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历史世界史最后的希望之岛:流亡英伦的“二战”英雄

最后的希望之岛:流亡英伦的“二战”英雄

还原“二战”欧洲的希望之岛 纳粹德国占领欧洲大陆主要国家后,挪威、荷兰、波兰、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捷克斯洛伐克等不愿投降的元首和政要们流亡到伦敦,继续参与到反法西斯战争中,直到取得*后胜利。

作者:[美]琳内·奥尔森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4月 

ISBN: 9787229146689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9.99

类别: 历史 新书热卖榜, 世界史 SKU:5ed183eb5f98491444eff5d9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9146689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后的希望之岛:流亡英伦的“二战”英雄》详细讲述活跃于英伦三岛的反法西斯传奇英雄,完整呈现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欧陆各国关系的演进历程。

虽然已有众多关于“二战”题材的图书,但是关于被法西斯占领国家的领袖们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发挥的特殊作用,却鲜为人知。《*后的希望之岛:流亡英伦的“二战”英雄》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琳内·奥尔森真实地记录下了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真实故事,正是因为对和平的渴望,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这是《*后的希望之岛:流亡英伦的“二战”英雄》*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它在全世界畅销的主要原因之一。

历史和战争的话题是沉重而令人深思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疯狂的杀戮和侵占,也有充满正能量的希望和正义。

伦敦作为“二战”中的重要城市,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希望之岛”,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也收获了众多精彩绝伦的故事,流传于史,非常值得后世之辈了解并以史为镜,不断反思。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纳粹德国占领欧洲大陆主要国家,英国成为挪威、荷兰、波兰、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捷克斯洛伐克等七国不愿投降的政要们的避风港。七国元首、首脑率部逃亡英伦三岛,伦敦成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和欧洲各国人民的希望之岛。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琳内·奥尔森走访当事人和他们的亲属,查阅大量档案资料,还原了在纳粹肆虐的战争年代,欧洲人民团结一心,反抗侵略,*终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艰难历程。琳内·奥尔森的文字生动感人,字里行间充满人性的温暖。

《*后的希望之岛:流亡英伦的“二战”英雄》是琳内·奥尔森反法西斯系列中的*畅销史书之一,其姊妹篇有《《盟友:在*黑暗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原书名:《伦敦公民》)》。

 

──有20%参与不列颠空战的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来自波兰和捷克。

──有数千艘挪威和荷兰的商船进行海上运输支援,帮助英国应对战争初期纳粹德国的封锁和狂轰滥炸。

──布莱切利公园国家密码破译中心成功破解德军恩尼格玛密码系统,法国人、波兰人贡献*。

──关于德军的情报,大多来源于被占领地区的地下情报体系,而不是军情六处(MI6)。

──比利时流亡政府借出储备黄金帮助英国撑过1940年至1941年间的金融黑暗时期;比利时刚果殖民地丰富的铀、挪威的重水,以及法兰西学院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为美国的“曼哈顿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作者简介

琳内·奥尔森长期从事记者工作,先后担任美联社(AP)驻莫斯科记者、驻华盛顿政治记者,和《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驻白宫特派员。

琳内·奥尔森现为专职作家,已出版七部著作,大多与“二战”及英国在“二战”中的关键角色有关。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Madeleine  Albright )称琳内·奥尔森为“‘二战’政治和外交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史学家”。

琳内·奥尔森的其他著作还有《盟友》(Citizens of London,又译作《伦敦公民》)、《那些愤怒的日子》(Those Angry Days)

目  录

自 序

前 言

第一部分 开战

003 第 1 章   陛下,打仗了

018 第 2 章   一位勇敢而高贵的妇人

026 第 3 章   一场完整而彻底的摧毁

044 第 4 章   我们必须生死与共

060 第 5 章   称为重水的东西

070 第 6 章   他们比我们所有的人都勇敢

084 第 7 章   我的上帝,这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096 第 8 章   这是伦敦在呼叫

108 第 9 章  “V ”字手势横扫了世界

120 第 10 章  搜集纳粹的情报

140 第 11 章   疯帽子的下午茶

152 第 12 章  团结中的纷争

第二部分 巨人之间的游戏规则

173 第13 章 富人和穷人的关系

191 第14 章 丑陋的现实

206 第15 章 英格兰游戏

225 第16 章 下次得更小心些

245 第17 章 我无法向你描述那种英雄主义

259 第18 章 一张巨大的拼图难题

270 第19 章 一支强大的秘密军队

280 第2 0 章 可怜的英国小驴

291 第2 1 章 决战

303 第2 2 章 双城记

319 第2 3 章 我本是一个陌生人,但你却把我带进屋里

341 第2 4 章 饥饿的冬天

356 第2 5 章 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了

365 第2 6 章 年轻人,你为什么哭泣

379 第2 7 章 这是一个集体的错误

386 第2 8 章 世界不可能再回到以前那样了

395 第2 9 章 我对欧洲的建议……团结起来

407后 记

媒体评论

《*后的希望之岛》是记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刻不容缓的逃亡、谍战与抗争的惊心动魄的传奇之作,再现了被希特勒德国占领的七个国家的英雄领袖的故事。

———艾瑞克·拉森

纽约时报畅销书《死者苏醒》的作者

 

 

琳内·奥尔森已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权威记录者,《*后的希望之岛》是一部奥尔森特有风格的精彩历史著作。

——乔恩·米查姆

作品《美国之狮》荣获普利策奖

 

人们不会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历史大师琳内·奥尔森找到了这些故事。她以一如既往的热情将故事讲述出来,这部作品提醒我们,是靠美国和英国在西欧打败了纳粹集团这一看法是多么欠妥。

——亚当·霍克希尔德

纽约时报畅销书《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的作者

 

琳内·奥尔森是一个故事大师,她将抵抗希特勒战争机器的历史描述得引人入胜。这场史诗般的斗争展现了英雄们惊人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以及人类的软弱和愚蠢。《*后的希望之岛》是一部成功的巨著。

——埃文·托马斯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为尼克松》的作者

免费在线读

自序

 

人们经常问我,多久才能写一本书?每本书的时间长短显然是不同的,平均大约为两至三年。但《最后的希望之岛》不是这样的。我在十多年前第一次有了这个想法,并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在英国、欧洲大陆和其他地方进行调研。然而就在那个时候,我决定要停一会儿再写。这本书聚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和大多数被占领的欧洲国家,它比我之前写过的所有的书要复杂得多。坦率地说,在我写作生涯中的那个时刻,它对我来说有些负担过重了。

 

所以我就把它放到了一边,去写其他书了—包括《盟友: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和《那些愤怒的日子》。然而,《最后的希望之岛》一直在召唤我。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故事—一个从来没有被完整讲过的故事,以及我从未遇到过的一大群最具个性的人物。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对了解今天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之间动荡关系的演变会有所帮助。所以, 在写完《那些愤怒的日子》之后,我重新探索了这个主题。我进行了大量新的研究,增加了我多年来收集的材料。我也吸收了我在写其他书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就像我在写英国和“二战”的历史那样, 聚焦在一个特定主题和时间段上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充分利用多年来积累起来的知识。     

 

前言

在英国悠久并为人熟知的历史中,英国人总是尽力保持远离欧洲及欧洲内部的缠斗。在 19 世纪中叶,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曾宣称,由于他的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帝国并掌控了海洋,英国已经“超越了欧洲大陆”。在迪斯雷利发表上述言论近一个世纪后,英国人仍然把欧洲人和所有的外国人看成麻烦的制造者。正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爱德华·R. 默罗(Edward R. Murrow)所说的那样,英国人“保持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安逸的傲慢 —一种自以为他们比别人更为优越的感觉”。

当阿道夫·希特勒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上台并开始征服欧洲时,英国人只是静静地站在一边。为了和平——他们自己的和平 ,他们对一个接一个国家被德国占领几乎无动于衷。当捷克斯洛伐克被占领时,他们还积极与德国合作。首相内维尔·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在 1938 年 9 月提到那个国家时,表达了其众多同胞的感受。他抱怨说:“因为那些我们根本不了解的人在一个遥远国家中的争吵,我们就必须在这里挖掘壕沟,试戴防毒面具。这是多么可怕, 多么愚蠢,又多么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在 1940 年 5 月和 6 月那一段混乱的日子里,伦敦人突然发现伦敦成了事实上的欧洲首都。每隔一天,乔治六世国王(King George Ⅵ)和接替了张伯伦成为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就要到伦敦的一个火车站去迎接一位国王、一位女王、一位总统或一位总理。他们国家的自由在纳粹对欧洲的闪击战中被残暴地夺走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英国首都就成了六个被希特勒占领的欧洲国家的政府和武装力量的“天堂”。这六个国家是: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连“自封”为自由法国代表的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将军也逃到了英国。

大多数流亡领导人最初对离开自己的国家是抵制的,他们对英国的感受和英国对他们的感受是一样的。他们对英国之前拒绝与希特勒抗争,拒绝援助他国感到极为不满!但有其他选择吗?新一任首相在这关键时刻,激发了英国的斗志,而她是唯一一个仍然在抵抗德国的国家。各国政府只有结成联盟才能团结起来,继续战斗。

丘吉尔对内阁成员和英国政府大部分成员的反对置之不理,对欧洲人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毫无疑问,他的热情好客出自真心,但其中也包含了很大一部分对国家自身利益的考量。在占领法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之后,希特勒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英国,英国的未来命悬一线。他们马上就会充分领受到德国强权的暴虐,不得不依赖他们看不起的那些外国佬——最紧密的盟友,帮助他们在即将到来的绝望挣扎中生存下去。

当我和丈夫斯坦利·克劳德(Stanley Cloud)为撰写第一本书—《默罗的男孩们》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资料时,我们看了一部关于英国大战的老电影,其中有一个场面展示了由波兰飞行员组成的中队的飞行。在此之前, 我们一直以为只有英国飞行员才会在那场史诗般的战斗中飞行,我们想发现更多的史实。由此,我们发现几十名波兰人不仅参加了战斗,而且为赢得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觉得他们的故事不为大多数美国人所知,所以值得一写。然而,当挖掘得更深时,我们意识到波兰人对盟军胜利的贡献远不止飞行员的壮举。波兰人以及他们战时的经历成了我们共同撰写的第二本书《事关荣誉》的主题。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我又写了三本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全部涉及英国在“二战”初期为生存而苦斗的方方面面。我的注意力集中在温斯顿·丘吉尔非凡的领导能力和普通英国人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之上。同时,我也考察了英国与两个主要的战时盟友——美国和苏联的关系。

在探索这些课题时,我有了另外一个发现:波兰并不是唯一帮助盟军的被占领欧洲国家。事实上,逃亡到伦敦的绝大多数被占领国家的流亡政府都提供了帮助。在 1940 年至 1941 年那段黑暗的岁月里,这些国家的支持不仅让英国免遭失败,并在战争后期为盟军的整体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为什么他们的贡献会被历史学家们所忽略,“二战”的胜利通常会被描绘成纯粹是美国、英国和苏联的胜利?真相是丘吉尔必须承担起被历史遗漏的大部分责任。在战争初期,他创造了一个弱小的英国与历史上最大的军事巨兽(德国)抗争的英雄形象。他在整个“二战”期间及其之后不断地重复这一说法, 他在欧战胜利日通过广播电台向英国人民这样说道:“在法国大败之后,我们依靠这个岛屿和我们团结一致的帝国,孤军奋战,直到苏维埃的军事力量和稍后来的具有压倒性实力和资源的美国加入了战争。”丘吉尔的说法忽略了以伦敦为基地的被占领国家仍在战斗这一事实。没有他们的帮助,英国人可能会在不列颠之战和大西洋之战中失败,并且可能永远无法破解德国人复杂的恩尼格玛密码,而所有这些都是英国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

这个丰富并极具人性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群“大人物”,从君王到科学家到间谍到破坏者。有些人,例如戴高乐,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其他大多数人并不为人所知。挪威的英雄国王哈康七世(Haakon Ⅶ)和勇敢的荷兰女王威廉明娜(Wilhelmina),就是这本书里的两名显赫人物。一名无畏的英国贵族萨福克伯爵从法国救出了两名核物理学家,从而使曼哈顿计划的实现成为可能。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还有一名波兰密码学家马里安· 雷耶夫斯基(Marian Rejewsk), 他远在艾伦· 图灵(Alan Turing) 和布莱切利公园(Bletchley Park)参与之前就破解了恩尼格玛密码。而那位年轻俊秀但意志坚强的比利时人安德烈·德·容(Andrée de Jongh),帮助了数百名被击落的英美航空人员通过地下网络逃出德国人的占领区,回到了自由世界。

这本书在详细介绍这些人和其他欧洲人在战时的故事时,也描述了被占领国家从英国获得的回报。对被占领的欧洲来说,英国对希特勒的抵抗就像是一座希望的灯塔,一个能够抵御绝望的护身符。只要战争还在持续,欧洲人就会每天举行一个弥足珍贵的夜间仪式:他们会从各种隐藏场所,地板底下、厨房橱柜中的食物罐头后面或是烟囱里面,取出暗藏的被德国人禁止的收音机。不管各处情形如何不同,持有这些收音机的人们都会按时将收音机调到 BBC 的频率,收听大本钟的报时声和那句神奇的开场白“这是伦敦在呼叫”。在战时和战后,欧洲人把秘密收听 BBC 新闻节目的那一刻描述为他们连接自由的生命线。一名在战争中逃到伦敦的法国人回忆说:“无法解释我们对于英国广播公司的依赖。当战争开始的时候,那就是所有的一切。”

在战争初期,有一名年轻的荷兰法律系学生,曾希望能画出在海牙附近的一个海滩上空飞过的两架喷火式战机的形状。他带着崇敬的心情遥望着飞机, 机身上的皇家空军标志在阳光下十分清晰。他后来写道:“德国人的占领在我们身上造成的伤害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英格兰和自由一样,仅仅是一种概念。要把它看作是一种真实的东西,生活在一大片土地上的自由的人民正抵挡着纳粹的吞噬,就需要像上帝的标记那样有一个具体的显现:英格兰还在那里!”不到一年之后,他逃到了英国,并成为一名皇家空军飞行员。

另一名出逃者,一名比利时记者,成功地逃出了纳粹集中营,到达伦敦时“高兴得就像喝醉了酒”。他向一位英国朋友喊道:“你知道我好几个月来就一直梦想着这个时刻吗?”一名年轻的波兰抵抗运动成员对这种情绪回应道:“在这里真是太好了!为什么?因为数以百万计身在欧洲大陆的人都在这个时刻向往着伦敦!”他声称“到了伦敦就像是进了天堂”。与皇家空军飞行员比翼齐飞的波兰飞行员在战争期间把英国称为“最后的希望之岛”。

然而,相对于英国人和欧洲人之间所有的相互支持而言,他们之间的关系往往像是充满了矛盾和误解的疾风暴雨。 即便是在紧迫形势下的绝望时刻,即便是在德国军事机器的碾压之下苦苦挣扎求生的时候,他们也会因文化冲突和语言差异而扭打在一起。对于许多流亡的欧洲人来说,英国人看上去很傲慢并缺乏同情心,对岛外的世界知之甚少,不了解德国人占领欧洲大陆后所带来的残酷现实。与此同时,英国人对蜂拥而至的外国人无休止的抱怨、抗争和要求也失去了耐心。

尽管如此,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大多数人能够为了他们共同的目标——打败希特勒而放弃分歧,紧密合作。当大战结束时,一位皇家空军元帅在评论由他指挥的欧洲飞行员时,说出了大家共同的看法,“我们已经在一起结下了兄弟情谊”。

在欧洲人之间也形成了相似的兄弟情谊。一位荷兰情报人员曾就他在伦敦见到的波兰人、法国人、挪威人、比利时人和捷克人评论道:“尽管我们来自 不同的地方,未来也不确定,但我们都肩并肩地站在一起。在我以前曾热切认同的荷兰人圈子之外,出现了一种更为广阔的兄弟情谊,它张开双臂欢迎了我。”

随着战争的进行,欧洲各国流亡政府的成员也在官方和个人的层面上编织起了紧密的纽带。失败和占领的创伤使他们相信,如果欧洲希望在未来具有任何影响、实力和安全的话,他们的国家就必须在战后结合在一起。他们在伦敦的合作播下了大战后欧洲统一运动的种子—这一卓绝的努力让西欧赢得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而两个东欧盟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当苏联和美国在 1941 年进入战争时,英国和被占领的欧洲之间的团结让位给了现实政治的迫切需要。约瑟夫·斯大林决定在战后对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控制,而富兰克林·罗斯福和负罪感缠身的温斯顿·丘吉尔最终同意了他的要求。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直到 40 多年后,东欧出现“巨变”和苏联“解体”,“战争”才算真正结束。

在此期间,英国在战后又恢复了传统的对欧洲的超脱,拒绝参与欧洲一体化的运动。尽管它终于在1973 年加入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联盟的前身), 但却不是心甘情愿的。以后在成为欧盟成员时也同样是摇摇摆摆的。这个争议问题在 2016 年 6 月达到了沸点,大多数英国人在一次全民投票中支持脱离欧盟。

英国与欧洲即将离别所带来的冲击和痛苦,与当年战争关键时刻的决心和希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时的英国与欧洲团结在一起,打败了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军事机器”。法国记者伊芙·居里(Eve Curie)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玛丽· 斯克沃多夫斯卡(Marie Sklodowska)和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的女儿,她也曾是一名流亡者。对她来说,战时英国的壮举体现在了丘吉尔和在伦敦加入他的行列的欧洲人身上——“正是那些疯狂的、不拿枪的英雄战胜了阿道夫·希特勒。”

抢先评论了 “最后的希望之岛:流亡英伦的“二战”英雄”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巴黎高等法院史

EUR €20.99
加入购物车

甲骨文丛书·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

EUR €45.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老布什图书馆绝密档案新近解密!哈佛大学现代史专家,还原改变苏联命运和世界面貌的五个月)

EUR €38.99
评分 4.67 / 5
加入购物车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2018年重磅新作!)

EUR €43.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