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350381丛书名: 布教授有办法
1.原著作者布雷泽尔顿教授,是美国闻名遐迩的儿科医生,名气上甚至超过西尔斯。 * D. Sparrow是哈佛大学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
2.从不同阶段宝宝睡眠模式发展的特征出发,介绍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睡眠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角度新、实用性好。
3.内容可操作性很强。
4.作品风格专业而充满温情,支持父母育儿的自信,符合高知妈妈群的心理需求。
新生儿一天睡眠至少20有小时,即使是6岁的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也接近或超过12小时,可以说孩子整个童年至少有一半时间是花在睡眠上的。睡眠不仅是宝宝发育的基本需要,学习睡眠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是宝宝通往独立的必经之路。对父母而言,孩子的睡眠质量几乎决定了一个家庭的身心幸福指数:家有夜哭郎,不仅宝宝自己睡不好,爸爸妈妈的身心也会面临巨大挑战,干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让宝宝睡得好》中,布教授按照孩子的月龄,依序描述了从出生到5岁孩子在睡眠模式方面会出现的发展、变化与挑战,并以“帮助孩子发展睡眠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作为着眼点,给父母们提供了专业细致而充满温情的解决建议。
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并践行布教授的理念,相信全家实现睡整觉的愿景指日可待。
第一章 睡眠对宝宝为何如此重要
睡眠不仅是宝宝发育的基本需求,学习睡眠也是宝宝通往独立的必经之路。
父母们共同的困惑 / 003
睡眠对宝宝的意义 / 004
理解宝宝的睡眠模式是基础 / 005
第二章 掌握0~5岁发展关键点,整夜安眠不是梦
父母需要耐受焦虑,同时帮助孩子逐步发展出睡眠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
出生前 / 009
能够调节自己适应妈妈的作息节律 / 009
具备处理噪声和强光的能力 / 010
新生儿 / 011
气质类型塑造了宝宝的睡眠模式 / 012
通过切换“睡眠-觉醒”状态保护自己 / 013
自我安抚有助于入睡及保持睡眠 / 015
3周 / 019
“睡眠-觉醒”状态切换开始有迹可循 / 019
通过黄昏哭闹释放过载的神经压力 / 020
逐步形成某种睡眠模式 / 021
睡大床or睡小床 / 024
是时候学习醒后重新入睡了 / 025
开启睡前仪式 / 027
4个月 / 029
通过互动和玩耍延长清醒期 / 029
学习夜醒后独自入睡 / 032
对同遭世界的兴趣远大于吃奶 / 034
频繁夜醒再度出现 / 035
7~8个月 / 038
夜醒后也要操练爬行技能 / 039
比“认生”前更加难以忍受黑暗 / 039
10个月 / 041
世界如此精彩有什么理由去睡觉呢 / 041
新一轮夜醒高峰期到来 / 042
12个月 / 043
通过惹麻烦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 043
不断试探并挑战睡前仪式 / 044
日常变化会导致宝宝夜醒增多 / 045
2~3岁 / 047
伴随独立意识发展夜醒再次出现 / 047
可能会经历1~2次夜惊 / 048
精神紧张时可能出现梦游 / 050
4~5岁 / 051
逐步放弃午睡习惯 / 051
被自己的攻击性吓得做噩梦 / 051
第三章 睡眠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睡眠问题上,永远不要给孩子压力,永远不要小题大做,永远不要“越俎代庖”。
睡前仪式 / 057
为什么需要睡前仪式 / 057
怎么做睡前仪式 / 057
遇到挑战怎么办 / 060
睡前故事 / 061
睡前冲突 / 063
为何睡前容易起冲突 / 063
入睡前恐惧如何安抚 / 064
尿床与睡眠 / 065
5岁以前尿床不是问题 / 065
尿床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 066
需要寻求专业帮助的情况 / 070
与父母同睡一张床 / 072
为何选择与宝宝同睡 / 072
对宝宝会有什么影响 / 074
如何循序渐进地分床 / 076
从婴儿床到小床 / 078
宝宝何时可以睡小床 / 078
晨间早醒 / 079
为何会早醒 / 079
怎么办 / 080
小睡 / 082
小睡需求因年龄而异 / 082
如何帮助宝宝小睡 / 083
撞头 / 085
为何会撞头 / 085
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 088
夜惊 / 090
夜惊是做噩梦吗 / 090
夜惊是癫痫发作吗 / 091
夜惊时为什么不要叫醒孩子 / 091
夜惊有危险吗 / 092
夜惊会导致其他问题吗 / 093
夜惊通常在什么年龄出现 / 093
噩梦 / 094
为何噩梦对小孩子影响更大 / 094
噩梦何时会出现 / 095
如何帮助做噩梦的孩子 / 098
睡眠与安全 / 100
在婴儿床里 / 101
在父母的大床上 / 104
在车里 / 105
睡眠呼吸暂停 / 106
发生在婴儿 / 106
发生在大孩子 / 108
梦游 / 111
何为梦游 / 111
怎么办 / 112
打鼾 / 115
会有什么影响 / 115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115
婴儿猝死综合征 / 117
说梦话 / 119
磨牙 / 120
入睡困难 / 121
夜醒 / 123
嗜睡症 / 124
致谢 / 126
译者前言
当一个小生命诞生,爸爸妈妈们也开始进入前所未有的人生节奏。除了不间断操心宝宝的吃喝拉撒,“睡眠”几乎是最重要的关注点:新生儿一天睡眠时间至少有20小时;即使是6岁的娃,每天睡眠时间也接近或超过12小时。可以说,孩子整个童年一半以上的绝对时间都是花在睡眠上的,宝宝在睡眠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几乎决定了一个家庭的身心幸福指数:家有夜哭郎,不仅宝宝自己睡不爽,爸爸妈妈的身心也会面临巨大挑战,干扰方方面面的状况。
由于睡眠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占了如此大的时间比重,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变化也都有可能会通过睡眠模式的变化呈现出来。例如,满月的婴儿可能会因为视觉、听觉的敏锐程度提高而出现睡眠前长时间的不明哭闹,即将学会走路的孩子会夜醒增多,开始具备幻想思维的孩子则可能生平第一次出现噩梦夜惊……如果能够提前知晓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可能会出现的睡眠模式变化,父母们就能做好准备从容应对,而不是因此苛责自己或孩子。这些睡眠模式的阶段性改变在布教授看来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触点”——孩子会在实现某一领域的重大飞跃前出现暂时的行为倒退,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值得庆祝的负担”。
市面上各种帮助婴幼儿实现更好睡眠的书籍并不少见,然而布教授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分享了“怎么做”,更阐述清楚了“为什么”。帮助一个孩子发展睡眠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爸爸妈妈们需要耐受一些焦虑,才可以让宝宝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发展出自我调节能力;又需要足够的敏锐与温情,才可以让宝宝恰到好处地发展出独立睡眠的能力,而不是把这种能力建立在对周遭关系的失望沮丧之上。在这些复杂的情感体验中取得平衡是充满挑战的,如果无法理解“术”背后之“道”,仅仅是依样画葫芦般按照操作指南来,效果经常不尽如人意。但倘若能静下心来通过布教授朴实轻松的文字“知其所以然”,相信全家实现睡整觉的愿景指日可待。
和喂养、如厕训练一样,睡眠从表面上看是保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行为,但其心理意义亦是深远的。当父母因为孩子的睡眠问题向专业人士求助时,如果排除了可能的生理不适等原因,大部分睡眠问题的背后都会浮现出与“分离”有关的议题:也许是某个重要的照料者回归了职场,也许是离开了熟悉的养育环境,也许是家中添丁或丧亲……睡眠仿佛一个高度浓缩的时刻,“闭上眼,我就要独自去往一个未知的地方”,这样的体验足以唤起白天许多复杂而难以言说的情绪压力。陪伴孩子面对形形色色的睡眠问题,在象征化层面上仿佛是在陪伴他们经历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分离。如果父母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诸多未竟的“分离”事宜,被孩子激活的这部分情感混杂着睡眠不足的身心压力,可能会使得帮助孩子实现独立睡眠的道路格外漫长。
我经常和父母们开玩笑举例说,现如今大部分成年人都习惯于在睡前刷一下手机或看一会儿电视,这仿佛是现代社会赋予我们的全民自我调节能力,帮助我们在进入睡眠前释放掉一些白天的压力。可惜尚无法讲话的小婴儿们既无法与人吐槽,也无法刷手机自娱自乐,除了大哭一场、喝几口奶、享受一些拥抱与谈话之外,似乎并无他法使自己进入到平静的睡眠状态。尽管这种局限性意味着婴幼儿的睡眠模式在早期会高度依赖照料者,但也为照料者们帮助宝宝实现独立睡整觉指明了方向:除了稳定有爱的关系之外,在不同年龄阶段用不同方法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调节能力就是那把关键的钥匙。如何分阶段打造并使用这把钥匙,相信读者们可以通过本书寻找到足够清晰的答案。实现独立自主睡眠不仅能让全家人身心幸福指数上升,也会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我可以自己一觉到天明了!这是多么厉害的成就呀!
选择把《让宝宝睡得好》作为本系列最后一本开始翻译的书,也许是有一定无意识层面的原因的:睡眠是一个和分离有关的主题,翻译完这本书,我也的确要和《布教授有办法》系列说再见了。去年布教授在99岁高龄过世,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与彼此告别。今年年初打下译稿的最后一个字,我感觉自己在情感的世界中也真的要和他说再见了。过去的1000多个深夜与清晨,数不清多少次在字里行间与这位老人相遇对话。尽管翻译了近百万字的书,也曾牺牲过不少睡眠,但和他一样,我期待这些文字可以和许多中国父母及照料者相遇,陪伴大家一起创造与见证孩子们的自在成长。
严艺家
2019年3月 于上海
原著前言
自从我的第一本书“Touchpoints”出版以来,我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父母以及专业人士的诸多问题和建议。最常见的育儿问题集中在哭泣、管教、睡眠、如厕训练、喂养、手足之争以及攻击性。他们建议我写几本短小精悍的实用手册,来帮助父母们处理这些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常见挑战。
在我多年的儿科从业生涯中,不同家庭都告诉我这些问题在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出现经常是可被预测的。在《布教授有办法》系列书中,我试图去讨论这些父母势必会面临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出现在孩子实现下一个飞跃式发展前的退行阶段。我们试图通过哭泣、管教、睡眠、如厕训练、喂养、手足之争和攻击性等议题的讨论,帮助父母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同时,每本书也提供了具体的建议,使父母们得以帮助孩子应对这些阶段性的挑战,并最终回归正轨。
《布教授有办法》系列书主要关注的是生命最初六年里所经历的挑战(尽管更大孩子的话题有时也有提及)。我邀请了乔舒亚·D.斯帕罗博士和我共同完成系列书的写作,并且加入了他作为儿童心理医生的观点。我们希望这些书可以成为父母们养育孩子的简明指南,可以用来陪伴孩子面对他们成长中的烦恼,或者帮助父母发现孩子那些令人喜悦的飞跃式发展的信号。
尽管过度哭泣、夜醒、大发雷霆、尿床、围绕食物的斗争等问题是普遍和意料之中的,但这些困难对于父母来说依旧压力重重。这类问题大部分都是暂时且不严重的,但如果没有支持与理解,它们会使整个家庭不知所措,并且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我们希望书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直接帮助处于不确定中的父母们,使他们能够重拾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兴奋与喜悦。
T.贝里·布雷泽尔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