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551426
本丛书由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诗歌评论家张桃洲教授与河南师范大学王冬冬副教授联合主编,含《朱朱研究集》《王小妮研究集》《西渡研究集》《多多研究集》《钟鸣研究集》《张枣研究集》六卷本,分别收录了关于朱朱、王小妮、西渡、多多、钟鸣六位在当代诗坛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诗人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被精选、编排为专论、读扎、述忆、访谈等五部分,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梳理和探讨了诗人作品的概貌、对诗人及其作品研究视角的变迁,可藉此捕捉到诗人对汉语写作进而言之对汉语本身做出的贡献,观察到新诗发展历程的诸多侧面。这是一套有思想、有格调的优秀学术出版物。
本丛书封面由知名设计师白凤鹍设计,内文排版精美,章节设计非常艺术和文学,是相关学术研究方面的必备之书。
本书是“隐匿的汉语之光·中国当代诗人研究集”丛书第二卷,收录了关于诗人王小妮的重要、*研究成果。这些被成果被精选、编排为专论、读扎、述往、访谈等五部分,系统深入地梳理和探讨了诗人作品的概貌、对诗人及其作品研究视角的变迁,藉此捕捉到了诗人对汉语写作进而言之对汉语本身做出的贡献。王小妮作为新诗话语谱系中重要的女诗人,对其的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着丰厚的积累,本书弥补了王小妮研究有成果而无总结之缺憾,为大学文艺批评专业教学活动提供了范本,为诗歌教学者、相关专业学生,及诗歌爱好者提供了优质且必要的资料。
王小妮,满族,1955年生于吉林长春。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毕业后做电影文学编辑。1985年定居深圳。作品除诗歌外,涉及小说、散文、随笔等。2000年秋参加在东京举行的“世界诗人节”。2001年夏受德国幽堡基金会邀请赴德讲学。2003年获得由中国诗歌界*有影响力的三家核心期刊《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联合颁发的“中国2002年度诗歌奖”。曾获美国安高诗歌奖。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
推荐语:
她,像街头上任何一个人那样活着,安祥地洗衣、煮饭。读着字,写着字。她把一些字,从天堂的辞典里,像沙场秋点兵一样轻柔地取出来,巧妙地抽出一丝丝纤细的光。她靠纺织着那些光,额外地活着。她自造了帝王的高傲,用来默默地抵御着漆黑无边的庸碌和盲昧。她把一个无比精密的工作室,深深地设置在灵魂的*上方。一幅幅像写意画一样的汉字,像她一样柔和、灵透。在用手一撇一捺写出来的笔划中,散发着我妻子那一层常人看不见的、蓝幽幽的光晕。
——当代诗人、文学批评家 徐敬亚
王小妮似乎永远都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她的诗跟她的人一样,特别的质朴、细致,她有时像纪录一样地写作,无论社会众生的世象,还是现代人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剧,都能够进入这个敏感的旁观者的视野。耐心、善意而略具反讽。新闻与信息世界只懂得报道突发事件,王小妮的诗关注着人们易于忽略的事态,关注着那些慢的、小的和隐秘的事物,比如慢的疼,慢的灾难与祸害。我写过《失去象征的日常世界》讨论王小妮对隐秘事态和缺失现象的描述能力。王小妮的诗也许有一天能够制作成一些微观戏剧而被更多的人们所理解。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 耿占春
王小妮的文字轻得像雪花,故事却重得像岩石。在这轻重之间,读者得以窥视那个并不久远却已模糊的时代,政治飓风中摇曳的人性,历史深井下探出的指尖。《1966年》是历史、是寓言、是恐怖故事,也是寒冷大地上一簇轻暖的抒情诗。
——清华大学副教授 刘瑜
简洁、明澈、沉实而轻盈,于静默中直击或折射稍纵即逝的诗意瞬间。王小妮的诗在整体上令我们想到水晶的纯粹本真。她朴素的诗歌理想在于个体生命和语言的相互生成。她的诗自成一个世界,其中布满日常生活的痕迹和气息,却又显示为一种话语的险境。在她的诗中,坚定的个性和精微的风格变化并行不悖。她的诗歌写作是对生活和语言的持续擦亮,同时也不断擦亮我们的眼睛以至灵魂。她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重新做一个读者;又是一个启示,启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诗意栖居的可能。
——北京大学新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唐晓渡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