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61976
香港为何曾陷入政治乱局?
“一国两制”缘何不能是“一国两治” ?
港人的“国家认同”为何备受关注?
香港在“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的2047,将何去何从?
本书梳理香港问题的历史脉络,以香港2014年“占领运动”和2015年行政长官普选制度本地立法失败为开篇,对2047年的香港提出了三种可能,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深度剖析香港政治困局的形成过程、总结香港社会在1997年回归之后的独特心路历程,但重点在于探讨香港政治的未来。全书笔调严谨清晰,极富思辨性。适合所有关心香港现状与未来的读者阅读。
本书以香港2014年“占领运动”和2015年行政长官普选制度本地立法失败为开篇,解析了香港政治之所以走入当前困局的心理、社会、政治和历史脉络,包括:香港社会对于“一国两制“方针所存在的观念偏差和在国家政治认同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处境,“港人治港”投入实践之后所面临的政治隐忧,以及在高度自治原则下,作为中国的特殊政治边陲,香港在管治上面临的结构性困难。本书展望香港政治的未来走向以及二十一世纪香港管治的新形势,探索香港特别行政区如何能够在崭新的“自信年代”里与祖国一道成长,继续成为中国治理版图上焕发异彩的国际化现代都市。
目录
第 1章 香港的迷茫 1 /香港不平静
3 / “八一八事件 ”
8 /前尘后际
13 /回归的与未回归的
20 /破解困局
23 /待解之惑
第 2章 治乱一念间 26 /实践中的 “一国两制 ”
31 / “急冻式 ”回归
40 / “一国两制 ”还是 “一国两治 ”?
45 /中央的治权
49 / “一国两制 ”面临挑战
60 /治乱一念间
第 3章 香港人之惑 63 /认同的政治
70 /香港的心结
76 /北方来客
82 /爱恨 “自由行 ”
92 /深圳河的两边
第 4章 谁掌管香港? 95 / “港人治港 ”
104 /谁来当特首?
109 /正正反反:建制与泛民
114 / “公务员党 ”?
119 /法律之上
129 /与时代共舞
第 5章 特殊的边陲 134 /北京,北京
138 /合作还是自残?
143 / “底线关切 ”的政治
150 / “泛民 ”的困境
153 / “二十三条 ”
第 6章 未来的香港 162 /自信年代
167 /核心问题
173 /主权的能见度
180 /香港的位置
188 /认受性建设
结语 迈向 2047 190 /治港 “新常态 ”
193 / “港独 ”:虚妄与现实
197 / 2047:变与不变
202 /命运共同体 204 /后记
207 /附录本书提及的香港重大事件年表
随着中英关于香港前途命运问题的接触和商谈的深入,中国政府才逐步把香港回归这个问题在内地百废待举的情况下“插队”提上议事日程,并成功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就香港在1997年回归祖国形成了十分初步及原则性的政治决策。
起初,中国政府对于“一国两制”框架下未来香港政治运行的设想是“急冻式”的回归,即快速把1997年6月30日午夜时分香港既存的社会、经济、法律和政治制度基本不动地接收过来,保持大体不变,然后再因应时代的变化择机予以解冻和变革。八十年代香港回归谈判期间,香港人常听到的六个字——“马照跑、舞照跳”——就形象地表达了北京对于在回归完成后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和不同于中国内地的生活方式的设想和愿景。
“急冻式”回归这一政治设计的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内地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扩大贸易方面对香港的依赖。北京并不愿意在回归后收回一个不再繁荣和开放的“臭”港、“死”港,这显然不符合中国共产党的长远利益。但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领导层所面临的对内拨乱反正、对外应对美苏冷战的高度复杂工作,也使得其对香港在回归后的管理问题无暇充分了解和思考,故而中央从务实角度出发亦不愿意被迫过度卷入处理香港本地的一些具体事务上。
评论
还没有评论。