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733905
1. 每个人性格中都有内向和外向的成分,只是大多数情况下会倾向于某一端。
今天,内向和外向不再被看成是相互对立的,也不再将人们划分为两个相反的类别。它们更像是一条曲线的两端。
2. 性格的形成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哪怕是从生理结构上看也是如此!
婴儿的神经元连接是出生后才发育完成的,因为神经元的发育必须经过与抚养人的交流才能够完成。
3. 每种性格类型都不是孓然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巨大的自由空间!
作为外向者有时需要从事内向型工作,比如科研或埋头写作;内向者有时需要从事外向型工作,比如销售、讲话或管理团队。
4. 我们不需要改变自己,只需要在性格曲线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舒适区。
真正的性格形成于自我实现的过程!我们虽不能决定自己的遗传特征,但可以根据环境和心境的变化,自主地做出选择,在性格曲线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舒适区。
5. 认真负责的态度,才是幸福生活的关键!
作为兼具内向性格和高敏感特质的人,你善于分析、小心谨慎、坚韧不拔,可以说已经拥有了获得幸福生活的天时地利人和,可以很轻松地开展人生的下一步计划。
《内向高敏者》
这是一份针对内向型高敏感者的幸福生活指南。
作为兼具内向性格和高敏感特质的人,你善于分析、小心谨慎、坚韧不拔,可以说已经拥有了获得幸福生活的天时地利人和,可以很轻松地开展人生的下一步计划。
然而事实上,内向高敏者往往对自己的优势估计不足,却又如此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这本书会帮助你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还会告诉你如何攻克那些让你精疲力尽的难关,如何在保持自我和适度改变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在这本书中,你会读到那些帮助过许多内向高敏者的建议和启示,找到更多机会让自己成长发展。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成熟”。
《性格拼图》
你的性格类型塑造了你,但没有锁定你!
我们的性格并非一成不变。严格来说,它更像是位于“内向—外向”两个*之间的曲线,区别仅在于更靠近内向还是外向。
而且,每种性格类型都不是孓然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巨大的自由空间——作为外向者有时需要从事内向型工作,比如科研或埋头写作;内向者有时需要从事外向型工作,比如销售、讲话或管理团队。
本书还告诉我们:真正的性格形成于自我实现的过程!我们虽不能选择自己的遗传特征,但可以根据环境和心境的变化,自主地做出选择,在性格曲线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舒适区。
《内向心理学》
这个世界需要内向的你!
本书作者西尔维亚·洛肯博士也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说话总是细声细语,但她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知名的性格咨询师,登上《明镜周刊》封面故事,还荣获了德国2012年度*演说者的殊荣。
洛肯博士发现,由于内向者的优势通常表现得低调安静,所以常常被忽略,其实它们可以在沟通中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无论在交流中还是共同生活中,*重要的是要认清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之后尊重这些需求。”
内向高敏者
性格拼图
内向心理学
好的沟通首先是自我认同
我是西尔维亚·洛肯,一个内向的沟通咨询师。这也许有点不寻常,毕竟,内向的人好像就应该“宅”在家里,整天黏在计算机前,一边敲着键盘,一边大嚼外卖比萨。然而,“宅”不过是人们对内向者的某种刻板印象,其实成千上万的内向者各有不同性格。
我喜欢与人打交道,这不仅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使命。可是另一方面,在历经一整天的喧闹与交流之后,我还是需要时间独处,给自己充电。尽管我热爱我的工作,但还是无法像我外向的同事那样,能从面对研习班学员、听众或见习讲师这样既活泼又紧张的工作中获取能量。可是为什么我要把内向特质作为一本沟通书籍的主题呢?事情是这么开始的:
内向者需要自己的沟通手册
对于我的职业而言,进行沟通训练是件理所当然的事,可是我却一度对沟通训练全无兴趣。倒不是因为训练内容让我倒胃口,事实上,研究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始终是我的兴趣点之一。真正让我意兴阑珊的,其实是那些训练人员,也就是我的同事。对我来说他们总是显得太吵、太表面。我逐渐意识到这确实是个困扰着我的难题,于是我开始思考(内向者喜欢思考,且经常思考),究竟是哪些具体因素导致我反感我那些同事?那些站在台上的人表现得未必比我好或比我差,但就是有所不同:他们只会把我的实际需求不痛不痒地轻轻略过!许多人都大言不惭地自诩精英,用“佼佼者”“领军人物”“行业精英”来自吹自擂,我自始至终都觉得这样太膨胀了。正是在这些训练活动中我得到了不少启发,确定了自己是另类的。
对于我的动作,教练会说:“请再夸张一点!”对于我的谈话风格,教练会说:“请再多一点攻击性!”至于我的授课,教练则会说:“请再增添一点能量!”这一切都让我局促不安。不论是夸张的手势、具有攻击性的谈吐,或是在演讲中霸气的展现,都与我的个人风格格格不入。更何况,到目前为止我从未被诟病,相反,那些内向的客户与研习班学员非常喜欢我的演讲与课程,我也很喜欢他们。他们举止恬适,鲜少轻举妄动,而且大都心思缜密、很有逻辑。当我把我最爱的客户类型描述给我(非常外向)的教练听时,她说:“哦,原来你喜欢冷静的人!”她说得没错。当我还是研习班学员时,我就很享受与思考方式类似的人密切合作。我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并没有一种沟通训练适合我和我喜欢的客户,换言之,目前没有针对内向者的优势与需求量身定制的沟通训练。
我希望能够借这本书,将这一大漏洞填补起来,并通过针对内向人格特质所设计的研习、演讲与训练,来实现这个目标。好的沟通应以认同为本,这一点我始终奉为圭臬。只有在能认识自己并与自己融洽相处的情况下,我才能顺畅地演讲、交谈,在网上和真实生活中成功地与其他人相处。然而,内向性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不禁扪心自问,并仔细分析了自己的沟通习惯。此外,我也在相关文献与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不少启发,后来我还带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对我的客户进行了实地观察。
结果十分有趣。我发现,内向者在沟通时往往会表现出两种特质,我将它们分为“优势”与“障碍”。并非所有的内向者都具备这些特质,但许多人确实如此,而这正是他们得以一展所长的基础!
在这些特质中,“优势”自然是明确的优点,但“障碍”是不是缺点则要视实际情况而定,因为倘若我看清了自己的障碍,我便更能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例如,与家人或朋友在一起时,我往往会突然感受到抽离的需求。长期以来我都认为那是自己不合群的表现,可是如今我明白了,萌生退意其实是完全合理的需求,它能帮助精疲力竭的我重新找回能量。我不再称之为弱点,这就像外向者比内向者更需要回到人群中,他们并不会因此而变弱。
我在此诚挚地建议你:认识自己的优势与障碍,将它们当作一辈子的好朋友。此后你便能将逆境转化为顺境,安静地发挥自身的影响力。
尽管人际关系有不同的类型,但你每次都可以问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
1. 内向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善加利用哪些优势?
2. 内向者在这样的情况中该注意哪些事情?
本书中,你将读到上述问题的解答,不仅如此,我还将它们整理成适合的方法,便于你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在作者所指导的客户中,有不少人是从“安静”的研究领域跨入了“说话大声”的商业领域,彷佛掉入另一个世界。作者尝试让这两个世界相互理解、融和,同时创造出双赢的局面。
──《明镜周刊》
洛肯是个内向的人,她不会要求内向的你去改变你的特质,而是会帮助你找到所需的能量与动力。她的方法更具说服力:认识自身长处,重视它们,学习如何在关键时刻将它们充分发挥。同时,也要了解你的障碍,让它们不再阻挡你。
──《德国金融时报》
内向的人不喜欢在聚光灯下工作,然而安静的他们可以创造出伟大的事物。
──《商报》
内向的人可以是站在群众前神情自若的演说家,本书作者西尔维亚.洛肯就是*好的范例,她被选为年度优秀的演说家。
──《西德汇报》
谁大声说话,谁就能被听到,所以成功属于外向者?然而内向者拥有许多强项,都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
──Brigitte Axthelm,德国心理治疗师
本书提供内向者各种人生处境的宝贵建议,包括如何在团队中有所坚持,如何展现领导力,以及如何经营和谐的伴侣关系。
──经营管理丛书网(managementbuch.de)
成功属于擅长展现自我、登得了台面的人──至少许多人是这么想的,然而成功未必只能这么高调。本书作者是一位明显的内向者,在书中她要告诉你,内向安静的人用不着扭曲自己,只要懂得善用内向的潜能,便可化阻力为助力,达到你想要的成功。
──法律论坛Legal Tribune Online
现在能有一本专为内向者量身打造的职场工作策略,真是太好了!
——德国《情绪》杂志
这是一本内向者的求生手册。
——德国《计算机周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