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人际关系行为中的心理策略:微表情心理学+微行为心理学(任何人都无法保守内心的秘密,因为他的身体会说话。没有看不透的人,没有搞不定的事。)

人际关系行为中的心理策略:微表情心理学+微行为心理学(任何人都无法保守内心的秘密,因为他的身体会说话。没有看不透的人,没有搞不定的事。)

瞬间读懂人心的识人术,准到骨子里的心理学,一眼看穿身边人的所有秘密!一本令你欲罢不能的心理学读物,只需一本书,读懂他人心,俘获所有人!帮你成为商场、职场、情场的赢家!

作者:王新菊,吕恒杰,等 出版社:应急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4月 

ISBN: 9787502053543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52.99

类别: 心理学 新书热卖榜, 应用心理学 SKU:5ecf6daf5f9849146721c4de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2053543

编辑推荐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必理的映射,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想法,每一个微小的行为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意义。《微行为心理学》,就是通过人微妙的行为来分析心理,让你了解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教你看清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带你揭开人性诡谲的面罩,参透行为的规律。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你拨云见日,看懂他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以更有效地在工作、生活中获取准确信息,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由外到里一层层剖析,参透行为动机,破解人性密码!
  你想知道别人的真实想法吗?你想知道别人是否在撒谎吗?你想瞬间获取别人的信任好感吗?你想在职场和商场的交际应酬里左右逢源吗?那么现在,就翻开本书和我们一起学习吧。

 

内容简介

  我们把太多行为当成理所当然,我们在看人看事时很难深入分析,也就不能明白其深层次的行为动机。这样一来,我们就会错过很多有价值的,甚至是关键的信息和策略。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源上了解自己和他人心底的秘密?
  人的心理其实并不神秘,它有一定的规律,这一切都可以从微行为心理学中找到答案。
 《微行为心理学》告诉你,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心理的映射,都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想法,每一个微小的行为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意义。本书就是通过人的种种易或不易察觉行为来揭破人的心里隐藏的秘密,内容丰富而全面,详细分析我们身边各种各样让人费解的行为,让你了解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教你看清周围形形色色的人。
 本套书从脸部到脚趾,从语言到身姿,从表面到内心,让你全方位了解微表情下的心理世界,帮你更好地读懂人心,看懂人性,并将其应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交际中。

作者简介

  王新菊,女,汉族,甘肃民勤人,硕士学历,国内某大学讲师。对心理学颇感兴趣,曾参与多个心理学方向的课题研究。

  吕恒杰,男,汉族,1970年生,研究生学历,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作者长期笔耕不辍,作品见于多家报刊,并获得一些省级奖项。作者对心理学有浓厚兴趣,阅读了大量的西方心理学着作,包括弗洛伊德、荣格、卡伦?霍妮等,尤其曾担任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善于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活学活用。

目  录

微行为心理学

章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迹可循

别人哈欠连连时,我们也受传染_2

危险来临,身子却僵住不动_5

地铁抢座时人们总喜欢靠边坐_7

冥思苦想不得,无心而为却成_9

眼镜戴在头上却四下寻找_11

喝醉酒之后总有人喜欢狂打电话_13

有些场景总觉得似曾相识_15

第二章 习惯性行为,真实的心理反应

详细描述事情的人更容易被相信_18

走背字时多想想好的事情_20

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名字很敏感_22

寻求帮助时,别朝着一群人呼救_25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_27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_30

DIY 的东西更被人欣赏_32

第三章 透视行为,有效辅导孩子学习

不喜欢的科目总是很难进步_36

找一个可激起竞争意识的比较对象_39

大声朗读,胜于默念默读_41

给孩子好奇的学习权利和时间_44

关键处稍作停顿,激发孩子的求知欲_46

用积极的期待督促学习_48

孩子自愿学习时,别给他奖励_51

第四章 见微知著, 在感性和理性间权衡

大钱小花,小钱大花_54

为什么我们总会买一些没用的东西回来_57

打破“便宜没好货”的消费心理_60

在无关紧要处说一些产品的缺点_62

“买一送一”的活动背后_65

名人“同款”总让人招架不住_68

第五章 关注行为, 不动声色地影响

受关注,就会表现的更积极_72

要转变他人的态度,就强迫其参与相关活动_74

出力不讨好_76

“可依靠的就是你们”_78

承诺影响行为,保持一致是普遍心理_80

虚拟的电视情节也会让人情不自禁_82

第六章 以行揣思,练就职场达人

给工作懈怠的员工来点危机感_86

犯些小错,更让员工亲近_89

以商量的方式下达任务_91

适时缺席,引起重视_93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_96

第七章 守护爱情,破解耐人寻味的举止

面对压力:男人沉默,女人倾诉_100

满足男人的视觉,调动女人的嗅觉_103

恋爱中的女人总喜欢姗姗来迟_105

偶尔做一顿浪漫的早餐_108

三分好奇,成全万般想象_111

棒打鸳鸯反而会爱得更深_114

漂亮的外表产生的爱情_116

第八章 游刃社交,从微行为找到突破口

过分的卷入,会让人倍感压力_120

在演唱会上大喊大叫的腼腆人_122

即使再熟悉,也要保持距离_125

触碰带来的神奇效用_128

礼物太昂贵就会让人产生负债感_131

见面次数长,不如见面次数多_133

善待别人的尴尬_135

“谢谢”说多了反而让人感到虚伪_137

第九章 捕捉生活,于行为中发现蛛丝马迹

生活在一点一点之间变麻木_142

淡看得失,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_145

周日晚上失眠,周一早上心烦_147

买买买,买东西不如买经历_149

因为“惦记”,所以心不在焉_151

面包在增加,幸福却随之减少_153

买彩票的人总是收不住手_156

第十章 诱导行为,一场无硝烟的心理角逐

提要求时,要逐步开始_160

告诉犹豫不决的人:大家都是这样的_163

一开始认同,往往就会一直认同_165

说服别人时只提供两种选择_168

打感情牌,缩短心理距离_170

给他人赋予高尚的动机_173

第十一章 引导行为, 不打不骂的家教智慧

重复性唠叨只会让孩子心烦_178

孩子哭闹时,先安慰再教育_181

正话反说引起正向行为_184

用“你很努力”代替“你很聪明”_186

忽略孩子的坏脾气_188

孩子的愿望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_190

第十二章 于细微处下手,培养超强大脑

我们总是会忘记自己要干得事儿_194

过目不忘与转身就忘的差别在哪里_196

记得对方,却叫不上名来_199

情绪高昂时,记忆力才会_202

“我能记住”是关键_205

第十三章 在一举一动中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大师的演奏却无人问津_208

“稀缺”往往比较有吸引力_211

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_213

发现自我的力量_216

让流言在你这里停止_218

幽默是种影响力_220

第十四章 行为看见端倪,读心赢得人生

“今日运气”总是说的很准_224

在众人面前说出你的决心_226

关键场合,往往发挥失常_228

夫妻越长越像,行为越来越相似_230

畏惧,便会停滞不前_233

中国人吃饭总喜欢抢着买单_236

先减还是后增,这是个诀窍_238

第十五章 心舞飞扬,一颦一笑皆幸福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_242

大哭一场之后心里会畅快许多_244

让“白日梦”成为有益的自我交流方式_246

诉说烦心事,舒缓心灵_248

随机“包裹”带来的意外惊喜_251

境由心造,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_254

你的一举一动别人也许并没有看在眼里_257

与愁眉苦脸的人待在一起你也会郁闷起来_260

      

微表情心理学

 

章

内心有想法,脸上见端倪

无意识的表情,真实的心思 _2

把注意力放到对方的左脸上 _5

东张西望暴露出心虚 _7

愉快或痛苦时,瞳孔有反应 _9

头部变化透露蛛丝马迹 _12

眼睛动作所传达的信息 _14

嘴部动作和心理活动 _17

第二章

察貌视心,从微表情看破谎言

越无表情,越暴露真心 _20

掩面或摸鼻子,可能在说谎 _22

突然提问,说谎者脸上就会露馅 _24

说“没有”伴随轻点头是撒谎 _27

突然放大的瞳孔揭示隐藏的谎言 _29

眼睛动作隐藏的内心心理 _31

识别真实表情揭穿谎言 _33

滔滔不绝讲话,谎言的踪迹 _35

假笑,是在演戏 _37

说谎者的下意识手势 _40

第三章

观人细微表情,探透复杂内心

爱撇嘴唇,内心多傲慢 _44

歪脑袋、脖子的内心心理 _45

眉毛高挑未必桀骜 _46

目光投向区域所折射的心理 _47

摇头不都是否定 _49

双手托腮有时是厌烦 _51

第四章

手足连心,举手投足皆透心

左右脑主控下的惯常手脚动作 _54

察腿观脚,识心的好方法 _57

内心快乐,脚也会跟着颤抖 _60

摩拳擦掌,内心想尝试 _63

双腿叉开,表明“我说了算”_65

双腿交叉,戒备的心理表现 _67

手部动作转换,内心情感也跟着转换 _69

可以支配一切的双手叉腰 _71

要告辞时,腿脚有明示 _73

第五章

以姿观心,看透他人要从细微处入手

感到不安时有人就会咬指甲 _76

压力来临,抚摸颈部自我安慰 _78

双手抱胸与打开双臂间的微妙心理 _81

挑动眉毛,表达心思 _83

吐舌头——否定和拒绝的信号 _86

声音上扬,往往内心不安 _88

摸耳朵,是无聊反感的表现 _90

第六章

阅人无数,不等于识人全部

年龄、性别不同,身体语言也有差异 _94

同样的表情,表达的思想可能不同 _96

轻易点头或许想拒绝 _98

“”者多伴有自恋倾向 _100

粗话连篇,欲求不满 102

多用“我”或“我们”时说明把握大 _104

言语习惯与内心秘密 _106

“对呀”透露出人性世故 _109

习惯性迟到背后的轻视 _111

不断向你提问的人是想回避问题 _113

第七章

闻声识人,从交谈中读懂内心

从闲谈中探窥其内心 _118

受表扬时的不同表现,体现不同性格 _120

回应慢半拍,心思没在你身上 _122

说话间隔时间长,凡事理性先行 _124

不断摸头发,更看重过程 _126

说话时常清嗓子,可能是在掩饰焦灼的心 _129

摆出与众不同的姿势,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_131

语速突然加快,心中往往紧张不安 _134

坐椅子的动作,看对方是否用心听你说话 _137

暗示性动作,对方想尽快结束谈话 _139

第八章

见“微”知心,爱好折射内心心理

喜欢攀登的人,心理多内向 _142

没事就去钓鱼的人,内心多平和 _145

喜欢跳交际舞的人多为友善的社交能手 _147

电视节目的选择,透露出的心理世界 _150

喜欢收藏的人往往有恋旧心理 _152

爱好冬泳者,内心多坚韧 _154

爱听乡村乐者多敏感,爱听摇滚者愤世嫉俗 _156

第九章

细心观察,找到阻碍你识别人心的迷雾

盯着路灯过马路:有主见、性子急 _160

遮遮掩掩,帽子是欲说还休的谜 _163

下班后的桌子折射心情转换能力 _165

亲密朋友,揭露底牌 _167

按规定速度开车的人,认真可靠 _168

和全家一起购物:重情重义 _170

快速吸烟,急功近利 _172

喜欢睡特大号床:渴望独立和自由 _175

乱加调味品:想象力丰富 _178

第十章

异性的反应,复杂的心理

随身物品——肢体的延伸物 _182

爱,让眉目来传“情”_183

一直凝视,说明喜欢 _186

对方等你的姿态,看出他对你的态度 _187

牵手方式,不同的亲密度 _189

顺手小动作,比“你真美”更能表露心意 _191

爱吃,多是女人心太空 _193

约会动作,透露出的女孩心理信息 _195

读懂异性的“爱意表达五部曲”_197

第十一章

察言观色,读懂职场中的暗语

从面试官的身体动作,获取有效信息 _202

后背双手,展现你的威严 _204

轻拍肩膀,给予鼓励与信心 _206

了解同事的日常表现,看透心理不难 _208

外在的表现,揭穿“表里不一”_211

上司面前,拍案而起的动作少做 _213

对工作的态度,透露出同事的性格 _215

第十二章

交往,秘密全在不起眼的小动作上

冷冰冰的称呼产生距离感 _218

闲谈,不经意间流露其真心 _220

多露掌心,少露手背 _222

根据站姿选择交谈方式 _225

姿势的开放和封闭隐藏的交往暗语 _228

自我暴露加快亲密的进程 _231

运用视线架起沟通的桥梁 _234

表达友善,就不要翘起二郎腿 _237

彬彬有礼的暗示:不希望你太靠近 _240

交往,不可不懂距离学问 _242

第十三章

捕捉信息,在举手投足间获胜

身体语言里潜藏着成交信息 _246

商务交谈,多注意对方嘴部表现 _248

从“举手投足”间捕捉潜藏信息 _249

有疑虑的客户,多有这种身体反应 _251

辨别表情,识别消极状态 _253

对手反应不同,策略也要不同 _255

他的上半身,给你决策性提示 _258

借助对方的手势获得赞同 _259

从细微之处窥视人心事半功倍 _261

在线试读

把注意力放到对方的左脸上
  人类的身体是一件非常对称的艺术品,左右两边从外貌上看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从生理上来说,它们又是完全不同的。那么,你知道我们的左脸和右脸的区别吗?当然,左脸和右脸不像我们的左脑和右脑那样分工明确,但就身体语言来分析,左脸和右脸传递出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左半边脸更容易表达出真实的感情。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调查问题是“请问你喜欢自己的左脸还是右脸?”得到的结果是大多数的人都喜欢右脸。大概是因为左脸更容易表露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吧,人们总是不喜欢让自己的真实感情太过外露。所以,生活中如果你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和眼睛仍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的时候,可以尝试把注意力集中到他的左脸。
  其实,一些生理现象是人们无法用自己的意志控制的,如打喷嚏、打哈欠、咳嗽等,这些时候,左脸和右脸的活动是对称的。而那些人们可以控制的感情,如尴尬的时候、苦笑的时候、惋惜和悔恨的时候等,左脸和右脸就会出现不一样的表情。你可以尝试把自己生气或惊讶的表情拍下来放在电脑上,然后把照片分割成两部分——左脸和右脸,仔细观察这两张脸上的表情,你就会发现左半边脸准确地传递出你的情绪信息,而右半边脸没有什么表情。或者不用那么麻烦,你只要对着镜子做出惊讶的表情,然后看看自己两边的脸分别是什么表情就知道了。
  莉莉和男朋友相爱三年了,她一直相信自己找到了传说中的“白马王子”,
  每天沉浸在爱情的甜美中。但是近她发现了一件有点奇怪的事:每当他们享受二人世界时,男朋友总是抢先坐到她的左边,把他的右脸对着自己。莉莉就产生了疑问:这是为什么呢?这又不是演员在拍照,难道还要注意位置摆好姿势吗?这其中是不是有些事情是我不知道的呢?
  面对莉莉的疑问,我不得不对女生们说,如果你的男朋友总是用右半边脸对着你,那么,你就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了,或许他并不是在遵循传统的男左女右的观念,而是你的男朋友可能对你有所隐瞒。因为右脸不容易泄露他的真实感情,他用右脸对着你,所以可能有些事情他不想让你知道。这种时候你就要学会自己去观察推断,好与他面对面交谈,从正面观察他的面部表情,注意他的左半边脸,用来分析他的内心感受。
  一般来说,人们的眼睛是从左到右移动的,所以先看到的是对方的右脸,如果改变一下顺序,先注意到对方的左脸,没准就能发现一些他的内心活动,尤其是对方在表现某一种感情的时候,比如悲伤、开心、厌烦、恼怒等,观察他的左脸就能知道这是否是当时他的真实情绪。
  东张西望暴露出心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遇见这样的情形,当你与一个人交谈时,对方的眼神总是闪烁不定,一旦碰见你的视线后,就会迅速将自己的眼神移开。此种条件下,你就会觉得他心中可能隐藏着某事,或者是背着你做了对不起你的亏心事。这种担心是有科学根据的,就心理学而言,回避视线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一方不愿被对方看见的心理投射。也即,隐藏着某事不想被对方知道的可能性非常大。
  视线的转移往往是人内心活动的反映。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多留意一下对方视线的变化,或许你可能从中了解到很多更为真实的东西。
  东张西望所透露出来的内心独白是:“外部环境很陌生,我需要认清它并找到安全逃跑路线。”如果你不相信,可以看看动物的反应。很多动物被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它们的视线就会上下左右四处扫视。而且动作相当明显,甚至伴有头部转动的动作。而一旦受到惊吓,它们会立刻循着自己刚刚锁定的路线奔逃,一刻也不迟疑。这证明它们在东张西望时就已经安排好逃跑路线了。人类在新的环境中的环视动作比动物隐蔽得多,但摄像机还是能记录这些不安的眼神。所以,东张西望的神情是人们对于眼前的人或事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目光转向其他地方是对谈话失去兴趣的表现,会让对方感受到自己逃离的渴望。这也是一种本能,那就是不愿意面对讨厌的人和事。所以当你和一个特别讨厌的人说话时,你本能地会想要看别的地方,寻找可能摆脱这个人的办法。大多数人没有办法生硬地拒绝别人,他们出于礼貌还是要把这次谈话进行下去,但内心的厌烦就没有办法阻止了,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身体语言上。
  如果你的瞳孔偏到一旁,而你用这样的视线去看别人可以传达出不同的信号。
  斜视的目光伴随着压低的眉毛、紧皱的眉头或者下拉的嘴角,那就表示猜疑、敌意或者批判的态度。你在公司会议上发表见解时,如果发现你的老板和同事大多用这样的视线来看你,你就得警醒了。可能是他们对你本身有意见,或者对你的说话内容表示不屑。不管是哪一种,你的主张都没有办法打动别人。而女人们则通常喜欢用这种视线表达感兴趣的意思,同时伴有眉毛微微上扬或者面带笑容,那就是很有兴趣的表现,恋爱中的人们经常将之作为求爱的信号。
  虽然视线转移在很多时候是心虚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在与对方发生视线接触时一有视线转移就表示心虚。在医学上,有一类人群被称为“视线恐惧症”患者,他们在与别人发生视线接触后,往往会立即转移自己的视线。因为他们觉得对方的眼光太过于强烈,从而使自己的眼睛不由自主地剧烈眨动,这会让他们感觉非常不舒服。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也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之中,一方面他们想如果与对方进行对视,会不会使对方感到不快,另一方面又想自己若是进行视线转移,对方会不会看透自己的心理。在这种进退两难的矛盾状态之中,他们越是焦急,就会更加注视对方的眼睛,更剧烈的反应便随之产生;越害怕对方会看透自己的心理,强烈不安的心理情绪就越严重。一般来说,此种类型的人,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视线恐惧症”,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心。他们往往是通过别人眼中反映出的自己来认识和确认自己的存在与价值。
  此外,一个人不与对方发生眼神接触而进行视线转移,可能也不是心虚的表现,而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有关。比如日本,按照他们的风俗习惯,相互介绍的时候,名望身份较低的人应该比名望身份较高的人鞠躬鞠得更深以避开眼神接触,这被认为是尊重对方的表现。……
  ……

抢先评论了 “人际关系行为中的心理策略:微表情心理学+微行为心理学(任何人都无法保守内心的秘密,因为他的身体会说话。没有看不透的人,没有搞不定的事。)”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依恋与亲密关系 伴侣沟通的七种EFT对话

EUR €43.99
加入购物车

绝非天赋:智商、刻意练习与创造力的真相

EUR €48.99
加入购物车

微心理学三部曲:微动作心理学+微反应心理学+微表情心理学(套装共3册)

EUR €83.97
加入购物车

性心理学(套装共3册)

EUR €59.97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