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482523
本项目主要是梳理、汇集考古和科技史学者诸家释证,并结合有个人考辨。考古出土实物具体而零散,而《考工记》所载名物则系统化、规范化或级差化,名物的对比研究往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甚至大相径庭;由于出土实物与文献记载的差异性、器物定名对于文献记载的依赖性、文献记载与汉儒、清儒成说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造成名物研究的分歧、争议和疑难。对待这些分歧、争议和疑难,作者遵循孙诒让的“未知是否,姑存之,以备一义”或“众说纷互,未审孰得,姑并存之”的原则,以期提供翔实的数据,满足训诂学、文献学、考古学、科技史学者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阅读需要,从而从整体上推动《考工记》名物的研究工作。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刘钊推荐语:
《考工记》是现存富有考古参考价值的科技文献,又是*代表性和现代价值的上古名物文献。这部书稿总结了数十年来局部或
零星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考工记》中所有的名物做了集大成的汇证,其优点、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推动训诂学、文献学与考古学、科技史的学科交融与创新。《考工记》是《周礼》的冬官,《考工记》名物研究属于传统经学研究范畴。现代考古学要以《考工记》指导或对应出土实物,科技史学者则要对这些名物从科技原理角度进行阐释。由于学科分野与现代学者知识结构,数十年陆续出土的大量先秦实物研究成为考古学者的独角戏,传统文献学者鞭长莫及;而《考工记》名物中蕴涵的数学、声学、光学等原理的考究,现代训诂学者也无能为力。这部书稿就是在名物研究这一关键点上沟通了训诂学、文献学与考古学、科技史,促进了学科的交融与创新。
第二,对于训诂学、文献学、考古学、科技史相关研究而言,《考工记》名物汇证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或参考价值;而对《考工记》名物进行集大成的训释汇证,国内外尚属首次。
第三,作者汪少华教授是进行这项有意义的学术工作的*人选。作者长期从事训诂学研究,既继承传统训诂之长,又注重与相关学科的贯通,考证深入而扎实,其专著《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深受学界赞誉:“训诂学、考古学、科技史的融合可以说是该书的*特色,这种融合显示了《考辨》在训诂学上的巨大意义”(清华大学赵平安),因而在沟通训诂学、文献学与考古学、科技史上作者当仁不让。
鉴于这是一部优秀的研究成果,在训诂学、文献学、考古学、科技史领域都有较大的学术价值,特此推荐出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