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8484884丛书名: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中公版·2020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社区工作专业知识考点精讲与全真题库》结合近年多个地区考试特点,在策划和编写的过程中,紧紧围绕近年真题,在考点划分、题型归类、题量设置上仔细斟酌,力求为考生提供一本高效实用的复习用书。本书有以下特点:
一、体系科学,内容丰富
本书在认真分析考试真题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精心挑选、梳理考点,设置社区工作、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和社会工作实务三章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另设真题精选和实战模拟两部分,让考生可以通过实战练习对考点进行巩固强化。
二、考点精讲,简单高效
本书将各科知识直接以考点的形式展示出来,知识要点一目了然,拒绝拖泥带水,追求简单、高效,给考生呈现*直接、*有用的“干货”,使考生能够有效地把握考试重点,提高备考效率。
三、真题模拟,实战演练
本书将多个地区考试中涉及社区工作专业知识的真题汇总整理,让考生对真题有*直接的体验。后设实战模拟,提供限时训练题库和模拟实战题库,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和写作题多个题型,分块练习,逐个击破,使考生能够通过大题量的练习,对考点掌握程度进行检测和巩固。
《中公版·2020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严格依据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真题编写,凸显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特点,深度把握命题趋势,系统优化知识体系,帮助考生复习考试内容广泛的社区考试知识。
教材按照学科设置篇章内容,体例设置符合考生思维,内容覆盖了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全书分为五篇,即社区工作基础知识、社会工作知识、综合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同时,教材在知识点的选取上将知识点考点化,精心筛选,去粗取精,并搭配图表和表格,利于考生把握考试内容,融合贯通,事半功倍。
《中公版·2020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真题汇编及全真模拟试卷》由中公教育资深师资集合多年教学经验,在研究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特点的基础之上结合真题编写而成,具有以下特点:
1.6套真题 8套模拟
精选6套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8套模拟试卷综合参照真题的题型和题量编写而成,让考生真正体验到全真模拟的效果!
2.覆盖核心考点
本书是在深入研究历年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能够覆盖核心考点,体现考试重难点,且符合考试难度。
3.细致点拨思路
本书中的题目给出了详细的文字解析,通过解析为考生细致点拨题目的作答方法,考生可据此了解每道题目的解题思路,掌握每类题型的快解技巧。
《中公版·2020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社区工作专业知识考点精讲与全真题库》全书分为考点精讲、真题精选和实战模拟三个部分。考点精讲按照社区考试内容划分考点,并对考点进行梳理和讲解,分为社区工作知识、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和社会工作实务三篇;真题精选和实战模拟两个板块按照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和写作题五章内容,其中真题精选下设专项题库,实战模拟下设限时训练题库和模拟实战题库,帮助考生分块练习,逐个击破。
《中公版·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依据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涉及的知识范围,将本书体系分为五部分,即社区工作基础知识、社会工作知识、综合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1.社区工作基础知识:本部分内容涵盖社区概述、社区建设、社区组织、社区自治、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社区工作政策文件选编。考生通过学习,可以熟悉社区工作基础知识,做到成竹在胸。
2.社会工作知识:本部分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综合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通过本部分内容,考生可把握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所涉及的社会工作知识的重点。
3.综合基础知识:本部分内容涵盖国情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公文、科技人文、生活常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等内容。本部分内容涉及广泛,书中选取核心考点,去粗取精,帮助考生把握重点内容。
4.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本部分内容涵盖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立足教学研发,传授实战技巧,帮助考生破解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中行测难题。
5.申论:本部分内容手把手教你如何用短时间阅读材料,提取要点,思路清晰,要言不烦,从而轻松应对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中申论写作题。
《中公版·2020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真题汇编及全真模拟试卷》共包含6套真题、8套模拟。6套真题精选2017至2019年广西、四川、黑龙江、湖北、安徽等地社区招聘考试真题。8套模拟试卷结构安排合理、题目特点鲜明、覆盖核心考点、整体难度适中、契合实战考试。每道试题均给出了详细的解析,解析部分经过反复审核,思路清晰、方法合理,让考生在掌握考点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运用解题技巧。
第一章社区工作(2)
第一节社区基础知识(2)
考点一社区的含义及类型(2)
考点二社区的功能(4)
考点三社区工作者的含义(5)
考点四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5)
第二节社区建设(8)
考点一社区建设的内容(8)
考点二社区建设的功能(12)
考点三社区建设的原则(12)
第三节社区组织(14)
考点一社区党组织(14)
考点二社区居民委员会(15)
考点三社区志愿者组织(18)
考点四业主委员会(20)
第四节社区自治(24)
考点一社区自治的概念和意义(24)
考点二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原则(24)
考点三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形式(25)
第五节社区服务(27)
考点一社区服务的含义(27)
考点二社区服务的特征(27)
考点三社区服务的功能(28)
考点四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29)
考点五社区服务工作方法(30)
第二章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36)
第一节社会工作概述(36)
考点一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36)
考点二社会工作的功能(37)
考点三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38)
考点四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38)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39)
考点一社会工作价值观(39)
考点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41)
第三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44)
考点一人类需要(44)
考点二人类行为(46)
考点三社会环境(48)
考点四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49)
考点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55)
第四节个案工作方法(56)
考点一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56)
考点二个案工作的主要工作阶段(61)
考点三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61)
第五节小组工作方法(63)
考点一小组类型(63)
考点二小组工作的模式(64)
考点三小组工作的过程(64)
第六节社区工作方法(69)
考点一社区工作的含义及目标(69)
考点二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70)
考点三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77)
第七节社会工作行政(81)
考点一社会工作行政的含义与功能(81)
考点二社会服务方案策划(82)
考点三志愿者管理(83)
考点四社会工作督导(84)
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88)
第一节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88)
考点一接案(88)
考点二预估(89)
考点三计划(91)
考点四介入(93)
考点五评估(94)
考点六结案(97)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100)
考点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类型与特点(100)
考点二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01)
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102)
考点一青少年的特点与需要(102)
考点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含义(103)
考点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及原则(104)
考点四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05)
第四节妇女社会工作(106)
考点一妇女社会工作的含义和特点(106)
考点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107)
考点三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07)
第五节残疾人社会工作(111)
考点一残疾人的定义(111)
考点二残疾人的需求及问题(111)
考点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113)
考点四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13)
第六节老年社会工作(116)
考点一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16)
考点二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18)
第七节家庭社会工作(121)
考点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121)
考点二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122)
考点三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23)
考点四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125)
第八节矫正社会工作(125)
考点一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126)
考点二矫正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126)
考点三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127)
考点四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28)
第九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131)
考点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含义(131)
考点二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133)
考点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133)
考点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34)
考点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38)
第一章单项选择题(140)
专项题库一(140)
参考答案及解析(146)
专项题库二(151)
参考答案及解析(158)
第二章多项选择题(165)
专项题库(165)
参考答案及解析(171)
第三章判断题(178)
专项题库(178)
参考答案及解析(179)
第四章案例分析题(182)
专项题库一(182)
参考答案(185)
专项题库二(188)
参考答案(190)
第五章写作题(193)
专项题库(193)
参考答案(194)
第一章单项选择题(198)
限时训练题库(198)
参考答案及解析(204)
模拟实战题库(208)
参考答案及解析(215)
第二章多项选择题(220)
限时训练题库(220)
参考答案及解析(226)
模拟实战题库(232)
参考答案及解析(239)
第三章判断题(245)
限时训练题库(245)
参考答案及解析(246)
模拟实战题库(249)
参考答案及解析(250)
第四章案例分析题(252)
限时训练题库(252)
参考答案及解析(256)
模拟实战题库(258)
参考答案及解析(262)
第五章写作题(265)
限时训练题库(265)
参考答案(268)
模拟实战题库(270)
参考答案(273)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76)
“
第一章社区概述(2)
第一节社区的内涵(2)
第二节社区发展(5)
第二章社区建设(7)
第一节社区建设概述(7)
第二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12)
第三节城乡社区治理建设(16)
第三章社区组织(22)
第一节社区党组织(22)
第二节社区居民委员会(23)
第三节社区村民委员会(27)
第四节其他社区组织(28)
第四章社区自治(34)
第一节社区自治概述(34)
第二节社区居民自治(36)
第三节社区村民自治(39)
第五章社区服务(41)
第一节社区服务概述(41)
第二节社区服务工作方法(45)
第三节社区服务人员素质要求(51)
第六章社区工作政策文件选编(55)
第一章社会工作综合知识(64)
第一节社会工作概述(64)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69)
第三节个案工作方法(74)
第四节小组工作方法(81)
第五节社区工作方法(88)
第六节社会工作行政(99)
第七节社会政策与法规(105)
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120)
第一节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120)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132)
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135)
第四节妇女社会工作(139)
第五节残疾人社会工作(145)
第六节老年社会工作(150)
第七节家庭社会工作(155)
第八节矫正社会工作(160)
第九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166)
第一章国情地理(176)
第一节国情概况(176)
第二节自然地理概况(183)
第二章政治(189)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89)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95)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99)
第四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05)
第三章工会基础知识(210)
第一节工会法和工会章程(210)
第二节企业民主管理制度(215)
第三节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219)
第四章党务基础知识(221)
第一节党史基础知识(221)
第二节基层党务基础知识(226)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228)
第五章法律(241)
第一节法理学(241)
第二节宪法(242)
第三节监察法(250)
第四节民法(252)
第五节刑法(261)
第六节行政法(268)
第七节诉讼法(274)
第六章经济(282)
第一节市场经济(282)
第二节微观经济(283)
第三节宏观经济(285)
第七章管理(289)
第一节公共管理基础知识(289)
第二节行政管理基础知识(292)
第八章公文(297)
第一节公文基础知识(297)
第二节公文处理(305)
第三节常用法定公文写作(308)
第九章科技人文与历史(312)
第一节科学技术(312)
第二节生活常识(318)
第三节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323)
第四节人文常识(332)
第五节中国历史(342)
第十章公民道德建设(347)
第一节公民道德概述(347)
第二节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348)
第三节职业道德(349)
第一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352)
第二章数量关系——数字推理(361)
第三章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367)
第一节词义辨析(367)
第二节成语(368)
第四章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表达(371)
第一节语句连贯(371)
第二节病句辨析(373)
第五章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理解(376)
第一节主旨观点题(376)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378)
第三节词句理解题(379)
第四节推断下文题(381)
第五节标题添加题(382)
第六节文章阅读(385)
第六章判断推理——类比推理(389)
第一节类比推理题型分类精讲(389)
第二节类比推理核心考点(390)
第七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392)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392)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397)
第八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401)
第一节必然性推理(401)
第二节可能性推理(406)
第九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412)
第一节定义的逻辑知识(412)
第二节定义判断核心考点(413)
第十章资料分析(415)
第一节资料分析概念(415)
第二节资料分析计算技巧(422)
第一章写作的作答技巧与策略(428)
第一节题型概述(428)
第二节审题和立意(429)
第三节标题的写法(434)
第四节开头的写法(435)
第五节文章布局(438)
第六节文章论证(445)
第七节结尾的写法(453)
第八节语言和卷面(455)
第二章写作的常见误区(457)
第一节观点性错误(457)
第二节材料性错误(459)
第三节表达性错误(461)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66)
【历年真题】
2019年6月广西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员招聘考试试卷
2019年3月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卷(精选)
2018年12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卷
2018年10月湖北省襄阳市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卷
2018年4月安徽省六安市经济开发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卷
2017年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卷
【全真模拟卷】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一)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二)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三)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四)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五)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六)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七)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八)
第一章社区工作
第一节社区基础知识
考点一 社区的含义及类型
一、社区的含义
现今我们经常使用的“社区”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 1887 年提出,其本义是指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和亲密的伙伴关系。
现代社会对“社区”概念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注释。我国使用的“社区”概念,主要是指以一定的地区为范围,在这个地区中,人们相互间结成的、具有一定关系的社区群体。同时区分了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具有亲属关系的群体。
(一)社区的概念
从现代社会学的意义上看,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依据一套社会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生活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共同体。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知道,社区是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具有某种相互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在特定的地域内,按照某种制度或规范从事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活动,并由此形成的具有从属心理的、具体的社会单位。
确定一个社区的标准,可以采用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两种。
(1)客观标准。客观标准是指在我国社区的界定中,要考虑社区划分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即设定一个社区要考虑社区的自然河流、山脉、道路等自然界限。以自然地理条件来划分社区,主要是为了考虑社区之间的地理分隔的因素,比较有利于社区的管理、人员来往方便、自然生产和生活的实用性、人际关系的亲疏程度等。
(2)主观标准。我国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在行政区划上,划分了若干个具有行政性质的社区。尤其是在我国的城市中,社区的界定就具有人为划分的意味。但是,在我们确定一个城市社区时,除了要考虑行政区划的因素外,还应注意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社区的组织或群体具有一定的心理、文化的从属关系,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构成了相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社区这一社会实体的生活之中,具有强烈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因此,在划分社区时,也应当考虑这种心理上的主观因素。由此我们在确定社区时,也可以跨出行政区划的范围或框架,从社区居民心理和文化的角度来设定社区界限。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确定或划分一个社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地域。地域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是指所处方位、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空间形状等,而人文地理条件则指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社区是一个具体的社会实体,它并不是一个广大的、无限制的疆域,而是有限度的区域。现代社会学的社区研究,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的社区工作,一般都是选择某个中小型城镇或大中型城市中的某个居民区或农村的某个乡、村落等作为具体的对象。
(2)人口。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一切社会群体所必需的构成要素,当然也是社区构成的要素。社区构成的人口要素是指居住在本区域内的居民,非居民人口(如商店的营业员)应排除在外,而其他社会群体构成要素的人口划分则可以是跨区域的。社区人口状况的子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与流动状况等。
(3)组织结构。社区组织结构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之间的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社区是一个社会的具体生活共同体,人们在社区中生活要遵循一定的生活规范和制度。而社区的管理机构是管理、监督社区民众生活和贯彻、执行规范制度的主要保障。
(4)社区文化。一般来讲,社区文化包括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方式、交际语言、精神状态、社区归属与社区认同感等(至于宗教信仰,可以构成一个社区文化的子要素,但不是一个必然的要素)。由于受到不同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和人口构成的影响和作用,社区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与特殊性。这种不同的文化,是不同社区的地理环境、人口状况以及居民共同生活的历史与现实的反映。
上述社区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社区形成的必要条件。四个基本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其中,地域是社区的地理环境要件,人口是社区生活的主体要件,组织结构是社区居民交往和整合得以实现的客观机制,而文化则是社区居民交往和整合得以实现的精神要件,四者紧密相关,缺一不可。
(三)社区的特征
社区具有地域性、共同性、互动性等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1)地域性。社区是人群在一定的自然地域空间上的聚集。一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无限大的区域范围,它具有有限的地域空间。另一方面,社区还是一个人文的空间。在地域范围上,社区还是居民群众的社会心理空间,人类在这一空间上创造出了社区的特有文化。因此,社区是地域空间和人文空间的结合,它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地理区域和社会心理的维系空间。
(2)共同性。居住在同一地域社区的居民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相同的利益,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社区实体,并维护着共同的社区群体利益,以共同的方式处理问题,形成传统上的行为规范。同时社区生活的共同性还在于社区居民长此以往形成了共同的社区传统文化,形成了特别的地域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社区意识,形成了社区实体特有的内聚力,并以此作为社区居民相互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不同地域的社区会有不同的社区文化形态。
(3)互动性。社区是一个微小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具体的、密切的,人们在地域社区中生活,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多。人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中,相互的协调和共性需要社区成员积极地往来、沟通与互动,才能达到一个良性的运行过程,才能为本社区的发展和功能的体现创造条件。
总之,社区是在一定地域中形成的、具有密切相互关系和意识的人们生活共同体。地域和人群构成了社区的基本要素,而人群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则构成了社区的核心要素。
二、社区的类型
根据社区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人口状况、文化传统,以及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社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地域型社区划分法。这是最常见、最通用的划分法,主要是根据地域条件和特征去比较、划分社区的类型。据此,可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三大类型。农村社区又可区分为山村社区、平原农村社区、高原农村社区、江南农村社区等;城市社区也可细分为沿江沿海带社区、内陆型社区等。
(2)功能型社区划分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注重或强调社区的某些功能性特征,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其中,按政治功能划分,可分为省会所在地社区、乡镇政府所在地社区等;按经济职能划分,可分为城市经济社区、工业经济社区、林业经济社区、游牧经济社区、渔业经济社区等;按文化职能划分,可分为物质文化社区、非遗文化社区、娱乐文化社区等。
(3)其他社区划分法。除了上述两种划分方法外,还有其他划分法。如按社区的特殊地位来划分,可分为军事型社区、边境型社区、风景型社区、交通型社区等。按社区的建筑风格来划分,可分为东方式社区、欧洲式社区、中亚式社区等。其中,东方式社区是指具有中国式建筑风格的社区,如美国的唐人街、东南亚国家的中式建筑社区等;采用中亚地区建筑风格的中亚式社区,如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以游牧建筑为主要风格的社区等。
考点二社区的功能
社区具有五大功能: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与社会互助功能。这些功能是社区及其成员存在所必需的,社区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组织和群体模式来履行这些功能。
(1)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生产—分配—消费是组织个人和其他资源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与消费的系统,这是社区经济的功能,也是社区最基本的功能。社区必须能够满足当代和下一代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如果下一代没有可以满足的消费必需品,就不会有生产的继续,也就不会有社区的继续。没有生产和分配,就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相互支持;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社会化、社会控制和社会参与的能量。所以,这个功能是社区必需的功能。
(2)社会化功能。社区在人们的社会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个体必须通过学习社会的文化,努力使自己整合到社会中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也就是取得社会成员资格。我们出生后一般是依赖家庭养育者的帮助,在初级社会群体中生活和长大。为了更好地与社会融合,首先就要进行社会化的教化,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通过同化等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形成了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和人格,并成长为社会的合格成员。社会化的教化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无论何种社会化的教化方式,都根植于社区这个社会实体。所以,社区作为一个具体的生活共同体,是人们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3)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控制分为软性控制和硬性控制两种。社区所承担的控制权力主要是软性控制。软性控制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化、道德和规范等,这种软性控制是通过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控制力,来实现自觉的控制,而且这种控制力也是社区对居民进行的最有效的控制。社区可以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行为进行赞扬、表彰或讥讽、议论等方式,来实现对人们良好行为的宣扬和对不良行为的指责,使社区成员自觉地遵守社区的规范和制度,以维护社区的发展。具有社区软性控制功能的机构通常包括深植于社区内部的宗教、邻里、社团组织等。
(4)社会参与功能。社区是联系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桥梁,社区成员通过参与社区的活动,如经济性活动、政治性活动、福利性活动、教育性活动、娱乐性活动等,来进一步增强社区成员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互相帮助,建立快乐、健康、有趣的社区生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建筑小区的规模化,人们对住房条件的不断追求,使居住在传统的、熟悉的、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互不相识的、单元式的、以自我为活动空间的现代社区居民的居住方式。人们在这样的社区环境中生活,相互不往来,对于参与社区的一切活动认为没有必要,社区活动与自己无关,不参与也不会受到
第一篇社区工作基础知识
第一章 社区概述
第一节 社区的内涵
一、社区的含义
现今我们经常使用的“社区”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提出,其本义是指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和亲密的伙伴关系。
我国使用的“社区”概念,主要是指以一定的地区为范围,在这个地区中,人们相互结成的、具有一定关系的社区群体。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具有某种相互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在特定的地域内,按照某种制度或规范从事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活动,并由此形成的具有从属心理的具体的社会单位。
确定一个社区的标准,可以采用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两种。
(1)客观标准。客观标准是指在我国社区的界定中,要考虑社区划分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即设定一个社区要考虑社区的自然河流、山脉、道路等自然界限。以自然地理条件来划分社区,主要是考虑社区之间地理分隔的因素,有利于社区管理与人员来往,增强自然生产和生活的实用性。
(2)主观标准。我国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在行政区划上,划分了若干个具有行政性质的社区。尤其是在我国的城市中,社区的界定就具有人为划分的意味。但是,在我们确定一个城市社区时,除了要考虑行政区划的因素外,还应注意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社区的组织或群体是具有一定的心理、文化的从属关系,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构成了相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社区这一社会实体的生活之中,具有强烈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因此,在划分社区时,也应当考虑这种心理上的主观因素。由此我们在确定社区时,也可以跨出行政区划的范围或框架,从社区居民心理和文化的角度来设定社区界限。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确定或划分一个社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地域。地域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是指所处方位、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空间形状等,而人文地理条件则指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社区是一个具体的社会实体,它并不是一个广大的、无限制的疆域,而是有限度的区域。现代社会学的社区研究、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的社区工作,一般都是选择某个中小城镇或大中型城市中的某个居民区或农村的某个乡、村作为具体的对象。
(2)人口。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一切社会群体所必需的构成要素,当然也是社区构成的要素。社区构成的人口要素是指居住在本区域内的居民,非居民人口(如商店的营业员)应排除,而其他社会群体构成要素的人口划分则可以是跨区域的。社区人口状况的子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与流动状况等。
(3)组织结构。社区组织结构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之间的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社区是一个社会的具体生活共同体,人们在社区中生活要遵循一定的生活规范和制度。而社区的管理机构是管理、监督社区民众生活和贯彻、执行规范制度的主要保障。
(4)文化。一般来讲,社区文化包括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方式、交际语言、精神状态、社区归属与社区认同感等(至于宗教信仰,可以构成一个社区文化的子要素,但不是一个必然的要素)。由于受到不同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和人口构成的影响和作用,社区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与特殊性。这种不同的文化,是不同社区的地理环境、人口状况以及居民共同生活的历史与现实的反映。
上述社区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社区形成的必要条件。四个基本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其中,地域是社区的地理环境要件,人口是社区生活的主体要件,组织结构是社区居民交往和整合得以实现的客观机制,而文化则是社区居民交往和整合得以实现的精神要件,四者紧密相关,缺一不可。
(三)社区的特征
(1)地域性。社区是人群在一定的自然地域空间上的聚集。一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无限大的区域范围,而是有限的地域空间;另一方面,社区还是一个人文的空间。在地域范围上,社区还是居民群众的社会心理空间,人类在这一空间上创造出了社区的特有文化。因此,社区是地域空间和人文空间的结合,它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地理区域和社会心理的维系空间。
(2)共同性。居住在同一地域社区的居民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相同的利益,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社区实体,并维护着共同的社区群体利益,以共同的方式处理问题,形成传统上的行为规范。同时社区生活的共同性还在于社区居民长此以往形成了共同的社区传统文化;形成了特别的地域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社区意识;形成了社区实体特有的内聚力,并以此作为社区居民之间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不同地域的社区会有不同的社区文化形态。
(3)互动性。社区是一个微小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具体的、密切的,人们在地域社区中生活,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多。人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中,相互的协调和共性需要社区成员积极地往来、沟通与互动,才能达到一个良性的运行过程,才能为本社区的发展和功能的体现创造条件。
总之,社区是在一定地域中形成的、具有密切相互关系和意识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地域和人群构成了社区的基本要素,而人群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则构成了社区的核心要素。
(四)研究社区的意义
社区为社会研究提供了空间。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联系的人们的总体。在这个空间内,演绎着许多现实、客观、实际的人和事,并构成了我们具体的社会生活。社区在结构、组织、制度、功能、行动、变迁、发展等方面,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研究抽象的社会就可从具体的社区进行。
社区是社会研究的基本单位。社区是我们的“微型社会”,社区的范围虽小,但却具有社会的基本特征,故可以将社区研究作为我们对社会研究的一个样本。
社区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源泉。近年来我国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其出现的事例或问题都引起了社会学家对社区研究的广泛热情。社区的生活和生产的方式、社区问题的产生和存在、社区如何与现代化的发展步伐相适应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正等待社会学家进行研究与思考。所以社区研究是我们进行社会研究的源泉。
社区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社区的研究结果可以广泛应用于解决社区问题。对社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所存在的问题的真相进行了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社区的研究结果可以预测未来社区问题的演变,并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对于社区的发展和行动的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社区发展与行动的规划之中。
社区研究为形成新的理论提供基础。社会学家研究社区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创立新的社会理论。社区包含了大量的社会事实、信息和问题,从事对社区的研究,就是社会学家借助社区研究来丰富和修正社会学的理论。
二、社区的类型
根据社区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人口状况、文化传统,以及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社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地域型社区划分法。这是最常见、最通用的划分法,主要是根据地域条件和特征来比较、划分社区的类型。据此,可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三大类型。农村社区又可区分为山村社区、平原农村社区、高原农村社区、江南农村社区等;城市社区也可细分为沿江沿海带社区、内陆型社区等。
(2)功能型社区划分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注重或强调社区的某些功能性特征,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其中,按政治功能划分,可分为省会所在地社区、乡镇政府所在地社区等;按经济职能划分,可分为城市经济社区、工业经济社区、林业经济社区、游牧经济社区、渔业经济社区等;按文化职能划分,可分为物质文化社区、非遗文化社区、娱乐文化社区等。
(3)其他社区划分法。除了上述两种划分方法外,还有其他划分法。如按社区的特殊地位来划分,可分为军事型社区、边境型社区、风景型社区、交通型社区等。按社区的建筑风格来划分,可分为东方式社区、欧洲式社区、中亚式社区等。其中,东方式社区是指具有中国式建筑风格的社区,如美国的唐人街、东南亚国家的中式建筑社区等;中亚式社区是指采用中亚地区建筑风格的社区,如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以游牧建筑为主要风格的社区等。
三、社区的功能
社区具有五大功能: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与社会互助功能。这些功能是社区及其成员的存在所必需的,社区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组织和群体模式来发挥这些功能。
1.生产一分配一消费功能
生产—分配—消费是组织个人和其他资源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与消费的系统,这是社区经济的功能,也是社区最基本的功能。社区必须能够满足当代和下一代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如果下一代没有可以满足的消费必需品,就不会有生产的继续,也就不会有社区的继续。没有生产和分配,就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相互支持;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社会化、社会控制和社会参与的能量。所以,这个功能是社区必需的功能。
2.社会化功能
社区在人们的社会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个体必须通过学习社会的文化,努力使自己整合到社会中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也就是取得社会成员资格。我们出生后一般是依赖家庭养育者的帮助,在初级社会群体中生活和长大。为了更好地与社会融合,首先就要进行社会化的教化,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通过同化等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形成了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和人格,并成长为社会的合格成员。社会化的教化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无论何种社会化的教化方式,都根植于社区这个社会实体。所以,社区作为一个具体的生活共同体,是人们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3.社会控制功能
社会控制分为软性控制和硬性控制两种。社区所承担的控制权力主要是软性控制。软性控制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化、道德和规范等,这种软性控制是通过对人们的思想
号证考准名姓2019年6月广西城市社区党建工作
组织员招聘考试试卷重要提示:
为维护您的个人权益,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请您协助我们监督考试实施工作。
本场考试规定:监考老师要向本考场全体考生展示题本密封情况,并邀请2名考生代表验封签字后,方能开启试卷袋。2019年6月广西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员招考试卷第页2019年6月广西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员
招聘考试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字母填涂。每题1分,共20分。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重大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A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根据党的十九大部署,党中央决定,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是这次主题教育的()。
A总要求B目标任务
C指导思想D主要目的
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的重要指示精神,2019年1月1日上线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学习平台。这个学习平台是()。
A学习强国B八桂先锋网
C智慧党建D共产党员网
4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词,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西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这个题词是“()”。
A建设美丽广西共圆复兴梦想
B建设美丽广西实现富民兴桂
C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
D建设壮美广西实现富民兴桂
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A高标准发展
B高水平发展
C高效率发展
D高质量发展
6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定,将()设为国家宪法日。
A 1月4日B 9月4日
C 10月4日D 12月4日
7近期《人民日报》发表《美方不要低估中方反制能力》的评论,提到“奉劝美方不要低估中方维护发展权益的能力,勿谓言之不预!”其中“勿谓言之不预”的意思是()。
A不要说做事很容易
B做事不要太随意
C不要说我的预言不准
D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
8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A一个支部、小组
B一个支部或其他特定组织
C一个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
D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
9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规定,基层党组织应当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对外出()以上并且没有转移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应当保持经常联系,跟进做好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等工作。
A六个月B九个月
C一年D两年
10按照《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的规定,下列事项中党组织应当向上级党组织请示的是()。
A事后报告即可的事项
B属于自身职权范围内的日常工作
C重大决策时存在较大意见分歧的情况
D上级党组织就有关问题已经作出明确批复的
11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发展历史进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 《诗经》——中国诗歌集
B 《塔木德》——犹太人典籍
C 《梨俱吠陀》——日本诗歌集
D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12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心学”推崇“()”,重视躬行实践,强调“致良知”,对后世影响很大。
A无为而治
B知行合一
C天人合一
D三省吾身
13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的企图。这场战役是()。
A四渡赤水B湘江战役
C平型关战役D昆仑关战役
14区位优势是地区发展经济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我国各省、区、市的区位优势不尽相同。拥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区位优势的是()。
A广西B黑龙江
C福建D浙江
15广西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别样的民族特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满族是广西的世居民族
B友谊关是我国十大名关之一
C合浦是我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D真武阁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
16苏迪曼杯与汤姆斯杯、尤伯杯同为国际羽联主办的三大羽毛球团体赛事。2019年5月,中国队第11次捧得苏迪曼杯。这届苏迪曼杯举办的城市是()。
A广州B杭州
C南宁D柳州
17一个人去市场买瓜子,抓了几粒尝尝,看到地上已有瓜子壳,自己也将瓜子壳扔在地上。这个现象属于()。
A鲶鱼效应B木桶效应
C马太效应D破窗效应
18“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的诗句。与诗中情怀最接近的是()。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9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点。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A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B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同样要讲法治
C网络空间是虚拟的,可以随意传播信息
D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
20雅语应用水平是人际交往中学识修养的体现,下列人际交往中雅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初次见面——久仰B麻烦别人——幸会
C请人批评——指教D很久不见——久违
第二部分判断题(共10分)
请判断以下各题的对错,判断为对的选“A”,判断为错的选“B”,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字母填涂。每题1分,共10分。2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2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2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建设的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
24新时代广西改革发展的主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提出的“五个扎实”新要求。()
25发展党员,必须把道德标准放在首位,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26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包括约谈、警告、记过、记大过和开除等。()
27在公文写作中,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人们应当遵守或周知事项的应用文种为通告。()
28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说法揭示了联系的偶然性。()
29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每年一届的国家级重点展会,迄今为止共举办了15届。()
30“五岳归来不看山”中的“五岳”是指泰山、华山、恒山、嵩山和庐山。()
第三部分分析论述题(共20分)
31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欧洲,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问题:请你简要谈谈对“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认识和理解。(10分)
32“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创造新的事物,模仿是学习继承的方法。有人觉得模仿只是重复照搬,意义不大;有人觉得模仿是通向创新的途径,很有必要。
问题:假如你是党建工作组织员,请你简要谈谈创新与模仿的关系。(10分)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题(共20分)
33“七一”快到了,钟城党支部刘书记交代党建工作组织员小赵:支部将在7月1日到本地红色革命纪念馆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坚守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时间一天,全体党员参加,请你抓紧时间好好策划安排一下,注意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问题:假如你是小赵,请就活动安排简要谈谈自己的设想。(10分)
34小黄是某单位党建工作组织员,有一天经历了五件事情:
【事件一】刚上班,同事小李走进办公室说:“我6—8月到外地学习,为防止漏交党费,想把6—12月的党费一次交完。”小黄觉得他情况特殊,接收了。
【事件二】收完小李的党费,上级部门通知要求下周五前报送党支部上半年“三会一课”开展情况。小黄认为自己熟悉情况,分管领导又出差,于是马上整理材料直接报送,轻松完成任务。
【事件三】报送完材料,小黄的姨妈打来电话咨询说:“读大一的表弟已满18岁了,他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不错,入党愿望强烈,现在是否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小黄回答说:“可以。”
【事件四】临近下班,外单位小伍走进办公室找同事小梁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手续,但小梁不在,问小黄可否帮办。小黄说:“我虽懂得办,但各有分工,你下次再来找他办吧。”
【事件五】送走小伍,同事小周因工作业务急需借阅一份秘密文件。小黄说:“下班时间到了,家里有点急事,我得赶紧走,我马上把文件发到你微信吧。”
问题:请逐一回答小黄的处理是否妥当,并简要说明理由。(10分)
第五部分写作题(共30分)
35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答。
【材料一】“撸起袖子加油干”,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崇尚实干、狠抓落实。他指出,“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决策部署作出以后,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求真务实、抓落实”。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就是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