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036390
★庄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的思想承接着老子,但又有所创新,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两千多年的智慧结晶,绝唱古今的老庄意境,庄子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对《庄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作为中华文化伟大的不朽经典,《庄子》自魏晋玄学盛行以来就成为上层社会和读书人的必读书,其汪洋恣意的气势、博大精深的内容和奇诡瑰丽的想象,一直让读者惊叹而感佩。
[庄子:在品味中感悟人生的境界]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外篇
骈拇
马蹄
胠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杂篇
庚桑楚
徐无鬼
则阳
外物
寓言
让王
盗跖
说剑
渔父
列御寇
天下
[庄子:在品味中感悟人生的境界]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子》又名《南华真经》,自成书后,后世对其评价可谓“灿若繁星”。西晋郭象的《庄子注》说:“夫庄子者,可谓知本矣,故未世藏其狂言,言虽无会而独应者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徐渭读《庄子》后说:“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足以说明,《庄子》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毋庸置疑,庄子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圣人,还是一个写文章、讲故事的高手。相比《老子》的大道理,《庄子》都在讲故事,所以很多人喜欢读《庄子》。其实,用故事讲道理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一是读者没有腻烦心,容易接受。看故事欣赏别人的事,是娱乐,所以就全盘接受了,而庄子在故事后的总结就顺便被读者接受了,曲径通幽,反而效果更好。二是在读者心中驻留得更具体、更长久,读者可能某一天突然醒悟某个故事的另外的意义,或者,就算没有明显的醒悟,这个故事也会下意识地影响读者。所以,就跟教小孩子一样,讲故事好。
当然,庄子讲故事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故事而讲故事,而是将自己所宣扬的“道”寓于故事中,围绕“道”他所讲的故事都是经过精心选取和组织的,完全为了说明“道”。如《秋水》一文中,庄子讲了七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以河伯与北海神的对话说明宇宙万物具有相对性,唯有了解道之真谛,才能悠然自得,而非扬扬得意。第二个故事以自然界的生物起兴,说明个体的机能差异都是天然形成,相互比较都是小胜,只有得道圣人才能做到大胜。第三个故事借孔子被围于匡的故事说明圣人的勇敢应当临危不惧,泰然处之。第四个故事写公孙龙向魏牟问庄子之言,魏牟借浅井里的蛤蟆比喻公孙龙眼界狭隘,满足于一时之利,不能通达庄子真理。第五个故事中庄子自比为拖尾于泥中的神龟,阐明无为而保真之志。第六个故事借凤凰自喻,讽刺惠子困于名利。第七个故事借游鱼之乐说明返璞归真之理。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刘熙载《艺概•文概》中赞誉道:“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二百字左右介绍了庄子的生平,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或为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所写,有一些篇幅或不属于庄子学派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面对生活不如拥抱生活,拥抱生活不如品味生活,品味生活不如感悟生活,而种种感悟皆在《庄子》里。《庄子》问世后,古今人士倍加推崇,其思想犹若永恒的星辰照亮每一位读者的内心,给予他们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真谛。
本书在译注过程中,分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对每篇文章进行注释和翻译,从而解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障碍,并全力诠释《庄子》的本意及表达庄子本人的哲学思想。
作为读者,相信阅读本书后,不仅为其精彩的故事而折服,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您的思想境界,让您对事物的认知有一个质的飞跃,从而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坎坷能泰然处之。这就是《庄子》给我们心灵最诚挚的帮助和慰藉吧!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司马迁
★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白居易
★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苏轼
★认定为“天下奇书。”——金圣叹
[庄子:在品味中感悟人生的境界]
逍遥游
【题解】
“逍遥”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即身体不受任何羁绊,心灵自由放逸,指一个人无任何约束、自由自在地活动。
《逍遥游》是《庄子》的重要篇目之一,代表着庄子的哲学思想。这篇文章想象奇特,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言故事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道理。全篇文章多次阐述无所依凭的哲学思想,同时在精神世界中追求绝对的自由。在庄子的认知里,现实中存在的万事万物,包括人类本身,均是既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换句话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达到自由的境界,就必须忘记自我。所以,他希望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要顺应自然,超脱现实的羁绊,同时否定人在社会中的主观作用,把人类生活与世间的万事万物混为一体进行看待,主张不为某一事物劳心费神,追求精神自由要有目的性,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该如何定位自己的精神境界。
【原文】
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⑤。
《齐谐》者⑥,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⑦,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⑧,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⑨。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⑩,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注释】
①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②鲲:本义鱼子,小鱼。在此被庄子借用为大鱼之义。③鹏:传说中的大鸟。④怒:通“努”,奋力飞举。⑤天池:天然形成的池子。⑥《齐谐》:志怪小说集,作者不详,今人多以为晋末宋初人。成书亦在宋初。该书亡于赵宋,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法苑珠林》《初学记》《白孔六帖》等类书中,其中《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征引最多。⑦水击:“击水”一词的倒装,形容大鹏起飞时翅膀拍击水面的壮观景象。⑧抟:盘旋上升。⑨以息相吹也:以气息相互吹而飘得。⑩其视下也:它(指大鹏)向下俯视。坳堂:屋前地上的洼坑。胶:动词,粘住地面动不了。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就没有力量托起鹏巨大的翅膀。则风斯在下矣:风就在大鹏的下面(说明风有九万里深度)。图南:图谋飞往南方。
【译文】
北方的大海生活着一条鱼,名字叫鲲。它的身体无比巨大,简直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长。鲲变化成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非常大,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展翅高飞时,巨大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彩云。这只鸟啊,每当风暴吹动海面,它就腾空而起,飞到南方遥远的大海里。南方的大海,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天池。
《齐谐》是一本古代神话集,专门记录各种怪异事物。书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大鹏鸟飞向南方大海的时候,两个翅膀在水面上拍击出来的浪花能达到三千里远,围绕着它产生的强大旋风可以让它盘旋而升到九万里的高空,所以它要是想离开北海到南方的海域,必须借助六月的大风暴。”它展翅飞翔时,原野山林间飘荡的雾气像野马奔腾一样,尘埃到处飞扬,世间生物都会因大鹏飞翔时带来的劲风而运动。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中深蓝色的颜色,难道是天的真正本色吗?它辽阔高远,难道也没有尽头吗?大鹏从高空向下面俯视,看到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的吧。
如果水的积蓄不够深,它的浮力就不足以负载大船。在堂屋的低洼地方倒一杯水,小草就可以当作船浮在上面;如果放一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无法浮起,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太大的原因。如果风力不够强大,就没有力量负载大鹏的巨大翅膀。因此,大鹏鸟必须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才有强大的风力托起大鹏鸟的两翼,大鹏鸟才能借助大风的力量进行飞行;大鹏鸟飞翔时背脊紧紧贴着青天,周围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拦它了,它才按照计划向南海飞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