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46723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系统性创新进行哲学式概括与纵览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和TRIZ中观察世界的九屏幕法,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哲学-方法-工具”创新方法框架体系,并根据这一框架体系,开发出一套完整的“问题定义-问题解决-方案评价”的管理创新问题系统性解决流程。依托上述系统性创新流程,本书将管理领域和技术领域中各种已被许多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和工具有机地串联起来,详细介绍各种创新方法的基本涵义、主要作用和使用方法,并探讨各种工具的综合集成应用方式,从而形成一套以创新方法、工具集成应用为特征,着眼于系统性解决管理领域创新问题的完整方法论。
目 录
中文版序
译者序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001
1.1 系统性创新:全局概览 006
1.2 定义“成功” 015
1.3 情境 019
1.4 时间的意义 022
1.5 其他章节概述 026
第2章 系统性创新方法概览 030
2.1 完整的创新过程 031
2.2 系统性创新过程总结 043
2.3 问题和机会 045
第3章 心理学 054
3.1 思维惯性 058
3.2 通用解决方案和具体解决方案的差距 061
3.3 六帽思考法 068
3.4 信息结构—系统性创新和思维导图 075
3.5 群体心理学 077
第4章 系统算子:九屏幕法 083
4.1 系统算子概念 084
4.2 全面的九屏幕法 088
4.3 屏幕之间—改变视角 090
4.4 另一个维度 093
4.5 整合其他视角 099
第5章 问题定义:问题探索 107
5.1 效益分析 109
5.2 问题层次探索 110
5.3 资源识别 112
5.4 约束条件识别 114
5.5 “痛点”识别 116
5.6 最后两点 120
第6章 问题定义:功能和属性分析 127
6.1 简要历史回顾 129
6.2 功能分析方法基础 130
6.3 向模型中加入无形元素 135
6.4 向模型中加入时间元素 138
6.5 向模型中加入属性元素 142
6.6 可选的增强项 143
6.7 七倍和向下的螺旋—复杂性理论效应 147
第7章 问题定义:S曲线分析 157
7.1 S曲线和系统进化 159
7.2 S曲线和问题定义 167
7.3 找出系统在S曲线上所处的位置 169
第8章 问题定义:理想度/最终理想解 175
8.1 理想度/最终理想解作为一种问题定义工具 177
8.2 案例研究 183
8.3 与其他工具的联系及进一步思考 188
第9章 问题定义:感知映射 199
9.1 感知映射 201
9.2 案例研究1:来自上司的压力 203
9.3 案例研究2:设法降低缺陷率 208
9.4 案例研究3:若TRIZ如此之好,那为何并非每个人都用 216
9.5 案例研究4:什么能促使TRIZ真正繁荣 222
9.6 基本感知映射方法的拓展 225
第10章 选择工具 229
10.1 根据问题选择工具 232
10.2 问题解决的优先次序 241
第11章 问题解决工具:冲突和妥协消除/发明原理 245
11.1 管理冲突矩阵 250
11.2 冲突消除案例研究 252
11.3 当冲突矩阵不起作用时会发生什么 267
11.4 冲突消除的参考部分 278
第12章 问题解决工具:矛盾的消除 364
12.1 冲突与矛盾的联系 366
12.2 矛盾消除策略 368
12.3 案例研究 372
12.4 真实的矛盾还是感知的矛盾 379
第13章 问题解决工具:测量标准 383
13.1 测量什么以及为什么测量 384
13.2 测量策略 386
13.3 案例研究 391
第14章 问题解决工具:线性与非线性进化趋势 401
14.1 线性趋势的方向 411
14.2 非线性趋势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415
14.3 非线性趋势的组合 418
14.4 非线性趋势的时间效应 429
14.5 特殊的非线性和线性趋势规律 438
14.6 趋势的相关内容 442
第15章 问题解决工具:资源 486
15.1 资源识别触发器Ⅰ:进化潜力 488
15.2 资源识别触发器Ⅱ:检查清单 488
15.3 案例研究:留住高潜力人才 506
第16章 问题解决工具:知识 511
16.1 获取知识 513
16.2 新兴知识搜索工具 521
16.3 背景和智慧 524
16.4 知识管理 525
第17章 问题解决工具:重新聚焦/重新架构 528
17.1 重新聚焦/重新架构方法描述 530
17.2 案例研究 536
第18章 问题解决工具:剪裁 545
18.1 剪裁工具 547
18.2 剪裁:更大的画面 552
18.3 案例研究 558
第19章 问题解决工具:理想度/最终理想解 567
19.1 “自”方案产生触发器 568
19.2 连接资源和系统层次的工具 578
第20章 问题解决工具:克服思维惯性 582
20.1 九屏幕法/系统算子 584
20.2 负向最终理想解 587
20.3 规模-时间-界面-成本工具 589
20.4 “何因-何物阻止”分析工具 593
20.5 极端人士观点工具 596
第21章 问题解决工具:颠覆分析 606
21.1 稳健性的定义 608
21.2 有助于提高稳健性的工具与策略 612
21.3 稳健性检查清单 624
第22章 方案评估 631
22.1 “最佳”选择 632
22.2 敏感性分析 640
22.3 稳健性分析 641
22.4 足够好了? 642
第23章 展望未来 646
23.1 不断进化的系统性创新 648
23.2 不断进化的更高水平系统性创新能力 650
23.3 展望未来 666
附录A 企业创新测量 669
附录B 问题探索工具 675
译者序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001
1.1 系统性创新:全局概览 006
1.2 定义“成功” 015
1.3 情境 019
1.4 时间的意义 022
1.5 其他章节概述 026
第2章 系统性创新方法概览 030
2.1 完整的创新过程 031
2.2 系统性创新过程总结 043
2.3 问题和机会 045
第3章 心理学 054
3.1 思维惯性 058
3.2 通用解决方案和具体解决方案的差距 061
3.3 六帽思考法 068
3.4 信息结构—系统性创新和思维导图 075
3.5 群体心理学 077
第4章 系统算子:九屏幕法 083
4.1 系统算子概念 084
4.2 全面的九屏幕法 088
4.3 屏幕之间—改变视角 090
4.4 另一个维度 093
4.5 整合其他视角 099
第5章 问题定义:问题探索 107
5.1 效益分析 109
5.2 问题层次探索 110
5.3 资源识别 112
5.4 约束条件识别 114
5.5 “痛点”识别 116
5.6 最后两点 120
第6章 问题定义:功能和属性分析 127
6.1 简要历史回顾 129
6.2 功能分析方法基础 130
6.3 向模型中加入无形元素 135
6.4 向模型中加入时间元素 138
6.5 向模型中加入属性元素 142
6.6 可选的增强项 143
6.7 七倍和向下的螺旋—复杂性理论效应 147
第7章 问题定义:S曲线分析 157
7.1 S曲线和系统进化 159
7.2 S曲线和问题定义 167
7.3 找出系统在S曲线上所处的位置 169
第8章 问题定义:理想度/最终理想解 175
8.1 理想度/最终理想解作为一种问题定义工具 177
8.2 案例研究 183
8.3 与其他工具的联系及进一步思考 188
第9章 问题定义:感知映射 199
9.1 感知映射 201
9.2 案例研究1:来自上司的压力 203
9.3 案例研究2:设法降低缺陷率 208
9.4 案例研究3:若TRIZ如此之好,那为何并非每个人都用 216
9.5 案例研究4:什么能促使TRIZ真正繁荣 222
9.6 基本感知映射方法的拓展 225
第10章 选择工具 229
10.1 根据问题选择工具 232
10.2 问题解决的优先次序 241
第11章 问题解决工具:冲突和妥协消除/发明原理 245
11.1 管理冲突矩阵 250
11.2 冲突消除案例研究 252
11.3 当冲突矩阵不起作用时会发生什么 267
11.4 冲突消除的参考部分 278
第12章 问题解决工具:矛盾的消除 364
12.1 冲突与矛盾的联系 366
12.2 矛盾消除策略 368
12.3 案例研究 372
12.4 真实的矛盾还是感知的矛盾 379
第13章 问题解决工具:测量标准 383
13.1 测量什么以及为什么测量 384
13.2 测量策略 386
13.3 案例研究 391
第14章 问题解决工具:线性与非线性进化趋势 401
14.1 线性趋势的方向 411
14.2 非线性趋势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415
14.3 非线性趋势的组合 418
14.4 非线性趋势的时间效应 429
14.5 特殊的非线性和线性趋势规律 438
14.6 趋势的相关内容 442
第15章 问题解决工具:资源 486
15.1 资源识别触发器Ⅰ:进化潜力 488
15.2 资源识别触发器Ⅱ:检查清单 488
15.3 案例研究:留住高潜力人才 506
第16章 问题解决工具:知识 511
16.1 获取知识 513
16.2 新兴知识搜索工具 521
16.3 背景和智慧 524
16.4 知识管理 525
第17章 问题解决工具:重新聚焦/重新架构 528
17.1 重新聚焦/重新架构方法描述 530
17.2 案例研究 536
第18章 问题解决工具:剪裁 545
18.1 剪裁工具 547
18.2 剪裁:更大的画面 552
18.3 案例研究 558
第19章 问题解决工具:理想度/最终理想解 567
19.1 “自”方案产生触发器 568
19.2 连接资源和系统层次的工具 578
第20章 问题解决工具:克服思维惯性 582
20.1 九屏幕法/系统算子 584
20.2 负向最终理想解 587
20.3 规模-时间-界面-成本工具 589
20.4 “何因-何物阻止”分析工具 593
20.5 极端人士观点工具 596
第21章 问题解决工具:颠覆分析 606
21.1 稳健性的定义 608
21.2 有助于提高稳健性的工具与策略 612
21.3 稳健性检查清单 624
第22章 方案评估 631
22.1 “最佳”选择 632
22.2 敏感性分析 640
22.3 稳健性分析 641
22.4 足够好了? 642
第23章 展望未来 646
23.1 不断进化的系统性创新 648
23.2 不断进化的更高水平系统性创新能力 650
23.3 展望未来 666
附录A 企业创新测量 669
附录B 问题探索工具 675
前 言
当你找到那座山,最先出现的奇幻景象是怒吼的山风,吹得地动山摇,把坚硬的岩石撕成碎片。你也会遭遇狮虎恶魔和其他可怕的猛兽,但不要惧怕它们。你要果敢而谨慎,绝不后退,因为……当你经历了所有的艰难险阻后,晨曦就会洒向寂静祥和的大地,你会看到启明星冉冉升起,黎明来临,你将看到无尽的宝藏。这些宝藏中最珍贵也最完美的,是那些把万物染成金色并变成纯金的耀眼的霞光。
——Eugenius Philalethes, Lumen de Lumine, 1651
我们快到了吗?
——著名的人类进化史漫画
1998年的某个时间,我们坐在桌前写下一份我们想阅读的关于TRIZ的书单。书单的最前面是一本有助于在技术方面应用TRIZ的“好”书,第2本是关于商业和管理应用的。尽管现在说本书的“技术版”姊妹篇能否算排在第1位的“好”书还为时尚早,但我们仍然认为,读者对于排名第2位的书的日益增加的兴趣说明了有必要不断努力满足相应的需求。所以,“写一本关于TRIZ在商业中的应用的书”应该纳入我们的工作清单。当时,朋友、合作者和我们周围所有的人无疑都对可能的熬夜和随之而来的坏脾气而忧心忡忡。
现在摆在你面前的这本书就是最后的结果。然而,这次让我们惊奇的是,虽然预期的熬夜的确无法避免,但没人脾气暴躁。我不敢说经历过“愉快的”写作过程,但除了本书少数的几章外(你们猜猜是哪几章),大家的感觉确实是“愉快的”。部分原因是所有难办的关于确定本书主题和结构的工作几乎都可直接参考第一本书。另一部分原因是我们都认为自己正在做以前没人做过的事,而且我们介绍的知识都是实际有效的,它们来源于我们一直扩大的商业和管理领域的客户们。
虽然我们一直在工业界工作,并且负责战略、预算和相当于几个小镇人口的人员的管理,但是我们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管理咨询专家”。同时,我们发现自己的描述既令人兴奋又让人极度沮丧。令人兴奋是因为在提炼本书中介绍的那些系统性创新原理的最佳实践成果的过程中,我们在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为伍,他们让我经常想起《反斗智多星》(Wayne’s World)中的台词, “我们不配”。极度沮丧是因为我们在“管理咨询”方面的亲身经验常令人沮丧,而且从很大程度上说是在浪费时间。简单来说,绝大多数企业不顾环境和条件,盲目跟风,还有诸如“我以前做过,不用费脑筋,干就是了”的公司信条。总之,似乎情况都与我们所了解的所谓系统性创新的重要哲学概念背道而驰。当然,这些概念是否“正确”还存在争议。但我们确信它们是正确的(它们在其他场合都确实有效—包括“自然”这个最大的系统,难道到了这里就行不
通了?)。
至于主题和篇章结构,本书与其“技术版”姊妹篇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实际上,两者的主题几乎是完全相同的—从关注收益而非特点开始,继而不仅介绍系统性创新“是什么”,还阐明“如何做”和“为什么”,以便恰当地表达相关内容。关于该主题以及之后我们将要讨论的对任何问题或机会都适用的工具、方法和策略,我们还应注意,作为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的TRIZ哲学思想也存在缺陷(虽然TRIZ无疑是当前最完备的创新和发明系统,但它确实还不完善),所以我们必须要用自己能找到的最好的替代方法来弥补这些缺陷。
关于本书的篇章结构,粗略地看一下本书和先前的“技术版”姊妹篇的目录,会发现它们几乎没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本书内容是这样编排的:用4章介绍系统性创新的整体情况,而后面对每个定义、选择、解决方案和评估工具都有专门的章节说明,并且这些内容都可以“在需要时”阅读。
在篇章结构方面最重要的变化是调整了概述和细节讨论的篇幅。管理类图书的黄金定律之一(汲取已有的成功出版经验,这是在分析几百种管理类图书的基础上得出的)似乎是7.5万个单词为大家希望的篇幅—如果太多,“忙碌的”经理们绝不愿意选购;如果太少,很明显难以成为严谨的论著。那本“技术版”姊妹篇的字数超过15万个单词,我们认为需要那么长的篇幅才足以把相关内容阐述清楚。本书的篇幅更长一些。考虑这个令人望而却步的数字时,最好认识到其中大约有3万个单词(或者说花上跨大西洋飞机旅行的一半时间)是非常值得阅读的内容,另外,如果当你回到办公室后还想实实在在地亲手应用系统性创新来开创新局面(而且觉得我们这本书还不错),那么其他关于应该如何做的14万个单词的内容也是非常必要的。
——Eugenius Philalethes, Lumen de Lumine, 1651
我们快到了吗?
——著名的人类进化史漫画
1998年的某个时间,我们坐在桌前写下一份我们想阅读的关于TRIZ的书单。书单的最前面是一本有助于在技术方面应用TRIZ的“好”书,第2本是关于商业和管理应用的。尽管现在说本书的“技术版”姊妹篇能否算排在第1位的“好”书还为时尚早,但我们仍然认为,读者对于排名第2位的书的日益增加的兴趣说明了有必要不断努力满足相应的需求。所以,“写一本关于TRIZ在商业中的应用的书”应该纳入我们的工作清单。当时,朋友、合作者和我们周围所有的人无疑都对可能的熬夜和随之而来的坏脾气而忧心忡忡。
现在摆在你面前的这本书就是最后的结果。然而,这次让我们惊奇的是,虽然预期的熬夜的确无法避免,但没人脾气暴躁。我不敢说经历过“愉快的”写作过程,但除了本书少数的几章外(你们猜猜是哪几章),大家的感觉确实是“愉快的”。部分原因是所有难办的关于确定本书主题和结构的工作几乎都可直接参考第一本书。另一部分原因是我们都认为自己正在做以前没人做过的事,而且我们介绍的知识都是实际有效的,它们来源于我们一直扩大的商业和管理领域的客户们。
虽然我们一直在工业界工作,并且负责战略、预算和相当于几个小镇人口的人员的管理,但是我们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管理咨询专家”。同时,我们发现自己的描述既令人兴奋又让人极度沮丧。令人兴奋是因为在提炼本书中介绍的那些系统性创新原理的最佳实践成果的过程中,我们在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为伍,他们让我经常想起《反斗智多星》(Wayne’s World)中的台词, “我们不配”。极度沮丧是因为我们在“管理咨询”方面的亲身经验常令人沮丧,而且从很大程度上说是在浪费时间。简单来说,绝大多数企业不顾环境和条件,盲目跟风,还有诸如“我以前做过,不用费脑筋,干就是了”的公司信条。总之,似乎情况都与我们所了解的所谓系统性创新的重要哲学概念背道而驰。当然,这些概念是否“正确”还存在争议。但我们确信它们是正确的(它们在其他场合都确实有效—包括“自然”这个最大的系统,难道到了这里就行不
通了?)。
至于主题和篇章结构,本书与其“技术版”姊妹篇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实际上,两者的主题几乎是完全相同的—从关注收益而非特点开始,继而不仅介绍系统性创新“是什么”,还阐明“如何做”和“为什么”,以便恰当地表达相关内容。关于该主题以及之后我们将要讨论的对任何问题或机会都适用的工具、方法和策略,我们还应注意,作为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的TRIZ哲学思想也存在缺陷(虽然TRIZ无疑是当前最完备的创新和发明系统,但它确实还不完善),所以我们必须要用自己能找到的最好的替代方法来弥补这些缺陷。
关于本书的篇章结构,粗略地看一下本书和先前的“技术版”姊妹篇的目录,会发现它们几乎没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本书内容是这样编排的:用4章介绍系统性创新的整体情况,而后面对每个定义、选择、解决方案和评估工具都有专门的章节说明,并且这些内容都可以“在需要时”阅读。
在篇章结构方面最重要的变化是调整了概述和细节讨论的篇幅。管理类图书的黄金定律之一(汲取已有的成功出版经验,这是在分析几百种管理类图书的基础上得出的)似乎是7.5万个单词为大家希望的篇幅—如果太多,“忙碌的”经理们绝不愿意选购;如果太少,很明显难以成为严谨的论著。那本“技术版”姊妹篇的字数超过15万个单词,我们认为需要那么长的篇幅才足以把相关内容阐述清楚。本书的篇幅更长一些。考虑这个令人望而却步的数字时,最好认识到其中大约有3万个单词(或者说花上跨大西洋飞机旅行的一半时间)是非常值得阅读的内容,另外,如果当你回到办公室后还想实实在在地亲手应用系统性创新来开创新局面(而且觉得我们这本书还不错),那么其他关于应该如何做的14万个单词的内容也是非常必要的。
达雷尔·曼恩
于Clevedon
2004年4月
第2版前言
自2004年以来,本书的部分内容已向超过1500人讲授过。为了让内容更清楚,在笔者与多人进行讨论之后,第2版便诞生了。新版的出版还得益于第1版出版至今我们持续研究的成果,以及对我们所读到的管理书籍的分析。
达雷尔·曼恩
于Bradford
2007年2月
提示I
最好的模型应尽量简单,无以复加。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本书不是典型的“管理学”书籍。本书基于的思想吸取自人类超越传统管理科学的努力。超越传统边界意味着对未知领域的艰难探索,也意味着我们需要考虑这样的探索是否值得。
对任何管理人员来说,时间都是极其宝贵的。缺乏时间是我们坚守自身熟悉领域的原因之一。
我们认为值得花时间阅读相关内容,以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