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57743
我们希望,《从南极到北极》的出版,能够帮助今天的青少年读者乃至成人读者了解人类的探索与发现历史、世界地理和人文概况。在斯文•赫定所处的年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还没有全部完成,“征服地球”依旧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斯文•赫定通过对自己和其他探险家经历的叙述,描绘了一幅人类如何挑战自己所生存的环境、探索未知区域的画卷,即便在今天的读者看来,这样的经历依旧值得回味。本书首次被译成简体中文,是了解斯文•赫定本人探险经历的一个简明读本,具备一定的历史、地理、人文、自然知识,也是一部适合各年龄段读者、比较有趣味性的著作。
在斯文•赫定所处的年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还没有全部完成,“征服地球”依旧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斯文•赫定结合自身多年探险经历与历史上其他著名探险家的事迹,描绘了一幅人类如何勇敢地挑战自然、探索未知区域的画卷,在人类立足地球、放眼太空的今天,这样的经历和探索精神依旧值得回味。在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斯文•赫定从欧洲一路往东,横跨亚洲大陆到达中国、日本,穿越沙漠,翻越高原,登上冰山之巅,九死一生的丰富经历,还可以看到对他产生影响和激励的先行者哥伦布、利文斯通、斯坦利、富兰克林、沙克尔顿等人在全球各地的精彩故事。
本书曾经在瑞典作为青少年的教科书,与著名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诞生于同一时代,既是供青少年了解世界历史地理的简明读本,也是了解斯文•赫定经历和人类探索地球历史的全球性读物,既有生动的人文地理描写,也有自然知识和历史故事的讲述。想重温人类探索和征服地球未知区域的事迹,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编者的话001
中文版序言001
原书出版声明001
上部
第一章穿越欧洲003
从斯德哥尔摩到柏林003
柏林007
从柏林到君士坦丁堡012
君士坦丁堡018
神圣智慧教堂021
斯坦布尔的巴扎027
第二章从君士坦丁堡到德黑兰(1905)033
黑海033
从特拉布宗到德黑兰036
第三章穿越高加索、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1885—1886)042
从圣彼得堡到巴库042
穿越波斯047
阿拉伯半岛051
从巴格达到德黑兰052
第四章波斯沙漠(1906年)058
穿越卡维尔盐漠058
台伯斯绿洲065
第五章在吉尔吉斯草原(1893—1895)071
从奥伦堡到亚洲071
撒马尔罕和布哈拉076
帕米尔高原079
“冰山之父”084
吉尔吉斯赛马会087
第六章从波斯到印度(1906)091
从台伯斯到锡斯坦091
俾路支偷袭活动094
蝎子100
印度河102
克什米尔和拉达克108
第七章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1895)111
塔克拉玛干沙漠111
穿越沙之海113
旅行队的末日116
终于有水121
第八章沙漠水路(1899)127
沿叶尔羌河而下127
塔里木河132
游移的湖133
野骆驼136
第九章在禁地(1901—1902,1906—1908)138
西藏高原138
尝试进入拉萨142
来到日喀则152
野驴和牦牛155
第十章穿越印度半岛159
前往西姆拉159
德里和阿格拉162
贝拿勒斯和婆罗门教165
亚洲之光169
孟买173
印度的有用植物174
野象178
眼镜蛇182
第十一章从孟买到中国南部沿海(1908)187
印度洋187
巽他群岛189
槟榔屿和新加坡191
北上中国海193
第十二章从香港到蒙古197
前往上海197
“中央王国”201
蓝河207
在华北210
蒙古216
马可·波罗219
第十三章日本(1908)226
长崎和神户226
富士山和东京233
日光、奈良与京都239
第十四章回到欧洲243
朝鲜243
满洲247
西伯利亚铁路250
伏尔加河与莫斯科257
圣彼得堡和我的祖国261
下部
第一章从斯德哥尔摩到埃及265
前往伦敦和巴黎265
拿破仑之墓270
从巴黎到罗马275
永恒之城278
庞贝285
第二章非洲292
戈登将军292
攻陷苏丹306
鸵鸟308
狒狒310
河马312
食人狮316
大卫·利文斯通322
斯坦利如何找到利文斯通338
利文斯通之死346
斯坦利的杰出探险352
廷巴克图和撒哈拉364
第三章北美洲374
发现新世界374
纽约388
芝加哥和五大湖区398
穿越广袤西部407
第四章南美418
印加帝国418
亚马逊河430
第五章在南极海441
信天翁与鲸鱼441
鲁滨逊·克鲁索的岛屿445
穿越太平洋449
穿越澳大利亚458
第六章北极465
约翰·富兰克林爵士和西北航道465
“织女星”之旅476
南森483
第七章南极49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关于瑞典教育体系中学龄儿童所使用的教科书,在瑞典发生了一场争论。批评者坚持认为,过往的教科书常常是过时的,以一种学龄儿童并不熟悉的语言风格来撰写,因此并没有激发起儿童的阅读兴趣。一些瑞典作家受命编写关于瑞典历史和地理的新式教科书,以图改善。有两部著作因其文学品质至今依旧被广泛阅读,尤其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塞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f, 1858—1940)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The Wonderful Journey of Nils, 1906),讲述了小男孩尼尔斯骑着鹅前往位于瑞典极北之地的筑巢区,描写了沿途所见风景,带领读者进行一场跨越瑞典的旅行;另一部是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魏尔纳·海顿斯坦姆(Verner von Heidenstam, 1859—1940)所撰写的关于瑞典历史的著作。
其中被忽略掉的,是一部面向稍微大一些的学龄儿童的地理著作,这部著作讲述的不仅是瑞典,还包括整个世界。撰写这本书的任务被交给了斯文·赫定(1865—1952),他是此后世界知名的瑞典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在当时,他已经进行了三次主要的探险经历,此后还有前往中亚和波斯的两次旅行。他的游记十分畅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这些著作显示出,斯文·赫定不仅有丰富的探险经历可以向读者讲述,还能驾驭一种具有吸引力的语言风格,即便他的文章充斥着所探索地域的各种信息。
斯文·赫定始终如一地遵循着一种发表探险素材的策略。首先,他迅速在报刊上用瑞典语和其他语言发表文章。然后,他转向发表加入插图和地图的完整游记,这些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第三步,则是将完整的探险叙述整合为面向青少年读者的书,实际上也面向那些在大部头版本前望而却步的读者。正是通过这一精简的版本,他开始出版科学性的、卷帙浩繁的一系列著作,这些来自他在其领域内工作的积累。
当读者在没有既定目标的情况下寻找一本地理书时,斯文·赫定的声誉,以动人语言风格写作的习惯,对全世界地理、历史的广博知识,以及已被证实的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兴趣,使得他的著作成为不二之选。赫定还因他迅速地发表文章而变得愈发知名。他的手稿可以轻松地转化成最终发表的文字。《从南极到北极》第一卷就在数月时间内完成。赫定此前已经表现出他是一名整合其他探险家和作家作品的专家,且不会遗漏原作的特质。
《从南极到北极》的结构由上部所决定。上部以欧洲和亚洲为主题。这些是赫定所熟知的大陆,文章来自他的旅行、他的所见、他的经历,以及他的阅读。下部所涉及的其他大陆,赫定没有访问过,并没有第一手的了解,他不得不引用其他实践者的作品,以其他实践者来充当故事主线,以推进写作。这些实践者,常常是如他一样的探险家、旅行者,也常常是虚构的主角,比如一只鸟或一头鲸鱼。
《从南极到北极》不仅成为瑞典国内的教科书,还是一部面向全球读者的著作。在问世后数年时间里,这本书就以多种语言出版,在那之后,还出现了更多版本。它所描述的那个世界可能在今天已经过时,但它仍旧是那一类著作中的经典。在瑞典,《从南极到北极》在学校里被使用了数十年,相对其他地区的孩子们,瑞典的学龄儿童更多地阅读了中国和中亚。
倘若斯文·赫定知道他的这部著作如今与中国读者见面,一定会非常高兴。
伍贺庚(Hkan Wahlquist)
编者注:伍贺庚,瑞典人类学家,尤其有志于喜马拉雅及中亚地区人类学研究,瑞典国立民族博物馆亚洲和大洋洲收藏部高级负责人,瑞典皇家科学院斯文·赫定基金会负责人。本序由编者译出,“伍贺庚”系采用杨镰先生译法。
《从南极到北极》不仅成为瑞典的教科书,同时还是一部面向全球读者的著作。在问世后数年时间里,这本书就以多种语言出版,在那之后,还出现了更多版本。它所描述的那个世界可能在今天已经过时,但它仍旧是那一类著作中的经典。在瑞典,《从南极到北极》在学校里被使用了数十年,相对其他地区的孩子们,瑞典的学龄儿童更多地阅读了中国和中亚。
倘若斯文•赫定知道他的这部著作如今与中国读者见面,一定会非常高兴。
伍贺庚
人类学家,瑞典皇家科学院斯文•赫定基金会负责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