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37710
★针对80后、90后父母的新生代育儿指南
年糕妈妈认为育儿中要把80%的力气用在维护亲子关系上,父母要学会把时间、力气都花在刀刃上,而这个刀刃就是亲子关系。
★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受用一生
育儿的本质就是维护好一段亲子关系,你跟孩子关系怎么样,比你对孩子怎么做更重要。亲子关系没做对,以后再用力也补不回来。
★金字塔模型,送给妈妈的亲子关系培养方法
只有搞好亲子关系,才能放下你的焦虑。年糕妈妈倾力打造金字塔模型,解读亲子关系中生理需求的满足、亲子关系的浓度、榜样的力量,帮你获得:
√孩子情绪背后真正的原因
√孩子接受的沟通方式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高情商、主动合作且充满自驱力的孩子
★七大内容板块、六大趣味工具,聚焦每一个育儿困惑
投资亲子关系就是投资孩子的未来,聚焦*常见的育儿困惑,囊括每一个你不知所措的育儿瞬间。
★张泉灵倾情加盟,与糕妈一起分享如何培养充满自驱力的孩子
★读完这本书,你将收获:
调动爸爸的热情一起带娃,告别丧偶式育儿,培养高情商孩子;像带领一支队伍一样,动员全家帮你带娃;做好时间管理,在做个好妈妈的同时,依然努力成长;带领孩子成为有自驱力的人,自驱力是父母给孩子*好的养育。
(一)2600万妈妈关注,年糕妈妈李丹阳写给80后、90后父母的新生代育儿指南。
(二)无数的用户留言都把育儿比作一场战争,如何调动爸爸的热情一起带娃,告别丧偶式育儿?如何组建一支带娃团队,让老人、爸爸跟你步调一致?作为全职/职场妈妈,怎么在当个好妈妈的同时,还能不断的自我成长?有了学区房,孩子未来就一定会成功吗?
(三)育儿中要把80%的力气用在维护亲子关系上,这本书要告诉大家的,不仅是如何聚焦亲子关系,也是怎么让妈妈们找回自己。对于孩子来说,他需要的是更温柔的妈妈看到他、更平静的妈妈接纳他、更积极的妈妈带领他。所有妈妈都请先记住这一点 :只有和自己达成和解,才能养育更好的孩子。
自序:养孩子,你真的不用那么焦虑
序章—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受用一生
1.1为什么育儿会成为一场战争
1.2育儿的本质,就是维护一段亲子关系
1.3说再见时,自驱力是你唯一能给孩子的行李
工具·育儿金字塔
第二章 怎么做亲子沟通才最高效
2.1 爱发脾气的孩子,才不是被惯坏了
2.2中国家庭的育儿僵局,就是缺少尊重
2.3 如何让孩子对你无话不谈
2.4别给孩子贴标签
2.5 你自以为是的唠叨,其实会害了孩子
2.6安全感够了,孩子的表现就好了
工具·分离焦虑处理流程
第三章 告别吼叫,让孩子主动合作
3.1孩子为什么不听你的话
3.2 立规矩不是为了惩罚孩子
3.3别嫌孩子烦你,是你在烦孩子
3.4分房睡,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3.5学会花钱,是孩子的一种重要能力
3.6大人越放松,孩子越合作
3.7性教育不会太早,只会太晚
工具·家庭惯例表
第四章 如何培养一个高情商孩子
4.1孩子情商高,是因为知道你爱他
4.2 自由的孩子才自律
4.3 有了小爱好,内向孩子自信了
4.4现在输不起的孩子,长大也赢不了
4.5懂得感恩,从教会孩子珍惜开始
4.6关于共情,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4.7为什么要让孩子理解死亡
4.8接纳孩子,他就是独一无二的
工具·家庭树和聊天工具
第五章 高质量陪伴的秘密武器
5.1亲子阅读——再忙也不能少的10分钟
5.2放下手机,才能陪好孩子
5.3一起运动,养育自信、快乐的孩子
5.4一起旅行,是亲子关系的急救包
5.5带孩子去博物馆,100次都不嫌多
5.6一场好电影,让大人和孩子一起做梦
5.7 一起玩桌游,在笑声中激发头脑活力
工具·发疯日
第六章 学习力决定孩子一生的竞争力
6.1 玩就是最高效的学习
6.2 一起读科普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6.3把生活里的挑战,都变成学习的机会
6.4会说话的孩子,一开口就赢了
6.5 教孩子认字,要像吃饭喝水那么自然
6.6 培养专注力,让孩子的努力更高效
6.7让脑子更聪明的办法,在手上
6.8给孩子报兴趣班,请先想好这些事
6.9 真正决定智商的,是思维方式
工具·阅读银行
第七章 更平和的家庭,更阳光的孩子
7.1吼了孩子,我还是好妈妈吗?
7.2女人30,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
7.3 要求孩子前,先要求自己
7.4搞定一切的妈妈,都会时间管理
7.5好妈妈胜过学区房
7.6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第一位
7.7让爸爸带娃,我做对了3件事
7.8婆媳关系,不是什么大问题
7.9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家庭
工具·家人愿望卡
后记:糕妈对话张泉灵
把孩子们自驱力的种子,种进热情的保护区
【自序:养孩子,你真的不用那么焦虑】
大家好,我是年糕妈妈李丹阳。
我diyi次怀孕是在2013年,那时候特别流行用食物给孩子当小名。
于是,还在肚子里的宝宝,被我取名为“年糕”。
年糕出生时6斤7两,软软糯糯的样子没有辜负他的名字。
从此,我成了个全职妈妈,一个人在家带娃。
年糕5个月大的时候,我注册了一个叫作“年糕妈妈”的微信公众号,从解决小宝宝吃奶、睡觉、黄疸、湿疹等各种问题开始写,普及我作为一个医学生所能翻阅查找到的有效方法。
孩子在长大,从一个只会啼哭吃奶的小家伙,变成了有情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人儿。
随之而来的育儿问题,不再像发烧该咋办、湿疹能吃啥那样,能找到一个标准答案。养儿育女这件事,好像从没有像今天这么难。
★2018年夏天,我开始了以“亲子关系”为主题的线下巡讲,把我关于亲子关系的实践和思考带给妈妈们。
当我和大家交流时,有几个妈妈让人印象深刻,她们的焦虑几乎在所有妈妈身上都会出现。
A妈妈说:我家小孩总是乱发脾气、不配合……我知道对孩子要平等、尊重、善于倾听,但我老公是个暴脾气,一着急就用打来解决问题,甚至说这个孩子要“报废重造”。
面对她的问题,我只能建议:没有一个小孩是天然听话的,而孩子的问题都是“打”出来的。如果家长不能正视自己,教育孩子就无从谈起。
B妈妈说:儿子明明在幼儿园很懂事能干,为啥回到家就各种作,还是一副小孩的样子?
C妈妈连儿子吃个饭都急得不知该怎么办:“你看他吃饭总是吃这么一点”“营养跟不上抵抗力又不太好”……
有个成语叫“一叶障目”。孩子的问题就像眼前的叶子,如果只盯着它,再小的缺点也会被无限放大;把这片叶子拿开,你会发现比起青翠蓬勃的小树,这片有瑕疵的叶子多么微不足道。
很明显,这两个妈妈需要解决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自己的心态。
对了,还有D妈妈说:我出门上班,孩子都是小手一挥说再见。我家孩子这没心没肺的样子,是我没把孩子带好吗?
可是,这明明就是孩子安全感充足的好现象啊!这个妈妈已经做得很好了,却还怀疑自己做得不够。
从这四个妈妈的身上,你是不是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四个妈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妈妈”这个身份非常焦虑,总会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心。
我对孩子够不够好?我为他做的够不够多?
上班累到爬不起来,还会为不能给孩子准备早餐觉得抱歉;小孩打了两个喷嚏,就责怪自己粗心,出门忘了给他多带件衣服。
外界的标准、自我的评价、孩子的反应……任何一点小事都能让当妈的拧巴起来。
我们生了个孩子,却把自己变成了人质。
在“年糕妈妈”拿到一轮又一轮融资、有了越来越大的团队之后,我也成了传说中日程表满到飞起的“女强人”。
我不止一次地要去回答:你这么忙,还有时间管孩子吗?
他们的潜台词是:你还是个好妈妈吗?
面对这个问题,我同样经过一次又一次艰难的自我撕扯。而现在,我的答案是:我没有时间管孩子,但我把时间都用来陪孩子。
我不再纠结于陪伴年糕的时间长短,而是努力提升陪伴他的质量。每天晚上的亲子时刻,我会暂停一切事务,专心地和他做一个科学实验、搭一个乐高模型、看两本书……
比起“妈妈永远在场”,给孩子高质量的有效陪伴,也可以是好妈妈的一种打开方式。
★回想去年,在我的演讲现场,不止一个妈妈泪流满面:原来,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好妈妈的焦虑,竟然能让一个女人如此痛苦。
我决定把我关于亲子关系的所思所想,以及我在育儿生活中发生的点滴写成一本书,分享给更多的妈妈。
所以,这本书要告诉大家的,不仅是如何聚焦亲子关系,也是怎么让妈妈们找回自己。
对于孩子来说,他需要的是更温柔的妈妈看到他、更平静的妈妈接纳他、更积极的妈妈带领他。
所有妈妈都请先记住这一点:只有和自己达成和解,才能养育更好的孩子。
这本书定稿付梓时,离那次演讲已经过去一年了,我也即将迎来第二个宝宝的出生,他/她的小名叫发糕。
我相信,二胎的育儿生活又将充满未知的艰辛挑战。
这一次,我已经不害怕了,因为我越来越确定,我该把力气用在哪里、该把时间花在哪里,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亲爱的你们,也请坚定、勇敢,认真去享受成为妈妈后的人生。
自驱力和热情不能建立在偶然性上,家长要做的事,就把偶然性变成必然性,让孩子自己获得学习的自驱力和热情。–张泉灵
李丹阳总结提出“亲子关系金字塔模型”。在她看来,亲子关系分为四个层面,*底层是生理需求的满足,即满足孩子的吃喝拉撒;往上一层是陪伴的浓度,强调高质量陪伴、理解尊重孩子;再往上是榜样的力量,也就是常说的‘言传身教’;而位于金字塔尖上的,是让孩子获得源自其内心的驱动力,使之自觉地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中国妇女报
为什么育儿会成为一场战争
我写了5年育儿文章,也看了5年用户留言。每天,都有无数妈妈给我留言,诉说自己全新的困惑。
★孩子性格敏感内向,老人说是我急着回去上班管得太少,我心里也很内疚,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朋友家女儿和我儿子一样大,人家都会背古诗认字了,我儿子啥都不会,太落后了吗?
爷爷奶奶平时宠着孩子,5岁了还在喂饭。孩子被幼儿园老师批评了很多次,现在都不想上学了,怎么办?
孩子明明早就能自己上厕所了,最近却连着一个星期在幼儿园尿裤子,想知道在幼儿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就是不肯说,要怎么问呢?
给孩子报过好几个兴趣班,每次试听课他都很高兴地说“喜欢”“想学”,上过几节又不去了,我该逼一逼吗?
孩子每天跟他爸一起玩手机,家里只有我在担心对孩子不好,其他人都说就玩一会儿不要紧,真的是我想多了吗?
★所有后台留言里,最高频的关键词是:“道理”“怎么办”“不听”。
我们当前育儿生活大部分问题的主体和核心是:孩子不听话/不讲道理,怎么办?
当妈妈们问出“怎么办”的时候,她们就像救火队员,永远都在寻求解决问题。
难怪有人说,育儿就是一场战争。
但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是制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系吗?
一定有哪里不对吧?我这样问自己。
★问题背后的实质
上面这些问题,我当然可以给出答案:
怎么帮助内向的孩子建立自信、怎么在生活中为孩子做好认字准备、怎么给孩子挑兴趣班、怎么合理地给孩子安排电子屏幕时间……每个问题都可以变成一篇告诉妈妈们解决方案的文章,这些,就是我这几年最主要的工作。
我们了解了很多育儿场景中的实际问题,都是有解决方案的,家长最关心、最深层次的育儿焦虑,难道就是这些“怎么办”吗?
那些妈妈的留言,看起来是一个个独立的问题:孩子的早期启蒙、生活习惯养成、隔代育儿的矛盾冲突等等。但是在这些问题背后,我看到的是同一件事:焦虑。
我想,家长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种观点开始流行:父母要对孩子的人生负责,家庭教养能影响孩子一生。
当父母坚信自己要对孩子的行为负责、要去寻求解决方案时,其实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用对力气。
父母做了什么和孩子长成什么样,它们之间真的有必然联系吗?
家长真的有能力决定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吗?
什么样的孩子会成功?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影响又是什么呢?
这些问题,没有一篇育儿文章能告诉我们答案。但是,想清楚这些,才是解答所有问题的钥匙。
★我们需要真正的方向
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我会说,我们当下的育儿生活,就像有很多人在给你导航,“下个路口左转”“前方500米有红灯”,却缺了一个指南针,不知道真正的方向是什么。
去年,我花了一个月时间准备一场以“亲子关系”为主题的线下巡讲,在演讲稿磨到第13遍的时候,一个模糊的想法冒出来了,它从白板上的一个三角形,变成了 “亲子关系金字塔模型”,我不断用理论、故事去丰富它的内涵,把它带到线下巡讲中,给很多妈妈讲解它。
这个金字塔模型,并不是一次灵光乍现,而是基于我这几年的学习和思考,更是从我育儿生活的点滴中滋生出来、从我心里流动出来的东西。让我骄傲的是,妈妈们的反馈告诉我,它真的有用,它能够解释我们育儿生活中真正的困惑。
★而这本亲子关系书,也是从这个金字塔模型中衍生出来的,我会用简短的篇幅解释一下这个模型,告诉大家——在育儿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是亲子关系。
当妈妈们问“我该怎么办”时,最深刻的无奈,是把育儿当成了一种操作,坚信自己该做些什么,才能得到什么结果。
事实上,只有我们把育儿看成一段关系,才能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孩子是个不断成长的独立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情绪和个性。
一段关系出了问题,不是大数据和方法论能够解决的。因为任何一段关系都是双向的、流动的、独一无二的。亲子关系,才是我们育儿生活的起点和终点。为什么育儿会成为一场战争
我写了5年育儿文章,也看了5年用户留言。每天,都有无数妈妈给我留言,诉说自己全新的困惑。
★孩子性格敏感内向,老人说是我急着回去上班管得太少,我心里也很内疚,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朋友家女儿和我儿子一样大,人家都会背古诗认字了,我儿子啥都不会,太落后了吗?
爷爷奶奶平时宠着孩子,5岁了还在喂饭。孩子被幼儿园老师批评了很多次,现在都不想上学了,怎么办?
孩子明明早就能自己上厕所了,最近却连着一个星期在幼儿园尿裤子,想知道在幼儿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就是不肯说,要怎么问呢?
给孩子报过好几个兴趣班,每次试听课他都很高兴地说“喜欢”“想学”,上过几节又不去了,我该逼一逼吗?
孩子每天跟他爸一起玩手机,家里只有我在担心对孩子不好,其他人都说就玩一会儿不要紧,真的是我想多了吗?
★所有后台留言里,最高频的关键词是:“道理”“怎么办”“不听”。
我们当前育儿生活大部分问题的主体和核心是:孩子不听话/不讲道理,怎么办?
当妈妈们问出“怎么办”的时候,她们就像救火队员,永远都在寻求解决问题。
难怪有人说,育儿就是一场战争。
但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是制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系吗?
一定有哪里不对吧?我这样问自己。
★问题背后的实质
上面这些问题,我当然可以给出答案:
怎么帮助内向的孩子建立自信、怎么在生活中为孩子做好认字准备、怎么给孩子挑兴趣班、怎么合理地给孩子安排电子屏幕时间……每个问题都可以变成一篇告诉妈妈们解决方案的文章,这些,就是我这几年最主要的工作。
我们了解了很多育儿场景中的实际问题,都是有解决方案的,家长最关心、最深层次的育儿焦虑,难道就是这些“怎么办”吗?
那些妈妈的留言,看起来是一个个独立的问题:孩子的早期启蒙、生活习惯养成、隔代育儿的矛盾冲突等等。但是在这些问题背后,我看到的是同一件事:焦虑。
我想,家长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种观点开始流行:父母要对孩子的人生负责,家庭教养能影响孩子一生。
当父母坚信自己要对孩子的行为负责、要去寻求解决方案时,其实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用对力气。
父母做了什么和孩子长成什么样,它们之间真的有必然联系吗?
家长真的有能力决定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吗?
什么样的孩子会成功?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影响又是什么呢?
这些问题,没有一篇育儿文章能告诉我们答案。但是,想清楚这些,才是解答所有问题的钥匙。
★我们需要真正的方向
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我会说,我们当下的育儿生活,就像有很多人在给你导航,“下个路口左转”“前方500米有红灯”,却缺了一个指南针,不知道真正的方向是什么。
去年,我花了一个月时间准备一场以“亲子关系”为主题的线下巡讲,在演讲稿磨到第13遍的时候,一个模糊的想法冒出来了,它从白板上的一个三角形,变成了 “亲子关系金字塔模型”,我不断用理论、故事去丰富它的内涵,把它带到线下巡讲中,给很多妈妈讲解它。
这个金字塔模型,并不是一次灵光乍现,而是基于我这几年的学习和思考,更是从我育儿生活的点滴中滋生出来、从我心里流动出来的东西。让我骄傲的是,妈妈们的反馈告诉我,它真的有用,它能够解释我们育儿生活中真正的困惑。
★而这本亲子关系书,也是从这个金字塔模型中衍生出来的,我会用简短的篇幅解释一下这个模型,告诉大家——在育儿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是亲子关系。
当妈妈们问“我该怎么办”时,最深刻的无奈,是把育儿当成了一种操作,坚信自己该做些什么,才能得到什么结果。
事实上,只有我们把育儿看成一段关系,才能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孩子是个不断成长的独立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情绪和个性。
一段关系出了问题,不是大数据和方法论能够解决的。因为任何一段关系都是双向的、流动的、独一无二的。亲子关系,才是我们育儿生活的起点和终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