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555981
◆资深心理咨询师、人生幸福课讲师宋晓东*力作!
◆这是送给陷入困顿者的一剂醒脑良方,专治空虚、迷茫、想太多,带你走出难熬的漫长时光。
◆快乐找捷径、提升找捷径,当你陷入“捷径”的旋涡,就很容易“熬不下去”。虽然生活中的某些时刻非常辛苦难熬,但依然有足够多的余地,只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我们就会拥有丰盈的人生。
◆聚焦精神空虚、情绪失控、自我怀疑、社交恐惧、生活迷茫五大心理难题, 梳理出走出舒适区、掌控好情绪、接纳真实的自己、经营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方向五个心灵处方,希望能帮到你!
◆ 所有奇迹都因你坚定又努力,只要熬过人生中的艰难时刻,就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奋斗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瓶颈。只有一一突破它们,奔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咬牙坚持下去,我们才有可能收获人生的累累硕果。
本书聚焦精神空虚、情绪失控、自我怀疑、社交恐惧、生活迷茫五大心理难题,通过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年轻人在人生进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瓶颈,以及一步步突破瓶颈的过程。通过本书,作者想要告诉我们,虽然生活中的某些时刻非常辛苦难熬,但依然有足够多的余地,只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我们就会拥有丰盈的人生。
上篇 拉自己一把,越过人生陷阱
Chapter 1情绪失控:特别容易感到精神焦虑
没错,我就是那个容易焦虑的人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担忧上
你是思维反刍的受害者吗
别让非理性信念把你搞得郁郁寡欢
行动,是化解焦虑的绝佳方式
Chapter 2 精神空虚:在轻松的生活中陷入抑郁
我这么拼命努力,只是不想陷入精神抑郁
害怕走出舒适区,是因为内心深处藏着恐惧
“没事玩会儿手机”是一种糟糕的娱乐方式
空虚是一种病,得治
Chapter 3 自我怀疑:总是感觉自己不值得一提
你是否经常会委屈自己去讨好别人
我讨厌自己过分谦卑的模样
我从来不敢纵情享受生活
我的童年并不幸福,但那又怎样
我担心别人看着我时觉得我是个失败者
Chapter 4 社交恐惧:渴望交往却屡遭伤害
适时向别人求助,减轻独自背负的压力
为什么你发出的消息,总是无人回应
一个唯唯诺诺的人,无法获得深度的友谊
做一个聪明的付出者,才不会让人生充满怨气
Chapter 5 生活迷茫:我是谁,我该去向哪里
如何走出“穷忙族”的迷局
我们应当有一个梦想,然后慢慢去实现它
我们是如何把自己的兴趣弄丢的
没有完美的工作,但是我们可以练就完美的心态
30 岁到来这一天,我悟出了7 条人生成长道理
下篇 咬牙坚持下去,明天总比今天好
Chapter 6 走出生活舒适区:不断鼓起挑战困难的勇气
别等了,激情不会自动出现
那些轻松好玩的事情,我再也不想做了
我还年轻,选择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
坚持一件事很难,但是结果很美
早起的日子里,我的人生开始充满生机
Chapter 7 掌控自己的情绪:优雅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
如果心情已经“触底”,就不要再假装积极
掌控情绪,先从识别自己的情绪开始
掌控情绪的高手,都懂得反其道而行之
运动,是身体的一剂良药
Chapter 8 接纳真实的自己: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不要让童年的不幸成为一生的诅咒
请告诉自己:我配得上拥有最好的生活
敢于拥抱自己的阴影,才能活出人生的光明
当你敢于展现脆弱的时候,内心才会走向强大
只有接纳真实的自己,才能活出更加精彩的自己
Chapter 9 经营好人际关系:慢慢成长为一名沟通高手
性格内向的人,也可以成为一名沟通高手
内心强大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带评判地拒绝
那个态度冷漠的人,只是害怕再次受到伤害
Chapter 10 明确人生的方向: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如何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你属于哪一种“职业锚”
有“心流体验”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所谓成功,就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只要跑下去,天自然会亮
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人只要活着就会遇到不同的难题。与以往不同的是,现代人所面临的难题,早已不再是吃不饱、穿不暖一类的生活难题,而是精神空虚、情绪失控一类的心理难题。
从2011年进入高校工作至今,我幸运地获得了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去和那些在心理上感到困惑的大学生进行交谈。2014年,我创办了微信订阅号“小宋老师的幸福课”,所写文章经常被职场类的公众号转载,收到很多职场人士的反馈,我又因此获得了不少机会去了解职场人士所面临的一些心理困惑。
在长期为他人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职场人士,当他们遇到人生困境的时候,都会呈现出很多共性的心理问题。我把这些心理问题分为五大类:精神空虚——在轻松的生活中陷入抑郁;情绪失控——特别容易感到精神焦虑;自我怀疑——总是感觉自己不值得一提;社交恐惧——渴望交往却屡遭伤害;生活迷茫——我是谁,我该去向哪里。
坦白说,我自己也曾深受上述心理问题的困扰。2019年,我看似顺利地获得了博士学位。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被学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之前,我一边工作、一边早出晚归地复习备考,并且默默承受了四次考试落榜的打击。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内,我被读书、工作、写作、养家这几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为此我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和娱乐时间,恨不得把每一分钟掰成两半去用,我的身体也差点被累出问题。
在那段灰暗的时光里,我经常会感到精神焦虑,有时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甚至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自闭。幸运的是,我最终熬过了那些黑暗的时刻。更幸运的是,回首整个艰难的过程,我悟出了一个受益一生的道理:人生没有技巧,就是笃定地熬。
那么,在面对人生困境的时候,我们究竟该如何做,才能更加笃定地熬下去呢?为此,从专业角度,我为大家整理了五个心理处方,具体包括:走出生活舒适区——不断鼓起挑战困难的勇气;掌控自己的情绪——优雅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接纳真实的自己——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经营好人际关系——慢慢成长为一名沟通高手;明确人生的方向——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然而,很多人在面对人生困境的时候缺乏熬下去的勇气,总是想走捷径。不幸的是,他们总是会被这些捷径引入歧途,反而走了更多的冤枉路。
最近,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热门的提问:“我每天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躺在床上刷手机,可又感觉自己在精神上很空虚,该怎么办?”其实,这种精神上的空虚,就是由于过分依赖“玩手机”这种“幸福的捷径”所导致的。马丁·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意义的寻欢只会带来更大的空虚、更多的虚伪,使你沮丧。当年老时才意识到自己虚度了一生。”而真正的幸福,必须在不断地奋斗以及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
总之,人生中的伟大和辉煌,都是慢慢熬出来的。我基于这一认识写成了这本书。我提供的不是一份轻松通往幸福人生的技巧大全,而是一份精心绘制的可以帮你度过难熬岁月的暖心指南。愿我们都不再畏惧人生路上的荆棘与坎坷,并且无比确信:只要坚持一路向前奔跑,天自然会亮,美好的明天必然会到来。
“没事玩会儿手机”是一种糟糕的娱乐方式
01.
“当你感觉无事可做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做什么事来娱乐身心?”
当我拿这个问题来询问学生的时候,只有少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是运动或去图书馆等。大部分学生会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当然是玩手机啦。”例如,用手机玩游戏、用手机看电影或追剧,用手机刷抖音、浏览微信朋友圈等。
每天上下班的地铁上,只要稍微运用一下观察法,你就会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在玩手机。这个时候,如果你拿出一本纸质书来看,就会显得无比清新脱俗。
那么,问题就来了:玩手机究竟是不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中,玩手机是我打发闲暇时间的一种主要娱乐方式。我的一个直观感觉是,一旦养成没事玩手机的习惯之后,心就会变得浮躁起来,自己也很难像过去那样能沉下心来阅读一本好书了。
通常的情况是,刚刚拿起一本书翻了几页,脑海里就开始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念头,很快就会忍不住掏出手机来安抚一下焦躁的心。更加讽刺的是,有时候,当我掏出手机准备查询读书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个疑问的时候,自己很容易就被手机上的某一条消息所吸引,然后在情不自禁地玩了一会儿手机之后,发现竟然忘了刚才要查询的问题是什么了。
02.
相信我的上述体验并不是特例。经常容易沉迷于玩手机的人,很容易变得心浮气躁、丢掉深度思考的习惯。而且,这背后还有脑科学的依据。
脑科学相关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鉴于大脑神经的这种可塑性,我们一旦形成了长时间玩手机的习惯,那么玩手机时大脑所采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就会继续体现在做其他事情上面。在《浅薄》一书中,作者曾经写道:“(玩手机时,我们大脑)当中用于扫描、略读和多任务处理的神经通路正在扩展和加强,而用于全神贯注地仔细阅读和深入思考的神经通路正在弱化或消失。”
上述实证依据,完美解释了“为什么长时间玩手机的人,很难再有耐心翻开纸质书去阅读”的真正原因。因为长时间玩手机的行为改造了我们大脑的神经通路,让我们变得很难保持专注。
03.
长时间玩手机,不仅会使我们丢掉深度思考的习惯,还会使我们的大脑越来越疲惫。
听起来这像是一个悖论。很多人明明是想要通过玩手机来放松身心的,但是到最后却感觉心情越来越焦虑、大脑越来越累。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我们玩手机会比我们阅读书籍产生更加强烈的神经刺激。
这条结论不难理解。当我们通过淘宝购物的时候,或者在浏览网页、刷小视频的时候,我们的欲望都在熊熊燃烧,我们需要不停地做出判断——到底是买这样东西还是买那样东西?到底是点开这条诱人的新闻还是另外一条新闻?到底是看这一条视频还是下一条视频?每一次抉择,都会消耗我们的大脑资源。当需要频繁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的大脑自然就会更加容易感到疲惫。
当然,对于老年人来说,玩玩手机反而会有好处。因为这可以帮助不太经常用脑的老年人激活大脑,使思维处于敏锐的状态。但是,年轻人则很容易在玩手机的过程中耗费掉宝贵的大脑资源。
因此,与玩手机相比,手捧一本书专心阅读,其实更加容易让大脑得到休息和放松。在《浅薄》一书中,作者进一步指出:“深度阅读让我们得以过滤掉那些分散精力的刺激,保证大脑额叶平静安宁地发挥解决问题的功能,从而使深度阅读变成了一种深思的形式。博览群书者拥有一个平和而非喧嚣的头脑。”
04.
既然玩手机是一种糟糕的娱乐方式,那么,哪种娱乐方式才能真正地帮助我们放松身心?
我的好兄弟杨明,最近在这方面很有心得。他告诉我,当他开始减少玩手机的时间之后,很快就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比如,他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焦虑地刷着手机,很难看到一个人的表情是放松的。而当他抵制住玩手机的诱惑,通过公交车的车窗向外看的时候,他看到了窗外落日的余晖,看到了街道上的人群,看到了生活的种种美好,心中升起淡淡的喜悦。
放下手机,其实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来让自己放松。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达到放松的效果,有一点必须要得到保证——我们需要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件事情。这一点恰恰是玩手机时最难保证的,因为手机里充满了各种诱惑,特别容易让人分心。因为上面这条道理实在太重要了,所以我忍不住再说一遍:最好的放松方式,就是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件事情。
其实,所谓“冥想”,也是在倡导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个人比较抵触冥想这件事情。因为我觉得“坐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地深呼吸”和自己的行为方式格格不入。直到后来,我读到越来越多有关冥想的书和研究论文,才慢慢改变了对冥想的看法。
冥想分为好多种,如呼吸冥想、物件聚集冥想、行禅等。无论哪种冥想,其核心理念都只有一个,就是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所谓呼吸冥想,不就是指全神贯注地去呼吸吗?所谓物件聚集冥想,不就是指全神贯注地去观察一件物品吗?所谓行禅,不就是指全神贯注地去走路吗?
05.
沿着这个思路发散下去,对于“做什么事情才能真正娱乐身心”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会越来越清晰,同时我们也会拥有更多自己专属的答案。
只要我们能放下手机,避免自己不停地分心,无论是全神贯注地去打一场篮球,还是全神贯注地阅读一本书,或者是全神贯注地去烹饪一桌好菜,甚至是全神贯注地去看一场电影、欣赏一首乐曲,就都是很好的放松方式。
当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我喜欢到我最喜欢的小餐馆点上一盘番茄炒蛋盖浇饭,然后用我的全部存在去和这盘番茄炒蛋盖浇饭相遇。我会心无杂念、全身心投入地去品味大米的味道、番茄的味道、鸡蛋的味道。吃完这顿饭之后,我就会感觉特别解压和治愈。
我最好的朋友,在别人中午刷朋友圈的时候,喜欢一个人跑到“教工之家”去写毛笔字,只要全神贯注地写上一个小时,就会睡意全无、精神焕发。
积极心理学中有一个专业术语,叫作“心流体验”,指的是一种只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中,就有可能体会到的忘我的境界和绝佳的心理状态。而我们想要产生“心流体验”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全神贯注地去做眼前的这件事情。
所以,大家别再迷恋手机上各种肤浅的快乐和虚假的诱惑了,全神贯注地去拥抱生活中其他美好的娱乐方式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