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15354丛书名: 无
◎“民族之光”是我国两院院士师昌绪为陈光威先生的高度赞誉。创始人陈光威先生的企业管理智慧是值得推而广之的管理智慧,也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典型案例。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每个企业发展背后都有这么一个关键人物,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探讨。陈光威先生以其坚毅的品格、爱国的情怀,在与自我竞争、与对手竞争、与时代竞争中不断寻找新的使命,而使命中所隐藏的正是洞见商业未来的密码。对于企业家、管理者、创业者而言,这是一部管理教科书。如何艰苦创业、做实主业,如何把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行业龙头、高科技先锋,如何化解各种困难、危机、诱惑等等,将光威方法推广复制到更多企业。
◎这本书讲出了大时代的小道理,以冷静、客观、从容的笔调,饱含深情和温度的写出陈光威先生的精神品质,同时展现出光威集团的精彩和碳纤维行业的魅力。
◎2018年2月3日,陈光威被中国化纤协会追授为“碳纤维产业突出贡献奖”。颁奖词写到:“陈老先生一生为中国碳纤维产业鞠躬尽瘁,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名字和精神将一直铭记在碳纤维人心中,铭记在祖国和人民心中,载入史册。”
陈光威先生是全球钓具制造业的奠基者和领航者、中国碳纤维产业化的开创者和先行者、光威集团创始人。在光威集团32年发展历程中,他心怀“实业报国”之梦想,秉承实干、创新之精神,长期艰苦攻关,*终打破重重封锁,使我国碳纤维实现国产化、产业化,在世界舞台赢得尊严。本书全景式记录了陈光威先生75年光辉灿烂的人生经历,叙述了光威集团从创业、发展、崛起到跨越的32年发展历程。是首部书写陈光威先生自强不息、专攻主业精神的企业家传记。
第一章 在苦难中创造幸福4
第一节 动荡岁月,苦难童年4
第二节 不读书则无为5
第三节 认准了就是一辈子7
第四节 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9
第五节 村里的“主心骨”
第二章 中年创业,厚积薄发
第一节 潮涌威海
第二节 “干”字当头的乡镇干部
第三节 不惑之年,临危受命
第四节 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
第三章 进军钓竿,放眼世界
第一节 没有技术自己学,没有设备自己造
第二节 起航:创办威海渔竿厂
第三节 编外展销会
第四节 让世界认识光威
第五节 开拓海外市场
第四章 全球钓具领跑者
第一节 打响光威品牌
第二节 引进上州屋
第三节 大刀阔斧整顿渠道
第四节 “两条腿”走路
第五章 光耀威海,成就“钓具之都”
第一节 一枝独秀不是春
第二节 发展贵在求实创新
第三节 钓具界的“黄埔军校”
第六章 “跳出院墙,围着院墙转”
第一节 自主生产碳纤维预浸料
第二节 新部门,新格局
第三节 向碳纤维制品进军
第七章 碳纤维“隐形冠军”
第一节 中国碳纤维40年的“卡脖子”难题
第二节 新世纪再出发
第三节 引进技术领军人才
第四节 神秘的原丝开发部
第八章 进入“国家队”
第一节 “来了就是支持”
第二节 在盲测中脱颖而出
第三节 冲到研发一线
第四节 自主创新与“哥德巴赫猜想”
第五节 稳定团结的“钢铁团队”
第九章 从军报国
第一节 11•9会议
第二节 急国家之所急
第三节 军品优先
第四节 难以复制的战略联盟
第十章 脱富致贫
第一节 “滚雪球”式的投入
第二节 抵押房产
第三节 “他就像一块磁铁”
第四节 一往无前
第十一章 上市:碳纤维第一股
第一节 十年上市路74
第二节 跨上一个新高度
第三节 “我拖累了大家”
第四节 最后一次蜕变
第五节 光威上市了,他却永别了
第十二章 “民族之光”照亮梦想与未来
第一节 儒家思想:家国情怀,天道酬勤
第二节 海洋文化:开放包容,上善若水
第三节 科学精神:崇尚科学,求真务实
第四节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序一
人生无悔终钓鳌
时光如梭,陈光威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三年来,他的音容笑貌常在我脑海里浮现。三周年祭日,陈光威的家人和同事们要为他立传,并希望我为之作序,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缅怀。回忆过往,往事并不如烟,诸多情景历历在目。
与陈光威先生相识缘于我们共同的事业——复合材料。第一次见他是在 20世纪 80年代末,我对光威集团(简称光威)的复合材料渔具十分感兴趣,当时他谈到对渔具发展的设想和其中的技术问题,这实际是弹性与刚度问题,我不由对这位民营企业家感到钦佩。 2003年,经测评,在当时的几家碳纤维企业中,光威生产的 T300级碳纤维样品最接近日本产品的指标。因此,我专程来威海了解与考察。陈光威信心十足,神情专注,为人低调,话也不多,从表面上看,他不像知名企业家,倒像一名训练有素的习武之人。而当谈起企业发展、技术创新时,他的话头就收不住了,在谈到碳纤维时,更是两眼放光,异常兴奋。当时我还特别注意到了一点:他尊重专家,但又不盲目迷信、人云亦云。感觉他有咨询不完的问题,又有独到的见解。他的好学、务实、有主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欣赏甚至偏爱这位山东汉子的做派,认定他是个能干成事并能干大事的人。此后我又多次到光威拜访,每次与他讨论技术攻关或技术合作时都非常愉快、非常成功。渐渐地,我对光威的了解也更加深入。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我也从他身上也学到了很多难能可贵的东西。 2016年 7月,我去威海参加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举行的碳纤维年会,他当时虽身体不好,却仍专程到会场见我,并仔细向我介绍了光威碳纤维的研发与生产情况。他兴奋地告诉我 T300级与 T700级碳纤维的千吨线已建成, T800级与 M40J级及 M50J级的测试也已成功并形成一定规模。我们进行了简短讨论,并对碳纤维产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哪曾想,这竟成了我们的最后一次见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走得太早了,实在令人痛惜。我相信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感慨,所有与他共事过的人都有如此想法。
陈光威走得确实过于匆忙,但他的人生充实而辉煌。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竟然在最前沿的科研竞技场上纵横驰骋、为国争光,这本身就是传奇!当然,任何成功都绝不是偶然的。在我看来,陈光威就如同高端的复合材料,许多优秀品质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意志坚强、处事果断、有才华、有天赋、目标明确、严格认真、始终如一。毫无疑问,这些品质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有家国情怀的企业家的情操、能力和智慧。作为陈光威的老朋友,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对他的看法。
第一,崇高的情怀。这与他的身世有关,陈光威出生在旧社会,童年是十分不幸的。但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亲知书达理、忍辱负重。在当时艰难的社会环境里,也从未放弃骨子里的修养。很显然,陈光威继承了母亲的风骨与人格。母亲的言传身教使他产生了对正义、文明以及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他会抓住一切机遇并付诸行动。我想,也许每个人不一定一出生就是贵族,但每个人都应该有家教、有修养,应该去追求有品位、有质量、有情怀的人生。
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陈光威的命运。新旧社会的对比使他懂得了没有国家就没有自家的道理。年少时他就勤奋好学,立志为国家多做事、做大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更有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决心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交给国家。这不仅是誓言,更是信仰和行动。比如,他研发碳纤维,最初只是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当得知国家急需碳纤维时,便当机立断,宁可自己的产品停工待料,也要全力满足国家需求。家国情怀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此,国家也认可了名不见经传的陈光威和他所缔造的企业。 2004年,国家交给光威两个科研项目,这是我国最早由民营企业承担的“ 863计划”项目。陈光威将项目看得比自己的身家性命还重要,他竭尽全力,日夜兼程,拼命工作,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科研攻关。 2005年底,我参加了在威海召开的项目鉴定会,鉴定会现场正对着刘公岛,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安排。曾经,北洋水师兵败刘公岛,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如今,陈光威要在这里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经过认真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产品达到同类产品的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是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鉴定会结束,陈光威热泪盈眶,逐一向各位专家鞠躬致谢,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当时的情景回忆起来依然让我激动不已。这就是陈光威的大情怀!他以民营企业的臂膀,肩负起民族大义,凭一己之力,完成了对国家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碳纤维研发和生产,一举打破西方国家的垄断和封锁,实现了我国在碳纤维领域的历史性突破。
第二,非凡的格局。小富即安是中国农民的普遍意识。但陈光威作为一名农民企业家,没有迷失在浮华的赞誉里,也没有贪图物质享受,他始终保持清醒,保持进取心。他既踏实走好脚下的路,更会遥望远方,这是他让我最佩服的地方。
1987年,陈光威接管濒临倒闭的镇办小厂,成立光威公司,专门生产钓竿。仅用 10年时间就奇迹般地将光威打造成渔具行业的“航母”,光威成了全球最大的渔具生产基地。功成名就的陈光威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早在 1998年,他就提出“跳出院墙,围着院墙转”的新思路。即围绕钓具行业上下游和横向领域进行拓展。一方面,他将钓具产品进行系列化产生,拓展全产业链;另一方面,向钓竿的原材料领域进军,研发生产碳纤维预浸料。这个大胆的新思路在常人看来无异于异想天开。研发科技含量高的碳纤维更是痴人说梦。国家在碳纤维领域久攻不下,一个民营企业要啃下这个“硬骨头”,怎么可能?但具有冒险精神的陈光威认准了方向就绝不回头,他决心破釜沉舟,攻破碳纤维技术的这块“硬骨头”!皇天不负有心人,历经千难万险,陈光威梦想成真,光威一举成为全国碳纤维研发领域的领军者。此后,光威又马不停蹄地承接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国家队”。 30年间,企业经过三次转型,成就三次辉煌,在异常激烈的竞技场上上演了经典的帽子戏法。毫无疑问,陈光威创造了奇迹,这奇迹源于他的新思路,源于他的大格局。我常想,如果我们的企业家、科学家都能像陈光威这样,还有什么奇迹创造不出来呢?
第三,义无反顾有担当。有大情怀、大格局的人,必有大担当。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创业的道路上,陈光威有许多令人唏嘘的个人故事和困难。但他的情怀和格局决定了他不会退却、不会低头,他为了心中大爱,为了人生追求,任何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任何个人恩怨都可以一笔勾销。正是这种不计得失、勇于担当的精神,使他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
2005年,陈光威主动请缨参与国防专用高标准复合材料的研发。作为企业家,陈光威深深知道,军用碳纤维与民用碳纤维的标准不同,军用碳纤维具有标准高、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而作为一心希望能够“参军报国”的赤子,他更懂得国家安全高于一切。强烈的使命意识让这位历经风雨的老将以壮士断腕的气概投入碳纤维的研发中。陈光威急国家之所需,不计血本,披坚执锐,始终战斗在科研第一线。从干碳纤维开始, 10年时间里,光威相继投入近 30亿元,不仅耗尽了企业的所有积蓄,甚至负债累累,最后陈光威就连自家的房子都抵押了。但陈光威无怨无悔,始终不改“参军报国”的赤子之心。2012年,国防专用高标准复合材料终于研发成功。十年磨一剑,陈光威不仅实现了报国之梦,更解决了我军重大军事装备无国产材料的燃眉之急,从此,他和他的事业散发出了更加耀眼的民族之光。在这里,不得不提到陈光威的夫人王言卿女士。在陈光威最困难、最孤独、最无助的时候,她总是站在丈夫的背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温存给陈光威以事业的支持和心灵的抚慰。当时,为抵押房子的事,她曾经万般纠结、心痛万分。作为相依相伴的夫妻,她了解自己的丈夫,不是万不得已他绝不会出此下策。作为家庭主妇,她又深知抵押房子意味着什么。她不能不考虑,万一投资失败,全家将在何处安身?孩子们又该怎么办?日常生活如何维持?面对严酷的现实,她权衡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全力支持丈夫,含泪在抵押合同上签字。每每谈到此事,陈光威都会流露出感动而骄傲的情绪——他有一位深明大义的贤内助! 50年风雨同行、携手并进,他们的爱情不是简单的浪漫,而是彼此的理解、信赖和包容。
第四,始终如一的感恩。陈光威身上有着火红的时代烙印,敢闯敢干、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富有激情。同时又保留着儒家风范,他充满了仁爱之心,并且从善如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我同他相识多年的真切感受。 2008年,我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开了个讲座栏目《小材料 ·大世界》,陈光威听了这个讲座后说:“我听了你的讲座,很有意思!你是否可以给我一个此讲座的光盘?”我把光盘寄给他,他开心地感谢了我。陈光威对所有帮助过他的人都是如此。企业刚起步时,他聘请了一位专家,彼此合作不错,后来因为两人的发展路径和经营理念产生分歧,专家辞职离开了光威。但是人走茶未凉,陈光威一直挂念着这位专家,把他视为光威碳纤维事业起步阶段的功臣,十几年来,每逢年节都派专人到其家中进行慰问。
但凡去过光威集团的人,都见过这样一个场景:每天清晨,陈光威都率领集团领导在厂门口列队迎接员工,深深鞠躬,员工们也都彬彬有礼地相互问候。这绝不是逢场作戏装装样子,而是对员工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爱。陈光威小时候要过饭,吃过太多的苦,也曾寄人篱下,尝遍人间冷暖。因此,他对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有着强烈的同情心,与自己的员工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总是竭尽所能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示范,陈光威用无言的行动和高尚的人格感化着每一个人,员工们也人人心存感恩,对企业有着普遍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归属感。我曾同几个员工聊过天,每当问到他们在这里工作怎么样时,他们都会回答:老板待我不薄,公司给我们这么好的待遇,我愿意在这里干一辈子。话虽平常,却令人感动。在这里,感恩成为一种情怀。彼此尊重,彼此信任,进而积淀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感恩的情怀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是我对陈光威由衷敬佩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陈光威最想感谢的,还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无论是私下交流还是公开发言,陈光威总是感恩时代给他提供了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感恩国家的好政策给企业带来了大展宏图的机遇。这不是敷衍、客套,而是发自肺腑的感恩,我对此深信不疑。
陈光威用自己的智慧、心血、情怀和人格魅力创造了一段中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事业的发展史。我相信,将来回顾这段历史时,所有光威人以及大多数同光威有关联的人们,都会为自己参与了这段历史而感到骄傲,都会为认识陈光威这位朴实、真诚、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企业家而感到自豪! 2018年 2月 3日,陈光威被中国化纤协会追授了“碳纤维产业突出贡献奖”。颁奖词写道:“陈老先生一生为中国碳纤维产业鞠躬尽瘁,虽然他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名字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碳纤维人心中,铭记在祖国和人民心中,载入史册,继续激励我们在推动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特种新材料的发展中不断奋进。”
材料之于国家,如同粮食之于个人。中国距离成为世界材料强国还有很长的路,后辈们还需要加倍努力。对逝者最好的祭奠就是继承其遗志,薪火相传。衷心希望光威这艘大船在新一代掌舵人的带领下,能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杜善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2020年1月4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