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142221
内容简介
《六江纪事:江河十年行(2013-2015)》主要介绍了“江河十年行”以媒体的视角用十年的时间关注中国的大河大江,之所以选择了西南的六条大江,是因为它们都来自横断山脉。年轻的横断山,我们对它的了解是不够的。横断山脉,是世界年轻山系之一。而从这年轻的山脉走来的六条大江,今天又都是中国水电开发的能源基地。那里的地质、生态、民族文化和沿江原住民的生活变化。
目 录
作者的话
横断山及横断山的六条大江
“江河十年行”活动背景
“江河十年行”回顾
□□站 家住都江堰
第2站 河上建的高速路
第3站 大渡河“敬畏”人类
第4站 地球土壤“火星化”
第5站 唱起康定情歌
第6站 金沙江与雅砻江在这里交汇
第7站 “江河十年行”的大巴课堂上
第8站 住在雅砻江边的两户人家
第9站 媒体与民间环保组织携手的又一个胜利
□□0站 千年古城已在水下
□□1站 地质学家的记录
□□2站 小江世界泥石流博物馆
□□3站 上帝在云南打翻了画板,人类却在那里改变了颜色
□□4站 大山的褶皱是泥石流的准备阶段
□□5站 □后的生态避难所
□□6站 我的梦想是一座花园
□□7站 三峡库区水电站 被毁只是冰山一角
□□8站 美丽的潞江坝
□□9站 大美怒江
第20站 怒江边的两户人家
第21站 怒江-一白水天堂
第22站 灵魂呼吸的地方
后记 怒江值多少钱
横断山及横断山的六条大江
“江河十年行”活动背景
“江河十年行”回顾
□□站 家住都江堰
第2站 河上建的高速路
第3站 大渡河“敬畏”人类
第4站 地球土壤“火星化”
第5站 唱起康定情歌
第6站 金沙江与雅砻江在这里交汇
第7站 “江河十年行”的大巴课堂上
第8站 住在雅砻江边的两户人家
第9站 媒体与民间环保组织携手的又一个胜利
□□0站 千年古城已在水下
□□1站 地质学家的记录
□□2站 小江世界泥石流博物馆
□□3站 上帝在云南打翻了画板,人类却在那里改变了颜色
□□4站 大山的褶皱是泥石流的准备阶段
□□5站 □后的生态避难所
□□6站 我的梦想是一座花园
□□7站 三峡库区水电站 被毁只是冰山一角
□□8站 美丽的潞江坝
□□9站 大美怒江
第20站 怒江边的两户人家
第21站 怒江-一白水天堂
第22站 灵魂呼吸的地方
后记 怒江值多少钱
前 言
“江河十年行”以媒体的视角用10年的时间关注中国的大河大江,之所以选择西南的六条大江,是因为它们都来自横断山脉。年轻的横断山,我们对它的了解是不够的。
横断山脉,是世界年轻山系之一。而从这年轻的山脉走来的六条大江,今天又都是中国水电开发的能源基地。那里的地质、生态、民族文化和沿江原住民的生活变化,我们希望用10年的时间记录下来,算是以媒体的视角写一段中国江河断代史吧。
而就在我重新校订这本书时,2017年6月24日岷江边茂县山体滑坡将整个村子掩埋在了泥石下,导致118人失踪。在我刚好编辑完全书时,四川九寨沟的7级地震又再次牵动着中国人的心。
网上不少人在问,怎么又是四川,从汶川到雅安再到今天的九寨沟,还不算这些年频繁发生的泥石流和滑坡,有多少生命和财产在瞬间化成永远。
是天灾还是人祸?结论是并不是天灾或人祸就能回答了的这么简单。和长江上的三峡大坝是否有关?与岷江上的紫坪铺电站是否关联?
“江河十年行”用了10年的时间,有二十几位地质、生态、水利水电的专家同行,有文化、社会学、经济学的学者介入,还有上百名记者的参与,一起行走在这六条大江两岸。为的就是要回答,在关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重压力的今天,江河的命运和人的命运是如何生死与共、携手发展的。
十年走在大江大河边,十年记录大江大河的自然,十年结交大江大河边的人家,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慨,太多的争论与博弈凝结在这本纪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肯花时间看完。但既然走了、写了,我就把它当成我的史记,留给明天。
横断山脉,是世界年轻山系之一。而从这年轻的山脉走来的六条大江,今天又都是中国水电开发的能源基地。那里的地质、生态、民族文化和沿江原住民的生活变化,我们希望用10年的时间记录下来,算是以媒体的视角写一段中国江河断代史吧。
而就在我重新校订这本书时,2017年6月24日岷江边茂县山体滑坡将整个村子掩埋在了泥石下,导致118人失踪。在我刚好编辑完全书时,四川九寨沟的7级地震又再次牵动着中国人的心。
网上不少人在问,怎么又是四川,从汶川到雅安再到今天的九寨沟,还不算这些年频繁发生的泥石流和滑坡,有多少生命和财产在瞬间化成永远。
是天灾还是人祸?结论是并不是天灾或人祸就能回答了的这么简单。和长江上的三峡大坝是否有关?与岷江上的紫坪铺电站是否关联?
“江河十年行”用了10年的时间,有二十几位地质、生态、水利水电的专家同行,有文化、社会学、经济学的学者介入,还有上百名记者的参与,一起行走在这六条大江两岸。为的就是要回答,在关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重压力的今天,江河的命运和人的命运是如何生死与共、携手发展的。
十年走在大江大河边,十年记录大江大河的自然,十年结交大江大河边的人家,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慨,太多的争论与博弈凝结在这本纪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肯花时间看完。但既然走了、写了,我就把它当成我的史记,留给明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