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316009
“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丛书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根友与国际著名中国哲学学者万百安主编,集结海内外知名哲学家著作。
*辑包含《判教与比较:比较哲学探论》、《回归哲学:一个多元文化哲学宣言》(万百安)、《有德之家:儒家与西方关于儿童成长的观念》(柯爱莲)、《无为:早期中国的概念隐喻与精神理想》(森舸澜)、《道德地理学:道德的多元可能性》(弗拉纳甘)、《自然道德:对多元相对论的辩护》(黄百锐)、《为什么要有道德:二程道德哲学的当代启示》(黄勇)、《孟子与中国早期思想》(信广来)、《中西哲学对话:不同而相通》(张世英)。
本书就主题来说,旨在系统地描述作为个人的精神理想的“无为”或“轻松自如”,在战国时期中国人的思想里所起的作用,再现无为充当道家和儒家共同理想的过程,同时揭示其固有的概念矛盾,因为这种矛盾推动了战国时期思想的演进。就方法论而言,本书希望用当代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这种想法未必成熟。本书专门研究战国时期的中国,但与其主题和方法论相关的讨论,必然超出对古代中国的研究范围,甚至会扩展到晚近东亚宗教思想或西方所谓道德伦理传统,凡是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无为”这个话题对他们来说就不陌生,也可谓息息相关,与此同时,概念隐喻研究法——乃至此法所依据的“涉身现实主义”的原理——还能为比较思想研究、甚至一般的人文科学,提供全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工具。
简明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作为概念隐喻的无为
第二章 以德为安:《论语》的无为
第三章 自然:《老子》的无为
第四章 方术:《内业》的无为及墨家对无为的拒绝
第五章 养端:《孟子》的无为
第六章 虚:《庄子》的无为
第七章 直枸木:《荀子》的无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