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095375
本书分为两部,前半部记录了6位因有酗酒倾向而被送入戒酒所的家庭主妇,后半部记录了3位通过离婚走出家庭,开始新生活的女性。这些女性的共通点是都受过较好的教育,也有过职业生涯,但结婚后都辞去工作成为专业的家庭主妇。她们的丈夫都是职场精英,也就是泡沫经济时期被称为“企业战士”的工薪群体。她们一方面物质上衣食无忧,拥有他人所羡慕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家庭生活却空洞寂寞、危机四伏,濒临崩溃。其中一部分人通过酗酒麻醉自己,暂时逃避精神的空虚,另一部分人则直面这一危机,以坚定的决断走出自立的一步。
这些女性正是日本普通人真实生活的缩影,发生在她们身上的悲喜剧也是社会新旧生活观念冲突的一个写照。在传统的日本家庭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男性只把妻子当作家政和生育工具使用,不懂得将对方视为平等的人,而经济高速发展期下高强度的企业工作也大量吞没了他们私生活空间,留给家庭情感交流余地极为有限。另一方面,妻子们被剥夺了社会活动的空间,完全献身给家庭,以便让丈夫们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正是这样的组合创造了日本经济奇迹。在传统观念中,妻子只需要跟随丈夫的背影,默默支持他们工作,并将他们的成就当成自己价值的达成。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许多女性一方面对家庭生活中情感交流无法得到满足而绝望,另一方面为无法独立获得社会认可,只能作为丈夫的附属品被承认而感到愤懑。许多人不断自问,我的一生到底算什么?如何才能活得像一个人?作者认为,这一问题超越了性别的界限,具有社会普遍意义,也因此这些女性的问题同时也是男性的问题,值得所有人深思。
“我和我丈夫,就像坐了两个不同的升降电梯,他一直向上,而我一直向下,就这样错开了……”
看似光鲜的幸福家庭背后,却是无尽的寂寞和空虚。这些日本都市中产阶级家庭的平凡主妇,她们将全身心奉献给家庭,让作为“企业战士”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全速奔跑,支撑起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却没有人看到她们的痛苦,这痛苦里有无尽的等待、无助的寂寞,还有无能为力的忍受。不想在临终时为“我这一辈子都在干吗?”而懊恼,试图活出自己的妻子们,她们的“革命”是否能成功呢?
本书不仅描写了夫妻家庭生活和企业社会问题,还引入了心理咨询师的精神分析,从原生家庭的角度分析了几位采访对象婚姻危机的成因,包括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问题的心理根源,犀利有趣。
I 妻子们的思秋期
(1)无言剧
寂寞、难过/ 去海边的精神病院/ 想念死去的孩子/ 罪魁祸首是失眠的夜晚/ 疏远的夫妻关系/ 寂寞的少女时代/戴着面具假装幸福/憧憬孤岛生活/ 全勤的结局却是自我毁灭/ 走投
无路的五十岁/(后略)
(2)主妇布鲁斯
“倦怠期”的男人们/ 优雅外派职员太太的背后/ “魔鬼”六点钟/ 二十五年都不管我! / 被生母抛弃/ 妻子的不满/(后略)
(3)紫色的情景
女人是男人的陪衬吗/ 陈旧思想是绊脚石/ 在严寒的大陆结缘/ 暮年爱情哀歌
(4)与X先生的对话
这是“奢侈的烦恼”吧/ 努力做各种尝试/ 无处安放的能量爆发
(5)读者来函
II 当妻子抛弃丈夫之时
(1)黑河
从失恋的孤独迅速抽身/ 让新婚妻子心寒的风/ 上流阶级意识强烈的夫家/ 无法离开父母的巨婴/ 在父母的心理压力下/ 为自私的冷漠哭泣/ 被拒绝的感觉如寒冰/ 凄凉的性关系/ 表现在性上的自我中心/ 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日渐加深/ 抛弃丈夫独自回国/ 关系破裂的原因是什么/ 被外在的价值所魅惑/ 没有爱就活不下去
(2)冰冷的家
丈夫是永不停歇的企业战士/ 请你们远离她/ 好像在陡坡翻了跟头/ 不会关心人的夫家人/ 强势的婆婆/ 为了儿子找工作奔波/ 看不起老实懦弱的父亲/ 如何培育情感能力? / 无法原谅你的态度/ 没有尽头的性之荒野/ 黑洞般的寂寞/(后略)
(3)在迷雾中
蔓延街头的爱情绘卷/ 我有喜欢的人…… / 甩开丈夫的哀求/ 在父母不和的家庭长大/ 恋爱什么的太低俗了…… /外派职员眼中的光景/ 被逆来顺受的母亲教育…… / 繁荣的企业活动背后/(后略)
(4)与X先生的对话
结婚的条件是男女独立/ 她们支撑着繁荣的社会/ 想活出自己的心声
(5)读者来函
采访手记
后记
追踪取材:妻子们的革命成功了吗?
译后记
本书所收录的纪实报道的主人公,都是都市中产阶级家庭的熟年主妇,我想从现代社会关系的背景出发,捕捉她们的心理状态。
全书的前半部分记录了六位家庭主妇陷入酒精依赖症的过程。 她们是书里的主角,也是最近不断增多的患者中的典型代表。她们的丈夫是上班族,是企业战士,但眼中只有在公司中的晋升,完全看不到妻子们的诉求。女人们因此积攒起种种寂寞、不满,乃至因丧失生存目标而茫然,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最终深陷酒精的泥潭。
后半部分的主题是“妻子抛弃丈夫的时刻”,文如其题,主角是四位正值中年的妻子,她们主动向身处企业管理层、地位稳定的丈夫提出离婚,选择离开。在外人看来,她们财务自由,有着幸福的家庭,为什么要主动放弃这一切呢?我试图描绘出她们一边挣扎一边寻找新生的内在精神世界的状态。
原本,我并没有打算以“妻子们”为采访对象写这本纪实作品。我的初衷是记录“男人们”,记录那些奋战在国内外经济战争第一线、永不止步的日本上班族。我想以他们的工作内容、人事管理组织、经历的烦恼以及生活方式等为线索,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出发来描写日本,展现出这一经济大国的真实模样。
大家都在说经济进入了低速成长时期,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竞争甚至进入了更为激烈的阶段。我有机会走进日日加速前进的企业内部,了解到了最真实的情况,亲眼看到焦虑如何产生,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陷入精神衰弱,最后不得不入院治疗。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视线却被这些“男人们”背后的“女人们”所吸引, 当丈夫出征企业前线时,妻子在大后方的家里承受着种种悲苦。我试着站在“女人们”的角度去观察,竟然清晰地看到我苦苦寻求的目标渐渐浮现出轮廓,投影在她们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观察结果愈发明晰。
于是,我重新调整了采访内容,开始把镜头对准“女人们”, 也就是中产家庭的妻子们。这样一个调转方向的举动——“从女性角度观察真实状况”,让我看到了意料之外的东西,也最终有了这本纪实文学。
在我任职的新闻单位,有一类采访主题是“女性问题”。作为男性记者,我以前对此几乎无感,对很多内容都不曾深入思考。直到我真正开始将“女性问题”纳入视野,才意识到自己曾经被先入为主的观念操控得多深。我以前一直觉得那是女性自身的问题,和政治、经济这些有分量的课题相比,女性问题太浅层了,这些问题也许对女性自己来说很重要,但终究不是什么紧要的事情,我甚至都没有想到它是和社会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今不得不承认,我们真是太冷漠了。女人们的呼声就那样被忽视了,不要说身边个体私下发出的抱怨,就算是面向大众、高声呐喊的呼吁,在我这个男记者听来也相当不耐烦,左耳进右耳出,最多“好像有点印象”。
然而,随着我对“妻子们”的采访不断深入,我听到了女性的诉求,这诉求里包含着她们逐渐苏醒的独立意识,诉求的内核也不仅仅只与女性自身利益有关,对包括我在内的男性,也可以说对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根本问题——那就是人应该怎样活着,以及让人活得有尊严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 换言之,这件事不完全是女人的问题,也是男人的问题。但令我羞愧的是,如此简单的事情,我直到如今才恍然大悟……
当男人们毫不犹豫地投身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构筑时,女人们却并不将之视为理所当然,她们通过丈夫这样一种存在,用近似本能的感性提出了疑问,也用灵魂与肉体向男人们表达了自身的诉求——在采访过程中,我切实地感觉到了这一点。因此,这系列报道并不仅仅面向女性读者,我也深切希望各位男同胞能认真读 一下。
一九八二年春夏之际,我在日本全国三十八家与共同通信社有合作关系的纸媒上连载了系列报道 《日本的幸福》 第一部 (“妻子 们的思秋期”)和第二部(“妻子抛弃丈夫的时刻”)。文本经过整理之后,就有了本书。
在报纸连载阶段,我基本没有正面提及两性生活的内容,但这部作品想要深入探讨夫妻关系,就不可能避开性的话题。对我来说这是初次挑战,而我也只是把采访中妻子们谈到关于性的描述如实记录下来。这不仅仅是两性关系的问题,也涉及影响夫妻关系的微妙的心理脉络。在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的协助,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临床医学家等,他们让我看清了采访中难以明晰的阴暗部分。如果没有主角们配合采访,允许我进入她们的内心私密领地,如果没有专家们的专业支持,我一定无法完成这本书。
整本书的采访由我和共同通信社的记者中豪、池田信雄三个人一起负责。《日本的幸福》1尚未完结,第三部“老后之路·女人之路”将聚焦长寿之国背后日渐严峻的阿尔茨海默病这一问题。妻子们即将面对养老与女性身份并存的人生阶段,她们将如何在人生夹缝中生存,这是有待我今后继续追问的课题。
斋藤茂男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
无法离开父母的巨婴
慎次和蓝子结婚时,是六十年代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银行上班的人,工资几乎直线上涨,慎次也是一样。
从统计数据来看那时候月收入的增长情况,以昭和四十年(1965) 为基数100算,昭和四十五年(1970) 就到了171,昭和四十八年(1973) 竟达到了273……而且这个平均数值还包含了普通员工,比如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或者是高中毕业的银行女员工等。像慎次这种大学毕业的精英,又在大型都市银行上班,增长速度只会更快。
好事连连,家里很快有了大小两个儿子,慎次把两房一厅的老房子卖掉,换了大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新盘,搬到了千叶县的高级公寓。
从车站走到家里的小区,大概要二十多分钟,蓝子去考了驾 照,每天开车送丈夫往返车站。有房有车,新房子面积大、房间多,可以说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慎次的通勤时间比之前增加很多,虽然还是像以前一样夜里十二点、一点到家,但一回来就累得不行。
蓝子说:“我公婆家的对话基本上是吃饭、洗澡、睡觉这些…… 后来我家也差不多,还有早上一句‘我走了’。他偶尔十点到家,结果还带着公司的文件,一直磨磨蹭蹭弄到夜里两点多。”
把公司的事情带回家做,其实没有加班补助 (即无偿加班)。 但这样的情况在银行职员身上并不少见。因为工作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担心被人说能力不行,只好悄悄把文件装进包里带回家,第二天一早,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给领导拿出无偿加班的成果……这样的事慎次也干过不少。
“他一到休息日,上午基本上睡懒觉睡过去了,到下午猛地起 来,然后摆弄他自己收藏的汽车模型和邮票,玩得不亦乐乎。偶尔 才看书,看的也是堺屋太一和城山三郎这些和企业相关的,就像白领吃午餐便当一样,几乎不看纯文学小说。”
他的汽车模型看起来是玩具,但都是按照一比四十三的比例制作的高级玩意儿。有不少是从国外淘回来的,一个就要好几万日 元。慎次这些年积攒下来的,有八百多个,都被他小心摆放着。
“他每次去商场,就直奔汽车模型和邮票柜台,买到自己的东西了,就说回家。搬到千叶时,孩子刚学会走路,有时候在家里乱扔东西,把他摆放整齐的模型给弄乱了,他就冲我大发脾气。反过来,他和孩子玩耍互动的时间几乎没有,不过他本来也不太喜欢孩子。”
不关心孩子,沉迷在汽车模型和邮票的世界,只顾取悦自己, 慎次的这些表现似乎也说明了他的性格——我咨询了作为精神医学 专家的大学教授。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人类出生后,通过母亲的乳房获得母乳,是寻求与他人关系的第一步,这个阶段叫口唇期 (零到一岁),之后是肛门期 (二到四岁),再之后在不同阶段接受父母的爱,等得到满足就进入下一个成长阶段。但如果父母是焦虑的类型,比如管教很严,就会在孩子内心留下阴影,因为他们的需求没 有得到满足,即便长大成人,也会因为小时候缺乏关爱,试图通过 逆向方式重新得到满足。如果肛门期缺失关爱,精神分析上就称为 肛门爱欲性格,节俭、小气、爱较真,都是这类人群的性格特征, 也表现在热衷收集东西上。”
看来,慎次虽然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心理上依然是没有脱离父母的巨婴。
住着崭新的公寓,过着别人眼里的幸福生活,可蓝子的心里只感到越来越多的压抑和寂寞,还有对慎次越来越大的失望。
在父母的心理压力下
从精神分析的视角聚焦,慎次爱收藏汽车模型和邮票的性格, 是缘于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充足的爱,长大后也无法切断在幼儿期时对爱的索取,确实可怜。后来听蓝子讲了些事情,也证明了他现 在的性格表现与这成因分析吻合。
其实,蓝子也曾就与慎次的关系,问询过一位心理咨询师,这位专家也从其他角度分析了慎次无法脱离父母的原因。
“慎次这种情况,是典型的‘中间孩子’的悲剧。”
“中间孩子”是指家里有三个孩子的情况,大孩子的性格和独生子女差不多,因为是爷爷奶奶的长孙,少不了被众人疼爱。一开始独占妈妈,等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又能坐到爸爸的膝盖上。”
第二个孩子开始没什么问题,一旦第三个小孩子出生,就会夺 走妈妈的注意力,而此时爸爸的膝头已经有人占了位子,想被宠也 没办法了。
中间孩子和上下的孩子相比,有些不走运,所以想通过各种方式得到父母的认可。当老大和老三争宠捣乱时,他们反而表现出乖孩子的一面,不给父母添麻烦。通常来讲,中间孩子更早独立,也看起来更懂事。
做了这些前提铺垫,心理咨询师又说:
“但这种懂事是表面上的,他的内心还是渴望父母的爱,这种 需求一直在拖后腿。他得不到其他两个孩子那样的宠爱,其实心里不舒服,但很多人就这样别扭着长大了。”
慎次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刚一岁又有了妹妹,然后是弟弟……接连到来的孩子,把慎次夹在了中 间,像三明治一样。
蓝子说:“我婆婆也说,因为慎次和妹妹就隔了一年,所以他 的婴儿期都是被放在围栏里,和毛毯还有一堆毛绒玩具,兔子啊熊 啊一起玩。婆婆还说他总是乱扯毯子,但当妈的实在顾不过来,只 能这么把他带大。慎次小时候还有小儿哮喘,可能也和这种缺爱的 心理状态有深层次关联吧。”
另一方面,慎次的兄姐则完全不一样,他们在母亲的充分照顾下长大,得到了很多的爱,也能较早从父母的庇护下独立,读书时 成绩也好,这和他们的独立不无关联。 不过,很讽刺的是,兄姐能很快脱离父母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母亲实在太不独立了,是位精神具有高度依赖性的大小姐。老太太出生在小地方,是当地一个资本家家族的千金,兄弟是同父异 母的,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养成了刁蛮任性的性格。
心理咨询师说:“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女孩儿,她婚后的夫妻关系,不如说更类似父女关系。长子长女出生后,她也会和孩子黏在一起,孩子们也觉得自己很被母亲疼爱。但随着孩子长大,这种亲密关系会慢慢疏远,母亲自然以为,是孩子长大了,要离开自己了,会有空虚寂寞的感觉,于是她开始寻求下一个可以黏在一起的对象。”
于是,一边是与孩子们渐行渐远的妈妈,一边是渴望着被爱的乖孩子,慎次与母亲之间,生发出一种相互依赖的特别的母子关 系,变得十分亲密。在母亲这种心理力学的影响下,慎次没能成长为人格独立的成人。这在蓝子后来的观察里,看得一清二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