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5726460
内容简介
为什么麦克卢汉说媒介的出现和影响“处于我们的意识之外”?为什么说“雅典本身比它构想的任何大学都更为完美”?在中国新兴媒介环境下,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转变中的媒介生态与认知》重点考察了转变中的媒介生态对人类认知方式的影响,分析新媒介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所带来的文化效应;在吸收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资源,围绕媒介融合、新媒介作为“冷媒介”、社交和视频媒体、脑认知偏倾与中西思维、大数据等议题展开具体讨论,以期全面理解当前中国媒介生态现实,为中西方跨文化媒介研究提供参考。
《转变中的媒介生态与认知》重点考察了转变中的媒介生态对人类认知方式的影响,分析新媒介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所带来的文化效应;在吸收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资源,围绕媒介融合、新媒介作为“冷媒介”、社交和视频媒体、脑认知偏倾与中西思维、大数据等议题展开具体讨论,以期全面理解当前中国媒介生态现实,为中西方跨文化媒介研究提供参考。
目 录
导论
第一章 转变中的媒介
第一节 转变中的媒介生态:媒介融合
第二节 媒介融合的创新内涵
第三节 一个演变过程
第四节 “自我意识”媒介:媒介本质论
第一章 转变中的媒介
第一节 转变中的媒介生态:媒介融合
第二节 媒介融合的创新内涵
第三节 一个演变过程
第四节 “自我意识”媒介:媒介本质论
第二章 新媒体:最“冷”的“冷媒介”
第一节 何为新媒体?
第二节 麦克卢汉“冷媒介”论
第三节 最冷的“冷媒介”
第四节 “冷”眼看中国媒体环境
第三章 社交媒体
第一节 微博
第二节 微博的认知效应
第四章 视频媒体
第一节 电视的转变
第二节 网络视频媒体
第五章 电视2.0时代的“偶像”现象媒介生态
第一节 “偶像”现象
第二节 电视媒体与媒介融合
第六章 媒介形式与认知
第一节 速度问题:改变的时空结构
第二节 “脑认知偏倾”与中西文化
第三节 转变中的媒介生态对认知的影响
第四节 中西媒介文化语境及效应
第七章 新媒体认知方法与路径探索
第一节 大数据方法与中国哲学思维的关系及其影响
第二节 《易经》与大数据:对两个预测系统思维与算法的对比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读
《转变中的媒介生态与认知》:
数字技术“1”“0”的符号将音频、数据、视频进行编码,在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之间建立起一种共同语言。它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所有信息在数字网中都成为统一的0/1比特流,而无任何区别。语音、数据、音频和视频等各种内容,无论其特性如何,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来传输、交换。这就是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一旦这种共同的语言被建立起来,原先各自相对独立的内容体系便可以开始互相渗透和融通,合作与共享成为新的媒介运作规则。
首先,媒介融合表现为技术与内容传递能力的混合。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为融合提供了前提条件,而网络技术使多媒体工具之间的交叉和集合成为可能。不同媒介之间的整合可能给不同媒介带来更多的内容和技术扩展的机会。西布认为,“融合包括将电视的熟练形式与几乎具备无限的信息提供能力的网络联姻”。
其次,融合对内容及其传播分发的渠道具有高度敏感。融合意味着更多传播方式的出现,内容也随着技术工具的多元而具有多种形态,互联网将在融合过程起主导作用。虽然看起来是多种信息和媒介的综合,但是,计算机与互联网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将是革命性的,它将促使其他媒介重新定位自己。罗森·伯尔德尔斯将技术给社会环境带来的改变称为“软性的技术决定主义”,在这个环境里,技术使改变成为可能。数字时代的印刷与广播系统之间的多媒体内容合作是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而进行的,因此应该说,计算机与互联网在融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计算机与互联网处于中心地位,处于其他媒介如无线网络、印刷、有线网、广播、电视等信息传递与转换的交叉地带。因此,对于互联网的传播性质以及它在联结与分化现有媒介生态上的影响力考察就显得十分重要。
当智能手机和微博等新的媒介工具和载体进人人们的日常生活引发热效应,“三网融合”一再成为业界与学界研究的热点,我们不再难以理解麦克卢汉20世纪关于“全球村”的预言和判断。今天看来,“全球村”是结果,而媒介融合是必经之路。媒介融合是一种新的现象,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迄今为止,学者们或许都认为它的未来还无法预测,但在有一点上的看法却是一致的,即它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和日期,它是一个演变过程,并且,随着更多新技术的出现,媒介在融合中的功能和角色还将不断调整。
数字技术催生出了新的媒介形式,这些新媒介对传播方式的影响将深刻地改变社会文化生活。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促使其他媒介重新定位自己,于是出现了“电视是否正在消亡”等议题。终端融合的代表苹果手机成为人们手中的新宠,却并不表明人们不再喜新厌旧,更多的新科技概念将得以应用,而改变的将是我们与世界联结的方式。
“三网融合”是一个现阶段的完美概念,它将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与电信网合并,技术与内容传递能力的扩展与相互延伸、媒介之间的合作与联盟将突破以往技术壁垒的限制。但是,轰动一时的时代华纳合并案例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内容与技术的关系并不如人们在初期想象的那么简单。媒介融合已是现实,过往理论对它已经不再完全适用,因此,这一阶段绝对化的批评都可能导致论据不足。如何在媒介动态发展过程中试图理解和把握媒介融合,是当前需要不断探索的议题。
……
数字技术“1”“0”的符号将音频、数据、视频进行编码,在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之间建立起一种共同语言。它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所有信息在数字网中都成为统一的0/1比特流,而无任何区别。语音、数据、音频和视频等各种内容,无论其特性如何,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来传输、交换。这就是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一旦这种共同的语言被建立起来,原先各自相对独立的内容体系便可以开始互相渗透和融通,合作与共享成为新的媒介运作规则。
首先,媒介融合表现为技术与内容传递能力的混合。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为融合提供了前提条件,而网络技术使多媒体工具之间的交叉和集合成为可能。不同媒介之间的整合可能给不同媒介带来更多的内容和技术扩展的机会。西布认为,“融合包括将电视的熟练形式与几乎具备无限的信息提供能力的网络联姻”。
其次,融合对内容及其传播分发的渠道具有高度敏感。融合意味着更多传播方式的出现,内容也随着技术工具的多元而具有多种形态,互联网将在融合过程起主导作用。虽然看起来是多种信息和媒介的综合,但是,计算机与互联网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将是革命性的,它将促使其他媒介重新定位自己。罗森·伯尔德尔斯将技术给社会环境带来的改变称为“软性的技术决定主义”,在这个环境里,技术使改变成为可能。数字时代的印刷与广播系统之间的多媒体内容合作是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而进行的,因此应该说,计算机与互联网在融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计算机与互联网处于中心地位,处于其他媒介如无线网络、印刷、有线网、广播、电视等信息传递与转换的交叉地带。因此,对于互联网的传播性质以及它在联结与分化现有媒介生态上的影响力考察就显得十分重要。
当智能手机和微博等新的媒介工具和载体进人人们的日常生活引发热效应,“三网融合”一再成为业界与学界研究的热点,我们不再难以理解麦克卢汉20世纪关于“全球村”的预言和判断。今天看来,“全球村”是结果,而媒介融合是必经之路。媒介融合是一种新的现象,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迄今为止,学者们或许都认为它的未来还无法预测,但在有一点上的看法却是一致的,即它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和日期,它是一个演变过程,并且,随着更多新技术的出现,媒介在融合中的功能和角色还将不断调整。
数字技术催生出了新的媒介形式,这些新媒介对传播方式的影响将深刻地改变社会文化生活。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促使其他媒介重新定位自己,于是出现了“电视是否正在消亡”等议题。终端融合的代表苹果手机成为人们手中的新宠,却并不表明人们不再喜新厌旧,更多的新科技概念将得以应用,而改变的将是我们与世界联结的方式。
“三网融合”是一个现阶段的完美概念,它将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与电信网合并,技术与内容传递能力的扩展与相互延伸、媒介之间的合作与联盟将突破以往技术壁垒的限制。但是,轰动一时的时代华纳合并案例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内容与技术的关系并不如人们在初期想象的那么简单。媒介融合已是现实,过往理论对它已经不再完全适用,因此,这一阶段绝对化的批评都可能导致论据不足。如何在媒介动态发展过程中试图理解和把握媒介融合,是当前需要不断探索的议题。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