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508211
杨照是台湾民主转型的参与者、见证者、反思者,或许也是*会讲故事的评论人。他用100个故事做引子,为我们讲述台湾民主化转型过程中的种种经验和弯路,希望人们能在这个光明与黑暗相互交错的时代,重新拾回对公共事务的责任心和参与感。
杨照从千头万绪的故事和现实中提取出一百个关键概念,如协商、和解、法律、制度、身份、记忆、媒体……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的本来面貌有着提纲挈领的引导作用。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开放时代,充满各种不同的要求、利益和经验,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努力的方向,或者没有任何准备,将无法适应我们理想中的那个未来,而书中的这些故事,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努力或避免的方向。
杨照擅长将繁复的概念与厚重的知识化为浅显易懂的故事,写作经常旁征博引,在学院经典与新闻掌故之间左右逢源,字里行间洋溢人文精神。并流露出文学情怀。杨照近年来积累了大量评论文字,以公共态度探讨公共议题,树立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与榜样。
梁文道序
张铁志:杨照、文化评论与公共领域
自序
一、国家为你做了什么
爱国:一定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
选举:有议题、有信念的选举
政治家的教育:培养更深更广的政治智慧
下台的智慧:重视步下政治舞台的身段
绝对真理:没有人能掌握绝对真理
生命权:尊重生命的价值
战争:战争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和解:珍惜和解的难能可贵
官僚体系:慎选支配官僚机器的人
政治信念:提放没有原则、没有信念的人
虚无主义:可悲的虚无主义领袖
强国:爱国土,还是爱国民
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
政绩:理解风险、对付风险
手段:目的不能使一切手段合理
庸俗:庸俗是一种罪恶
统治:洞视统治的破坏性
透明:让政治运作公开化
无知之幕:打造公义环境
民主决策:刺激民主决策的“审议日”
民主资格:凝聚社会的信任
协商:不断的即兴与协商
运动:打造真正的社会运动环境
同理心:零距离的同理感受
法的精神:比法条更重要的事
公共议题:以公共态度讨论公共议题
公民意识:对政治道理的责任感
基本价值:基本价值的分歧很难并存共处
二、认识你自己
历史:了解真正的人间文化
怀旧:怀旧与怀旧政治
记忆:记忆是神圣的公民权利
身份:坚持决定自我身份的权利
仇恨:不能对仇恨掉以轻心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没有那么天经地义
认同:生活现实是认同的核心
风格:找回自己的风格
大学精神:抗拒同质化
社会价值:检验保卫我们的意义之网
故事:对异质经验的兴趣
陌生:保持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
多元:保持异质多元活力
差异:理解别人与我们的不同
歧视:谨防无心的傲慢与歧视
容忍:认知容忍的复杂性
博爱:学习去爱和自己不一样的人
影响:摆脱阴影的方式
责骂:回归“平庸”
犬儒主义:骂倒一切不能解决问题
巧合:多用理性,少信魔法魔咒
慈悲:不忍生命的痛苦
先知:尊重常识和理性
逃避:重新面对失败
因势利导:培养创意诱因的思考习惯
开放:开放带来的效果
三、走出大词的泥沼
怀疑:保持怀疑、思考的态度
名嘴:别太相信名嘴
大片:比简单更简单的大片逻辑
媒体:察觉媒体操作
新闻专业:坚持新闻专业责任
独家新闻:跑出真正的独家新闻
宣传用语:避免激烈言辞
记者:挖掘真正的内幕
科学态度:维持求真精神
真实感受:别被民意调查洗脑了
民意调查:看穿民调内藏的玄机
权力:别让梦想成为权利的借口
伟大:为何对伟大无动于衷
神圣:拒绝不容置疑的神圣目标
竞争:竞争反而让我们失去竞争力
专家:摆脱权威依赖
科技:科技一直在改变人性
语言:拒绝廉价、虚假的语言
表演:“像”就够了?
口号:认清口号与政策的差别
政治图腾:分清楚实体和影子
真实:暴露不知与无知
具体生命:生命没有标准答案
生活:不断追求好一点、再好一点
抽离:借着抽离面对真相
四、迈向聪明社会
冒险:彻底的、小心的冒险精神
海洋:如何拥有海洋文化
现实:“非现实”的巨大力量
算计:避免经济算计的惰性
复杂:复杂反而安全
特权:别把特权当做权利
法律:为人的处境保留空间
制度:秩序不能取代血泪感情
沉默:面对不义,不能保持沉默
逆转:目标与意外结果的辩证
巨变:自然没有那么稳定、恒久
政治信仰:信仰与现实的平衡
原则:认真看待原则一致性
公平规则:不可买卖的根本权力
节制:卫护素朴的正义原则
自主:创意团体挑战世俗意见
礼貌:避免不必要的粗鲁
诚信:坚守诚信价值
准确:追求准确的信息
根本:设想必须更深、更远
文明标准:要求这个社会变聪明
未来:以观念改变未来
一定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
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日,约翰?肯尼迪(John F.Kennedy)早餐吃了几条熏肉。那几条熏肉意义重大,倒不是熏肉本身有多特别多好吃,而是这一天是星期五,罗马教廷规定天主教徒不准在耶稣基督受难的星期五吃肉,肯尼迪是天主教徒,他在星期五吃肉,却没有违背教廷的规定。
因为教宗保罗二十三世特准天主教徒在这一天吃肉,理由是:约翰.肯尼迪要在这一天宣誓就任美国总统,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选上总统的天主教徒。
波士顿的枢机主教卡辛负责监誓。他致词时发现讲台后面冒出细细的一缕轻烟,他以为那是意图谋杀肯尼迪的炸弹被点燃引信了,当下决定拖长致词,延迟肯尼迪上台时间,宁可让炸弹炸死自己。
还好没有炸弹爆炸,只是电线走火的小意外,当然卡辛主教也没有成为替肯尼迪而死的烈士,只是让在场很多人嫌他不识大体,又臭又长讲了一大堆而已。肯尼迪终于上台了,宣誓、就职,接着发表了他的就职演说。
肯尼迪的演说,是历史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第四短的,一共只有五十二个句子,不到一千四百字。不过没多久,这篇演说就凌驾许多篇幅比较长的前辈,跃升为最有名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
尤其是演说辞里的一句话,不只在美国人人朗朗上口,其影响力还从美国蔓延出来,全世界大部分人口透过各种不同翻译版本,读过或听过这句话。
美国爱国主义的最高潮
“别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就是这句话,象征了美国爱国主义的最高潮,记录了有那么一段时间,短暂的肯尼迪执政时期,美国人心甘情愿团结在国家旗帜下,为自己能身为美国一分子、对美国做出贡献,感到高兴且自豪。
这句话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有其特殊历史背景条件。仔细看一下肯尼迪演说辞当中其它五十一个句子,他在里面用了三次“自由”、十一次“新”、四次“时代”、三次“革命”、各种不同形式提到“世界”一共十四次。整篇讲稿只有一千四百字,也就是平均每一百个字中,就要讲一次“世界”。
相对地,一千四百字中,对美国内政几乎完全没有着墨,有人仔细算过真正讲美国国内情况的,总共只有两个字。藏在一个宣示将坚决维护「国内及世界人权」的句子里。“国内”(athome)终于出现了,但还是和“世界”一起并列的。
这是一篇从头到尾讲国际局势的演说,因为那是冷战的高峰时期,美国人最关心的,是和苏联之间的对抗与竞争;美国人最恐惧的,是苏联的侵略野心和苏联为数庞大的核子弹头。
在「别问国家」那个句子之前,肯尼迪讲的是:“漫长的世界历史中,只有少数几个世代被赋予了在最高度危险情况下卫护自由的角色—我乐于接受这个角色。”从这样的上下文一路读来,我们明白了,肯尼迪给予美国人的,是一种面对恐惧、克服恐惧的勇气,将冷战视为卫护自由的“圣战”,视为某种天启天授的责任,而且指出来勇气的来源—大家团结、无私地以国家为单位来奋斗,就能有勇气,就能承担责任、克服困难。
难怪教宗要为了他就职特准天主教徒吃肉。至少在演说辞中显现的,肯尼迪是个有信仰的人,而且他有很大的本事将信仰传递、感染给众多的人。
这样一句话,在美国以外的地方,也很受欢迎。连最强调民主自由的美国,都强调国家团结、国家认同的重要性,哪一个国家的领袖不逮住机会拿来对自己的国民大加宣传,加强大家为国家服务的热情,同时降低对国家,尤其是对政府的抱怨呢?
对国家的工具性理解
不过,美国人高兴、自豪认同国家的时期很短暂,很快就结束了。一九六三年十一月,肯尼迪总统遇刺,大大震撼了美国人;更重要的,美国出兵越南,越战不只带来惨重伤亡,而且愈打愈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越战,美国社会被严重撕裂了,支持越战的人和反对越战的人,无论如何不可能再团结在一个“国家”里了。
吊诡的是,这样的巨大逆转变化,没有让肯尼迪的就职演说被“抛入历史的垃圾桶里”,反而更加强了其长期烙刻入美国人记忆的力量。那是一段难得“天真时光”的纪念遗物,美国人,而且是大多数的美国人都还相信国家,相信可以抛开自己的私心奉献国家,“问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看起来不只在美国,而是全世界(或许北韩除外)的人都不可能再重返那样的“天真时光”了。过去十年内,美国新保守主义得势,然而新保守主义创造了美国单边主义的新霸权,他们对外的宣传中,基督教、上帝、传统家庭价值、反恐怖主义、文明冲突等观念的重要性,都高于美国国家主义。更不必提小布什及新保守主义在美国,一直受到自由主义的强烈质疑、反抗,终于导致二○○八年麦凯恩大败,民主党提名的奥巴马赢得大选。
欧洲、日本、拉丁美洲、甚至在中国,今天或许还有可能叫大家“问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却不可能要他们“别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了。将近五十年间,国家的意识其实悄悄地,但明确挪移变化了。以国家作为信仰对象,相信人应该牺牲自我利益,屈从于国家需要之下,这种想法愈来愈难以被接受了。
取而代之的,是愈来愈普遍对国家的一种工具性理解。国家提供许多一般人自己无法个别取得的方便、好处,因而我们需要国家;但倒过来,国家也应该以提供这些方便、好处,作为其存在的价值以及与国民发生关系的基础。
我们当然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因为惟有弄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才有办法下定决心,相应于国家为我所做、所提供的服务,我能为国家做什么,我又愿意为国家做什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