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23655丛书名: 公务员联考提分系列
《中公版·2020公务员联考提分系列:常识判断必知288条(全新升级)》是在认真研究分析公务员联考常识判断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本书精心选取考点,相较于上一版内容,我们在这一版的相应考点下放置了考试真题,更加有助于考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考点的理解。
其次,本书内容精练、携带方便,便于考生快速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本书紧跟命题热点,追踪考点。
《中公版·2020公务员联考提分系列:常识判断必知288条(全新升级)》包含公务员联考常识判断的八大常考学科,分别是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人文与历史知识、公文知识、经济知识、科技与生活知识、地理知识,契合考试特点,紧随时代热点。
专题一政治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11条)
二、毛泽东思想(12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3~16条)
四、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17~20条)
专题二法律知识
一、法的概述(21~22条)
二、宪法(23~30条)
三、监察法(31~33条)
四、行政法(34~47条)
五、刑法(48~61条)
六、民法(62~89条)
七、诉讼法(90~98条)
八、经济法(99~109条)
九、公司法(110~114条)
专题三管理知识
一、管理学基础知识(115~123条)
二、公共管理基础知识(124~129条)
三、行政管理基础知识(130~138条)
专题四人文与历史知识
一、哲学思想(139~140条)
二、文化常识(141~152条)
三、中外历史常识(153~170条)
专题五公文知识
一、公文基础知识(171~180条)
二、常用法定公文写作(181~190条)
三、公文处理(191~194条)
专题六经济知识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5~198条)
二、微观经济(199~207条)
三、宏观经济(208~216条)
四、国际经济(217~229条)
五、经济热点名词(230~240条)
专题七科技与生活知识
一、现代高新技术(241~244条)
二、生活中的科学常识(245~253条)
三、世界科技史(254~259条)
专题八地理知识
一、中国地理概况(260~266条)
二、地球(267~269条)
三、大气与风(270~271条)
四、陆地(272~274条)
五、海洋(275~278条)
六、自然灾害(279~281条)
七、空间地理(282~288条)
常识判断必知288条常识判断必知288条〔专题一〕政治知识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物质与意识(1)物质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就是说,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但能够被人感觉到。
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是一切变化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2)意识
意识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识的这一本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其次,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要表现为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诞的意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不过它们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2018·吉林】新西兰一家园艺研究所研究发现,水果成熟时会释放挥发性的化合物,而且随着成熟程度的增加,其浓度也会有所变化。研究人员正是根据水果这一特性,制成了一种能“感知”水果是否成熟的标签。当水果成熟时,标签通过感知其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的浓度而变换颜色。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科学预见性D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答案】B。解析:感知水果成熟度标签的产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了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B项正确。故本题选B。
2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
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而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又是互相包含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只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静止不重要,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我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必要条件,也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由于事物内在矛盾的多样性,事物的质也是多种多样的。事物的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通过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
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可以用数量形式表示的规定性,包括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等。每一种质都有相应的量,因此,事物的量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且是多种多样的。
量变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原有发展过程的延续和渐进。量变的表现形式有单纯数量的增减,也有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方式上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延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质变的表现形式有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前者是通过矛盾双方剧烈的外部冲突而实现的,后者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丧失而实现的。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017·吉林】“有时候文明只是十厘米的宽度,有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当我们把十厘米的盲道让出来,当我们在椅子上垫一张纸……每个人的一小步构成了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A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只要抓住时机,就能实现事物的质变
C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答案】C。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每个人的一小步构成了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正说明了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故本题选C。
4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当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处在肯定阶段;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会否定自身到达否定阶段,即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但是到此为止,事物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地完成。因为正如在肯定阶段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肯定方面一样,事物的否定阶段同样也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否定方面。所以,事物的发展到了否定阶段,与其说事物内部的矛盾解决了,不如说是充分地展开了。事物的否定阶段和肯定阶段一样都有片面性。因此,只有经过第二次否定,到达否定之否定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片面性才能得到克服,事物的矛盾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5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含义: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指“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因此要求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因此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矛盾的不平衡性:矛盾的不平衡性要求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同时重点论是以两点论为前提的。【2017·深圳】古语“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主要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
A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原理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答案】D。解析: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万物没有相同的,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客观情形。物品的价值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甚至相差千倍、万倍。倘若你把它们放在一起等同看待,就是扰乱天下。孟子的这段话强调的是事物的差异性,意在表明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即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故本题选D。
6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它们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主张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与此相反的历史观就是唯心史观。
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社会形态内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结合,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一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矗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既包括在同一种生产关系中处于对立地位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也包括在两种对立的生产关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8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又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制约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首要因素是社会经济条件。【2017·北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这段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共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目的
C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D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答案】D。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要求我们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故本题选D。
9商品和货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即商品二因素。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是相对于具体劳动而言的。具体劳动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它产生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它形成价值。
商品交换是不同的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交换的数量比例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劳动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货币具备五大职能:第一,价值尺度,即商品的价值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价格;第二,流通手段,即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第三,贮藏手段,即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成为财富随时可用的绝对社会形式;第四,支付手段,即货币是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手段;第五,世界货币,即货币越出一国疆界,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发挥货币的作用。【2017·北京】在当下社会,纸币已经出现电子形态,比如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进行支付,整个支付过程完全见不到纸币的踪影。这说明手机支付可以代替货币的哪项职能?
A世界货币B储藏手段
C价值尺度D支付手段
【答案】D。解析: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但一般来说,纸币只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某些国家的纸币有世界货币的职能。手机支付,改变的是支付手段,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