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715868
·吸收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儿童心理学理论精华,专为3~12岁儿童家长打造的亲子沟通手册。
·随手翻一翻,就能找到给孩子勇气、自信和干劲的话术。
·作者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对儿童心理十分了解,其在日本开设的亲子教育班也广受好评,被家长认为是真正有效的、改善亲子关系的沟通要诀。
有问题行为的孩子往往受过挫折,内心缺乏安全感,需要鼓励。
而鼓励孩子,说白了就是用同理心认同孩子、尊重孩子,在日常对话中让孩子了解“妈妈是爱你的”“爸爸懂你”等父母内心中的爱,给孩子以安全感。
孩子是很敏感的,瞬间就能洞悉父母是不是出于关心自己的目的才说的,是不是真的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幸福。可父母替孩子着想的心情也确实是不会变的,只是有的时候用错了表达方式。
那么,为了传达出期盼孩子幸福的意愿,给孩子以鼓励,请参考本书吧!
第一章 什么是有助于孩子成长的语言
●孩子的性格能够被周围大人的语言左右 — 2
●交流的基础不是“表扬”而是“鼓励” — 8
●与孩子交流时要关注哪些方面 — 26
●对话的种子埋藏于此 — 30
●要如何把握表扬、批评和忽视 — 34
●与孩子交流时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 45
第二章 与日常生活习惯相关的话术
●日常生活习惯中遇到“愁人”情况时的话术 — 50
01 不管做什么总是拖拖拉拉,不紧不慢 — 64
02 丢三落四 — 68
小妙招:怎么做才能减少丢三落四 —
72
03 如何对待孩子的失败 — 74
04 从不帮忙做家务 — 78
05 有些毛病、有些瞬间,真让人担心啊…… — 82
小妙招: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变得擅长整理物品呢
— 86
第三章 与学习相关的话术
●有让孩子远离学习困扰的话术吗 — 92
01 无论学习还是写作业,总拖拖拉拉的 — 102
02 写作业就是应付差事 — 106
03 学习上遇到不会的地方就会闹别扭 — 110
04 注意力不集中 — 114
05 考卷发回来了…… — 118
06 成绩单发下来了…… — 122
07 不为升学考试做准备 — 126
小妙招:“交流”具体要怎么做呢 —
130
第四章 关于人际交往的话术
●与人际交往上的困惑相关的话术 — 134
01 兄弟姐妹间的争吵开始了 — 144
02 无精打采 — 148
03 担心与朋友的关系 — 152
04 兄弟姐妹间的比较 — 156
小妙招:要是学校的老师打来电话……
— 160
小妙招:联系孩子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的监护人,加深共同理解
— 162
第五章 在日常琐事上给予鼓励
●对普普通通的“日常”进行鼓励很重要 164
●换个跟平时不一样的看法试试 168
●把鼓励的话从早说到晚 174
●不用把表达鼓励想得那么难 — 179
●找不到理所应当的事情时 — 182
第六章 为了鼓励孩子,要先鼓励自己
●想对孩子进行批评时的心理 — 186
“这种情况很常见!” — 189
不要把理想定得太高 — 192
比起做不到的事情,要关注那些小小的进步 — 194
母亲也需要在看似平常的事情上受到鼓励 — 196
感受自己真实的想法 — 200
结束语 — 203
第一章
什么是有助于
孩子成长的语言
孩子的性格能够被周围
大人的语言左右
什么是语言的“力量”
人们经常会说,语言是有力量的。
这样的经历相信大家应该都有过:在你难过或遇到挫折的时候,别人的一句话鼓励了你,让你重新打起了精神。
但这里要讲的不是在人生的重大节点出现,或能够让人生产生转机的“语言的力量”,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下说出的话里所蕴含的“力量”。
例如,孩子考了80分。
“你这里为什么错啊?太可惜了!”
“看,之前练习过的字写出来了呢!把这次写错的字再练一遍,争取做到完美,好不好?”
同样情况下说出来的这两句话,在孩子听来,感觉却截然不同。
如果不理解我刚才讲的,请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
每天都为日常琐事忙得团团转的妈妈,由于急躁,可能免不了对孩子说出严厉的话。这种情况下,你内心的独白会是什么样的呢?
“啊!忙得晕头转向,还头脑一热拿孩子撒了气……我真是差劲。唉,真烦。”
“啊!忙得晕头转向,还头脑一热把气撒到了孩子身上。不过,我也努力了!做得其实还挺好的。偶尔犯错也没什么。稍微休息休息,调整一下吧!”
怎么样?同样的情况,给人的印象却大不相同。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能让人变得积极向上的语言,就是“给人勇气”的语言。一句这样的话,就能让人鼓起勇气。
把积极的态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孩提时期,身边大人说出的话里总会有几句让孩子记忆深刻。尤其是鼓励的话语,无论过多久,孩子都能从中获得勇气。
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话语吗?
这些话对你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我在正式场合总能发挥得很好。
●我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我很优秀。
●有很多人支持我。
如果一个人心中能够有这样“积极的想法”,那么他的能力就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只要在平时与孩子的对话中稍加留意,那么就能获得这样的效果。
最初让我明白这个道理的,是初中时和我一起上升学补习班的朋友。与班上其他为了初中升学考试而拼命学习的孩子相比,他连上课时都喜欢和人闲聊。由于态度不端正,他还好几次被老师训斥。还有一次他甚至什么都没带就来补习班上课了,结果被老师勒令“立即去买本和笔”。
但不可思议的是,他不仅很受女生欢迎,而且在每个月走廊里张贴的成绩榜上也都名列前茅。
当然,在之后的升学考试中他也如愿考入了理想的学校。
后来我又见过他一次,并找机会向他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明明没有怎么学习,成绩还那么好呢?他给我的回答是:
“因为妈妈总是告诉我,‘你是个能干的孩子,你能做到’。”
而且上小学后,由于老师对他格外关注,所以他的成绩直线上升。
“所以,我自己也认为‘我脑子好,学习好’。”他这样说。
果然,在他的潜意识中,有一个积极的想法在影响着他,那就是“我能行”。当然,现在想来,他的努力可能别人没有看到,但如果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自信与快乐,那所学的知识自然会被很快地吸收。
什么是“消极的态度”
正如存在“积极的态度”一样,很遗憾,在不知不觉中打消孩子积极性的“消极的态度”也存在。
“别磨磨蹭蹭的,快点儿!”
试想,如果经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首先,经常这么说的妈妈自己就会越来越认为“我家孩子动作慢”。同时,孩子也会出现“我动作慢”这样的自我认知,甚至可能会导致动作越来越慢。
不过请放心,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这样说:
“比平时动作快了呢!”
“要是能在7点半之前吃完饭,妈妈会很高兴!”
像这样,只要在说话时稍加注意,就能改变孩子对自己的认识。
交流的基础不是“表扬”
而是“鼓励”
表扬是好事,还是对孩子的纵容
最近,社会上开始提倡“多表扬孩子”“通过表扬来提高孩子”。但与此同时,一些妈妈也表示“说要多表扬,我也想这样,可在实际情况下总忍不住会生气,最后弄得自己情绪低落”“多表扬也许是好事,但不会变成纵容吗”……
事实上,我做教育以及向家长们提出建议的基础——阿德勒心理学指出,“鼓励”比“表扬”更重要。
下面介绍一些大家不熟悉的。
阿德勒心理学中的“阿德勒”,指的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近来,日本出版了许多有关阿德勒心理学的书籍,相信有些读者也有所耳闻。
在阿德勒心理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鼓励”,换句话讲,也可以理解为“令人拥有能够克服困难的能力”。
表扬与鼓励的区别
表扬与鼓励的不同之处究竟在哪里呢?
它们的区别就在于,表扬与被表扬,鼓励与被鼓励中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不同。
表扬时,人物之间是纵向的上下关系。当孩子很好地完成了某项事情时,父母会对事情的结果给予肯定的评价,例如“了不起”“真棒”“干得漂亮”“好孩子”等。由此可以看出,父母的地位是高于孩子的。反之,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父母则会发怒、批评,甚至训斥。像这样通过奖惩措施来支配孩子,也可以说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做法。
与之相对应,鼓励则是一种横向关系。即便年龄、身份不同,但生命的价值是相同的,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也应获得尊重、信赖与重视。
除此之外,表扬与鼓励另一个极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注重结果,一个注重过程。表扬评价的是是否做到,是结果;鼓励所关注的并非结果,而是过程与态度。也就是说,只要把关注点放在是否在努力就好,即便结果可能时好时坏,但只要是一点点在进步即可。
表扬与鼓励的区别
存在无法明确区分、重合的部分!
问题班级的孩子教会我的鼓励
就算不表扬、不批评,只要相信孩子自身的能力,他们的成长一定会令人惊讶。
实际上,教会我这些的,是我担任小学班主任时所带班中的孩子们。
那是一个从上一学年开始,不遵守课堂及学校秩序的行为就越来越严重的班级。由于班主任辞职,我便接手过来。在开学典礼的过程中,我发现班中很多人都在窃窃私语,无法静下心来,而且有的孩子甚至还有反抗的态度。
这个老师是敌是友?
她是什么样的人?能理解我们吗?
要是给她找点儿麻烦,她会有什么反应?
我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在试探我,而且那种感觉,即便现在,我也记忆犹新。
第二天,即使我已站在讲台上,班中也是乱糟糟一团,没有人听我指挥。这个班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这样的班级,我能管理好吗?请辞的上一任班主任是个超级有经验的教师,而我还没有什么经验……虽然刚到这个学校不久,但还是有了“不想干了”“我不行”这样的想法。
但是转念一想,家长也希望能够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学校。所以,我不能逃避,要相信孩子们其实都是很出色的!现在只要尽力去做就好。以现在这种态度去做,后面只会越来越好。
你知道自己的闪光点吗
一天,我向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自己有什么闪光点吗?”我笑着说。
对此,有些孩子摆出一脸事不关己的态度,有些甚至还发出嘲笑。但是,我也看到有些孩子脸上出现了与平时不一样的表情。很庆幸,我看到了这些细小的变化。
于是,我没有理会那些吵闹的孩子,而是去鼓励那些安静地看着我的孩子(那个时候,我虽然还没有接触阿德勒心理学,但会研究怎样与孩子相处才能激发他们的干劲,并且会每天回想自己所说的话与孩子们的反应,再记在本子上,就这样不断摸索,不断研究)。
我是这样做的。
“同学们,我现在想让大家来找一找自己的优点。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哟!”
“哈?我才没有呢!”
一个男孩充满嘲讽的语气,很明显是在挑衅我。
但我依旧没有理会他。因为我知道这是孩子在试探我的反应,所以我并不会接受他们所发出的挑战。
我给他们每个人都发了一张纸,上面印着“语言的礼物”,并让他们把自己的优点写在这张纸上。
“写不出来啊!我成绩又不好,跑得又慢……”一个女孩这样说。
“那老师先写我喜欢自己的地方,大家看一下。”
说完我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很多自己的优点。
能吃很多饭。
喜欢唱歌。
喜欢孩子。
了解花草。
声音大。
字写得大。
“哈哈哈……”能开心地笑。
不挑食。
(黑板上:)
我写了很多很多,直到把黑板写满。
刚才还在吵吵嚷嚷的孩子们,不知什么时候全回到了座位上,静静地看着我写。
“这种事也能写吗?”
“可以啊!就算是理所当然的事也没问题!想想看!”
即便这样,也有孩子说写不出来。于是,我从教室最左面开始,一个人一个人地,帮他们找出自己的优点。
“休息的时候很有活力。”
“吃饭吃得很好。”
“笑容很灿烂。”
“字写得很漂亮。”
……
“我很关注你。”
“我知道你的优点。”
“我是与大家同一阵营的。”
其实,我想向大家传达的,是这样的信息。
也就是那个时候,通过孩子们的眼睛,我看到了他们的可塑性。
“怎么样?是不是找到两三个闪光点了?老师刚刚认识你们不久,所以想多了解你们一些。”
孩子们手中的笔动起来了。等我注意到的时候,教室里已经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在认真写着。
而我,也开始为能够陪伴这些孩子成长而感到开心,并且兴奋不已。
这件事令我体会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知道任何人都有“闪光点”是何等重要。
后来,我接触到阿德勒心理学中有关“鼓励”这部分才清楚地了解,有问题行为的孩子,往往是受过挫折,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也就是说,这些孩子需要的,正是能够给他们勇气的语言还有互动。
孩子们一脸认真地给自己写着“语言的礼物”。
给
你( )地方很出色。
对于那些怎么也写不出来的孩子,我会把他的优点告诉他。没过多久,一个孩子走到我面前,眼里闪着光,对我说:“老师!能再给我张纸吗?”
对此,我真的很开心。
还有人问:“老师!给朋友写‘语言的礼物’可以吗?”
我回答:“好啊,给你的同桌也写一张吧!”
再后来,我准备的纸变得越来越少,以至于我不得不又去复印了一些回来。
大家都写完后,我让孩子们在班里念。虽然有些害羞,但大家都很开心地说着自己的“闪光点”,听的孩子也自然地鼓起掌来。
对孩子们提出的唯一要求
念“闪光点”的时候,我向孩子们提出了唯一的要求。
“站在大家面前说话,有些同学并不擅长,还有些同学会紧张,但这些都没什么。就算说得不那么好,或者声音小,只要努力了就好。而且,我相信这些同学会做得越来越好。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答应老师,不要嘲笑别人的失败,因为这样会对别人的内心造成伤害,而这种行为也是老师无法原谅的。”我很严肃地说。
刚才还一脸嘲讽地说没得可写的男孩,也在纸上写满了自己的优点。大家都开心地笑着。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表情也变得柔和起来。
就这样,一点一点……
耐下心来……不要着急……不能苛求孩子做到完美。我这样告诉自己。
人越是努力,就越容易急躁,越容易陷入对孩子要求过高,或者只追求结果的误区。孩子是老师的镜子,如果老师急躁了,孩子们也会变得躁动不安。
一天结束后,我都会在本子上记录下班级的状况。
“这样做,产生了这样的结果。”
“做得好的地方、做得不好的地方。”
通过这样的记录,我能更好地把握班中的状况。
当然,保持“随时都面带笑容”是不可能的。
事情无法按计划顺利进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更有些时候我甚至会在回家的路上,一边开车一边流泪,同时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告诉自己要相信孩子潜力无限,并且要相信我自己也还有巨大的可能。
从每天的笔记中学到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坚持每天把对孩子们说的话以及他们的反应记录在本子上。渐渐地,我发现了能够激发孩子自信与干劲的一些方式。
耐心、细致地向孩子表达你的想法,孩子就会对你敞开心扉,并获得成长。
如果态度是居高临下的,并且语气严厉,那么孩子就会对你关上心门,你想传达的信息他自然就接收不到了。(这样同样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不要吓孩子!)
希望孩子改正错误,但无论说多少遍都不管用,甚至可能会令错误加重。
比起孩子没做好的事情,更应该看到他们做好的事情,并给予认可和鼓励。
即便进步很小,也要给予肯定。
即使现在做不好,也要相信孩子慢慢就能够做好,并且也要让孩子相信这一点。
告诉孩子,他的事情大家都很重视,这会让孩子干劲十足。
批评孩子时只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定要有底线;
态度必须坚决。
要有幽默感,给孩子创造一个愉快的氛围。
……
没错,这些方式在实际中与阿德勒心理学里的观点不谋而合。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点发现,那就是“孩子就像个皮球”,从上面施加的压力越大,他们就越会反弹,会跳起来。最初的时候,孩子们可能会忍耐、默默承受压力,一旦所受的压力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他们便会突然开始反抗。而这也正是造成孩子们不遵守学校秩序的原因之一(实际上,我听说这个班在上一个学年就已经很混乱了)。
问题少年小A为我亲手做的花束
就在这样的反复摸索与实践中,有一天,一件令我吃惊的事发生了。事情的主人公是学校中有名的问题少年小A。
一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把车停在了学校停车场,通过后视镜,我看到了一个男孩的身影。这一大早会是谁呢?我下了车,向那个身影走去。走近后我认出,那是我们班上的小A。而且只有他一个人,背着书包站在那里。
他看到我便跑了过来。
“老师!早上好!这个,给!”
说着,他递给我一束花。
“老师,你喜欢花吧?这是我妈妈和我在院子里摘的,想尽早给你……”他害羞地笑了。
“谢谢!!!”我开心得差点儿落泪。
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小A对我就充满了排斥,并且总是带着嘲讽的态度。我从别的老师那里听说,他是一个只要别人不顺他的心,就会发怒的人,而且目光凌厉,还经常会动手。事实上,这样的事也确实发生过几次,而且我第一次见他时,他就因为生气而正在教室里胡闹、打人。
虽然在他出现危险行为时我训斥了他,但事后我把他找来谈话,想找出他出现如此行为的背后原因。可是面对我,他嘟囔道:“反正老师你也觉得我无药可救了吧?我学习不好,吊儿郎当,爱打架,又粗鲁,还总惹我妈和老师生气。”
听他这么说,我猜他一定是从幼儿园起就经常被骂。而且,上一任班主任也确实和我说过这个孩子是最让人头疼的。
“老师不那么想啊。小A是很出色的孩子啊。你每天都精精神神地来学校,一到休息时就会冲到操场上。体育好,朋友多,力气也大!但是,危险的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如果小A被谁打了,老师会很伤心的。我可不希望自己重要的学生身心受到伤害。”
明明已经做了那么多,为什么会……
第一次谈话后,我总会找出小A的许多优点,并告诉他。
但是,情况并没有发生什么好转。即便我这样做,小A也会动手打人。而且,无论我和他谈多少次,他依然我行我素。事情就这样反复着。
为什么?明明与他谈了这么多,为什么他还这样?明明找出了他那么多的优点,为什么他没有改变?我好几次忍不住这么想。还有些时候,我甚至会被气得忍无可忍。
但是突然之间,我意识到“是不是有哪儿做错了”。
“明明已经为他做了很多了,为什么他还是不行呢?”其实存在这样的想法,就已经是不尊重孩子了。
于是从那以后,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相信孩子,即便他们现在做不好,慢慢总有一天也会做好的。我还要求自己将目光放在“孩子内在的成长”以及“能做到的事,而并非不能做到的事”上,信任孩子,与他们一同成长。
渐渐地,我发现小A那些令人头疼的行为越来越少了。
有一次,小A这样和我说:
“老师,谢谢你发现我这么多优点。虽然我以前好多次都没有遵守和老师的约定,但我决定以后不这样做了。因为老师说了,要和我一起成长……”
这是他第一次敞开心扉同我说话,我会一直记住这一天。
从那以后,小A逐渐成为班中领袖般的存在,以前被用在调皮捣蛋上的精力也开始用在了对的地方。
可以说,小A给我上了重要的一堂课。
其他老师看到小A的变化,都惊呆了。
所有孩子都是很有潜力、很优秀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想看到“希望的种子”开花,现在只需静静地等待。那么,无论是谁都将会展现出自己“最闪光的一面”。这就是我从小A身上学到的。
虽然只是变换了说话方式,但孩子与说话人的内心都会随之发生改变。内心发生变化,行动自然也会发生变化。这件事对我来说是无比宝贵的经验,它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语言所蕴含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次经历,我才会选择从事如今这个职业,向母亲们讲述孩子所拥有的无限可能,以及鼓励能给孩子带来的积极影响。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掌握了鼓励孩子的方法(话术),而是在不断的探索中,与孩子们一同成长起来的。练习说话技巧,就像小孩卸掉辅助轮学骑自行车一样,不能过于关注“结果”——自己是否做到,而是要肯定自己努力的“态度”,并不断鼓励自己“我很棒”。
所以,抱着“不惧失败”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去做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