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80579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双胞胎,其性格也会存在差异。
★作者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儿童教育问题,从“人格的统一性”、“自卑感”、“优越感”,“社会情感”,这几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来解读儿童性格背后的心理。
★当我们了解孩子们的性格特点,有利于发现他们的优缺点,给予关注。同时对于需要关注加强的地方,也是可以对症下药,进行合理的引导向上。
★《儿童性格密码》针对儿童的日常表现给出了不同的教育方法,介绍孩子的性格类型,对四种性格类型,从性格特征与行为分析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具体的性格培养方法的指导,对于家庭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作者通过本书《儿童性格密码》系统地讲述了培养孩子好性格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告诉每一个父母性格培养并非没有规律和方法可循。
★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85%归于性格,15%归于知识”。然而,培养孩子的性格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父母们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
★《儿童性格密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确定良好的学习态度及集体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标准,并要求逐渐做到有他律到自律。
★帮助家长反思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治疗自己的童年创伤,同时有效避免将错误的教育模式沿袭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好性格,是送给孩子一生珍贵的礼物!
儿童期是形成好性格的关键时期。本书《儿童性格密码》从儿童的表现、思考、直感、指导、自我、亲切型等方面破译孩子的性格,真切而生动的述说了孩子的痛苦和欢乐,促使父母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去感受孩子*基本真的需求。我们跟着作者的理论,来了解儿童的心理历程,如何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帮助家长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性格好,情商高的优秀儿童。
[儿童性格密码]
第一章 各人各性:性格影响孩子的一生
性格培养比知识的获取更重要
性格缺陷阻碍孩子的成长
性格不同,命运大不同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性格
把握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父母的性格影响孩子的性格
第二章 色彩识性:了解孩子的彩色心灵世界
颜色是孩子心灵的镜子
红色:爱表现喜欢凑热闹的人来疯
蓝色:十万个为什么的思考王
黄色:永不服输的指导王
绿色:喜欢和平的小天使
白色:完美主义者的化身
褐色:纠结复杂的多面派
第三章 精准解读:识别孩子的心理,引导孩子控制情绪
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如何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看穿孩子胆小懦弱背后的自卑心理
学会分享情绪,才能亲近孩子
自制力是管控情绪的钥匙
帮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
友谊有利于疏导孩子的情绪
第四章 因材施教:根据孩子性格类型攻破教养难题
每个孩子的性格大不同
完美型:我应该再完美一些
给予型:乐于助人的小天使
成就型:得第一比什么都重要
浪漫型:天生敏感易情绪化
智慧型:善于思考懒于行动
忠诚型:犹豫不决的悲观派
乐观型:活泼好动的乐天派
领袖型:脾气急躁的指挥派
和平型:温和友善的和平派
第五章 正确塑造:如何培养出好性格的孩子
加强逆商锻炼,让孩子更加坚强
将感恩教育融入点滴生活之中
通过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做一个积极乐观的孩子
在孩子心中播下自信的种子
培养孩子抵制诱惑的能力
引导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
做一个心中充满爱的孩子
第六章 修复缺陷:让孩子和不良性格说“BYE BYE”
让孩子远离抑郁的阴影
找对原因根治孩子的谎言
创造机会,帮孩子克服害羞
带孩子走出偏执狭隘的迷宫
如何让孩子改掉“贼”性
如何让孩子远离借口
帮助孩子克服自私心理
谁为“小皇帝”“小公主”的任性买单
第七章 合理疏导:引导孩子融入群体,在人际交往中完善性格
帮助孩子解决人际交往的困扰
引导孩子主动融入群体
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
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教导孩子学会真诚地道歉
让孩子懂得换位思考
让孩子品尝分享的快乐
让孩子做一个包容的人
[儿童性格密码]
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父母的殷切希望。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父母不惜倾注全部心血。而在影响孩子成长的诸多因素中,性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正如英国伟大的作家狄更斯所说:“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
所谓性格就是每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由于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对待事物的态度及行为方式不同,其性格亦不同。每个孩子的性格特质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作为父母,要懂得如何挖掘出孩子的潜能,做到扬长避短。
有教育专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培养比知识的获取更加重要,因为幼儿时期缺乏的知识可以弥补回来,但孩子性格定型以后则很难改变。曾经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最关注的是学习成绩、智力发展和性格这三项。在这三项中,最让家长头疼的就是孩子的性格问题,因为性格可以直接影响到其他两项的发展。由此可见,性格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
也许,有人认为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后天很难改变。事实上,只要父母选择了正确的教育方法,悉心培养,也一样可以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性格。
本书从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的表现、父母教养方式及孩子心理等方面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父母正确认识、了解孩子的性格,并正确对待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相信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荣格
★好脾气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拉罗什富科
★造就政治家的,决不是超凡击众的洞察力,而是他们的性格。
——伏尔泰
★一个性格良好、温和的人,即便生活在贫乏的环境中也能怡然自得。
——叔本华
★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
——狄更斯
[儿童性格密码]
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因此,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太难搞定,不知道他们幼小的心灵到底在想些什么。比如,冲动易怒爱打人,胆小怯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哭泣,发脾气时乱摔东西……孩子出现的这些不良情绪到底是先天性格,还是后天教育不当导致的呢?
其实,孩子的上述不良情绪通常属于心理问题,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手段帮助孩子纠正不良情绪。孩子只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养成良好的性格。
要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家长就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然后再做出正确的引导。那么,不同阶段的孩子有怎样的心理特点呢?家长们应该如何去疏导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呢?
1. 1~2岁:喜欢说“不”、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有些父母很着急,并会采取一些强制手段试图改变孩子。事实上,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他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但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甚至他们对自己的意图也没弄清楚。所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要有耐心,不要采取强制手段,主要以疏导为主。
(1)做好安全防范。1~2岁的孩子不懂什么大道理,父母不要总是命令或告诉孩子这个东西太危险不能玩,那个东西不许碰,因为这些命令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因此,父母还不如自己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将危险的东西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
(2)掌握生活规律。由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当他们感觉饥饿、口渴、想睡觉时,就会情绪烦躁,通过哭闹表现出来。父母应该掌握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及时采取恰当措施,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他们到其他地方玩等。
(3)学会转移注意力。对于一两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得很快,上一秒也许对某样玩具很感兴趣,下一秒也许被某个食物给吸引。因此,父母要学会适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打算将孩子放到BB车里,他却拒绝坐进去时,你不妨拿些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或食物来吸引他,等他心情愉快时,再将他放进BB车里去。
(4)不当观众。有时,孩子为了达到目的会通过哭闹、在地上打滚等方式,胁迫父母妥协,从而达到自己的无理要求。这时父母不妨“冷处理”,主动走开,将孩子晾在一边。当他觉得父母不愿意理他时,他也就会觉得没趣而自动爬起来。
(5)避免硬碰硬。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你问他任何问题,他都习惯性地回答“不”“不要”,因此,在提问时,父母要掌握技巧,采用迂回的方法,避免硬碰硬。比如,你想让孩子洗澡,你可以这样问他:“你想在澡盆里玩小鸭子,还是玩小水桶?”用玩小鸭子和小水桶来做诱饵,孩子自然就会愿意按照你的要求做出选择。
2. 3岁: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但性情不稳定
进入3岁后,孩子稍微变得懂事起来了,和爸爸妈妈相处时,说“不”的次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他们喜欢爸爸妈妈陪着他一起做事情,一起和小朋友玩,睡觉前喜欢听妈妈讲故事。总之,他们特别依赖父母,只要父母放下手中的事情,把注意力放在他的身上,他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但进入三岁半后,孩子的性格又会发生改变,表现为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他的内心虽然缺乏安全感,但同时又想掌握主动权,去支配他人。当小伙伴们不听他的指令时,他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发生哭闹、打人、咬人等行为。
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父母常常会给孩子贴上“胡搅蛮缠,不讲道理”的标签,事实上,孩子是由于处在身心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父母要多费精力、多花心思来处理。妈妈要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当孩子情绪稳定后,父母要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们玩喜欢的游戏,或做孩子感兴趣的事。
3. 4~5岁:活泼好动,喜欢角色扮演
这个阶段的孩子很难安静下来,总是手脚不停地变化姿势和活动方式,父母觉得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顽皮、淘气。并且,在此时期孩子的探索欲和行动力都大得惊人,这时父母不妨多带孩子出去游戏,来消耗他们的体力和精力。
如果没有时间外出,父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务劳动。当然,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让孩子参与劳动的过程,孩子干活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大人的标准,但是重点是让孩子参与。劳动既可以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也可以让孩子掌握一些生活小常识,比如:花盆里的土是用来种花的,而不是要撒在床上和房间里的;纸巾是用来擦手的,而不是拿来抽着玩的。
此外,这期间的孩子,非常喜欢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而且孩子还能简单的计划游戏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此时,父母可以为孩子挑选一些故事剧情,试着让孩子做导演,安排自己喜欢的角色,家长只需要陪伴他一起,听他的安排即可。
4. 6岁:极端、争强好胜、蛮不讲理
进入6岁后,孩子就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性格,比如,在学校里,他就像一个乖巧听话的小绵羊,从不违抗老师的命令。在家里,是一个任性、调皮的小霸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因为两极化,把笔画或数字反写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小大人一样,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还比较顽固、自负、蛮不讲理。其实,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增强自己的安全感。他的内心很敏感,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受伤。此时,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也常常游走于两极之间。他心理上既深深地依赖父母,同时又尝试着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些事情。
虽然他们总想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可行为上却笨手笨脚,常常因为把事情搞砸而闷闷不乐。因此,父母也要多关注他的心理健康,及时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
5. 7岁:孤独、退却
到了7岁,尽管孩子也有快乐的、生机勃勃的时刻,但更喜欢安静、独处,并且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第一个念头就是逃避。父母和7岁孩子相处的主要技巧是:
(1)要有耐心。因为7岁孩子做事情比较慢。父母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尽量提前预报、明确指示、多提醒和耐心等待。
(2)善于倾听。在和孩子沟通交流时,父母要多给孩子讲话的机会,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比如,孩子向你倾诉同学和老师如何讨厌他、瞧不起他时,父母可以简单地当“录放机”:“哦,你觉得同学们讨厌你了。”也可以拥抱他一下,然后询问一下原因。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接受孩子的感觉,然后引导他们转向积极、健康的一面。
(3)说话留有余地。假如你想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孩子却不情愿地抱怨说:“你为什么总是叫我干活,想累死我呀。”对于孩子的抱怨,父母切不可发火斥责,你可以微笑着回答:“你可是我们家庭中的小成员哦,有义务参加劳动。你看我们俩是不是能计划一下,以便做起来得心应手些?”这种说话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一些,使他不致断然拒绝你,从而留下回旋余地和引导的机会。
(4)遵守规则。对于7岁的孩子来说,有必要让他遵守一些规则,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如果你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项规则,那一定要坚持做到,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督促而不付诸行动。那样你的孩子会把你的话当成耳边风。
6. 8~9岁:有想法、会表达、盼独立
这时候的孩子处在青春期的过渡期,很多能力都在快速发展着,表现出一些小大人的特征,譬如举一反三、时间分配、理解和解决问题、交互式社交等。由于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并有一些独立的见解。
孩子这些能力的提高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却给家长带来了极大的困惑,认为孩子的思维太活跃,表达的东西有时让人出乎意料,难以驾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