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089815
“中国现代作家既受古代影响,也受外国影响,而他们的作品又影响了当下的写作”,因而该书“呈现中国现代文学植物书写的范式和流变”,对于普通读者和写作者,都有裨益。
绿风文丛之一种。书稿收入中国现代作家关于植物书写的作品。除了周作人、周瘦鹃、孙犁、汪曾祺等文学名家之外,选本还收录了个别园艺和科普作家的文章。选文专注于纯粹的植物书写,摒除“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之类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文章,偏重知识性,先“物理”而后“人情”。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如白果树、杨柳、梧桐树,栀子花、杏花、牡丹均入文,乃至野草的俗名亦自成一章,读来亲切可爱。多位作者博览群书,引经据典,也为植物爱好者的拓展阅读提供了索引。
如编者在后记中所说,“中国现代作家既受古代影响,也受外国影响,而他们的作品又影响了当下的写作”,因而该书“呈现中国现代文学植物书写的范式和流变”,对于普通读者和写作者,都有裨益。
第一辑
两株树…..周作人 3
苋菜梗…..周作人 8
野草的俗名…..周作人 12
桃子…..周作人 20
第二辑
白果树…..周建人 25
兰花…..周建人 29
延藤的植物三种…..周建人 33
漫谈观察植物…..周建人 36
田野的杂草…..周建人 41
第三辑
迎春花…..周瘦鹃 77
好女儿花…..周瘦鹃 79
一生低首紫罗兰…..周瘦鹃 82
雁来红…..周瘦鹃 85
栀子花开白如银…..周瘦鹃 88
暗香疏影共钻研…..周瘦鹃 90
第四辑
杏花…..郑逸梅 99
桂花…..郑逸梅 102
芭蕉…..郑逸梅 105
菖蒲…..郑逸梅 109
苹果…..郑逸梅 112
桔…..郑逸梅 114
第五辑
杨柳…..丰子恺 141
梧桐树…..丰子恺 145
黄山松…..丰子恺 148
第六辑
水仙…..贾祖璋 153
荷花…..贾祖璋 156
菊…..贾祖璋 161
我爱桃花…..贾祖璋 169
杜鹃啼处花成血…..贾祖璋 173
葵和向日葵…..贾祖璋 180
第七辑
英雄树木棉…..叶灵凤 189
夜雨剪春韭…..叶灵凤 192
野百合花…..叶灵凤 194
老榕树…..叶灵凤 196
大树菠萝…..叶灵凤 198
吊钟——香港的新年花…..叶灵凤 200
第八辑
论树…..鹤西 207
雏菊…..鹤西 209
木棉…..鹤西 212
甘蔗…..鹤西 215
故乡的花草…..鹤西 218
第九辑
植物中的钢铁…..邓拓 225
种晚菘的季节…..邓拓 228
一品红…..邓拓 231
大豆是个宝…..邓拓 234
楮树的用途…..邓拓 238
第十辑
晚秋植物记…..孙犁 245
菜花…..孙犁 249
我的绿色书…..孙犁 252
第十一辑
葡萄月令…..汪曾祺 257
云南茶花…..汪曾祺 264
腊梅花…..汪曾祺 267
紫薇…..汪曾祺 270
北京的秋花…..汪曾祺 274
第十二辑
海棠…..邓云乡 281
芍药…..邓云乡 286
牡丹…..邓云乡 291
茉莉…..邓云乡 296
罂粟…..邓云乡 300
树之以桑…..邓云乡 305
编后记 309
总 序
林贤治
一天,到张懿的办公室小坐,见醒目地添了几盆花草,摆放很讲究。座椅后壁,挂了两幅手绘的水彩画,画的仍是花草。深秋的午后,一室之中,遂有了氤氲的春意。因谈花草,转而谈及关于花草的书。她说,坊间的这类书很零散,何不系统地做一套丛书?我表示赞成,她便顺势让我着手做组织的工作。
有关花草树木的书,我多有购置。除了科普,随笔类也留意挑选一些识见文笔俱佳者,其中,沈胜衣给我的印象最深。他是东莞人,想不到还是一位地方的农业官员,通过电话联络,隔了几天,他径自开车到出版社来了。人很热情,没有可恶的官场习气,倒有几分儒雅。在赠我的书中,有一套他任职之余编辑的丛刊,名《耕读》,印制精美,可见心魂所系。
沈胜衣当日答允为丛书撰稿,归去之后,一并推荐了几位作者。我再邀来朋友桑农和半夏,在花草无言的感召下,很快凑足了这样一套丛书。
桑农编选的两种:《不屈的黑麦穗》和《葵和向日葵》,是丛书中的选本;一国外,一国内,都是名家。桑农长期写作书话,是编书的好手。他选的两种书,从植物入,从文学出,是真正的美文。《草莓》的入选尤使我感到欣喜,如遇故人,几十年前读到,至今手上依然留有整篇文字的芳馥,那“十八岁的馨香”。
沈胜衣喜读书,也喜抄录,加之注意语言的韵味,所以,笔下的《草木光阴》显得丰茂而雅致。作者置身在草木中,却无时不敏感于生命的流转,时有顾惜之意。忆往,伤逝,作品内含了悲剧中的某种美学意味,所以特别耐看。半夏是杂文家,《我爱本草》取材皆为中药,配以杂文,实在很相宜。鲁迅之所谓杂文,原也同小说一样,目的在于“疗救”,种类颇杂,并非全是匕首投枪式。信笔由之,何妨谈笑,不是“肉麻当有趣”便好。半夏此书,写法上,却近似周作人的一些名物小品,平和,闲适,而别有风趣。许宏泉的《草木皆宾》,取画家的视角,多有画事的掌故琐闻。至于王元涛的《野菜清香》,特色自是写“野”。一般文士喜掉书袋,后者亦不乏此中杂俎,但未忘现实人生,夹带了不少历史、社会人文的元素,多出一种经验主义的东西。
钱红丽的《植物记》,将日常所见的花草,匀以生活的泥土,勃勃然遂有了一份鲜活、亲和的气息。戴蓉的《草木本心》,比较起来,偏于娴静,有更多的书卷气。这是两种不同的诗意,或许是沈胜衣序中说的“植物型人格”所致吧?论人性,大约男性近于动物,女性近于植物,难怪她们写起花草来,都能深入其“本心”。这两部小品,不妨当作女性作者的自我抒情诗来读。
编辑中,时时想起故乡的花草。它们散漫于山间田野,兀自开落,农人实在少有余暇观赏,倒是有一些药草,正如荒年供人果腹的野菜一样,不时遭到采掘。以微贱之躯,为救治世间穷人,或剁碎为泥,或投身瓦器,我以为精神是高贵的。但是,从野草们的立场看,未必见得如此。人类与草木之间,始终找不到一种共同的语言,想起来,不觉多少有点寂寞。
野草的俗名
周作人
《缘督庐日记抄》卷十三,光绪丁未四月下云:
“初七日,往返田塍,见野花,指问村人。野木犀枝叶花朵皆如桂,但白色。墙上有藤下垂如金银花,亦白色,土人谓之石沿藤花。又有小红花,瓣如障扇形,土人名山荷花浪。此皆土俗语,若欲考其名义,须检《尔雅》本经。”叶鞠裳好古,故尊信《尔雅》《本草》,但土俗语亦自佳,即古书中名义多自俗名出,注疏家亦多征引,若郝兰皋的《尔雅义疏》最为显著,不佞亦正以此益喜之也。毛子晋著《毛诗陆疏广要》,疏解烦详,后刻入《青照堂丛书》中,有李时斋批语常引俗名,在采采芣苡条云:
“车前以多生道旁故名,吾乡人或名猪耳。叶断之有丝,小儿或呼为老婆绩线。”此于经说或博物学上不知价值若何,却是民俗专业的好资料,可以见平民或儿童心理,不单是存方言而已。范啸风著《越谚》卷中记名物,《花草》项下有绍兴土俗名数条,稍为增补注释共得八则。
……
四 碰鼻头草
碰鼻头草,《越谚》湴浡头草,注云:“似莼。”《本草纲目》卷十九莕菜下时珍曰:“莕与莼,一菜二种也,并根连水底,叶浮水上,其叶似马蹄而圆者,莼也,叶似莼而微尖长者,莕也,夏日俱开黄花,亦有白花者。”这里所谓碰鼻头草盖是莕而非莼。越中多水,城内道路几乎水陆并行,乡下则河港尤阔大,交通必赖舟楫,人民对于水里的东西自然特别感兴趣。如坐“躅桨船”——《越谚》卷中注云:“小而快,用脚踏桨,桨在后,躅从《荀子·礼论篇》注。”案躅字无可注音,当读如绍兴音弱。——中,进村间小溇,见两岸碧叶贴水,间开黄白小花,随便桨波上下,便知俗名之妙,老百姓非全无幽默者也。《诗经·周南》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仿佛亦有此意,此固非如范啸风所谓今之闭户攻八股者所能领会者也。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