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145054
本书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员发展工作的相关规定编写,并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修订,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入党培训的通用辅导教材。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大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本书根据十九大修订通过的心党章要求,从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理想和目标、党员的权利义务等方面对党员标准进行了阐述,并对发展党员的程序和手续以及入党常用文书写法进行了讲解,附有文书范例和党章原文,并附测试题,是各级党组织开展入党培训的权威教材。
第一章 党的性质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00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009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015
·本章测试题 019
第二章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022
二、实现共产主义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024
三、把远大的理想同在现实中的努力结合起来 027
四、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 030
·本章测试题 036
第三章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依据和实践基础 038
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
文化自信 043
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046
·本章测试题 049
第四章 党的指导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052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055
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 061
·本章测试题 082
第五章 党的基本路线
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基本路线
的基本依据 084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科学内涵 090
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 096
·本章测试题 099
第六章 党员的义务和权利
一、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 102
二、党员的基本条件 106
三、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 110
四、党员享有的权利 120
五、发展党员的基本程序 127
·本章测试题 144
第七章 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组织体系
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 148
二、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 151
三、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160
四、党的组织体系 166
·本章测试题 175
第八章 党的纪律
一、党章是党的总纪律 178
二、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 182
三、党的纪律处分的原则、种类和程序 187
·本章测试题 192
附 录
附录1 中国共产党章程 193
附录2 各章测试题答案 223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要求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党章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纵观党章的修改和完善历程,实际上也是全党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是提出正确的理论和规范统一全党思想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指导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党的十九大修改的党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更好地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是党心所向、民心所望。《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七十余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三章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依据和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命题,是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使用的。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的历史来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确是来之不易的。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的希望。这就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社会主义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讲过: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一种历史进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着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范围内是无法最终得到解决的,必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人类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必须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社会主义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进步潮流。
从世界历史发展长河看,只有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解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才能消除穷人与富人、穷国与富国的两极分化。社会主义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社会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对此,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历史发展足以证明。
从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践看,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长治久安,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从历史比较和国际观察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我们必须从保持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越来越繁荣。
(二)中国不具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际国内条件
早在明朝末年,中国就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近代机器工业和轮船航运,最早在19世纪50年代出现于中国,但那是外国资本。19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出现封建官僚控制下的主要供军事需要的工业。特别值得重视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私人资本的各种新式企业。这说明,在封建社会里已经产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婴儿”,在中国近代也曾经探索过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这“婴儿”在近代中国一直是艰难地成长着,始终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强大的力量,也就是说,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因为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际条件和国内条件。
从国际条件看,在中国进入近代的时候,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大国已经进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阶段,侵略扩张和对外掠夺使它们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于是,他们凭借先进的武器打开中国国门,占领中国地盘,获得大量的战争赔款,使近代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之中;他们依靠先进的机器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工厂,利用强权和发展优势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打压中国的民族产业。这不能不严重地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已经十分成熟,而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能源、资金、技术、军事等许多方面都有优势,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呢?
从国内条件看,在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中,封建的土地关系一直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先后相继的统治政权无不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基础,并且极力维护封建土地关系。特别是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制造了一个为它们服务的买办阶级,又竭力维持中国的封建土地关系和相应的社会关系。以买办势力和封建地主阶级为基础的军阀、官僚、政党,是帝国主义所选中的统治中国的代理人。帝国主义从军事、财政各方面支持这些代理人,并通过这些代理人吮吸中国人民的血汗。因此,中国的封建势力虽然腐朽落后,但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并同买办势力结合起来,就成了难以摧毁的堡垒。再加上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在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四分五裂。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之中,生存都十分困难,何以发展?
即使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领导集团欢迎美帝国主义并指望得到它的支持,也的确得到了它的大力支持。国民党领导集团不愿意用民主的土地改革和民主政治来代替封建主义。同时,国民党领导集团不是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任何有利的条件,而是在自己身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官僚资本——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集中了全国产业资本的80%。为维护既得利益,国民党领导集团宁愿继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也不愿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
因此,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走发达资本主义大国的现代化老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言简意赅的八个大字充分表明,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具体国情、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救中国和强中国的历史责任感。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从而使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百姓富裕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为完成革命任务,中国的先进分子、志士仁人进行了英勇斗争,如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虽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从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百姓富裕这一近代革命任务来说,都失败了。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方向、道路上的错误。这段历史表明: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正在中国先进分子苦苦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苦苦求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之时,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特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就新在中国共产党明确了社会主义的目标方向。果然,中国共产党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使我们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这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历史和现实还告诉我们,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我们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开始了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到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来了。以此为标志,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及时拉开了全面地大规模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但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搞清楚,便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其结果虽然从整体上说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来了,但人民群众普遍处于为解决温饱而艰难奔波、苦苦挣扎的境地。这使我们党清楚地看到,搬来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我国总会出现“水土不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标志着中国在社会主义模式上开始了“模式转换”。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宣告: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标志着我国从根本上跳出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局面。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原因。这段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总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包含着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在内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科学内涵
“四个自信”既是一个整体,又各有特定内容。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发展,不断丰富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新水平、新阶段。因此,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因此,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因此,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经中华5000年文化沉淀之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精神根基。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发展,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我们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丰富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阶段,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