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畅销榜哲学/宗教 畅销榜学会提问(原书第11版)

学会提问(原书第11版)

美团四大名著之一。不会提问就是胡思乱想,学会提问就是思考的光芒。批判性思维领域“圣经”更新至第11版。

作者:[美] 尼尔?布朗 (Neil Browne) ,斯图尔特?基利 (Stuart Keeley)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ISBN: 9787111616832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3.99

类别: 哲学, 哲学/宗教 畅销榜 SKU:5ed55cfb5f9849146721d9cc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16832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美团四大名著之一。批判性思维领域“圣经”。专家说得再动听,也不能帮我们救急。拥有批判性思维才是应对混沌世界的正确姿势!中国学校里学不到的批判性思维方法,打开心智提早具备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华为、小米、腾讯等创新型企业*看重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有内涵的思维训练书!美国超过300所高校采用! 

 

内容简介

如果你家乡的企业因为防治雾霾而限产停产,你会支持还是反对?
如果你所在城市的地铁因为安全因素升级了安检程序,你会配合还是愤怒?
如果微信群里,家人时不时发来一些标题为“……秘密”“……必看”的养生文章,你会支持还是劝阻?
无数专家都说股市要跌、房价要涨,或者激烈地唱着反调,你相信谁?质疑谁?结论是*的吗?
所有这些问题背后,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吗?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嘈杂、喧嚣,每时每刻都被泛滥的信息所包围,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如果你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就只能全盘接受别人兜售的观点——他们热衷于让你相信这是“事实”,但所说的话往往真假参半。
专家说得再动听,也无法替我们救急,我们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脑,激发批判性思维,提出关键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
在本书中,我们特意增加一章新的内容,专门探讨认知偏见及批判性思维会遭遇的障碍。另外还吸收了丹尼尔·卡尼曼所著的《思考:快与慢》里的真知灼见,并贯穿全书,我们尤其强调“慢思考”的重要性。
当你能够坦然面对立场和你完全相左的意见,理性判断而不会党同伐异时,当你面对提问和质疑,有能力组织更多确凿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不只把声高当有理,或认为别人是没事找茬,有意和自己过不去时,当你能够在对话和辩论中拨开迷雾,识别出对方的逻辑谬误和感情操纵时,世界在你眼中将变得更加有趣、开阔。不草率、不盲从,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尽力理解那些价值观和我们背道而驰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更为正确、理性的结论。我们需要靠自己去问为什么,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作者简介

尼尔·布朗
博林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的杰出经济学教授。获有托雷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和得克萨斯大学的博士学位。曾经合著七本书,并在专业期刊发表一百余篇研究论文。威斯康星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等几十所大学曾经聘请布朗教授,协助培养教职员批判性思维技巧。他也任职于《韩国批判性思维期刊》的编辑委员会,还是“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的主要发言人。2002年获博林格林州立大学“杰出教学能力奖”,2001年获“终生成就奖”,以及美国教育促进与支持委员会的“全国年度杰出教授”银牌奖章、“俄亥俄州年度杰出教授”等无数地方性和全国性的荣衔。近期为美国国家安全部、俄罗斯国家秘密服务部门、IBM亚太公司、乐高公司、新加坡K2B国际公司、美国商学院联盟、美国空军研究院等众多机构及公司提供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及咨询服务。
斯图尔特·基利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为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目  录

目录

前言

01  正确提问的好处和方法  1

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总有人坚称我们一定要按他们所说的那样去做,因为他们最懂行,最知道我们该穿什么、吃什么、相信什么。可是他们的看法到底有哪些可以笃信不疑呢?你需要发展相关技能,树立正确态度,这样才能自行判断出哪些观点能为我所用,从而形成你自己的观点。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嘈杂、混乱的  1

专家说得再动听,也无法替我们救急  4

我们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脑  6

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  7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9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12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14

让对话进行下去  18

02  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23

虽然我们的认知能力无穷无尽,但有一系列的思维习惯却会限制和背叛我们。这些认知偏见经常会左右我们,除非我们约束住它们。

正确提问带给人的不快  24

思考过快  24

刻板印象  25

这些思维习惯会背叛我们  27

自我中心  32

一厢情愿—批判性思维最大的障碍  34

03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38

如果找不准作者、演说者的结论,你就会曲解别人的意图,这样做出的回应也就显得驴唇不对马嘴。

论题的种类  39

寻找论题  41

寻找作者或演说者的结论  43

发现之旅的几点线索:怎样才能找到结论  44

批判性思维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46

04  理由是什么  53

只有问一问别人为什么持有这样的观点,并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才能公正地判断为什么应该同意它。

开始质疑的过程  57

找到理由有提示词来帮忙  59

理由的类型  60

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  62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63

批判性思维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63

05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71

如果每个词都只有一种潜在的含义,而且大家都认同这个含义,那么迅捷有效的交流就更有可能实现。可惜的是,大多数词语都有不止一种含义。

词语的多义性和易混淆性  73

找准关键词和短语  74

检查有没有歧义  76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77

判定歧义  77

语境与歧义  80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82

歧义、定义和字典  82

歧义与附加感情色彩的语言  85

谁想说服你,谁就要负责解释清楚  87

歧义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87

06  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95

在所有的论证中,都有一些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特定想法,但通常情况下他们却不会明说出来。就好像你眼看着魔术师把手帕放进了帽子里,出来的却是一只兔子,而你压根儿就不知道魔术师暗地里到底玩的什么把戏。

到哪儿去找假设  98

价值观冲突和价值观假设  99

从价值观到价值观假设  101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  102

将立论者的背景作为寻找价值观假设的一个线索  103

将可能发生的后果作为寻找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  104

找到价值观假设的其他提示  106

了解其他人价值倾向的价值所在  107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108

价值观与相对性  108

找出并评价描述性假设  109

描述性假设举例说明  110

常见的描述性假设  112

定位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  113

避免分析无意义的假设  116

假设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117

07  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122

判断交流者的推理是不是以错误的假设为基础,是不是通过逻辑上的错误或带有欺骗性的推理来糊弄你,就要特别小心推理过程中的那些诡计花招。

用质疑的方法找出论证中的谬误  125

让我们从评价各种假设出发  126

发现其他常见的论证谬误  130

找出分散注意力的干扰项  137

愚弄人的循环论证  140

利用以下这个关键问题  141

推理错误小结  141

扩展关于谬误的知识  142

谬误与你的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  143

08  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和专家意见  148

如果有人对出示证据这一简单要求的反应是怒火中烧或退避三舍,往往是因为他们觉得尴尬难为情,因为他们意识到,没有证据,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本来不应该那样底气十足。

我们需要证据  149

找出事实断言  151

证据的来源  153

将直觉作为证据  154

个人经历作为证据  156

将典型案例作为证据  157

将当事人证言作为证据  159

将专家意见作为证据  161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165

你的学术写作与证据  166

09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171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类比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做出了错误的假设:两样东西在一两个方面有相似之处,它们在其他重要方面也必然会有相似之处。

个人观察作为证据  171

研究报告作为证据  172

从研究的样本来概括  180

从研究的测量方法来概括  183

片面的调查和问卷  185

将类比作为证据  188

专家观点什么时候最可信  193

10  有没有替代原因  201

人类都有这种强烈的倾向,愿意相信如果两件事紧随前后发生,那么第一件事肯定导致了第二件事。比如你可能在写出一篇极出色的论文的同时戴了某一顶帽子,所以现在你一逢到写论文就坚持非要戴同一顶帽子不可。

什么时候应该去寻找替代原因  203

替代原因的说服力  203

找到替代原因  206

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206

多种视角可作为寻找替代原因的指导  208

组间差异的替代原因  209

相关性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211

混淆“在这之后”与“因为这个”之间的关系  214

很多事件并非只有一种解释  215

评价替代原因  216

替代原因和你自己的表达和交流  217

发掘潜在的原因  218

11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224

当你遇到听起来让人动心的数字或者百分比,一定要当心!你可能需要其他信息来判定这些数字到底有多让人动心!

不知来历和带有偏见的数据  226

令人困惑的平均值  228

把一件事的结论用来证明另一件事  231

通过省略信息欺骗  233

在自己的写作中使用统计数字  234

12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240

推理说服力不够强,并不是因为说出来的不顶用,而是因为省略掉的太关键。就像马所戴的一副眼罩,眼罩让马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于正前方的道路,但同时也阻止它去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也许是至关重要的信息。

找到省略掉的信息有好处  241

不完整的论证在所难免  242

可以帮你识别省略信息的问题  244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确切的数字  247

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  248

省略的信息还是找不到  250

13  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255

很少有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简简单单的“是”或斩钉截铁的“不是”来回答。

二分式思维方法: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的

 

结论  256

两面还是多面  258

寻找多个结论  259

条件句的衍生能力  261

备选的解决方法作为结论  262

让思维更灵活  263

 

小结  264

最后的话  269

译后记  271

前  言

前言
“我知道做个慎思明辨的人挺好的,会问很多恰到好处的问题也挺不错,可我就是不知道该问哪些问题,不知道怎么个问法。”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切实有效地提出一些批判性问题,希望我们能提供较为详尽的指导,鉴于此,我们专门撰写了这本书,以满足大家的需求,目前这已是本书第11次修订了。只有公众都能独立思考和判断,民主制度实行起来才会最有成效;也只有经过批判性问题的层层考验后形成的决定和信念,才让我们觉得更加理直气壮。任何东西想要进入我们的头脑,首先就得接受我们信奉的一些特定标准的检验,我们为此备感自豪。
从开始写作时起,本书就一直处于不断改进之中,我们不断汲取来自我们的学生以及使用本书的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我们为本书的大获成功以及来自很多国家的广大读者的积极反馈而感到无比振奋,另一方面我们又觉得任重而道远,觉得还需要付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努力来教导公众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新的意见和建议一多,对哪些需要牢牢把握,哪些可以不予考虑,以及诸如此类的取舍也就越来越难做。每天都有人想尽一切办法要说服我们,跟我们死缠烂打,其中很多人都喜欢钻牛角尖走极端,而他们的论说诉诸情感的成分多,诉诸理智的成分少。记不清在多少次的公开讨论中,我们遭遇到普遍的极度无视证据、语言草率、错把声高当有理的情况。满足于似是而非,或者说对真相漠不关心的态度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我们一心追求的是,希望修订本既能保持这本书的主要特色,同时又能适当调整内容以适应我们新的思考重点和读者不断演化的新需求。比如说,我们首先想保留本书简明扼要、清楚易懂以及篇幅短小的特色。经验告诉我们,这本小书出色地完成了它的既定目标—传授批判性思考和提问的技能。40多年向学生传授批判性思维技能的经验也让我们确信,尽管学生们能力有差异、术业有专攻,只要我们用简单易懂的方法向他们传授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他们很快就能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各种实践。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他们的信心逐步增强,在重大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方面,他们做出理性抉择的能力也与日俱增,哪怕面对从前极少经历过的重大问题,他们也一样可以应对自如。
正因如此,本书才能实现其一贯秉持的,而其他书籍却无法实现的一系列目标。它将使学生掌握一整套提问的技能,并且这些技能还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这些技能的训练都是在轻松、自然的讨论中展开的。(我们的读者对象是普通大众,而不是什么专业人士。)
本书最为显著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适用范围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延伸到形形色色的生活实践之中。与批判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种种习惯和态度,可以被灵活运用到消费、医疗、法律及一般伦理和个人的抉择当中。当外科医生说需要动手术时,为本书所倡导的关键问题(critical questions)寻找答案就有可能变成生死攸关的事情。此外,坚持用这些批判性思维提问也可以巩固我们不断增长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快地发现世界运行的规律,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怎样做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谁会觉得本书特别有用呢?鉴于我们的教学经验里涵盖了各种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我们很难想象出这本书对哪一门专业或课程派不上用场。事实上,本书前10版曾被广泛应用于法律、英语、制药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以及各种门类的社科课程,同时还被普遍应用于无数的中学教学课堂里。
本书特别适合在以下几个领域中应用。普通教育学课程的老师在第一堂课时就可以布置学生阅读这本书,这样当学生刨根问底地想知道他们能从这门课当中学到什么的时候,本书就能一股脑儿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当教师在英语课上训练学生写作说明文时,也可使用本书,不仅在构思文章前可用它来参考怎样客观评价各种不同的议论,而且同时还能用它来提醒学生在写作中应当设法避免的一系列问题。对于那些专门用来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和思考技能的课程,本书自然可以成为课堂上的重中之重。
新版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我们特意增加一章新的内容,专门用来探讨各种认知偏见以及缜密的批判性思维会遭遇的其他障碍。
其次,我们吸收了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所著的《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里的真知灼见,并将它们贯穿到全书当中。我们尤其强调“慢思考”的重要性。
再次,在第11版中,我们继续在练习的前几篇文章里采取设问的方式来自问自答,即对所读的文章边思考、判断,边加以解答,这好比一个人正努力思考如何评价这篇文章,而读者则在这个人的脑海里旁观整个思考的过程。
我们认为,与其直接让读者看答案,不如让他们切身“感受”一下接受、拒绝、修正和组织这个答案的点滴过程,这样他们可以获得更现实的画面,了解用来获取答案的批判性思维的实际应用过程。我们在这里借著名教育家约翰·加德纳(John Gardner)的一个知名比喻,他曾严厉批评一些教师和培训师,批评他们只向学生展示知识园地里采摘的缤纷花朵,而不给学生看使那束美丽的花环得以呈现的种植、除草、施肥和修剪的整个过程。
第四,我们同时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社会属性(或称互动属性)及其现实特征,即一个人提出批判性思考问题的方式,可能会极大影响到他探询行为的价值。例如,很多读者在与人交往时刚要跃跃欲试地秀一秀自己批判性提问的能力,就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乐于见到别人对他们的信念展开批判性地盘问。有些互动方法能在批判性的思考者与演说者/作者之间激发出更多令人满意的对话,而另一些方法则难以奏效。我们建议,读者一定要注意提问和倾听的策略,以使对话得以顺利进行,而不是迫使对方关闭对话的渠道。比如说,有人一听完问题就会来这么一句:“你怎么单单就盯上我了呢?”而这样的做法常常会让批判性追问的进程就此戛然而止,没了下文。
最后,我们添加了许多新的例子和练习文章,更频繁地触及当前的热点问题,体现批判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
虽然本书主要是从我们的课堂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但它的目标在于指导绝大多数人培养更佳的阅读和倾听习惯。对于它旨在培养的种种技能,任何一个不盲从、盲信的读者都需要将之拿来用作理性判断的基础。本书所反复强调的批判性问题可以提高我们的论证能力,不管我们受过的正规教育有多少。你在书里的收获,相信会大大出乎你的意料。
尼尔·布朗
斯图尔特·基利

媒体评论

@哈佛大学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这本《学会提问》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批判性思维读物,很出色地完成了传授批判性提问的技能这一目标,既简洁又全面,实践指导性强,会对同学们提供很大的帮助。想要去国外留学深造的同学,应该学习批判性思维,学会用批判性眼光去看待、评价问题,理性思考,扩展你的思维和眼界,丰富你的内心世界!
@陈波(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本书是我在20世纪90年代读过的*本批判性思维的书,也是我迄今读过的众多批判性思维的书中*好的一本。它通过10个批判性问题来组织全书,把逻辑分析、认知评价和价值评价熔于一炉,提纲挈领,条理分明,简明扼要,精心选择例证,分析透彻深入。我至今记得,当年的阅读带给我的震撼:原来我们的思维中隐藏着如此多的谬误和陷阱!它也使我明白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如何去批判性思维。我后来逐渐认识到,批判性思维还是通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只有不同凡“想”,才会不同凡响!向各位读者强烈推荐此书:学习批判性思维,从此书开始!
@樊登(“樊登读书”创始人):提问比告知更能够解决问题,因为告知在很多情况下意味着指责。优秀的提问者可以激发他人的动力,让他人意识到盲点,甚至帮对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前提是,你得“学会提问”!
@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前院长):经济的竞争*终是创新的竞争,创新的竞争*终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源于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抢先评论了 “学会提问(原书第11版)”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EUR €48.99
阅读更多
缺货

哲学日历.2019

EUR €50.99
加入购物车

美的历程(李泽厚代表名作)

EUR €34.99
加入购物车

老子(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EUR €17.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