具体。丹在思考不同个体是如何运作的时候,分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特性。第一层是大五人格特质得分。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一层的得分大部分是由早期的生物机制决定的,它们只能给出非常粗放的预测。到了第二层,我们可以识别出典型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也是建立在大五人格特征基础上的,但不是一一对应。比如,一个高外向性的人可能会成为一名极地探险者,另一个可能会去跳伞,第三个可能从来都没有机会去尝试这些事情,却练就了在社交场合穿梭活跃的本领。重点是,外向性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有很多,你会是哪一种,就要看你个人的过往、机遇和选择了。不过,如果你是一个高外向性的人,你很有可能会采用至少一种。所以,英国另外200个拥有丹尼尔·内特尔人格的人,极有可能会找到与我不同的行为模式作为这种人格的出口。他们做的事情或许在我看来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只是有很多我还没有做过或没有考虑过。
第三层是三层里最另类的,叫做个人人生故事。这不等同于客观的生活事件,那属于第二层,人生故事是指一个人讲述自己是谁、在做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的主观故事。不可否认,人类是讲故事的生物。构成一个人人生故事的,是我们都在做的事情,而且,对所有人来说,故事远不止客观的行为,还会延伸到解读、意图、重要性、价值和目标。这也是一对多的映射。完全一样的客观事件,可以有无数种不同的诠释。一个在职场丛林里从未取得大成就经历丰富的人,可以说自己的人生故事充满了失败和瑕疵,又或者可以说这是逃离激烈竞争的一段愉快旅程。一个从未结婚的人,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也可说是一个喜剧,就看他们决定如何看待这件事。其他的丹尼尔·内特尔们,即便他们做了和我差不多的事,也会有各自对这些事的独特诠释,这种独特的诠释会对他们的身份认同有巨大影响。
有了这三位一体的分类,我们可以再来看看关于改变人格的问题。第一层,倾向性特质,不会改变太多,因为最外向的青少年会成长为最外向的成人。个体间的等级次序大体会保留下来,但整体分布会随着年纪有轻微的改变。成年以后,人们的宜人性和尽责性会变得稍微高一些,外向性、开放性和神经质会稍微低一些。从人生故事角度来看这是非常合理的。外向性和开放性有一些共同点,这两个维度上的行为都涉及到很高的抱负、创造力、探索欲和好胜心等特质,能使人获得社会地位和资源。正如心理学家约翰·迪格曼(John Digman)提出的,这些特质具有一种能动的作用,根本上来说能让人主动为成功而努力奋斗。高水平的宜人性和尽责性能提高我们与他人的联系,宜人性让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很和谐,尽责性让我们遵守规范和规则。这些都是情感交融的特质,是成为一个好公民的特质。我们推测一下,我们的祖先,就像现在,在早年生活中,争夺地位和配偶的竞争是最激烈的,所以自主驱动力在那个时候是最有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人父母和祖父母的努力,使他们最大化实现繁衍成功,相应的,他们对情感交流的需求就变大了。所以,人类内嵌了一个平衡器,把外向性和开放性调低一些,宜人性和尽责性调高一些,是完全说得通的。
一旦我们把目光转向人格第二层,也就是典型行为模式,更多变化就成为可能。比如,一个骑着摩托车驰骋各地的高外向性的人,也会理性决定,这太危险了,然后转而投入其他很刺激但稍微没那么危险的事情。对于每一种人格特征而言,可能的行为表现范围非常广。人的基本倾向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浮出水面,但他们也有很大的能力决定,这一种方式就是他们愿意呈现出来的。所以,如果你的人格让你烦恼或担忧,你需要为同样的人格特质找到一些没那么消极的行为出口。你不需要改变自己,你只需要改变你自己的行为出口。
行为表现可以是“逆旋转”出击,也可以“顺旋转”出击。这个术语来自板球运动,投球手投出的球通常都会向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急速旋转。这就给了击球员两个选择。我们假设球是从击球员的右边向左边旋转,他可以从右向左挥舞球棒,这样就会顺势而为,让板球继续按照现在的方向旋转运行。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利用板球现有的力道和轨迹。他也可以决定逆旋转击球。也就是说他会从左往右击球,用一股与板球自然轨迹相反的压制力量,把球送回来的方向。
人格的行为表现也可以是这样的。参加戒酒计划的人不会限制自己只喝几杯酒,他们会完全戒除。这与他们之前无法控制地饮酒一样,反映了他们的低尽责性。他们知道一旦开始喝,自己的人格就不会允许他们停下来,所以他们不会让自己处于已经开始的状态。他们起初无节制饮酒就是低尽责性的“顺旋转”表现,而完全戒除就是“逆旋转”表现。无论是哪一种表现,他们的行为都反映出他们无法停止已经开始的事情。
逆旋转行为是相当普遍的。有些人能把你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勾出来,你能选择回避这样的人;有些情境能让你人格中令自己不愉快的那一面浮现出来,你能让自己远离那样的情境。在你练完钢琴前,你不会允许自己出去。你能刻意接受一个必须去见人社交的工作,因为你知道,如果不这样,你就不会去社交。通过改变行为模式来改变自己不容易。这需要使用大脑自觉的执行功能,去压制甚至召回非常强大而深入、且往往是潜意识的机制和欲望。这是刻意的,费力的,而且不保证成功。有些行为模式容易改变或避免,还有些行为模式让人毫无办法。不管怎么说,是对我们的人格倾向使出“顺旋转”表达,还是刻意使出“逆旋转”表达,怎么选择,我们都有一定的个人自由,来塑造现在的自己,以及将来的自己。
在塑造我们眼中的自己时,我们有更大的自由。这是因为第三层,主观人生故事只会非常微弱地受到性格因素或客观事实的限制。如果你没什么钱,你把这看作一种失败还是一种优点,主要由你自己决定。你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它的意义。所以,尽管改变客观事实很难,至少你可以换个角度去想这件事。
重塑在心理疗法和个人成长中非常重要,当然,事情也并不总是这么简单的。比如高神经质就是一个局限。高神经质的人身上总是容易发生很多糟糕的事情,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很难讲出自身正面的故事,即便他们的人生中经历了很多客观正面的事情,亦是如此。要让高神经质的人克服消极对比和自我印象,往往需要好多年的功夫,加上认知行为疗法这样的支持,才有可能实现。所以,很残酷的一点就是,最需要讲出自身好故事的人,却是最难以做到的人,反而是那些最不需要的人,轻轻松松就能做到。
如果你对自己或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不满意,那目前的讨论会提供一套有用的步骤帮你解决问题。第一步,关于你所取得的成绩,你能讲出一个不同的故事吗?如果你是家里的害群之马,从来都不能在一件事情上专注很久,你或许是在拿自己不尽人意的地方和兄弟姐妹做比较。但为什么呢?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想,你没有向传统屈服,而是拥有丰富和自然的人生,遵循年轻的价值观?我们都揣着一些过时无意义的观念,比如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为什么该这样,有时候这些观念是可以抛弃的。那么,重塑故事就是第一步。
但是,重塑故事可能还不够。由于道德、法律或经济原因,有些行为表达真的很糟糕。如果你的低尽责性意味着你已经在挥霍金钱,也许是赌博,还进过监狱,或者失去了对你来说很珍贵的一段感情,会怎么样?把这样的人生故事重塑成从经验中学习,就有点迂腐了。你需要改变行为。下一步也许就是问问,你现在对自己的低尽责性采取的是“顺旋转”行为表达,那有没有其它的替代选择,哪些行为更无害。有没有一个工作是需要随机应变,需要活力十足地回应正在发生的事?有没有一个志愿活动需要你快速反应,这样你能更有意义地用尽你的时间和精力?你也许需要把这些替代选择与尽责性的“逆旋转”表达结合起来,比如强迫自己每天早上遵循一套作息,或者禁止自己去一些肯定会麻烦上身的地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