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3941840
升级啦~!
托尔斯泰《忏悔录》2016全新升级修订版,新增逻辑思维导图,轻松读懂艰深思想;新增俄国文化背景注释;全新修订译文,更准确,更好读。
★隐藏人类生命秘密之书重见天日
★容易理解,读了您就懂
★无删节完整翻译,100%还原俄文手稿
★坚持正版的书帧与印刷工艺
现在购买,免费获得限量赠品“生命余额宝”。读《忏悔录》,测算生命余额,通透理解生命意义。
《忏悔录》——隐藏人类生命秘密之书惊现身!
《忏悔录》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心灵自传,讲述他用50年想清楚的1个人生命题,透彻解读人类未曾觉察的“生命意义”。
1879年,50岁的托尔斯泰独自待在昏暗的书房中,书桌上的稿纸凌乱不堪,桌面刻满被金属笔尖划过的痕迹:“为什么,为什么我要活着?”、“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我人生全部的结果?”、“如何超越有限的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这些严峻的问题不停在托尔斯泰脑中盘旋着,他在苦苦思索中,逐渐回忆起往事。
回首过去,托尔斯泰也曾是个坏人,他忏悔自己早年的说谎、杀戮、虚荣、贪财、荒淫、自大、暴躁……这些竟然占据了他记忆的全部。他不能再忽视引领他走向死亡的日日夜夜,究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对我们隐瞒的真相是什么?生命的终极真谛是什么?
在一段刻骨铭心的忏悔中,一个震惊世人的答案渐渐在稿纸上浮现。
137年后,这部解读人类生命终极秘密的作品重见天日。
·如何透彻认知自己的生命?
·如何寻找到活着的意义?
·如何体验从未拥有的喜悦生活?
这一切,都将在阅读《忏悔录》中得到完美解答。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购买阅读
现在购买,「免费」获得超值赠品“生命余额宝”
忏悔
质疑&探索
觉察
再看宗教
特别附录
1410字导读,真正读懂《忏悔录》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著名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部曲。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托尔斯泰五十岁时也曾写过一本区区四万多字,却同样意义非凡的作品,那就是托尔斯泰心灵自传:《忏悔录》。
1828年9月9日,出身于世袭贵族的托尔斯泰在美丽的雅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降临。童年的他寄情文学,热衷并熟读大量民间故事、诗歌、小说。17岁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在短短两年的大学生涯中,逃避科班教育的他一心埋头于书海,尤爱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的作品。结束学业后,他成为一个拥有1200俄亩土地和330名农奴的19岁贵族地主,过着富裕又无需劳动的生活。23岁,托尔斯泰跟哥哥远赴高加索参军,立下战功,也被战争中的暴力屠杀所震撼,产生强烈的抵抗情绪。退伍后,托尔斯泰在庄园长期埋头文学创作,关注并热爱农民阶层,致力于帮助农奴脱离贫困。为了兴办农民教育,他曾一度出国考察。五十岁时,在一场突发的精神危机中,他写下了《忏悔录》,记录一段世界观转变的过程。之后,托尔斯泰主动脱离贵族不劳而获的生活,衣食回归简朴,亲自下地干活。终,托尔斯泰1910年病死于外出的路上,终年82岁。
《忏悔录》是托尔斯泰一生思想的转折点。1879年,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行将结束时,受到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影响,开始质疑自己的信仰。彼时,东正教是俄国普及性宗教(相当于儒学思想之于中国),但托尔斯泰却认为,信教和不信教根本没有什么区别,对生活也没有任何影响。而农奴制却剥削了千万农民,使他们过着贫困、卑贱的生活。身为贵族,他越来越厌恶本阶层不劳而获的生活,反而更加相信平凡人依靠劳动创造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坚定地站在农奴一边。他宣扬博爱,呼吁道德的自我完善,提倡以非暴力的方式进行革命。在他的世界观转变过程中,这一段思想历程被他记录下来,取名《忏悔录》。
《忏悔录》的核心主题是探索生命的意义。“为什么人要活着?”、“人生的终极意义到底是什么?”、“什么是我人生全部的结果?”这些在普通人看来一笑了之或朦胧回答的问题,托尔斯泰却做了细致又深刻的思考。他思考的方式就是:忏悔。他忏悔自己早年错误的信仰,忏悔自己打仗时犯下的恶行,忏悔身为贵族却不劳而获的可耻生活。在这种发自内心的反思中,托尔斯泰开始思辨生与死的关系,质疑社会普遍信仰的真实性,痛斥彼得堡虚伪、自以为是的作家,努力寻找生命向我们隐瞒的真相。终,托尔斯泰得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在稿纸上刻下重重一笔。他的发现为自己的精神危机划上一个句号,同样也献给世人一笔认清生命真相的宝贵思想财富。
《忏悔录》主体创作于1879-1880年,中途因混乱崩溃而搁置,至1882年才全部完成。但因有反对东正教内容遭到教会书刊检察机关的强烈反对,出版一度受阻。1884年,稿件偷渡到瑞士日内瓦首次出版,二十二年后,部全俄文版才得以面世。托尔斯泰《忏悔录》与奥古斯丁《忏悔录》、卢梭《忏悔录》并称“世界三大忏悔录”,与前两者相比,托尔斯泰《忏悔录》以对生命思考的深度见长,其深刻的思想性独具魅力,对于帮助普通人认知生命意义也有启发。
托尔斯泰的《忏悔录》高于他的其他所有作品,这是一部世界性杰作,如我声称的那样,它与《约伯书》、《传道书》和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处于同一级别。这是俄国文学中伟大的雄辩杰作。唯独俄语有此幸运,能用日常生活口语营造出《圣经》般庄严的效果。
——俄国文学史
选自《忏悔录》第二章 我曾是个坏人
忏悔我的十年
如果有机会,我想讲一讲我过去的生活史,我青年时代的十年中一些感人又发人深思的经历。我想,很多人也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我曾真心实意地想当一个好人,但那时我太年轻,年少轻狂,又孤独一人。每当我寻找为善之道时,我孤立无援。每一次,当我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愿望,也就是想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时,世人却用蔑视和讥笑对待我。但每当我沉迷于可憎的情欲时,却是一路的掌声和加油声。我过去的爱慕虚荣、争权夺利、贪财好色、自高自大、暴跳如雷、打击报复……所有这些行为又都得到了人们的吹捧。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我变得像一个世故的成年人,并且感觉到了他们对我的赞同。
抚养我长大的姑妈是一位非常善良且比任何人都纯洁的人,她老是希望我能和一个有夫之妇发生关系。她说:”能造就一个男人的,莫过于跟体面的女人做爱。”她还希望我成为一名副官,好是皇帝的副官。她觉得,对我来说,的幸福就是讨一个富人家的姑娘做老婆,由此获得更多的农奴 。
回望这些年,伴随记忆的都是诚惶诚恐、厌恶和痛彻心扉。打仗时我杀了人,为了置对手于死地而挑起决斗。我通过赌博挥霍金钱,大口大口吞食农民的劳动成果,然后再处罚他们。我荒淫无度,谎话连篇,偷鸡摸狗,信口雌黄,无耻通奸,纵饮无度,凶残暴戾,戕害人命……没有一种罪行我没干过!人们却以此来夸奖我。我的同龄人过去认为,或者现在仍然认为:我是一个比较高尚的人。
我就这样过了十年。
在这期间,由于爱慕虚荣和贪恋金钱,我开始写作。在写作中,我的恶劣行径与生活中又别无二致。为了猎取功名利禄(我写作的目的),我在写作中故意隐藏了美好的一面,把丑恶的一面表现在世人面前,我居然就是这样做的。多少次,我把我对善的追求,费尽心机埋藏在作品的冷漠甚至是嘲讽之后,尽管这些追求才是我生活的意义所在。
我达到了目的,人们竟然称赞了我。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购买阅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