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7860932
在由六个专题所提供的对于文化热点事件的观察中,新的国家想象与社会伦理困境之间的反差可以说是2019年文化领域的显著特点。作为中国崛起在文化领域的反映,《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等电影中已然出现了突破西方叙事话语以及重新定义个人与国家之关系的探索努力,不过,在关于写作的社会责任、家庭伦理想象、以自我为核心的历史与现实认知等方面,文化领域又不断暴露出处于急遽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在遭遇的难题与危机。
——金浪 本书主编
本书精选了2019年度发表在国内文化期刊及网络的*秀的37篇文化观察类文章。共6个主题,分别为”咪蒙系“的倒塌,流量时代的写作伦理;《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开启;《都挺好》事关中产焦虑的家庭想象等。这些文章内容有深度,极具代表性。
目 录
“咪蒙系”的倒塌:流量时代的写作伦理
3 《寒门状元之死》:为了10 万 ,你们要“杀死”多少“高中同学”?/ 佘宗明
7 咪蒙系的坏不在造假,而在于把年轻人赶上孤岛/ 木匠林深
12 咪蒙为什么能够野蛮生长? / 郭松民
16 “毒鸡汤”:一种时代的话语符号修辞/ 李飞
20 用真实打动世界——非虚构写作的“力量”与“内核” / 雷磊
25 安心做“好卢瑟” / 王行坤
33 “毒鸡汤”:速朽媒体中的时代景观——以“咪蒙”为例/ 许苗苗
《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开启
41 《流浪地球》:中国电影“科幻元年”是如何开启的? / 杨宸
49 《流浪地球》虽好,但“降维打击”了原著的价值观/ 宋金波
52 电影《流浪地球》,真的“阉割”了大刘原著吗? / 苏心
60 在刘慈欣的科幻里,有他对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深刻体验/ 飞氘
65 《流浪地球》:“先天特色”和“后天不足”的社会想象力标本/ 罗小茗
70 《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电影的全球叙事/ 张慧瑜
《都挺好》:事关中产焦虑的家庭想象
81 《都挺好》难道不就是一部狗血爽剧吗? / 许云泽
84 从刘慧芳到苏大强,国产剧父母形象流变/ 谢明宏
89 《都挺好》:如何对“大团圆”结局说不? / 李静
98 《都挺好》:从婆媳关系到原生家庭,国产伦理剧的矛盾变迁/ 戴桃疆
103 《都挺好》完结,到底哪里“都挺好”? / 曾于里
107 《都挺好》,结局并不好/ 林存秀
113 原生家庭与女性伦理困境──电视剧《都挺好》的叙事背景与倾向/ 苏七七
咪蒙系的坏不在造假,
而在于把年轻人赶上孤岛
木匠林深
1 月29 日晚,公众号“才华有限青年”一篇题为《一个寒门状元之死》(下称《寒门》)文章刷屏。《寒门》讲述了作者一位出身寒门的同学的故事。他高考时是当地理科状元,大学期间打工攒钱供妹妹读书,但因胃癌去世。在作者眼中,出身寒门的主角活得不易却不与社会的染缸同流合污,而相比之下,其他出身中产的同学(包括作者自己)却在浮躁的社会中攀比、妥协,失去初心。
尽管文章中有大量现实生活中的地名、公司名称以及作者关于隐私等问题的恳切声明,但随后被网友质疑造假。今日,网络上各种抨击《寒门》的文章屠版,该文也因为违规在微信上被删,而文章掀起的波澜还在汹涌,公众的讨伐指向了该号背后的知名博主——咪蒙。
在《寒门》中的真真假假的背后,我们分明可以看到咪蒙系的鸡汤话语在不断进化,而以《寒门》为代表的以他者苦难为素材的新式“残酷鸡汤”,正在以更隐蔽的方式瓦解年轻人的理性思考。
谁杀了寒门贵子
无论是早先《一块屏幕》就能改变寒门子弟的悲苦命运,还是《啥是佩奇》试图用大众文化工业符号弥合城乡和代际矛盾,抑或是《寒门》用寒门状元之死来完成中产的德性进化,其本质都是通过想象底层生活,以安置意识到占有危机的中产的精神焦虑——无论是出于自我救赎还是自我厌恶。
泪腺崩坏之后,不禁要思考这个问题:寒门状元到底是被生活重负压垮因病离世,还是被自我感动的笔调谋杀?
圣化寒门状元来声讨中产的迎合做作,用寒门状元的坚守印证“我”的堕落,这样充满自责羞愧与自我厌恶的悼念文,一出来就誓要夺走读者泪水。从社会新闻随手摘取的人物事例:全村众筹寒门状元上学,坚守信念不为金钱做假账,被富二代威胁不帮助作弊就挨打,为妹妹筹学费进传销组织,用力生活透支生命过早离世等等,再加入一些鲜活的真实细节:山寨羽绒服被同学调侃、不愿变通的“好学生”形象,使得文章真假难辨。
当然,对寒门状元的家庭、生活样貌以及求学、交往、就业过程中的种种细节还可以编造更多:茅草屋、土坯房;跋山涉水的求学路、布满裂痕的教室;口齿不清说着方言的乡村教师,父亲沟壑纵横的额头、母亲浑浊的双眼;城市求学时,教室丢东西后总被怀疑是小偷,脖颈上常有的淤泥被同学耻笑,信息课上傻愣着看城市同学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寒门》作者并无心描摹寒门状元的悲惨处境,而是提炼出他的“圣人特质”来达成“我”的历练,却无形中说出了事实真相:难以凭借教育完成阶层跃迁的寒门状元与同样难以实现阶层跃迁,甚至面临阶层下沉的“我”共享着相似的无力和焦虑——他需要靠着努力和坚守才能小心生活,而“我”需要靠着出卖色相才能苟延残喘。然而不一样的是,正如虚构的“寒门状元”的姓名,周有择,他今生穷途末路,只好寄托来世;而“我”另有他途,仍可腾挪闪躲。
这不正是这篇文章的毒性所在吗?
“我”一边卖力挤着乳沟讨好中年的商业大佬,一边想要挣脱现有生活的束缚。只能借助寒门贵子“周有择”之死完成身为都市白领“我”的精神蜕变。金钱会腐蚀理想,那从未沾染铜钱俗气的寒门精英不正是中产心心向往的“理想”代理人?通过意淫社会底层的遭遇,提供中产俯视底层的关切窗口,又讥讽中产生活的荒诞虚假,安抚在迷途中尚未堕落的底层青年。杨乐多巧妙编织一张焦虑之网等待中产和底层同时进入陷阱。找到各阶层痛点,精准下手,并不是为了增进阶层对话,消弭阶层差异,而是通过渲染阶层差距,制造爆款文章,完成流量变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