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28533429
在今天视觉文化极其发达而阅读又都是碎片化阅读的全球化时代,大概很难再有什么东西是能引起我们真正的新奇感,所谓真正的新奇感是指对阅读者的想象力与眼界的激发,而不是对感官的简单的刺激。回到晚明,回到那个中国*早的视觉文化的时代,我们也许可以重新找到这种新奇,找到那种能激发人的想象力的奇观的意义,重新领悟视觉文化的价值。
近二十年来,伴随古籍善本展览、收藏活动的升温和艺术品市场的日趋多元化,版画开始更多地为公众所熟知。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有关版画史的研究似乎越来越“面目模糊”。从早期的书志、书史中的偶尔涉及,到二十世纪之后作为图录文献的系统性整理,再到图像分析与社会史、传播学的跨界综合,都促使我们思考:版画史研究的对象和边界何在?在中国大陆,有相当长的时间,是把版画看作与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相类似的概念,这导致在很多情况下,版画史被定位为一种平面图像艺术的研究。相比之下,海外学者更倾向于将版画视为印刷过程的产物,并置于视觉文化的背景中考察。1980年代以来,随着新文化史、微观史和大众文化史的兴起,以及国际间学术信息交流的开放,当前的研究越来越多地投向版画图像及其物质载体与所在的社会历史语境的综合互动,并且呈现出跨越国界的趋势。本期的九位作者可以看作这一趋势的体现。这些作者在近些年中对于版画投入了持续的关注,关注的范围除了视觉文本和出版程序,亦包括多元语境、媒介及接受模式上的可能性。九篇文章的主题集中在十六至十八世纪,即我们熟知的“古代版画史”范畴,然而,令作者们感兴趣不仅仅是“古代版画”,更包括透过这些“嵌入”特定时段的“古物”,所折射出的普遍性意义。从这一点来说,更多维度、更开放的版画史研究,或许才刚刚开始。
002
编者的话
003
明代中后期蒙学故事类图像浅析一以《日记故事》为中心(陈彦君)
019
日本藏晚明戏曲版画文献新证二则(董捷)
045
书商的面具:《人镜阳秋》与汪廷讷的出版事业(李啸非)
063
“借禅以为诙” 《会真图》第二图研究(陈研)
083
言外之意:闵齐伋《西厢记》插图中的彩笺写作及阅读(萧丽玲)
101
作为艺术品的书籍与作为商品的书籍—两部《湖山胜概》探秘(李晓愚)
125
图像与文字、观者与实地—从《海内奇观》西湖图说看晚明名胜志的视觉性(邵韵霏)
149
17世纪天主教版画《诵念珠规程》—文字、图像与书籍(吴垠)
171
相遇“黄金时代”:十七至十八世纪荷兰与中国的视觉和物质文化交流(王静灵)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